第 1 頁
(74)000-005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畫
中華民國五十四年十一月四日 行政院第九四〇次會議修正通過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編印
第 2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中華民國五十四年至五十七年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編印
第 3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目 錄
引 言 ................................................................ 一-一
上篇 總論
- 第一章 目標
- 第一節 建立民生主義經濟制度 ........................................ 一-一
- 第二節 促進經濟的現代化 ............................................ 一-二
- 第三節 維持穩定的快速的成長 ........................................ 一-五
- 第四節 提高生活水準 ................................................ 一-七
- 第二章 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
- 第一節 人力資源 .................................................... 二-一
- 第二節 自然資源 .................................................... 二-三
- 第三節 資本累積 .................................................... 二-六
- 第四節 經濟發展的過程與現狀 ........................................ 二-七
- 第三章 總體計劃
- 第一節 經濟成長目標 ................................................ 三-一
- 第二節 總體經濟變數的預測 .......................................... 三-五
總 結 ................................................................ 三-五
第 4 頁
目 錄
第四章 資金需要及來源
第一節 資金需要 .................... 三六
第二節 資金來源 .................... 三七
第五章 經濟發展的基本政策與措施
第一節 農業發展的政策與制度改 ...... 四一
第二節 改善投資環境 ................. 四三
第三節 財政 .......................... 四八
第四節 金融 .......................... 五〇
第五節 促進對外經濟活動 ............. 五二
第六節 有關經濟發展法令之修訂 ...... 五二
下篇 部門及個別計劃
第六章 部門及個別計劃總述
第一節 設計程序 .................... 五七
第二節 各業主要目標 ................. 五七
第七章 農業部門
第一節 農業發展的現況 ............... 六五
第二節 今後農業發展的重點 ........... 六五
第八章 農作物
第一節 稻米 .......................... 六九
第二節 雜糧及飼料作物 ............... 七二
第三節 甘蔗 .......................... 八〇
第 5 頁
目錄
- 第四節 果類作物 .................... 87
- 第三節 蔗糖作物 .................... 82
- 第五節 蔬菜作物 .................... 90
- 第六節 纖維作物 .................... 94
- 第七節 香茅油 ...................... 96
- 第八章 茶葉 ........................ 97
- 第九章 林業 ........................ 99
- 第十章 漁業 ........................ 104
- 第十一章 畜牧
- 第一節 養禽 ........................ 108
- 第二節 家禽 ........................ 108
- 第三節 牛隻及乳產品 ................ 110
- 第四節 山地畜牧事業 ................ 114
- 第十二章 水利
- 第一節 水資源調查規劃 ................ 154
- 第二節 曾文水庫興建 ................ 155
- 第三節 一般灌溉排水 ................ 156
- 第四節 地下水工程 .................... 158
- 第五節 防洪工程 .................... 166
- 第十三章 土地資源開發利用
- 第一節 土地變遷 ...................... 191
- 第二節 山坡地資源的保育與利用 ........ 198
- 第三節 土地利用 ...................... 212
三
第 6 頁
目錄
四
第十四章 農業生產必需物品供應
- 第1節 肥料 ………………………………… 一三一
- 第2節 飼料 ………………………………… 一三一
- 第3節 農藥 ………………………………… 一三一
- 第4節 農業機械 …………………………… 一三二
- 附表一 第四期四年計劃農業部門生產目標總表 … 一三四
- 附表二 第四期四年計劃農業部門各業生產毛額估計 … 一三七
- 附表三 第四期四年計劃農業部門固定投資毛額估計 … 一三九
第十五章 工業部門總述
- 第1節 工業發展的現狀 …………………… 一四一
- 第2節 今後工業發展的重點 ……………… 一四一
- 第3節 今後的工業輔導政策 ……………… 一四二
第十六章 能源開發
- 第1節 煤業 ………………………………… 一四四
- 第2節 礦業 ………………………………… 一四八
- 第3節 原油及天然氣 ……………………… 一五二
第十七章 礦業
- 第1節 煤業 ………………………………… 一五六
- 第2節 其他礦業 …………………………… 一五九
- 第3節 鋼鐵工業 …………………………… 一六二
第十八章 食品工業
- 第1節 製糖工業 …………………………… 一六五
- 第2節 罐頭工業 …………………………… 一六六
- 第3節 菸酒工業 …………………………… 一六九
第 7 頁
目 錄
第四節 味精工業......................................一六三
第五節 其他農產品加工工業..............................一六五
第十九章 化學工業......................................一六八
第一節 肥料工業......................................一六八
第二節 氫氯工業......................................一七一
第三節 石油工業......................................一七四
第四節 石油化學品工業..................................一七七
第五節 塑膠工業......................................一八〇
第六節 製藥工業......................................一八三
第七節 橡膠工業......................................一八五
第二十章 人造纖維與紡織工業..............................一八九
第一節 人造纖維工業(包括合成纖維)......................一八九
第二節 紡織工業......................................一九二
第二十一章 木材加工與造紙工業............................一九七
第一節 合板工業......................................一九七
第二節 造紙工業......................................一九八
第二十二章 非金屬礦物製品工業............................二〇一
第一節 水泥工業......................................二〇一
第二節 玻璃工業......................................二〇三
第二十三章 金屬及其製品工業..............................二〇六
第一節 鋼鐵工業......................................二〇六
五
第 8 頁
第 8 頁的內容
目 錄 六
第二節 煉鋁工業………………………………………………… 一〇八
第三節 機械工業………………………………………………… 一〇九
第四節 電器器材工業…………………………………………… 一一〇
第五節 運輸工具工業…………………………………………… 一一一
第二十四章 手工業…………………………………………… 一二二
第二十五章 電力………………………………………………… 一三三
第二十六章 工業區計劃
第一節 發展概況………………………………………………… 一三〇
第二節 計劃內容………………………………………………… 一三一七
附表一 第四期四年計劃工業部門主要產品生產目標總表…… 一三七
附表二 第四期四年計劃工業部門各業生產毛額估計………… 一四〇
附表三 第四期四年計劃工業部門各業固定投資毛額估計…… 一四一
第二十七章 交通運輸部門
第一節 交通運輸現況…………………………………………… 一四三
第二節 今後發展重點…………………………………………… 一四四
第二十八章 運輸
第一節 陸運……………………………………………………… 一四六
第二節 海運……………………………………………………… 一四六
第三節 航空……………………………………………………… 一四七
第二十九章 通信………………………………………………… 一六三
第 9 頁
## **第一節 電信** ... 二六三
## **第二節 郵政** ... 二六七
## **第三十章 觀光事業** ... 二七一
### **第一節 發展情形** ... 二七一
### **第二節 計劃內容** ... 二七二
#### **附表一 第四期四年計劃交通運輸部門營運目標總表** ... 二七五
#### **附表二 第四期四年計劃交通運輸部門各業生產毛額估計** ... 二七六
#### **附表三 第四期四年計劃交通運輸部門各業固定投資毛額估計** ... 二七六
## **社會建設部門** ... 二七七
## **第三十一章 社會建設部門總述** ... 二七七
## **第三十二章 人力資源的發展** ... 二七九
### **第一節 教育** ... 二七九
### **第二節 技術訓練** ... 二八一
### **第三節 科學研究的發展** ... 二八六
### **第四節 國民就業輔導** ... 二八八
### **第五節 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計劃** ... 二八九
## **第三十三章 社會福利計劃** ... 二九一
### **第一節 公共衛生及保健** ... 二九一
### **第二節 兒童福利** ... 三〇〇
### **第三節 康樂計劃** ... 三〇二
### **第四節 社會安全保險與救濟** ... 三〇六
目 錄
第 10 頁
## 第三十四 章 都市及郊區發展計劃
### 第一節 總述……………………………………………………… 三〇一
### 第二節 區域及都市計劃………………………………………… 三〇一
### 第三節 都市道路計劃…………………………………………… 三〇二
### 第四節 下水道計劃……………………………………………… 三〇七
### 第五節 公共給水計劃…………………………………………… 三〇八
### 第六節 國民住宅與建設計劃…………………………………… 三一〇
附表一 第四期四年計劃社會建設部門資金需額……………… 三一三
## 第三十五 章 國外經濟部門總述
### 第一節 過去的發展……………………………………………… 三一五
### 第二節 今後發展趨勢…………………………………………… 三二〇
### 第三節 合作發展趨勢…………………………………………… 三二八
## 第三十六 章 商品貿易
### 第一節 出口……………………………………………………… 三三七
### 第二節 進口……………………………………………………… 三三九
### 第三節 貿易差額………………………………………………… 三四一
## 第三十七 章 國際勞務收支與資本移動
### 第一節 國際勞務收支…………………………………………… 三四二
### 第二節 國際移轉收支…………………………………………… 三四二
### 第三節 資本移動………………………………………………… 三四二
第 11 頁
經濟建設計畫的意義
引言
我們所謂經濟計畫,係指為有效動員國內外可以動用的經濟資源,以達到一定的經濟目標,衡酌我們對未來的需要,以決定我們的經濟目標;調整各個目標間,各種程序與工具間的重複與矛盾,以減少浪費與混亂,求取有效率的與和諧的發展。所有這些都屬於經濟計畫的範圍。
我國以三民主義立國,我國在憲法上,對於政府的權力範圍約限於少數關鍵所在的經濟部門,對於這些部門,若有確定的計畫和執行。在這一制度之下,的經濟計畫,將包括政府與民間,屬於政府範圍的經濟部門將屬於民間範圍,並將經濟計畫將比較富於彈性,在某些部門將僅為一種發展方向的策劃與前途的預測。但這些並不是說民間範圍的經濟計畫不具體或不重要,事實上,此項策劃與預測,將成為民間個別擬訂其投資與業務計畫的基準。
至於屬於民間範圍的經濟計畫的推動,一部份則有賴於政府在財政、金融等方面所採取的措施,以鼓勵和便利民間計畫的執行,一部份靠前述政府關鍵部門計畫的執行,以作為工具,以影響和協助民間計畫的推動。
換句話說,除了特殊的情形外,政府不採取直接的硬性的干涉,這是與極權國家的經濟計畫所完全不同的地方。
經濟計畫內容,雖大部份以數字方式而將,但實際上則為一套政策,出之以數字方式而已。諸如經濟成長率、政府及私人的投資與消費、進出口貿易、農工業等各經濟部門的相對發展、每一個經濟部門內各構成份子如工業中的食品工業、紡織工業等的相對發展。
第 12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一二 、自然資源的利用、人才的培養訓練、資金的籌措、教育與科學的發展、經濟穩定的維持及投資環境的改善等等,都是政策性的,預先在政策上有所決定,然後由設計技術人員根據決策設計。由於經濟計劃是一套政策,所以在設計過程中,須要決策階層人員的經常商討、調和指示。當然,設計技術人員所作的各項計劃與研究結果,亦可供決策者決定及修改政策之用。
經濟計劃就是一套政策,而政策則當實際環境互為影響。換句話說,政策訂可隨時改變,亦即經濟計劃可隨時修改。故計劃並不是硬性的一成不變的,應具有充分彈性,隨時可以修改,以適應新環境新需要。本計劃是根據現實環境對未來四年所作的策劃,在執行過程中將隨時根據新環境修改。一般人以為既可隨時修改,則豈不失去了計劃的意義。其實不然,計劃的作用在使我們為一定的目標作有系統的努力,避免重複、矛盾、浪費與延遲等現象,但並不是一套僵硬的公式。計劃必然要具有彈性,這種彈性在從開始設計時便已考慮到,並已注入計劃之內了。
第 13 頁
上篇 總論
第 14 頁
第一章 目
第一節 建立民生主義經濟制度
一、保護私人企業與限制財富集中
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即明白規定:「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同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國民經濟應以民生主義為基本原則,實施平均地權,節制資本,以謀國民生計之均足。」這兩條規定,當然為我國一切經濟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也就是一切經濟方面努力所當達成的一個目標。根據後一條規定所形成的民生主義經濟制度,顯然確切承認私有財產制度。但另一方面,卻不容許私有財產制度的過度發展,造成財富集中,貧富懸殊的現象。
民生主義經濟制度在這四十年以前,即為國父孫中山先生所提出,而現在則以不同稱號形式成行於世界各國,包括美、英、印等國,甚至於共產集權國家,亦在逐漸向這一方面修正。雖然各國修正的程度不同,表現的方式各異,但總方向則一致。我們深信在民生主義制度之下,私人企業的特徵——利潤刺激——將可保全,而私人企業的弱點——財富集中——將可避免,因而將一舉解決生產與分配問題。根據民生主義制度的基本精神,對於民營企業必將予以保護扶植;個人合理的所得必將予以保障;經營企業的自由,也將予以尊重。但決不許個人經濟利益與國家經濟利益相違背,少數人壟斷社會經濟命脈,財富過度集中。在這一制度之下,政府必須要採取積極的干預行動,保證經濟資源用於最週當的途徑,並使個人所享有的經濟報酬,與其對經濟的貢獻和努力相稱。因此,政府對於全社會的經濟活動,必要介入,不能用任何自由經濟的理論來推翻。而另一方面,政府也絕不採取統制經濟,其集權式的計劃經濟。這即是國父的遺教,也是世界的主要潮流。
二、公營與民營事業的劃分
政府首先要介入的經濟活動,便是生產,即是政府為了整個社會的經濟利益,必須要妥辦若干生產事業。但另一方面,有些事
第 15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營,在經濟發展現階段的臺灣,對於這一點尤當有所認識。臺灣自光復後,由於政府接收了許多日人創辦的企業,格於環境,一時又不能夠轉民營,乃維持公營,於是公營事業在臺灣經濟中佔了相當量的份量,但這並不是政策的結果。四十三年政府為了實施耕者有其田,曾將四大公司移轉民營,同時又極力扶植民營事業的發展,於是民營事業的份量便逐漸增加,迄今已遠超過了公營事業。現在政府仍在繼續這種政策,並在策劃將若干公營事業移轉民營,以利其發展。因此本計劃中公營事業的範圍,應以縮減為原則。惟其有下列兩種情形者,則必須繼續維持公營,在適當時機將移轉民營。一、足以劃歸國營民營者。對於這兩者的分野,國父會有原則性的指示:「凡事業之可以委諸個人或其較國家經營為宜者,應任國人為之,由國家獎勵,而以法律保護之,至於不能委諸個人及有獨佔性質者,應由國家經營之」。民國三十二年十二月,國坊最高委員會依據上述遺教,訂定「第一期經濟建設原則」,指出「我國經濟建設事業之經營,必須遵照 總理遺教,為有計劃的實施,以有計劃的自由經濟發展,逐漸達到三民主義經濟制度之完成,對於經營方式,應在不違背總綱之原則下,儘量鼓勵民營」。總統於三十四年間處日的廣播詞中,更加以具體的說明,而國營事業與民營事業的種類尤應有明確的劃分,國民政府對於此所持的方針,已經在第一期經濟建設的原則內明白宣佈了。具體的說,凡有全國性抑獨佔性以及人民不易舉辦的事業,如鋼鐵工業,如全國鐵道,如大規模水電事業,均可歸之民營,其民營事業資金不足者,政府當予以補助或合資經營。在落後的國家,由於資金、技術、市場以及其他經濟的興非經濟的因素的阻礙,一般人民創辦現代化的企業並非容易的事,如果這時政府便當不顧一切的出面舉辦,等到辦理成功以後,宜合落後國家的需要。
三、 平均所得分配與社會福利設施
政府次一要介入的經濟活動,便是防止財富的過度集中,並使全社會人民享有一個定水準的生活。為做到這一點,必須要採取兩項措施:平均所得分配與擴大社會福利設施。就平均所得分配來說,共產集權國家不容許私人
第 16 頁
第 16 頁
型的資本主義國家,也以累進的所得稅,課取大額所得者的大部份所得。不過這一辦法在落後國家實施,受有兩項重大的限制:一 是沮喪企業精神;二是妨礙資本累積,而這兩者都與經濟發展有密切的關係。 我們知道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主要優點,就是以利潤刺激個人的生產行為,過高的所得稅使高額利潤成為有名無實,得到利 潤者不能享有其利潤,這必然會打擊個人從事生產與冒險的活動,也就是阻礙經濟發展。這點對落後社會尤其如此,這是因為落後 社會本來不能使個人冒險,則鼓勵落後國家的人民從事現代的企業活動了。
至於妨礙資本累積,則理由更是明顯,落後國家大多數人民都很貧窮,消費傾向很高,所得大部份都消費掉了,資本很難累積 。反之,如果財富較集中於少數人手,儲蓄額便可以較多,資本累積便可加快,可以減輕落後國家資本缺乏的問題。 臺灣當前就是一種原則性的分析,而且也被是指明一種趨勢和可能性,如果政府採取適當的財政金融政策,在所得分配較為平 均的情形下,仍可做到大量累積資本的境地。臺灣省人民的財富經遇過一次戰爭的損毀消耗,和延續十多年的通貨膨脹,再加上耕者 有其田的實施,集中的現象已經等於不存在,所得分配也就十分平均了,所以無需政府在這方面採取積極的措施。但這種情形最 近幾年已有些迅速的轉變,由於經濟的普遍繁榮和快速發展,以及大量的投機活動,財富已有大量集中的現象。詳細分析造成集中中 的現象。
由於官定利率和匯率與市場價格的巨大差別,而取得 了一部份利益;(二)在政府扶植的大前提下,由於官定利率與市場價格的巨大差別,而取得 利潤,因財富所有人以剝削消費者的手段,獲得了一部份利益;(三)由於各種投機的活動。由於這些因素所造成的 財富集中,甚少是正當的企業報酬的結果,而且也嚴重妨礙經濟發展,這是一種不良好的 現象。
因財富所有人以剝削消費者的手段,獲得了一部份利益;(四)由於經濟發展,不動產漲價 ,因而財富所有人在此種意義上也不是對社會有積極貢獻的人,這是一種不良好的現象。一個經濟制度之下,都不能容許其存在, 必須要予以注意,並採取措施改正過來。否則不僅要忽略資本主義社會財富集中的侵擾,而且會造成社會的混亂與墮落,那距離民生主義的理想 便太遠了。 在策劃今後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這一點必須要予以 注意,並採取措施改正過來。
第一個步驟是要將這些由所得稅,如何以合理的方式重新 分配於全社會,普遍改善人民現在的生活,並培育未來發展的潛力,包括經濟的和 其他一切的發展。
第一章 目標
第 17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四、外資政策
方面的發展。彼時與現在生活的改善同等重要,但卻易於忽略。現代政府舉辦的教育、道路修築、社會保險、公共衛生、鄉村與都市建設、文化設施等等,都是足以使社會所有階層的人民為對象,這就是所得的重分配。我們過去在這一方面已擁有相當的措施,以後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一類的支出勢將大量增加。但有一點政府必將予以注意的,即是所得的重分配將不養成人民的依賴性,消滅工作意志。這是很難做到的一點,尤其是人情味很重,充滿救濟觀念的社會,但政府必將全力避免。
民生主義對於外資政策也有明確的主張,即 總理擇最有利益的途徑,以吸收外資。根據這一 指示,國防最高委員會於民國三十三年十二月訂定「第一期經濟建設原則」時,即申明「對於外資利用,則依照平等互惠國際經濟合作精神,在不妨礙主權與計劃實施之前提下,以各種方式加以吸收」。這一原則, 總統於三十四年國慶日又復加以闡述:「我們將來外人在中國經營事業,政府必將充分予以法律的保障,使彼國國民營業蒙享受同等之待遇,只合乎經濟計劃的需要,國家經濟合作之精神,在不妨礙主權與計劃實施,並應是基本經濟政策之一,自勿庸置疑,問題在如何執行此一政策。
這一個問題可分為兩方面,一是 如何以最有利的途徑來吸收外資。這是一個很難有確切解答的問題。但一般的說,任何投資計劃如予以公開,使國內外投資者立於同等的競爭地位,從事投資,而無任何秘密的優惠待遇,則不 能完全達到最有利的途徑,也不致有所差失。另一方面是對外資的需要,在時間上是否無限期。外資是一種生產要素在國際上轉移,理論上總是流向最有利或生產力最大的地方,聽其自然,不加干涉,可以使這一生產要素得到最佳的分配,對於投資與接受投資的國家雙方都有益。但事實上並不如此,接受投資的國家是基於種種考慮,例如外資本利匯出對國際收支壓力的考慮,時常需要在某種情形之下加以限制,而這又是一個政策上的難題,需要正確的判斷。
我國對於外資一直採取歡迎的態度,先於民國四十三年七月頒佈外國人投資條例,繼於四十四年十一月頒佈華僑回國投資條例,對於外資的保障和本利的匯同以及減免租稅,都有極優惠的規定,並設有投資服務的機構。自四十九年至五十三年核准來臺投資的投資總計美金一億二千餘萬元,平均每年約約
第 18 頁
第一節 促進經濟的現代化
不應再注意配合經濟計劃的需要,及以後國際收支的累積問題。
在過去十十五年中,臺灣經濟雖有快速的發展,但仍不能與進步國家相比擬。我們的經濟結構、生產技術與組織、勞工的生產力等等,雖遠較落後國家為進步,但與進步國家比較仍有一段距離,這一段距離一日不消除,我們便一日不能進入現代國家之列,我們便難得有龐大的生產能力來支應反攻復國的需要,對人民的生活水準也難得有重大的改善。因此,脫離現在的階段,使經濟現代化,甚至縮短與進步國家現有的距離,乃是今後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使一個國家在短期內現代化,或甚至祇是縮短與進步國家現有的距離,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為了我們所肩負的時代任務,我們必須要盡力而為,我們都可以從過去混亂中求得安定,從安定中求得現有的進步,當然可以進一步走向現代化之路。
一、經濟結構的改變
經濟現代化必須要改變經濟結構,截至目前為止,我們仍是一個農業佔重要地位的國家,農業就業人口佔總就業人口的四一·九%,而工業不過二○%。農業生產在國內生產淨額佔二七·三%,而製造業僅為二○%。就工業來說,也比較落後的結構,以五十年的情形來說,在全省二萬二千餘家工廠中,員工在一百人以上的祇有四八二家,一千人以上的祇有四六家。很顯然的,這些工廠都難達到效率上必要的經營規模,因而產品無論在品質與成本方面都難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為使經濟現代化,這種結構必須要予以改變。
為了改變這種結構,在今後四年對於工業的發展,將予以較大的注意,這當然不是忽略農業的發展或減輕其重要性,而是適應經濟上的需要。預計在本計劃執行期滿,工業在整個經濟中所佔的比重將較目前提高,至於工業本身的發展,也將偏重合於大規模經營的高級工業,如化學工業、鋼鐵、重機械及電氣用具工業等等,而以中小型工業作為配合的發展。在這種情形之下,商業與其他服務業的機能也將受到重視。
二、生產設備與組織的現代化
頁腳資訊:
第 一 章 目 標
五
第 19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六 這是與改變經濟結構有連帶關係的一項工作,我們的整個經濟不但在有一個落後的結構,而且個別生產單位的設備與組織也大 部份不夠現代的標準。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需要,進步國家在生產技術與組織管理方面,都有重大的革新。這種革新在戰爭 結束後不但仍在繼續進行,而且迅速的傳播到其他的國家。至於在戰爭期間沒有重大改變的生產事業,其生產設備也由於使用過度 和缺乏之保養而破舊不堪使用。因此在戰爭結束,復原工作告一段落之後,大多數的國家都掀起了現代化與合理化的熱潮,這種熱潮 隨着戰後美國獨佔工業品國際市場的結果,國際競爭的加劇更為推廣,而且愈是進步的國家,進行的愈積極。
我們在這一方面本就是一個落後的狀態,在世界各國全力推動現代化與合理化的過程中,我們在高度保護與資金缺乏的雙重影 響之下,並未接受這一事實,而是因陋就簡的應付,這自然更拉長了我們與其他進步國家在這一方面的距離。這種現象在過去還 有存在的理由,但以後決不能聽其繼續下去,我們必須要在今後四年發動一個全面的現代化與合理化運動。這是因為:
- 我們既有足夠的資力從事這一個經濟發展計劃,而且一旦開始之後,新增加的生產力與出口能力,將使我們具有 更大的現代化的能力。
- 過去以滿足國內市場需要為主的發展已屬有限,今後沒有大規模的發展則已,如果有大規模的發展則已,如果大規模的發展,而取得國際市場競爭能力的唯一途徑,是生產設 備與組織的現代化,像現在這裏的設備與組織 迅速增加,並不足以證明我們整個的工業具有充分的競爭能力。
- 在過去由於資金缺乏,特別是外匯缺乏,無能力從事這一個 更大現代化的工作,但目前情勢已完全改觀,我們已有足夠的資力從事,而且一旦開始之後,新增加的生產力與出口能力,將使我們具有 更大的現代化的能力。
基於以上的理由,在整個經濟計劃中,更換現有陳舊的設備,改善組織與管理,將與增加新工業及擴充已有工業,佔同等重要 的地位。當然,我們深切了解,在一個經濟落後而人口眾多的地區,資金必然感到缺乏,利率必然較高,而勞力則必然豐富,工資 是以資本代替勞力,與實際環境正好相反,大 量推行,不但社會資金方面會感到壓迫,而且也會造成大量失業問題。但我們更了解,有些生產事業 不採用現代化的生產設備與組織, 便無前途,便無發展可能,而且還會進一步的影響整個經濟的不能迅速現代化。經濟現代化與 則祇有全力推行。
三、技術知識的成長與傳播
第 20 頁
第 20 頁
第三節 維持穩定而快速的成長
一個經濟的現代化,形式之外的是其體的生產設備和其他生產設施,但真正的基礎則是無形的技術知識。所有經濟進步的國家,也正是技術知識成長最快和傳播最廣的國家。落後國家由於技術知識成長的慢,於是生產技術總限於模仿的階段,而模仿無論是無形的技術知識,也祇限於少數的地區和少數的人,因而形成少數地區和少數經濟部門現代化,其餘則仍是落後狀態的雙重經濟,在這種情形之下,經濟也不能現代化起來。我們由於教育的發達和交通的便捷,技術知識傳播很快,但由於教育程度的限制,所傳播的技術知識祇限於普通性的,較高深的技術知識則難於普遍。至於技術知識的成長,則由於科學研究的落後,始終停留於模仿的階段,而且模仿也大半祇限於較淺近的,對對於高深技術知識的接受能力却有限。因此,縱然我們能使整個經濟現代化,但與進步國家比較起來,仍祇能居於落後地位,這種情勢一日不改變,便一日不能成為為第一等的進步國家。為改變這種情勢,在今後將以相當數量的人力,物力,從事科學的研究,改善人力素質,增加就學機會,並普設高級職業學校,訓練技術人才,對於國際技術知識的交流,也將予以充分的注意。
經濟計劃的第三個目標,是求取穩定而快速的經濟成長。穩定與快速成長這兩項要求是否能同時達到,並行不悖,經濟學家尚無定論。有的認為可以並存,在穩定中可以求取快速的經濟成長。有的則認為不能並存,在穩定的環境下,難於有快速的成長;而快速的成長則必將引起通貨膨脹。證諸歷史,則經濟快速成長的時期,也常常是通貨膨脹的時期,像這種現象的關係如何,我們必當傾全力維持經濟的穩定,而同時求經濟的快速成長。但却不是絕對的,有時可以犧牲一點穩定,有時也可以降低一點成長率,一切當酌情指定。政策與目標都貴在有彈性,一成不變,決不足以適應變化多端的經濟現象。
一、長期經濟穩定的維持
經濟的不穩定或經濟循環是短期的問題,經濟成長則是長期的問題,但長期的成長係由短期的健全經濟環境而來,兩者關係密切,因此在計劃執行期間,必須將經濟維持穩定。如前所云,絕對的穩定自然難於做到,而且有應無必要也還是一個衡量平衡問題,必須將經濟波動限制於可容忍的範圍之內,則為經濟成長的必備條件。惟有具備這一條件,從事經濟活動的人才能具有信心,
第二章 七
第 21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八
二、經濟資源的充分開闢與利用
為達到經濟穩定而快速的成長的目標,所有可資利用的經濟資源,都將予以開發與利用,這將包括自然資源、過去的投資以及人力資源。關於自然資源作全面的探勘與開發,在這一方面的成功,將大有助於經濟成長率的提高。至於過去已有投資的充分利用,一直成為注意的問題。一般認為我們有許多休閒設備,未經充分利用,實在為資源的浪費,應設法予以利用。但根據實際觀察,事實並不完全如此。
- 第一、若干設備現雖閒置,但由於陳舊,已不能經濟使用。嚴格的說,這些不是閒置設備,而是可以報廢的設備。
- 第二、若干產業由於有淡旺季之分,在淡季看似閒置,在旺季則可能感到不足。基於這些理由,本計劃對於已有投資的充分利用一點,將分別情況處理,確實閒置的設備,自將予以利用,已陳舊的設備將予以更新,至於由於季節性波動而發生的閒置,將儘量予以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或充分就業,與前面維持經濟穩定,避免不景氣的發生有密切關係,經常保持充分就業狀態,實是所有國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中,國經濟發展的理想目標,應在於維持穩定而合理的經濟成長率,不致發生過度波動。這將影響到穩定景氣下的發展,亦即在正常狀態下的經濟活動,並非一時的變動或偶然的波動。關於一個經濟體的穩定,可以從許多不同的角度觀察,主要有物價的穩定,所得的穩定以及就業的穩定。這些都將在各個計劃部門中詳加研討。就理論言,這是一項複雜的問題,很難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就一個經濟體言,在一個時期中,它是一個包含經濟個體之內,自是一個個含混的界說,波動超出範圍與否,主要靠決策者的判斷,而決策者判斷所根據的標準,也是隨時而異,並非固定者,所以維持經濟穩定至何種程度完全是一個隨時決策問題,此處不能作具體的斷定。
至於經濟穩定則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不是不能有過度的通貨膨脹,二是不是不能有過度的經濟不景氣。我們由於過去遭受長期的通貨膨脹的損害,所以提到經濟穩定便自然的認為是消除通貨膨脹的損害,所受的經濟不景氣的困擾便愈大,因而對這個一面也愈給與較多的重視。防止經濟波動,維持穩定的最有效的工具,是財政政策與金融政策。這兩項工具在經濟成長的促進上,也佔極重要的地位。這兩項工具雖然已經過去進步很多,但尚不能作有效的運用。故在本計劃期內,財政與金融方面的
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對於經濟的加速發展,有極重要的貢獻。過去以來,我國人力資源的利用,始終未能達到一個理想的境界。由於人力資源供應充裕,勞力供給大於需求,加上農村人口過剩,以及教育水準的提高,許多大學畢業生不能學以致用,這些現象,都使得就業困難,人力資源不能充分利用,形成一種隱性的失業,在經濟不景氣時,失業現象更是普遍。故本計劃將以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為主要目標之一,並將採取各種措施,擴大就業機會,以期達到充分就業的目標。
第 22 頁
家的主要經濟目標,我國自亦如此。事實上,謀經濟的快速發展即所以謀充分就業的達成,唯在經濟成長過程中,由於經濟結構的改變,經濟區域或部門的發展程度不同,暫時性的摩擦性的失業在所難免。對於此種失業,政府當設法減輕其損害,但因其為暫時性的,政府將不以其作為主要問題處理,政府的首要目標係達成長期的充分就業。
三、經濟成長的加速
政府在估量今後的需要,和推動經濟成長的能力後,認為如能實現本章第二節的目標,並能長期維持經濟穩定,充分利用經濟資源,則經濟成長率最低限應維持七%。
第四節 提高生活水準
一、經濟發展的最後目標
一切經濟活動的最終目標就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我們自民國三十八年至現在,一般生活水準無疑提高甚多,現有生活水準在亞洲各國居於前列。但與進步國家比較,則仍是落後甚多。因此,提高生活水準,雖在今後四年計劃滿期後,我國生活水準雖較進步國家仍將落後甚遠,但將較目前為高,則仍尚在醞釀之中。
二、生活水準與國防負荷
有兩個主要因素阻止了我們生活水準的大量提高:一個是國防;一個是經濟發展本身。就前一因素來說,及復國是我們的基本國策,我們必須用各種方法抑低生活水準,節約資源,轉用於國防上。事實上,目前已有很大一部份國民生產提供軍事之用。此一論點在原則上自甚健全,在實施時則有礙難。第一、隨著經濟的發展與國民所得的提高,改善生活的慾望也將隨之加強,在一個並非完全戰時的民主社會,實無法要求人民抑制其改善生活慾望至重大犧牲的程度。第二、即令做到,也將削弱人民從事生產活動的意願,阻礙經濟的成長,自然的破壞了加強國防的政策。所以在一這方面最好是兩者兼顧,同時提高生活水準與加強對國防的貢獻,在一個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這是做得到的。
第一章目 捌 九
第 23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三、生活水準與加速經濟發展
從長期看,加速經濟發展正所以改善生活水準,但從短期看,則兩者正好互相衝突。這是因為落後地區國民所得低,資金又甚缺乏,而又需要大量資金供經濟發展之用。經濟發展愈加速,愈需要大量資金,人民便愈得要大量儲蓄,也就是愈要降低生活水準。因此,若干國家為了加速其經濟發展,常將其人民生活水準壓低至僅足維持的程度。這固然是不得不採取的辦法,但過於犧牲其人民改善生活,以致儲蓄不足以應付其經濟發展的需要,也非善策。
我們處理經濟發展所需的資金,有很大一部份係來自外援,國內並未採取積極的措施,要求人民延緩其改善生活的進度,大幅儲蓄以供發展之需。現在一方面由於國民所得大臺提高,人民儲蓄能力增強;一方面則主要外援停止,經濟發展必須依靠國內儲蓄。因此,今後應犧牲一部份生活水準的
一〇
第 24 頁
第二章 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
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計劃的規模大小與進度,常受幾個關鍵性因素的影響,或者為其所決定的。所以在從事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計劃的設計工作時,必須要對這些因素作一檢討,以測定經濟發展的能力究竟有多大。
第一節 人力資源
一、現有人口及其成長
臺灣現有的人口,根據戶籍統計不包括未報戶籍軍人,民國四十五年底為九百三十九萬人,五十三年底為一千二百二十六萬人。八年間人口增加二百八十七萬人,平均每年增加率為三・四%。
對人口增加影響最大,故前述八年間增加的人口,幾全可視為自然增加的人口。按戶籍統計資料,自四十六年至五十三年,平均出生率為三・九%,平均死亡率為〇・七%,八年平均自然增加率亦自四十六年的三・二%,下降至五十三年的二・一%。近年因國人對人口壓力漸有所體認,而家庭計劃運動亦日益深入民間,預計人口自然增加率的下降趨勢,在今後若干年中仍將持續。
現有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三百四一人,僅次於荷蘭,居全世界各國的第二位。都市人口目前約佔總人口的三四%,其餘約六六%的人口則生活於鄉村。近年各縣市人口的增加率,高低相差甚鉅,以過去一年為例,增加最多者有:臺北市、臺北縣、高雄市、屏東縣、彰化縣、臺東縣、花蓮縣,故可看出本省人口正南北兩大工業區集中,而臺灣的開發亦吸引部份人口向東部移徙。
二、勞動人口
臺灣的人力資源,如以十五歲至六十四歲為計算的基準,則四十五年約有五百零四萬人,佔總人口的五三・八%;至五十三年
二四
第 25 頁
111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已增至約六百三十七萬人,佔總人口的五.一%,八年之間人力資源已增加一.六%。但因人口出生數迅速增加的結果,其歷年佔總人口的比例,反呈累退式,各年平均僅達一分之二強,較之英、美、法等已經工業化的國家之人均資源,則國民生產力及整個經濟成長仍較國外為低。而勞動力之生產則依賴人力,此說明過去我國的經驗乃為自耕農過渡到工廠移轉為工人,故如何培養合勞動力,俾向待更多新就業機會的開創。
人力資源可分為經濟活動人口與非經濟活動人口兩部份。前者為真正從事財貨與勞務生產的人口,也就是一國的勞動力;後者包括料理家務、在校學生、不願工作者及受監禁管制訓等部份的人口。照此涵義劃分,五十三年經濟活動人口為三百九十餘萬人,佔總人口三二.四%,與經濟先進國家比較仍低很多。經濟活動人口中的有業人口職業別比率,五十三年較過去已有顯明的變遷,從事農、林、漁、牧者所佔的比率已告下降,而技術工匠等類工人、專業性及技術性人員、交通運輸人員等所佔的比率則均已上升。此說明在過去臺灣的經濟發展已自農業逐漸過渡到工業發展的階段。五十三年臺灣的失業人口約為二十餘萬人,故如何使失業人數降低,尚有待更多新就業機會的開創。
三、教育及技術水準
經濟發展,在人的方面不僅受制於從事經濟活動人口佔總人口比率的高低,同時也受整個個人人力素質水準所左右,後者乃為改良生產技術及提高生產力的重要因素。臺灣的教育設施來就相對普及,過去十二年更有長足的擴展。如以四十一學年度(四十一—四十二年)的在學人數為基期,則國民教育到五十二學年度(五十二—五十三年)已增加一倍有餘。目前學童就學率已高達九六.八%(五十二學年度);中等教育中的普通初中增加三.七倍,普通高中增加二.九倍,職業教育增加一.四倍,師範教育因為有若干師範學校升格為師專,近年人數反見降低。大學及師範專科都增加了五倍以上。近年來由於教育的普及以及推行失學民衆補習教育,全省失學人數已大為降低。
就臺灣各級學校總肄業學生數佔總人口百分比而言,五十三學年度為一四.五%,高等教育就學率為○.五%,均較若干先進國家為高。
再就五十三年滿六足歲及以上全部人口的教育程度言,高等教育程度者計有二十二萬五千人,中程度者五十萬五千人,國校程度者五百五十二萬五千人,識字者三十九萬三千人,不識字者二百二十一萬八千人。
在建教合作計劃下,各大廠商或自設小規模訓練班,或委託教育及訓練機構代訓,臺灣除教育普及外,技術水準亦在逐年提高。
第 26 頁
員工。各地農會亦對於農民實施推廣教育。教育與訓練雙管齊下的結果,使人力素質大為提高,如在四十五年十二歲以上的就業人一・八%,至五十三年則已降至二・二%;國校、初中、高中、高職程度者各約佔四五%、四・八%、二・二%及二・五%。就臺灣現階段的經濟發展言,對普通技術人員的需求遠較對專門人才的需求為大,即在經濟高度發展的國家,中級技術人員所佔的比例也遠比專門人才為多。故今後尚需特別加強職業教育與技術訓練,並推廣學徒制度,以培育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需的初、中、高級技術人才為國家服務。
第四節 勞 工 生 產 力
概括而言,勞工生產力係指在單位時間內生產量與勞力投入量的比率。一國國民生產力的大小,一方面係由勞動人數與其素質、另一方面則受土地與資本性設備的使用數量、生產及管理技術、工作環境、生活狀況以及其他有關因素的影響。臺灣勞工生產力已有顯著的提高。
近年來由於人力素質的逐漸提高,以及若干產業方面生產設備的更新與技術的進步,臺灣勞工生產力已有顯著的提高。如以四十年為基期的工業生產力指數表表示,至五十三年,工業生產力已上升至二六一・一・七,平均年增加率為八・四%。同期間內農業生產力指數亦已提高至一七六・一・一,平均年增加率為四・八%。
第一節 自 然 環 境 资 源
一、地理
臺灣全省面積三五、九六一平方公里,由七十九個海島組成。全省海岸線長一、五六六公里。臺灣本島形似烟葉,南北長約三八六公里,東西最寬處一四五公里,中央山脈縱貫全島,全省三分之二以上面積為山地及丘陵地帶,西南部平原遼闊,最適於農業經營。臺灣氣候屬亞熱帶,在季候風區域內,氣溫以二月份最冷,七月份最高,冬季甚短,全年平均氣溫北部(臺北)為華氏七O・九度,南部(高雄)為七五・七度。臺灣雨季甚長,全年雨量二千五百餘公厘。
二、氣候
一三 第一章 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
第 27 頁
二四
臺灣目前耕地面積八十八萬二千公頃,約佔總面積四分之一,亦即土地墾殖率為總面積的二五%。民國四十一年臺灣耕地面積即達七十七萬六千餘公頃,十二年間增加極微。換言之,近十二年來由於住宅、工廠與學校建築用地的增加,幾與新增的可耕面積互相抵銷。在目前的可耕地內,灌溉設施良好的雙期作田有三十三萬千公頃,其餘五十四萬八千公頃為灌溉設施不足的單期作田或旱地。此外,臺灣地處亞熱帶,地廣人稀,開發期很佳,此地約十萬公頃,可利用發展畜牧事業,並種植果樹、藥用植物、茶等作物。另外西部沿海地帶的沙埔新生地,總面積五萬四千公頃,可用以養殖魚類,改變鹽灘池面,種植特種作物,如能加以開發利用,對於人口自然增加及安置退除役官兵,可發生良好效果。
本省農田年可二收,若干千地國內,由於地力肥沃以及增施肥料關係,年可三收或四收。本省有主要農作物為米、糖、甘藷,次要作物有花生、大豆、茶、烟草、鳳梨、洋菇、香蕉、柑橘、香茅草、黃麻、蘆筍、小麥等。其中鳳梨、洋菇、香蕉由於近來的大量出口,已是很主要的農作物,豬及家禽則為農村的主要畜產品。
臺灣現有林地面積二百一十五萬公頃,林木蓄積量約二億四千萬立方公尺,為目前最具開發價值的自然資源之一。其中林相較好的針葉樹一億三萬立方公尺,佔蓄積量四五%。此外,臺灣現有竹林估計約四億六千萬株。竹林墾殖極易,新造竹林四年後即可採伐,以後每年可間伐一次。由於森林資源豐富,與木材利用有關的工業都可加以發展。
臺灣環島主要漁場有四:(一)臺灣東部及東北部沿海富鯖、鰹、飛魚、鱸、飛魚、鯛、黑鯖等熱帶洄遊性魚類的分佈;(二)臺灣西南部及澎湖沿岸至臺灣極北部,盛產屬於洄遊性魚類的鰆、中、鯧、鯽、沙魚、黑鯧、蝦、蟹、海藻等。彰化等地縣外海及臺灣海峽較深水域,蝦類產量豐富。養殖漁業方面,全省鹹水養殖面積約計一萬六千公頃,淡水養殖面積約五千公頃,目前尚未能充分加以利用。
三、礦業資源
臺灣礦業資源相當貧乏,根據已有的資料顯示,臺灣礦業資源主要包括煤、天然氣、金、銀、銅、硫磺、硫化鐵、鹽以及石棉、石膏、石英、白雲石、大理石等。茲將本省重要的礦業資源蘊藏及分佈情形分述如下: (一)煤:根據估計,臺灣煤的理論儲量約五億三千萬噸,已開採一億二千萬噸,剩餘量四億一千萬噸,其中可供採用量約二億
第 28 頁
第一章
四、水、利資源
噸。惟近據經濟部礦業研究服務組繼續調查對臺北盆地、海底煤田及中部煤層勘查結果,目前可採煤量約計二億三千九百萬公噸。如以目前之生產能力年產量六百萬公噸計,尚可供四十年開採。在估計的可採煤量中,以煤層的厚度來說,在二十五至四十公分的煤層中,約佔煤八千二百萬公噸;在四十公分至一公尺的煤層中,約含煤八千二百萬公噸;在一公尺的煤層中,約含煤七千七百萬公噸。換句話說,臺灣煤田的厚度,三分之二的煤田都在半公尺以下。又在可供開採的煤層中,約計百分之四十為原料煤,其餘百分之六十為燃料煤。目前臺灣煤業的主要問題為煤層太薄,且較近地層面易於採掘的煤田已開始產煤,今後為繼續增產煤炭,宜從事中深部及海底煤田的探勘,以確定煤層的存在及其儲量。
(二) 天然氣
天然氣:最近幾年新發現而較具開發價值的天然資源為天然氣,天然氣為若干化學工業的主要原料之一,且可用作代替煤供應發電及工業與家庭燃料之用。根據估計,本省天然氣蘊藏量約計一百八十五億立方公尺,兩者合計約二百六十五億立方公尺,約相當於三千五百萬公噸煤,其主要分佈地區為錦水(一百二十一億立方公尺);鐵砧山(三百十二億立方公尺)。如以每日產量二百萬立方公尺計,每年約產七億立方公尺,則僅已證實可供採掘量約計八十億立方公尺,可能蘊藏量約計八十億立方公尺,其儲藏量可維持二十五華需用。
(三) 金、銅、硫鐵、鐵
金、銅、硫鐵、鐵:根據全省銅硫鐵礦調查資料顯示:1. 金瓜石、九份及武丹坑地區的新金礦脈儲量約五十萬公噸,每公噸含金約四克;同地區有新含銅硫化鐵礦二處,儲量各約五十萬公噸,平均含硫一二-七%;硫化鐵礦儲量含硫三O%以上者,約四十一萬公噸,含硫一五-三O%者,約四十一萬公噸。2. 七星山地區硫磺儲量約二百六十四萬公噸,約四十一萬公噸。3. 大屯山區富含硫磺溫泉為新興的開採資源,天然氣為若干化學工業的主要原料之一,且可用作代替煤供應發電及工業與家庭燃料之用。根據估計,本省天然氣蘊藏量約計一百八十五億立方公尺,兩者合計約二百六十五億立方公尺,約相當於三千五百萬公噸煤,其主要分佈地區為錦水(一百二十一億立方公尺);鐵砧山(三百十二億立方公尺);出磺坑(三十二億立方公尺)。如以每日產量二百萬立方公尺計,每年約產七億立方公尺,則僅已證實的蘊藏量可維持二十五華需用。
(四) 白雲石,大理石
白雲石:白雲石為鋼鐵及玻璃工業方面必需的重要耐火材料,據調查探勘結果,臺灣東部白雲石儲藏量約計一億二千萬公噸,其中以花蓮亞于溪上游清昌山地方的礦床較大,品質亦佳,將來本省鋼鐵工業以及玻璃工業所需的耐火材料,可充分供應。
(五) 大理石
大理石為極名貴的建築材料,本省東部花蓮、臺東一帶為主要產區,據初步估計,其儲藏量可達三千億公噸,年產各級鹽約六十餘萬公噸,及副產品滷水芒硝、沉澱石膏、苦土、氯化鎂等,供國內及外銷需要。
第 29 頁
一六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臺灣地處亞熱帶,每年平均雨量約二千五百七十萬立方公尺,部份地區高達五千公尺,全年降雨量八百六十九億立方公尺。故一般而言,臺灣水利資源尚稱豐富。茲據灌溉水源與發電水源分述於下:
- (a) 灌溉水源:據初步估計,臺灣全年降雨量三百三十四億立方公尺,作物吸收有效雨量三百三十億立方公尺,涵滲量三十億立方公尺。至於地表水,即臺北盆地、桃園臺地、濁水溪扇形沖積地、臺南平原、屏東平原、宜蘭平原及花蓮縱谷平原。臺灣全省地下水蘊藏量,或全年出水量,據估計約二十九億五千萬立方公尺,除現有之抽水灌溉及工業給水等用井已利用九億六千萬立方公尺,約相當於地下水蘊藏量百分之二%,所餘六八%蘊藏量,十九億九千萬立方公尺,可供開發利用。
- (b) 地下水源:據調查臺灣全省約可分為九億四千萬立方公尺。
- (c) 發電水源:臺灣河川流大部份發源於中央山脈,分向東西流入海。但因河流落差甚大,表面上形成豐富的發電水力資源,但卻因河川上游可供興建水庫的場所頗為缺乏,又因河川淤塞,電源工程開發困難。據臺灣電力公司估計,目前臺灣技術上可予利用的水力發電電力系統水力發電裝置容量共計六十二萬八千瓩,如與技術上可供發電水力資源比較,利用率達百分之十二。
第三節 資本累積
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資金,主要來源為國內儲蓄;儲蓄的低低,則又決定於國民所得水準與國民儲蓄意願。
臺灣國民所得,依行政院主計處修正估計,五十三年新臺幣八百四十七億七千萬元,平均每人所得為六、七二六元,折合美金一六八元。
由於所得水準低,所得的絕大部份都用於消費上。例如民國四十年,消費支出佔國民生產毛額比率為八六•七%,五十三年為八一•二%。在四十二年至五十三年期間,消費支出佔國民生產毛額比率平均為八七•二%。換句話說,歷年平均僅有佔國內生產毛額一二•八%的所得,為國民儲蓄部份,用於投資支出。
另一方面,就臺灣歷年來的資本形成看,在民國四十二年至五十三年期間,臺灣總資本形成佔國民生產毛額比率平均為一八
第 30 頁
第四節 經濟發展的過程與現狀
-
四○%的資金,則是來自國民儲蓄與以美援為主的國外經濟移轉收入。再就國民儲蓄內容看,我們的國民儲蓄包括政府儲蓄、公營事業儲蓄、家庭及民間非營利團體儲蓄,以及民營企業的固定資本消耗準備,而政府儲蓄,由於各級政府費用支付浩大,收入與支出的差額,經常依賴國外經濟移轉收入彌補,故實際上沒有任何儲蓄可言。公營事業儲蓄,主要為各事業的固定資本消耗準備及未分配盈餘。在四十二年至五十三年期間,政府與公營事業儲蓄、家庭及民間非營利團體的儲蓄、以及民營企業的未分配盈餘,佔國內資本形成毛額比率平均為二五%。民間儲蓄包括民營事業的未分配盈餘、家庭及民間非營利團體的儲蓄,佔國內資本形成毛額比率平均為四五%。根據前面的分析,可知臺灣國民所得屬於低所得的範圍,五十三年平均每人所得折合美金不過一六八美元,雖然此一六八美元所代表的物質福利,在臺灣較在其他進步國家為大。由於所得低,再加上消費傾向高,於是在過去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需資金仍將不足敷需要,而有賴於國外資金的協助,殆為必然之事。惟政府與民間亦嘗盡量節約消費,在現行所得水準下,求取最大的儲蓄率,以減少對外資的依賴。政府尤當採取措施,達成此項要求。儘管如上所述,資金將仍感缺乏,但由於儲蓄能力已提高,並且在國際上已有融通資金的信譽與能力,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資金缺乏將不致構成嚴重的阻礙。
-
回%,除前述相當於國民生產毛額二•八%的資本支出,或者,相對當然資本形成毛額之三○%的資金,則是來自國外借款與以美援為主的國外經濟移轉收入。
自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臺以後,經濟方面之努力,主要集中於經濟的穩定,一切財經措施大都以穩定經濟阻止通貨膨脹為前提,但對於戰爭期間破壞的生產事業的恢復,和一般的經濟建設工作,也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下進行。這種穩定和復原的工作,到了四十二年起,即連續實施三期四年經濟建設計畫,希望藉經濟計劃的實施,達成我國經濟的自力發展成果。第一期四年計劃自四十二年起,至四十五年止,主要目的在求以最
一七
第 31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有效最迅速的途徑,從事經濟發展,提高生產經濟自主的地位,減少依賴外來援助的需要。這一期計劃的執行頗具成效,奠定了以後快速發展的基礎。第二期四年計劃自四十六年起,至四十九年止,其目的在繼續開發資源,增加農工生產,加速發展工礦事業,擴展出口貿易,以提高國民所得,增加人民就業,平衡國際收支,加強經濟作戰力量,迅速完成反攻大陸復國的使命。這一期計劃的執行也頗為成功,經濟穩定方面已有重大成就,農工生產都在快速增加,各種新工業都在不斷設立,政府並有餘力從事大幅度的外匯管理,促進經濟穩定,改善投資環境,繼續提高生產能力,推行加速發展計劃,促進經濟獲得更迅速充分的發展,俾能改善國民生活水準,達成自力成長的目標。在以後三期四年計劃實施期間,無論農、工、電力、交通運輸及其他各種公共設施,均有顯著的成就。茲依次摘要敘述於下:
一、農業
農業發展方面,主要的工作包括制度、生產改進和農村社會改善三方面:
- 制度方面:主要的努力是民國三十八年開始實施的土地改革。改革的第一步是三七五減租,將原來農民付與地主的租金,從全年收穫量的百分之五十到七十,減為百分之三七‧五,嗣後生產增加全歸耕者所有。第二步是自四十一年起放領公地,依照土地法規定每一地主僅能保留田中三甲,或加倍旱田,其超出部份,轉放現耕農承領。地價的七成由政府付給地主土地債券,分十年償還,另三成為公營事業股票,政府則分十年自農民收回此項地價。土地改革完成後,全省受惠的農戶將近五十萬戶,約佔五十三年全部農戶的百分之六十,全省農戶總數由民國三十八年的約二十萬戶,至五十三年增為八十三萬戶,其中自耕農由二十六萬戶增為十七萬戶,佃農則由二十四萬戶減為十一萬戶。耕者有其田辦法下農民所應繳還的地價,已於五十二年全部繳清。農民於償清地價後,估計每年有相當於價付地價款新臺幣五億元的資金可移作他用。
- 生產改進方面:生產改進工作主要包括農產和畜產優良品種及新品種的選擇與推廣,農作物病蟲害和畜疫的防治,新式操作
第 32 頁
方法和工具的採用,間作制度的推廣,新作物的推廣種植,農業機械化的促進,土地重劃的推行,海埔新生地開發,東部荒地的開發,漁產的開發與利用,漁具與漁法以及冷藏設備的改良,果蔬品種的改良與培植,大規模水土保持工作的推進,林業資源的調查與利用,以及農產運銷制度改良與外銷市場的推廣等。
自農村社會改善方面: 農業生產的增加,可使農民收入增加,農村經濟繁榮;但尚需配合農村社會改進工作,直接增進農民福利,間接促進農民生產力的提高,此對於農村社會秩序的維持,現代知識的傳播,農村守風氣的轉移,都有莫大的貢獻。歷年來信用業務之辦理農會;
- 健全農會組織,使能水澆對農民提供農產品供銷、農業信用及技術推廣三大服務項目;
- 改善農貸制度,先後舉辦試驗農貸、示範農貸、輔導農貸及統一農貸,農貸制度已大為健全,目前全省已有二百九十個辦理農會;
- 改善農村衛生,鄉村衛生建設着重於疾病防治及改善農家境衛生;
- 推行四健會運動,使農村青年將農場工作與技能學習打成一片,推廣家政教育,使農家婦女獲得有關營養、衛生與家計方面的新知識;
- 建立示範性的實驗農村,藉教育文化、衛生保健、福利康樂等工作之示範,使全體農民生活獲得普遍改善。
由於以上種種農業建設方面工作的推動,已使臺灣的農業發展,遠較其他落後國家進步。但另一方面,若與西方進步國家比較,則仍是一個比較落後的農業,須要進一步的發展。促進農業的進一步發展,使其徹底的現代化,即是今後農業發展的主要目的之一,但這需要整個經濟發展的配合,這點在本計劃中已充分注意到。相信在農業現有的發展基礎與整個經濟的配合發展下,使農業有進一步的發展,達到現代化的境地並非難事。
二、工
臺灣工業發展方面,在第一、二、三期四年計劃執行過程中,尤有顯著的驚人成就,這主要歸功於業者本身的奮發努力,與
第二章 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
一九
第 33 頁
二〇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政府的策劃、協助以及直接的鼓勵扶植措施。
自民國三十八年起,政府首先開始工業的復舊工作,把日人所遺留而為戰爭所摧毀的幾種重要工業如電力、製糖、肥料、紡織、紙業等工業,儘先恢復生產。繼即於三十九年起,決定以電力、肥料紡織三種工業為發展的重點,策劃進一步的工業發展。此後即多方面的擴充舊工業,發展新工業,工業生產也漸由代替進口轉為大規模的出口。茲將以往政府在工業發展方面所採取的重要的措施分述如下:
- 鼓勵民營企業發展:臺灣光復後,由於政府接收日人所遺留的許多事業,公營事業所佔比重甚大。但政府自第一期四年計劃開始執行時,即決定鼓勵民營事業之發展,除了四十三年為實施耕者有其田辦法,將水泥及紙業等四個規模大的公營事業移轉民營外,所有新興的工業,除特殊情形外,都由民間優先投資,因而民營事業遂較公營事業發展迅速。在過去十二年,民營工業每年平均成長率約為一八%,而公營事業則約一○%。又就生產價值(以增值表示)來說,在四十年整個工業生產價值中,公營事業所佔比率為五七%,民營事業不過四三%,但到了五十三年,公營事業已降為三八%,民營事業則升為六二%。
- 改善投資環境:在以往三期四年計劃內,政府曾普施放寬管制與簡化手續,舉辦各種工業貸款,簡化外匯匯率,頒佈免稅改外及華僑投資條例,頒佈獎勵投資條例,實施減免稅規措施,以鼓勵國內外人士的投資,促進工業發展。
- 倡導發起新工業:凡屬較大的企業,以其所需資金較多,投資風險亦大,大都由政府倡議發起或予支持,在這種情形下創立民間投資人創企業的信心增加,成功的機會也多。由於以上種努力,在民國四十一年至五十三年間,工業登記共增加了一萬七千五百餘家,工業生產增加了一.六倍,工業就業人數增加了一.二倍,工業生產總額表示,工業產品出口價值在此期間內共增加了一八○百萬美元,四十一年工業產品出口價值在整個出口價值中所佔比率不過四%,五十三年已增為四○%。從以上的統計數字和發展情形,可以看出臺灣的工業發展,已在逐漸改變臺灣的經濟結構,使工業的比重提高。同時,工業的規模、產量與種類也在不斷擴充,許多消費品都能自己製造,包括耐久性的消費品如冰箱、電扇、收音機之類。一部份生產工具也
第 34 頁
第 34 頁
第三章 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
三、經濟基本設施
臺灣經濟發展所需具備的基本設施,如運輸與電力等項,原即有良好的基礎。自第一期四年經建計劃執行以來,又陸續配合實際的需要,加以擴充與改良,因此,在這一方面從未發生重大困難,電力在過去雖偶有短缺,現除苦旱期間外已能充分供應。能自行製造,諸如馬達、耕耘機、紡織機等。至於出口方面,則紡織品、肥料、塑膠及其他化學製品、機械、電氣用具、水泥等等。已部份出口工業品已能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從這一方面看,可說臺灣工業已有相當發展,至少已具備發展的充分基礎。但另一方面,工業種類及數量雖多,但生產規模太小,設備陳舊,技術落後,缺乏經營現代工業的經驗與組織能力,也缺少推銷技術與組織。總之就工業種類來說,也僅限於農產加工工業、輕工業和初級的重工業。至於重工業和高級化學工業則尚待展開。換句話說,工業雖有快速的發展,但仍是落後型態。本計劃期內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如何利用已有的基礎,使工業現代化。在現有基礎之上做到這點,已不是十分困難的事。
運輸方面,臺灣內陸運輸,以鐵路、公路為主。鐵路方面,歷年來淘汰舊齡車輛,增加機車及客貨車輛,使運輸能力擴充甚多。現有省營鐵路路線長八〇三·一四公里,東線長一七五·七公里,另糖業、林業、礦業等專營鐵路路線共長三、五一一公里。所有全省鐵路綿密而普及全省,猶如蛛網。公路方面,歷年來經改善西部幹線及縣鄉道路、改建橋樑、添建築路機器、添購客貨車輛,使運輸能力擴充甚多。目前全省公路總長一萬四千六百餘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面積有〇·四一公里公路。
臺灣對外運輸,主要依賴海運,目前以基隆、高雄兩國際港均有完善的現代港口設備,且可容納萬噸級航輪進出,港口與內陸並有鐵路、公路銜接,轉運便利。惟近年來由於對外貿易的急速增加,兩港已有擁擠現象。另臺灣東部花蓮國際港已於五十二年九月正式開放,可容納一萬噸級航輪進出,港口與內陸亦有鐵路與公路連繫。其他交通設施如航空、電訊等,均極完備,可充分適應經濟發展需要。
電力方面,臺灣水力發電資源相當豐富,火力發電所需燃料,目前也能充分供應。目前全省發電裝置容量已達一百一十三萬二千瓩,火力發電五十萬零二千瓩。尖峯負荷達九十八萬八千瓩,平均負荷達六十七萬三千瓩,電力供給已能充裕應付。
一一
第 35 頁
一三一
十三年發電五十九億度,平均全省每人每年發電四九○度。錄及變電損失比例,已逐年降低。現正進行中的發電計劃包括深澳火力發電三二○、○○○瓩,林口火力發電一八○、○○○瓩,及天然氣發電五六、○○○瓩等。全部發電工程預計可於五十七年完成,屆時全省發電設備可達一百九十萬瓩。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四、社會建設
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是經濟發展計劃的兩大主要目標。臺灣自第一期四年計劃開始實施以來,即兼顧這兩個目標的達成,以來經濟發展的基礎奠定。這兩個目標本身有相輔相成的作用,經濟發展繁榮,社會也隨着進步,但社會發展落後,經濟發展便也不可能進步。茲將臺灣歷年來社會建設方面的成就,接教育、衞生與社會安全三方面分別簡述於下:
-
(一) 教育: 臺灣教育極為普及,教育制度也相當完備。凡六歲至十二歲的兒童都享受免費的強制國民教育,學齡兒童就學率已達百分之九六‧八。中等以上教育也極發達,但職業教育尚待配合經濟發展需要,積極改善擴充。
-
(二) 公共衞生: 十年來由於衞生保健事業的積極推行,臺灣醫藥衞生設施已遍及於農村以及邊遠山區鄉鎮,天花、鼠疫、猩紅熱、瘧疾、傷寒等傳染病,有的已絕跡,有的則已減少至不足重視的程度。
-
(三) 社會安全: 臺灣社會安全制度,自卅九年實施勞工保險以來,已漸次奠立基礎。勞工保險包括漁民保險及鹽農保險在內,投保人數五十三年達五十六萬七千人。全國公務人員保險已於四十七年八月起實施,保險範圍包括生育、疾病、傷害、殘廢、養老、死亡及眷屬喪葬等七項。目前被保險人數已達二十三萬二千餘人。此兩種保險業務如將受益人連同投保人家屬合併計算,已佔全省總人口三分之一以上。但仍不是一個完善的現代化的社會。以後隨着經濟的發展,就以上各項建設繼續擴充改善增進,務使社會與經濟同時進步。
第 36 頁
第 37 頁
這是第 37 頁的內容。
一四
動力,故就業問題在今後數年甚為嚴重,必須經濟高度發展,才能吸收過度剩餘的勞動人口。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致發生問題。如經濟成長率維持六%,則四年內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例將大量提高。如經濟成長率維持七%,則我國社會家族關係較為密切,在一千四百萬人口中,隱藏二十餘萬人的失業人口尚不
第 38 頁
第二節 總體經濟變數的預測
本期四年經濟建設計劃,係以每年平均經濟成長率七%為出發點,利用所設計的九種結構方程式及其誘導式,求出四年各總體變數的數字,其各項基本假設如下:
- 實質利率:每年降低0.5%,至五十七年降低至2.3%的水準。
- 政府及公營事業來自美援財源的投資:預計此項財源逐年降低,五十四年為新臺幣14億元,至五十七年降為6億元。為彌補此項財源,使政府及公營事業的投資可繼續發展起見,從五十四年起,將由政府及其他國外來源繼續融通此項投資。預定五十三年的4億8千萬元,逐年降低,降至五十七年的3億2千萬元。
- 國外對民間的移轉淨額:包括民間匯入款,480公法第二章及第三章贈與等。預計由五十三年的4億8千萬元,逐年降低,降至五十七年的3億2千萬元。
- 政府經常收入減政府對民間移轉支出,從五十三年的166億元,逐年增加,至五十七年達217億元,四年間增加約31%。即政府經常收入佔國民生產毛額的比率,五十七年將維持五十三年1.64%的比率,無顯著變動。
- 折舊準備及公營企業儲蓄:折舊準備自五十三年的74億7千萬元逐年增加至五十七年的96億1千萬元。公營事業儲蓄五十三年為23億元,以後因受國際糖價回跌,致臺糖盈餘大量減少,公營事業儲蓄隨之銳減,五十五年雖有增加,但五十七年亦僅18億2千萬元,尚未達到五十三年的儲蓄額。故折舊準備加公營事業儲蓄對國民生產毛額的比率,從五十三年的9.2%,逐年減少,至五十七年降為8.6%。
- 存貨變動:假定每年維持國民生產毛額的2%。
- 政府消費:自五十四年起調整公教人員待遇及計劃實施順利升學,必須增加政府消費支出。預計五十四年增加10%,其餘三年每年增加均維持在6.2%左右。其中政府購買支出預定平均每年增加3.9%,除為支付新增加政府員工薪金外,對政府員工實質所得將逐漸予以提高。
二五
第 39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八、出口
出口:五十四年至五十七年的四年期間,砂糖出口估計每戶七萬八千八百公斤,但五十三年下半年已大幅下降;本計劃期間砂糖出口估計每戶八十萬公斤,以後三年均為七萬八千八百公斤,其他貨品的出口,五十四年增加二○%,以後三年均為一○%左右。故四年期間包括糖在內之總輸出平均每年增加一○.五%。
表三・一一 總體經濟模型假說各政策變數及外在變數表
單位:除實質利率為%外,餘均為五十三年價格新臺幣百萬元
年 | 別 | 實質利率 | 淨間對民營事業之投資 | 政府及國外融通政府及公營事業之固定投資 | 美援資金 | 其他 | 政府經常收入淨額 | 折舊準備及公營事業儲蓄 | 存貨增加 | 政府消費 | 出口 |
---|---|---|---|---|---|---|---|---|---|---|---|
五十三年 | 12.00 | 12000 | 17000 | 1300 | 500 | 7400 | 10500 | 4200 | 19700 | 23200 | |
五十四年 | 12.00 | 12500 | 17800 | 1200 | 600 | 8200 | 11200 | 4400 | 21300 | 25000 | |
五十五年 | 12.00 | 13000 | 18600 | 1100 | 700 | 9100 | 12000 | 4600 | 23000 | 26800 | |
五十六年 | 12.00 | 13500 | 19400 | 1000 | 800 | 10000 | 12800 | 4800 | 24700 | 28600 | |
五十七年 | 12.00 | 14000 | 20200 | 900 | 900 | 10900 | 13600 | 5000 | 26500 | 30500 |
根據以上所述各政策變數(包括經濟成長目標、實質利率、政府及國外融通的政府及公營事業投資、政府經常收入淨額、折舊準備及公營事業儲蓄、政府消費等)及外在變數(包括出口及外對民間的淨轉移等等),代入所設計的九種結構方程式及其誘導式,並參考預計可能發生的變動,加以調整,即求出來四年各總體經濟變數的數字。茲述如下:
一、民間消費
根據我們的經濟制度,政府將不直接干涉民間消費,同時為促進經濟的穩定成長,亦不適份仰低民間消費。在四年經濟建設計劃期間,民間消費預從五十三年的八百八十二億元,逐年增至五十七年的八百八十八億元,平均每年增加五.六○%。平均每人消費自五十三年的五、四二元,增至五十七年的六、○七四元,平均每年增加二.九三%。
第 40 頁
表三・三 民間消費估計
單位:五十三年幣值新臺幣百萬元
別 | 每年增加率 (%) | 新臺幣百萬元 | 每年人平均消費 (新臺幣元) |
---|---|---|---|
五十一年 | 6.1 | 7,211 | 1,610 |
五十二年 | 8.8 | 7,951 | 1,775 |
五十三年 | 7.8 | 8,576 | 1,891 |
五十四年 | 5.5 | 8,964 | 1,974 |
五十五年 | 7.4 | 9,624 | 2,080 |
五十六年 | 6.0 | 9,848 | 2,074 |
平均 | 7.1 |
表三・四 民間可支配所得、消費及儲蓄估計
單位:五十三年幣值新臺幣百萬元
別 | 民間可支配所得 (金額) | 民間消費 (金額) | 民間消費 (佔可支配所得 (%)) | 儲蓄 (金額) | 儲蓄 (佔可支配所得 (%)) | 國外對民間的移轉淨額① (金額) |
---|---|---|---|---|---|---|
五十一年 | 7,847 | 6,811 | 87.8 | 1,036 | 13.2 | 483 |
五十二年 | 8,704 | 7,591 | 87.2 | 1,113 | 12.8 | 400 |
五十三年 | 9,080 | 8,194 | 90.2 | 886 | 9.8 | 480 |
五十四年 | 9,384 | 8,608 | 91.7 | 776 | 8.3 | 360 |
五十五年 | 9,925 | 8,958 | 90.3 | 967 | 9.7 | 330 |
五十六年 | 10,080 | 9,408 | 93.3 | 672 | 6.7 | 310 |
平均 | 89.9 | 10.1 |
二、投資及財源
臺灣經濟發展目前正處於一個轉變的階段,產業結構將有顯著的改變,國民生產力將繼續提高。為加速這種轉變,除繼續推行獎勵投資及降低利率等等政策,以加速民間和外人來臺投資外,公營事業亦應更新設備,擴充生產能力。政府方面則將積極推行公共
註:①國外對民間的移轉淨額係屬國外僑匯,故不包括在國內私人僑匯範圍之內。
第三章 總體計劃 二七
第 41 頁
第 41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投資,如擴充教育設備、改良衛環環境、興建水利、開闢公路、港口、堤防及地下水道等,俾逐漸進入現代化的社會。故預定四年間,投資平均維持一0‧七%的增加率。在此項高度投資增加率之下,維持國民生產額七%的成長率,必使邊際資本產出率逐年提高。邊際資本產出率預從五十三年的二‧七四,逐年增加至五十七年的三‧一三,此顯示臺灣產業資本密集的程度將逐漸增高。
表三‧五 資本形成毛額估計
單位:五十三年幣值新臺幣百萬元
年 | 別 | 合 計 | 固定資本形成 | 存貨變動 | 本邊際產出率① | ||
---|---|---|---|---|---|---|---|
小計 | 民營 | 政府及公營事業 | |||||
五十三年 (實際數) | 二三、三六一 | 二一、八七七 | 一八、八四四 | 三、0三三 | 一、四八四 | 二‧七四 | |
五十四年 | 二七、二五二 | 二五、六七七 | 二一、四九五 | 四、一八二 | 一、五七五 | 二‧八0 | |
五十五年 | 三0、五七一 | 二八、七六六 | 二三、九九七 | 四、七六九 | 一、八0五 | 二‧九四 | |
五十六年 | 三四、0四八 | 三二、二七七 | 二七、一七六 | 五、一0一 | 一、七七一 | 三‧0八 | |
五十七年 | 三七、八五六 | 三六、四六四 | 三0、九四八 | 五、五一六 | 一、三九二 | 三‧一三 | |
五十三~五十七年平均增加率(%) | 一0‧七 | 一一‧一 | 一二‧0 | 七‧七 | (-) 一‧七 | ||
五十四~五十七年平均增加率(%) | 一0‧八 | 一一‧三 | 一二‧二 | 七‧六 | (-) 0‧七 |
註:①邊際資本產出率係根據下式求出:S=I/(Yt-Yt-1),其中I為當年投資,Yt為次年的國民生產額,Yt-1為當年的國民生產額。
國內儲蓄及外資乃構成國內資本形成毛額的財源。國內儲蓄包括儲蓄淨額及折舊準備等。儲蓄淨額預從五十三年的一百二十億元,增至五十七年的一百七十一億元,平均每年增加九‧一%。折舊準備預從五十三年的七十四億元,增至五十七年的九十六億一千萬元,平均每年增加六‧五%。故國內儲蓄毛額預從五十三年的一百九十五億元,增至五十七年約二百六十六億七千萬元,平均每年增加八‧四%。國內邊際儲蓄傾向四年平均達三0%,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水準。由於國內儲蓄增加較速,故投資財源大部分仍均可由國內提供,不足之數甚微,四年總計僅八十億元,平均每年約二十億元。
第 42 頁
單位:五十三年幣值新臺幣百萬元
表三.六 資本形成毛額財源估計
年 | 別 | 毛資本形成額 | 合計 | 國內儲蓄 | 國內折舊 | 國內毛額 | 進口餘額 | 邊際儲蓄傾向% |
---|---|---|---|---|---|---|---|---|
五十三年 | (實際數) | 一九、二八五 | 一九、二八五 | 一八、六二七 | 八、七〇七 | 九、九二〇 | 六五八 | ①一二二.八〇 |
五十四年 | (實際數) | 二二、〇〇四 | 二二、〇〇四 | 二〇、四〇〇 | 九、〇六〇 | 一一、三四〇 | 一、六〇四 | ①一二七.五〇 |
五十五年 | (實際數) | 二五、〇一〇 | 二五、〇一〇 | 二三、三四〇 | 九、四五〇 | 一三、八九〇 | 一、六七〇 | ①一二〇.八〇 |
五十六年 | (實際數) | 二八、二〇一 | 二八、二〇一 | 二六、七二〇 | 九、八九〇 | 一六、八三〇 | 一、四八一 | ①一九.五〇 |
五十七年 | (實際數) | 三一、三〇三 | 三一、三〇三 | 三〇、〇一二 | 一〇、三三〇 | 一九、六八二 | 一、二九一 | ①一八.〇〇 |
註:① 邊際儲蓄傾向係根據下式求出:S_t / (Y_t - Y_{t-1})。其中 S_t 代表當年儲蓄,S_{t-1} 爲前年儲蓄;Y_t 爲當年國民生產毛額,Y_{t-1} 爲前年的國民生產毛額。
三、政府收支
調整軍公教人員待遇爲政府的政策,計劃中預定對公教人員待遇將逐漸予以提高(按固定幣值計算,待包括薪金、實物及其他補助),五十三年四年已公佈者加薪後約兩個月,預計人事費用五十四年將增加一三%,以後三年每年增加七.七%左右,同時爲配合軍事及施政的需要,政府購買支出亦必須維持一二.九%左右的增加率;政府消費預計平均每年增加七.二%。同時政府爲推行民生主義的社會福利制度,未來政府對民間的移轉支出,諸如退休金、撫卹、救濟、獎學金及其他福利事業,必須擴大,此項支出預定四年間將達十四億元,爲配合政府支出的需要,政府收入必須隨之增加。政府經常收入,預定從五十三年的三百五十五億四千萬元,逐年增加至五十七年的四百四十四億元,平均每年增加七.四%。其中政府企業及財產所得五十四及五十五年增加甚巨,後兩年預定每年平均增加一〇%。間接稅淨額預定從五十三年的三百一十二億三千萬元,平均每年增加八.七%,其增加率較國民生產毛額的增加率爲高。直接稅爲未來政府積極建立直接稅制度,直接稅預定每年增加一〇%,至五十七年達二十七億八千萬元,平均每年增加五%。政府經常賬的剩餘,預定從五十三年的八億一千萬元,增至五十七年九億七千萬元,平均每年增加一五%。
第三章 總體計劃
第 43 頁
頁碼:43
110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即此政府儲蓄,五十三及五十四年因支出增加較大,而收入方面因政府企業及財產所得的減少,未能大幅增加,因此政府儲蓄減少,五十六年才略有增加,五十七年雖增至九億二千萬元,但尚不足應付政府投資,政府預算赤字尚不可免,故適當的外資及公債的發行仍然需要。 為融通政府投資的需要,除政府儲蓄外,擬從三項收入彌補:(一)公債收入淨額(即公債發行扣除還本數)。本項收入預定從五十三年的五億五千五百萬元,增至五十七年的十二億元,增加一倍餘。(二)國外援款及借款淨額。自五十三年十二億元增至五十七年的三十億元,但其中美援資金逐年減少,而其他國外資將佔重要地位。(三)其他收入包括中央銀行的融通,政府財產售價收入等,預定至五十七年,此項收入將達十億元。政府資本調整賬收入,如用於一般政府投資尚有剩餘,則可用於融通公民營事業的投資。
表三・七 政府消費內容估計
單位:五十三年幣值新臺幣百萬元
年別 | 金額 | 每年增加率 (%) |
---|---|---|
五十三年 | 一五,七四四 | |
五十四年 | 一六,三七一 | 九.九七 |
五十五年 | 一七,四四一 | 六.七六 |
五十六年 | 一八,四八六 | 六.〇四 |
五十七年 | 一九,七七〇 | 七.七七 |
表三・八 政府經常收支估計
單位:五十三年幣值新臺幣百萬元
項目 | 五十三年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一、經常收入 | 一七,五三八 | 一八,四〇〇 | 二〇,〇七七 | 二一,三〇〇 | 二二,〇六六 |
1. 政府企業及財產所得 | 四,二七二 | 三,四〇〇 | 三,九四〇 | 四,七四〇 | 五,〇五〇 |
2. 間接稅 (淨額) | 一一,二三七 | 一一,五六九 | 一二,九〇〇 | 一三,七六二 | 一四,五〇八 |
二、經常支出 | 一七,一八八 | 一七,六四七 | 一八,〇〇七 | 一八,四三七 | 一九,三五四 |
1. 政府消費 | |||||
總計 | |||||
金額 | 一五,七四四 | 一六,三七一 | 一七,四四一 | 一八,四八六 | 一九,七七〇 |
每年增加率 (%) | 四.〇一 | 六.五四 | 六.〇四 | 七.〇〇 | |
政府員工薪津 | |||||
金額 | 五,七八〇 | 六,〇八六 | 六,三〇三 | 六,五二〇 | 六,七四七 |
每年增加率 (%) | 五.二九 | 三.五七 | 三.四四 | 三.四八 | |
政府向企業之購買 | |||||
金額 | 九,九六四 | 一〇,二八五 | 一一,一三八 | 一一,九六六 | 一二,六二三 |
每年增加率 (%) | 三.二二 | 八.三〇 | 七.四三 | 五.五〇 | |
2. 其他經常支出 | 一,四四四 | 一,二七六 | 五六六 | 九五一 | 四一六 |
三、經常儲蓄 | 三五〇 | 七五三 | 二,〇七〇 | 二,八六三 | 二,七一二 |
第 44 頁
表三.九 政府資本調整賬收支估計
單位:五十三年幣值新臺幣百萬元
項目 | 五十三年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1. 經常支出 | 1,900 | 2,090 | 2,290 | 2,590 | 2,890 |
1. 消費支出 | 1,640 | 1,800 | 1,980 | 2,250 | 2,520 |
2. 對民間移轉支出 | 260 | 290 | 310 | 340 | 370 |
2. 民間移轉收入 | 3,300 | 3,620 | 3,980 | 4,380 | 4,820 |
3. 直接稅 | 800 | 880 | 970 | 1,060 | 1,170 |
4. 間接稅 | 1,230 | 1,350 | 1,480 | 1,630 | 1,790 |
5. 彌補差額收入 | |||||
1. 公債收入淨額 | 1,000 | 1,100 | 1,210 | 1,330 | 1,460 |
2. 國外援助及借款淨額 | 380 | 420 | 460 | 500 | 550 |
3. 其他收入① | 350 | 380 | 420 | 460 | 510 |
6. 彌補差額 | |||||
籌措辦法 | |||||
1. 轉讓營業收入 | 900 | 990 | 1,090 | 1,190 | 1,310 |
2. 公債收入淨額 | 1,000 | 1,100 | 1,210 | 1,330 | 1,460 |
3. 國外援助及借款淨額 | 380 | 420 | 460 | 500 | 550 |
4. 其他收入① | 350 | 380 | 420 | 460 | 510 |
調整後差額 | 1,700 | 1,870 | 2,050 | 2,250 | 2,470 |
1. 即彌補公營及民營事業投資 | 1,700 | 1,870 | 2,050 | 2,250 | 2,470 |
7. 政府儲蓄 | 850 | 940 | 1,030 | 1,130 | 1,240 |
8. 政府投資 | 1,700 | 1,870 | 2,050 | 2,250 | 2,470 |
9. 差額 | 0 | 0 | 0 | 0 | 0 |
註: ①其他收入包括向中央銀行的融資及財產售價收入等。
四、國際貿易
出口高速而穩定的增加,為維持臺灣經濟發展的主要關鍵,從近十年來臺灣的出口情勢看,歷年的變動極大。若按固定幣值表示,四十六年至五十一年六年間的出口增加率平均為八.三%,若再加上近兩年的資料,則四十六年至五十三年八年間出口增加率平均每年在一一%以上。近兩年出口的增加,除國際糖價高漲外,與農工業生產的增加以及外匯改革等措施有關。惟目前國際糖價已回跌,其他各項貨品出口雖多已達頂峯狀態,但尚有增加可能。預定未來四年臺灣的出口,估計糖口五十四年為八十萬公噸
第三章 總體計劃
三一
第 45 頁
四十五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五十五年後三年維持七十七萬公頃,其他貨品及勞務五十四年增加二○%,以後三年平均增加一○%左右。出口總額預定至五十七年達二百四十八億四千萬元約等於美金六億二千一百萬元。四年他口每年平均增加率為一○‧五%。 進口方面,由於政府積極改變產業結構,而必須大量進口機械設備及原料等,故增加較速,進口預定從五十三年的一百九十億四千萬元,增至五十七年的二百七十六億六千萬元,等於美金六億七千九百萬元,四年間平均每年增加九‧三%,此項增加率較四十六年至五十八年間平均增加率略高。 提上述數字可知,至五十七年有入超約五千八百萬元。預計四年間約入超八十億元,約合美金二億元。如考慮外債的償還及外匯準備的增加,四年間共需外資流入約美金四億餘元。
表三‧一〇 進出口估計 (包括貨品及服務)
年別 | 調實調整數 | 進口估計 (包括貨品及服務) | 出口估計 (包括貨品及服務) |
---|---|---|---|
五十四年 | 一九、六二七 | 一〇、八九九 | 九、一七〇 |
五十五年 | 二一、七七〇 | 一二、〇〇六 | 九、七六四 |
五十六年 | 二三、八五一 | 一三、三〇七 | 一〇、五四四 |
五十七年 | 二六、〇〇二 | 一四、八四〇 | 一一、一六二 |
五年平均 | 一〇‧一五 | 九‧三 | |
每年增加率(%) | 九‧三 | 一〇‧五 |
單位:五十三年幣值新臺幣百萬元 備註:(+)表示出超,(一)表示入超
五、就業
解決就業問題為總建設計劃的主要目標之一,由於過去多年來人口增加急遽,構成未來數年勞動力的大量增加。勞動力人口 (十五歲以上包括軍人從內),預計從五十三年的四百五十七萬人,增至五十七年的五百二十萬人,平均每年增加三‧三%,增加甚速
第 46 頁
頁 46
。為適應此項增加的勞動力,四年間除為增加國民生產力所應建立的工業外,擬多方建立勞動密集性的產業,如手工業及各種服務業等。預計就業人數將從五十三年三、二一〇千人,增加至五十七年的四百九十六萬人,平均每年增加就業三・四%。平均勞動生產力則從五十三年三、二二〇元,增至五十七年的四、六二一元,平均每年增加三・五%。由於就業增加率較勞動力的增加率略高,故失業率將逐年降低,至五十七年為四・六三%,此項失業率與其他國家比較,並不算高。但需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否則失業率的降低很難做到。
表三・一一 勞動力及就業人口估計
年 | 別 | 國民生產毛額 (百萬元) ① | 勞動力 (千人) ② | 失業人數 (千人) ③ | 失業率 (%) ④=③/② | 就業人數 (千人) ⑤=②-③ | 生產力 (元) ⑥=①/⑤ | 生產力每年增加率 (%) ⑦ |
---|---|---|---|---|---|---|---|---|
五十一年 | 一〇〇、九六二 | 三、二五〇 | 八五 | 二・六一 | 三、一六五 | 三一、八七三 | ||
五十二年 | 一二〇、四八七 | 三、四八〇 | 七〇 | 二・〇一 | 三、四一〇 | 三五、三三七 | 一〇・八 | |
五十三年 | 一三〇、七一六 | 三、六二五 | 五五 | 一・五二 | 三、五七〇 | 三六、六一四 | 三・六 | |
五十四年 | 一四三、八二八 | 三、七七二 | 四八 | 一・二七 | 三、七二四 | 三八、六二五 | 五・五 | |
五十五年 | 一五六、四〇〇 | 三、九二〇 | 四五 | 一・一五 | 三、八七五 | 四〇、三六三 | 四・五 | |
五十六年 | 一六九、二一六 | 四、〇七五 | 四五 | 一・一〇 | 四、〇三〇 | 四二、〇〇六 | 四・一 | |
五十七年 | 一八一、九二八 | 四、二三〇 | 六〇 | 一・四二 | 四、一七〇 | 四三、六二七 | 三・九 | |
五十一至五十七年平均(%) | 四・八 |
第三節 總結
四平經濟建設計劃係以每年國民生產毛額成長七%為目標,預定四年間一方面維持高度的出口增加,以確保國內經濟的穩定發展,一方面繼續增加進口,以改善國內產業結構。國內可用資源的來源及分配亦將逐漸合理化,即可用資源來自國內的比率較過大而能更新設備,一方面能大量投資於高級產業,使臺灣經濟逐漸邁向現代化的途徑。各總體經濟變數的預測值,各變數佔國民生產毛額的百分比以及其成長率,詳見下表。
第 47 頁
頁 47
表三‧二一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四期四年經濟建設計劃總體計劃總數估計
項目 (Item) | (一) 金額 (五十之三年幣值新臺幣百萬元) (Amount in 1964 NTD Million) | (二) 佔國民生產毛額百分比 (%) (Share of GNP %) | (三) 每年成長率 (%) (Annual Growth Rate %) | (四) 每年達成率 (%) (Annual Achievement Rate %) | |||||||||||||||
---|---|---|---|---|---|---|---|---|---|---|---|---|---|---|---|---|---|---|---|
年 | 別 | 五十三年 (調整) (1964 Adj.) |
五十四年 (1965) |
五十五年 (1966) |
五十六年 (1967) |
五十七年 (1968) |
五十三年 (調整) (1964 Adj.) |
五十四年 (1965) |
五十五年 (1966) |
五十六年 (1967) |
五十七年 (1968) |
五十四年 (1965) |
五十五年 (1966) |
五十六年 (1967) |
五十七年 (1968) |
五十四年 (1965) |
五十五年 (1966) |
五十六年 (1967) |
五十七年 (196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國民生產毛額 (Gross National Product) |
|||||||||||||||||||
合計 (Total) | 100,976 | 120,080 | 137,845 | 159,335 | 185,25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8.9 | 14.8 | 15.6 | 16.3 | 100 | 100 | 100 | 100 | |
民間消費 (Private Consumption) | 65,582 | 75,348 | 84,814 | 95,892 | 107,678 | 64.9 | 62.7 | 61.5 | 60.2 | 58.1 | 14.9 | 12.6 | 13.1 | 12.3 | 98.4 | 99.8 | 100.0 | 98.2 | |
政府消費 (Government Consumption) | 17,995 | 19,058 | 20,432 | 21,957 | 23,612 | 17.8 | 15.9 | 14.8 | 13.8 | 12.7 | 5.9 | 7.2 | 7.5 | 7.5 | 101.4 | 100.0 | 100.0 | 100.0 | |
成資毛本額形 (Gross Capital Formation) | 19,566 | 23,613 | 29,101 | 33,086 | 38,060 | 19.4 | 19.7 | 21.1 | 20.8 | 20.5 | 20.7 | 23.2 | 13.7 | 15.0 | 100.1 | 97.4 | 98.6 | 97.7 | |
出口 (Exports) | 20,470 | 26,015 | 32,840 | 38,720 | 45,980 | 20.3 | 21.7 | 23.8 | 24.3 | 24.8 | 27.1 | 26.2 | 17.9 | 18.7 | 97.2 | 97.9 | 95.7 | 95.8 | |
進口 (Imports) | 22,537 | 23,954 | 29,342 | 30,720 | 34,080 | 22.3 | 19.9 | 21.3 | 19.3 | 18.4 | 6.3 | 22.5 | 4.7 | 10.9 | 98.4 | 99.8 | 98.8 | 98.2 | |
(±) 進出口差額 (Balance of Trade) | |||||||||||||||||||
表示出超或超額 (Indicates surplus or deficit) | (–) 2,067 | 2,061 | 3,498 | 8,000 | 11,900 | (–) 2.0 | 1.7 | 2.5 | 5.0 | 6.4 | 199.7 | 69.7 | 128.7 | 48.8 | 89.2 | 99.8 | 96.9 | 98.0 | |
(%) 本邊際產出 (Marginal Propensity to Produce) | |||||||||||||||||||
① 麥賽 (Mecsai) | 100 | 100 | 100 | 100 |
第 48 頁
第三章 總體計劃
(四) 平均每年成長率 (%) | (五) 指數 (五十三年=一〇〇) | |
---|---|---|
五十四—五十七年 | 七·〇〇 | 一三一·〇八 |
五·九〇 | 一二三·七六 | |
五·六〇 | 一二二·四園 | |
七·一八 | 一二三·九〇 | |
一〇·六 | 一四〇·七五 | |
一〇·八 | 一四四·四三 | |
九·九 | 一四三·一六 | |
五十七年 |
附註: ①包括統計誤差在內
三五
第 49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四章 資金需要及來源
第一節 資金需要
在本計劃期內為達到平均每年七%的經濟成長率,四年必須投資(即國內資本形成毛額)九八、五三四百萬元,其中政府投資需要約佔一六%,公營事業投資需要約佔二〇%,民間及民營事業投資需要約佔六四%。此外為償付國外債款,包括美援貸款的償還,四年預計八千餘萬美元,公營企業對外貸款的分年償還和外人及華僑回國投資與貸款的償還,至少應保持相當於半年的貨品及勞務進口金額,估計四年度應增加外滙準備七、○二二百萬元。同時為應付軍事及自然災害需要應保持較高的外滙準備,至少應維持相當於半年的貨品及勞務進口金額,估計四年應增加外滙準備七、○二二百萬元,折合新臺幣三、九一六百萬元,以上合計四年共需資金一〇二、七二二百萬元。
表四・一 資金需要估計 單位:五十三年幣值新臺幣百萬元
項 | 目 | 第四期 五年四十一年 合計 | 五十三年 (實際數)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總資本形成毛額 | 計 | 31,326 | 31,326 | 33,369 | 31,201 | 31,289 | 31,731 |
政府 | 3,526 | 3,526 | 3,000 | 3,000 | 3,000 | 3,500 | |
公營事業 | 3,884 | 3,884 | 4,205 | 4,300 | 4,495 | 4,600 | |
民間及民營事業 | 23,916 | 23,916 | 26,164 | 23,901 | 23,794 | 23,631 | |
償還國外債款 | 1,600 | 1,600 | 1,048 | 1,040 | 1,064 | 1,080 | |
黃金及外滙準備增加款 | 2,624 | 2,624 | 3,010 | 1,020 | 1,040 | 1,000 |
第 50 頁
第二節 資金來源
資金來源不外國內儲蓄與外資流入二途。
一、國內儲蓄毛額
國內儲蓄毛額係國內儲蓄淨額與固定資產折舊準備兩項的總和。 (一) 國內儲蓄淨額:國內儲蓄淨額來自政府儲蓄、公營事業儲蓄、及民間與民營企業儲蓄三種:
-
政府儲蓄
政府儲蓄就是政府經常性收入減去經常支出的餘額。過去政府支出多於經常收入為大,故實際上大部份為負儲蓄。五十三年由於臺糖公司外銷糖價較高,解除盈餘大量增加,因此產生八二三百萬元的儲蓄。今後政府將視經濟發展及國民所得增加趨勢,積極改革稅制,並加強公營企業的管理與革新,以增加政府經常收入。惟五十四年因臺糖公司外銷糖價大幅降低,解除盈餘將大量減少,同時政府為調整軍公教人員待遇及實施志願升學等措施,必使政府消費支出大增,因此五十四年及五十五年政府儲蓄將減少,至五十六年後開始增加,至五十七年增至二〇〇百萬元。
-
公營事業儲蓄
公營事業儲蓄包括公營事業的法定公積金、特別公積金和未分配盈餘三種。法定公積金係按公司法的規定每年從盈餘中提存十分之一,特別公積金通常是公司為擴充設備而特別提存的盈餘,至於未分配盈餘的發生有兩種情形;一種是為了彌補歷年公司的虧損,一種是公司配發股息和紅利所餘的尾數。 過去數年公營事業儲蓄每年大抵均在十億元左右,五十二年及五十三年因臺糖公司未分配盈餘突增,五十三年公營事業儲蓄高至二十億元。今後政府將積極整頓公營事業的盈餘,並提高公營事業的儲蓄,使公營事業有較充裕的資金,以便改善及擴充設備之用。不過五十四年後亦因臺糖公司外銷糖價大幅下降,收入減少,不僅產生未分配盈餘,且動用過去未分配盈餘,因此五十四年公營事業儲蓄將減少,但至五十七年仍不及五十三年的二十億元。
-
民間及民營事業儲蓄
近年來一方面由於經濟情況漸趨安定,他方面由於政府採取鼓勵儲蓄措施,故近三年來民間儲蓄增加極速。今後四年由於國民所得繼續提高,經濟的繼續穩定,預計民間儲蓄每年增加率仍有一一·七%,將自五十三年的九、二〇〇百萬元,提高至五十七年一一·二三一百萬元。
第 51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單位:五十三年幣值新臺幣百萬元
表四.一一 國內儲蓄淨額來源
項目 | 目 | 五十三年 (實際數) | 第四期四年計劃期間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合計 |
---|---|---|---|---|---|---|---|---|
政府儲蓄 | 計 | 一二、○一一 | 八、○二三 | 五、一五九 | 四、九六九 | 二、○六○ | 三二、二七二 | |
府 | 八、二二二 | 一、九七九 | 四、九九〇 | 二、九七四 | 一、四七〇 | 一九、六三五 | ||
公營事業 | 三、七八九 | 六、○四四 | 一六九 | 一、九九五 | 五九〇 | 一一、五八七 | ||
民間及民營事業 | 計 | 一一、○九一 | 一〇、八〇三 | 一一、九一〇 | 一二、四四九 | 一〇、九〇一 | 五七、一五四 | |
儲蓄淨額總計 | 二三、一○二 | 一八、八二六 | 一七、○六九 | 一七、四一八 | 一二、九六一 | 八九、四七六 |
(二)固定資產折舊準備:固定資產折舊準備為公營事業及民營事業兩項:
- 公營事業折舊準備 拆舊準備過去一向為公營事業投資資金的主要來源,今後為積極改良公營事業現有設備,對於設備陳舊者將予更新,故折舊準備在今後四年公營事業投資所需資金內仍居重要地位。
- 民營事業折舊準備 民營事業由於過去大部份均無資產重估,故歷年所提折舊準備偏低,影響民營企業更新設備資金來源。政府今後將從稅法上鼓勵民營事業資產重估,以便提高折舊準備。
表四.二二 固定資產折舊準備來源
項目 | 目 | 五十三年 (實際數) | 第四期四年計劃期間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合計 |
---|---|---|---|---|---|---|---|---|
公營事業 | 計 | 七、四七四 | 七、八四八 | 八、三九七 | 八、九八五 | 九、六三〇 | 四二、三三四 | |
營 | 四、七○四 | 四、八八四 | 五、一二九 | 五、四七八 | 五、七六五 | 二五、九六〇 | ||
事 | 二、七七〇 | 二、九六四 | 三、二六八 | 三、五〇七 | 三、八六五 | 一六、三七四 | ||
民營事業 | 計 | 四、七六六 | 四、九六二 | 五、三〇八 | 五、六八一 | 六、〇七九 | 二四、七九六 | |
營 | 四、七六六 | 四、九六二 | 五、三〇八 | 五、六八一 | 六、〇七九 | 二四、七九六 | ||
合計 | 一二、二四〇 | 一二、八一〇 | 一三、七〇五 | 一四、六六六 | 一五、七〇九 | 六九、八七〇 |
第 52 頁
根據以上估計,本計劃期內四年合計國內儲蓄淨額為五、七○六百萬元,佔資金來源總額的五‧二%,折算準備三、四八四百萬元,佔二‧三五%;亦即資金總需求由國內提供者佔四‧八%。此比例雖較第三期四十年計劃期間五十年至五十三年平均提高甚多,但與五十三年的八‧五%比較尚略有降低。
二、國外資金流入
國外資金流入,以國外貸款為主,其次為外人及華僑投資,國外移轉收入淨額等。
(一)國外貸款 過去以美援為主要,美援雖自五十四年七月一日停止,但過去承諾的美援,今後可陸續支用,以及四八○公法剩餘農產品仍將繼續供應,故實際上在本計劃期內,美援在國外流入資金中仍佔重要地位。不過此已較前大為降低,預計尚一億美元以上。其次為日本政府貸款,預計本計劃期內實際可到達的在一億美元左右,此外世界銀行及其他國際金融貸款、公民營機構對國外所舉長期借款等。四年合計全部國外貸款約二億九千萬美元,折合新臺幣為一、一八○八百萬元。(不包括已列在第一項內的貸款)
(二)外人及華僑投資 最近數年外人及華僑僑同國投資每年實實際到達金額約在一千五百萬美元,在本計劃期內預計平均每年到達到一千八百萬美元,四年合計七千二百萬美元,折合新臺幣為二、八八○百萬元。
(三)國外移轉收入淨額 即國外移轉收入減國外移轉支出的餘額。國外移轉收入主要為支付國際機構會費。預計今後四年淨收入四千九百餘萬美元,折合新臺幣為一、九八四百萬元。
以上國外資金流入四年合計四億一千二百萬美元,折合新臺幣為一六、四七二百萬元,佔資金總需求的二‧四%。與五十三年的八‧五%接近。
表四‧四 資金來源估計
單位:五十三年幣值新臺幣百萬元
項 目 | 五十三年 (實際數)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合 計 |
---|---|---|---|---|---|---|
總計 | 22,996 | 23,369 | 25,289 | 28,891 | 110,711 | |
國外資金 | 3,936 | 3,369 | 3,289 | 2,891 | 13,485 |
第四章 資金需要及來源 三九
第 53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國內資金需求及來源
表四・五 五十四年至五十七年資金需要及來源
一、金額 (五十三年幣值新臺幣百萬元)
項目 | 計 | 國內儲蓄淨額 | 固定資產折舊準備 | 國外資金 | 合計 | 國內資本形成毛額 | 償還國外債務 | 黃金及外匯準備增加 |
---|---|---|---|---|---|---|---|---|
資金需要 | ||||||||
合計 | 107,033 | 98,848 | 8,600 | 2,105 | 107,033 | 98,848 | 3,705 | 4,480 |
國內資本形成毛額 | 98,848 | 98,848 | ||||||
償還國外債務 | 3,705 | 3,705 | ||||||
黃金及外匯準備增加 | 4,480 | 4,480 | ||||||
資金來源 | ||||||||
合計 | 107,033 | 98,848 | 8,600 | 2,105 | ||||
國內儲蓄淨額 | 98,848 | 98,848 | ||||||
固定資產折舊準備 | 8,600 | 8,600 | ||||||
國外資金 | 2,105 | 2,105 |
二、佔合計百分比
項目 | 計 | 國內儲蓄淨額 | 固定資產折舊準備 | 國外資金 | 合計 | 國內資本形成毛額 | 償還國外債務 | 黃金及外匯準備增加 |
---|---|---|---|---|---|---|---|---|
資金需要 | ||||||||
合計 | 100.0 | 92.4 | 8.0 | 1.9 | 100.0 | 92.4 | 3.5 | 4.1 |
國內資本形成毛額 | 100.0 | 100.0 | ||||||
償還國外債務 | 100.0 | 100.0 | ||||||
黃金及外匯準備增加 | 100.0 | 100.0 | ||||||
資金來源 | ||||||||
合計 | 100.0 | 92.4 | 8.0 | 1.9 | ||||
國內儲蓄淨額 | 92.4 | 92.4 | ||||||
固定資產折舊準備 | 8.0 | 8.0 | ||||||
國外資金 | 1.9 | 1.9 |
第 54 頁
第五章 經濟發展的基本政策與措施
第一節 農業發展的政策與制度改進
一、土地利用
(一) 山坡地資源保育與利用:臺灣山坡地面積佔全省面積比例極大,故治山當為今後農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目前亟待研訂一項「山坡地資源保育利用方案」,並公佈一項完整可行的整理辦法,適當安置遷墾農民,發展農、林、畜牧事業。 (二) 爲防止農地再分割:臺灣原為小農制,再加上繼承制度所引起的分割,每一農戶平均擁有耕地面積,已降為一公頃。不僅經營不經濟,且將成爲發展現代化的最大障礙。亟宜推行農地重劃,並研究適當制度,維持農耕經濟單位。 (三) 避免建地佔用良田:由於人口增加及工業發展的結果,大部份建地佔用良田,今後將促使在較爲次等的耕地或坡地上開闢建地,儘量減少佔用良田。 (四) 新墾土地權利:爲鼓勵開發土地資源,對於新墾土地權利的取得與保護,須有適當的制度,鼓勵投資企業取得所開墾土地的必要權益。
二、農業技術發展與人才培植
(一) 培養高級技術人才:臺灣目前因農業技術援外,技術人員已感不足,將研究如何寬籌財源,繼續培養人才,並按計劃需要,釐訂人才材配置計劃。 (二) 籌籌試驗研究機構經費:現時各農業研究機構均有經費短缺及研究人員待遇低微的困難,以致普遍缺乏儀器、書刊及其他必須設備,而高級人員亦不易羅致。爲解決此項問題,將儘速設法充實各級農業機構試驗研究經費,使能吸收新人才。同時將促進改善大專農業教育及農業學校之教學,使能配合農業發展需要。 (三) 加強研究發展:促使農產品出口業者提撥基金,加強試驗研究以發展新產品。
四一
第 55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四一
(四) 試驗研究與推廣的聯繫
:促使各級農業學校與試驗機關的研究成果,將透過推廣機構,迅速普遍傳達農民,並由各教育與試驗機構代為解答當地推廣所發生的問題。凡學校與試驗機關的研究完成,屬農業工作人員,並給予進修機會。
二、農產品運銷與農用必需品供應
(一) 農產品價格機能的運用
:今後農產品價格政策,將著重自由價格制度;對於國際市場波動較大的外銷農產品,將試行建立「價格平準基金制度」,以保障農民利益,並刺激農民改善生產技術,增加生產。
(二) 農民組織運銷制度的加強
:農產品的運銷,除充分利用市場機能外,關於倉儲、運輸、與加工設備等,將加強農會供銷業務,使建立有效率的運銷制度,使生產者與消費者兩利。
(三) 肥料供應
:省產肥料成本及售價將促使逐步降低,同時並加強肥料使用技術的教育示範工作,及做到適時適量分配農民。
(四) 飼料供應
:飼料成本及售價將促使逐步降低,並建立統一完善的飼料運銷制度。
(五) 農藥供應
:對農藥製造、販賣及施用將予逐步加強管理,俾使安全有效。
(六) 種籽及種畜禽鴿運銷供應
:將建立種籽、種苗及種畜禽鴿運銷制度,並予加強管理。
(七) 漁用油料供應
:漁用油料售價將予逐步降低,對外銷漁撈業用油,將研討退稅制度。
四、農業投資與農業金融制度
(一) 鼓勵農民投資
:近年來農民所得已有顯著提高,將鼓勵農民投資於水利建設、開發山坡地、水土保持、土地改良、果樹、森林及畜牧等事業。
(二) 促進公共投資及農業長期貸款利率之降低
:對於各項長期性農業建設投資,將逐步建立基金制度;惟今後農業發展所需投資,大都為數額較大的長期投資,目前利率較高,負擔過重,將逐漸降低,此外將加強農業經濟研究,探討各項開墾計劃經濟效益。
(三) 農貸系統的協調與統一
:臺灣目前農貸有不同來源,彼此間應力謀協調,密切配合聯繫;並按生產用途貸款農民,配合技術
第 56 頁
第五章 經濟發展的基本政策與措施
推廣輔導農場經營。 (四) 貸款服務:對於所有辦理農貸機構,將督促其改進貸款服務,簡化貸款手續,以建立有效的健全農業金融制度,配合增產計劃的推進。
第二節 改善投資環境
一、逐步解除管制
過去為應付通貨膨脹而由是產生的許多附帶問題,建立許多管制辦法,這些辦法在當時也許有其需要,但時日一久,便變成了經濟發展的重大阻礙。以下將幾項一般性的管制,作一概括檢討。至於金融、外匯、貿易等各方面的管制,則分別於有關地方提出。
(一) 工廠設立登記手續
為改善投資環境,自四十九年起,各有關機關對工廠設立登記手續已加以簡化,而且對國內外投資人提供的各種服務也已加強,投資人在設廠登記手續方面,已獲得極大便利。 為簡化手續,自五十二年一月一日起實施「營利事業登記統一發證辦法」,該辦法的要點,在對於申請設立手續,由各縣市工商課會同有關單位,統一發證,並限定於十五日內核發登記證。本辦法實施以來,雖統一收件,但因各有關機關仍保留審核權,事權未能統一,故收效不大。 目前,新建工廠設立登記手續固然已獲得重大的簡化,但就投資人而言,在辦理登記手續時,仍感手續太多,而且各承辦單位工作效率與工作態度,亦有待改進。政府將於計劃執行期間,就此類現象予以革除。
(二) 限制設廠
民國四十八、九年間,限制設廠的工業有樟腦、銅粉、肥皂、火柴、木材防腐及電燈泡等六種工業。最初限制設廠的動機,主要是因為當時外匯短絀,省內資源有限,如果設廠漫無限制,可能浪費稀有的資源;尤其對於需要外匯進口機器設備及原料的工業
第 57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四四
如不予限制設廠,一方面固然需要大量外匯進口機器設備及生產原料,另一方面業者彼此爭配原料外匯,可能導致轉讓原料與利益,對於工業的進步,因之形成極大的阻礙,消費者也蒙受重大損失。
為改善投資環境,將儘量解除設廠限制。但在實際處理上,則持審慎態度,因此一方面解除設廠限制,一方面則又分別以行政命令訂定設廠標準,工業輔導等標準,工業分級評分標準,自製計劃規定等辦法,為配合各種設廠限制措施,政府主管機關又陸續針對各業需要,制訂各種輔導辦法,例如取締偽劣藥樂舞弊辦法,推動國內工廠實施品質管制辦法,輸入原料加工外銷輔導辦法,保稅接信機構及設立保稅倉庫及工廠實施辦法,生產事業購入機器設備分期繳付進口稅捐實施辦法等。為發揮自由企業精神,促使工業進步,已擬訂一個工業輔導準則,規定除有影響人體健康、生物生長等原因,應有工業設廠限制或原料供應上原因,有少數工業需暫停新廠的設立,以及若干電子電機機械製造工業產品訂有逐年應達到之自製率外,對於原有之限制設廠規定應儘量予以廢止。並於每年年底,再予檢討一次,視當時經濟情況,再作適當調整。
(三)工業用地的移轉與取得問題
國內外投資人遭遇的另一個重要困難問題,是建廠用地取得的困難。這主要是由於臺灣在四十二年實施耕者有其田時,為防止土地的再集中,對於土地所有權的移轉,曾有嚴格的規定,工廠用地的取得,因而也受到限制。為解決工業用地問題,已獲得解決。按照獎勵投資條例規定,政府先就公有及私有土地,編為工業用地,總計全省勘定工業用地五十餘處,其位置分佈於全省十五縣市,面積約計二千四百五十公頃,供投資人使用。投資人選定的土地如係在政府編定的工業用地區域之內,可由政府依土地法的規定,用區段徵收方法徵購後,售與投資人。如投資人所選定土地在政府編定的工業用地區域以外,經主管機關證明有特殊需用後,也可以把私有農地變更為工業用地,供作建廠之用。
政府為進一步便利國內外投資人購買建廠用地,除引用獎勵投資條例排除現行土地法和有關地政法規中對於農地不得改作其他用途種種限制外,並分別在本省北部南部及其他適當地區建立工業區,以及加工出口區,轉讓或放租給需建廠的投資人。
第 58 頁
第五章 經濟發展的基本
(三) 工商人員出入境限制
國外投資人在進行投資之前,為明瞭本省經濟情況,必須先行來臺作短期實地考察;如果申請投資案件核准,決定建廠時,可為調查或開拓國外市場,或為國外購買機器設備,也能須在海外延聘員工來臺服務。而自民國卅八年起,對於國內外工商企業人員出入境均有嚴格限制。
為配合經濟發展之需要,政府於卅九年八月修正了「勤勵時期臺灣地區出入境管理辦法」,修正後的辦法,在手續限制方面,較原先的辦法已放寬多了。但就目前實際情形而言,現行出入境管制辦法,在手續上仍嫌過於繁瑣,仍待繼續予以簡化放寬,俾能儘量便利國內外投資人出入境,並儘量減少不必要的限制與干擾。政府將在這些方面繼續採取改進措施。
二、加強國內外競爭
自由競爭是促使經濟進步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保護國內市場又是達成工業化的必經途徑。以往若干年來,我國極力強調「對內自由競爭,對外保護」的原則,但實際上,無論對內對外,都存有極強烈的阻止公平競爭的因素。近半來,政府為改善投資環境,雖已廢除了若干管制措施與法令,但為加速經濟發展,在加強國內外競爭方面,將採取以下幾種政策:
-
(一) 原則上,對內採取自由競爭;對外採取有限度的保護。
- 對國內市場方面,第一、將儘量解除設廠限制,讓新生產者可自由加入生產,舊的沒有效率的生產者必須被迫退出生產。
- 第二、對於公營與民營事業,無論權利義務,必須享受同等待遇,使兩者立於平等基礎,從事公平的競爭,一方面可維護民營事業的正常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使公營事業在公平競爭下,走向獨立經營之路。
- 第三、將嚴禁聯營操縱,薦的沒有效率的生產者必須被迫退出生產。
-
(二) 對外方面,在經濟發展的重點上,將儘量逐漸從製造進口代替品,移到生產出口品的時候,必須使國內產業達到國際的水準,而做到這點的唯一辦法,是使國內的生產者經常處於國際的競爭壓力之下。因此,將於適當時機廢除目前管制貨品進口辦法,而改以關稅為保護本國工業的主要手段。另一方面,對於目前關稅率與稅則,將作合理的調整與修訂,然後再藉關稅政策的運用,在予本國
四五
第 59 頁
四六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三、健全證券市場
證券市場建立的目的,在結合國民儲蓄與生產資金,一方面解決企業界資金缺乏的困難,一方面誘導國民儲蓄投資於生產用途,提高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臺灣自民國四十九年成立「證券市場管理委員會」,五十七年七月成立證券交易所,證券市場建立已達四年的期間內,證券市場的活動,主要偏重於便利已有證券的交易移轉,對於便利長期資金籌集的功能尚未充分發揮。因此,為證券市場未來發展的趨向與現有的種種缺點,為達成此目的,必須對證券市場採取下列幾種措施:
- (一)推動促進證券市場的輔助措施:
- 促使有關單位加強證券市場研究分析,俾對投資大眾發揮教育效能;
- 對於申請上市證券,應對發行證券公司的營業計劃,專家審查查報告,以及其帳冊表報,從嚴加以審查。在審查過程中,可洽請有關機關提供意見。
- 加強建立會計師簽證制度。對於會計師簽證的財務報告,應從嚴審查督導,以免會計師的簽證手續流於形式化;同時並將課簽證會計師,應有的責任。
- (二)逐漸開放經紀人登記:
- 證券市場另一種管制是經紀人的凍結。為了配合實際需要,政府將於適當時候逐漸解凍,但對經紀人的資格應從嚴規定。如此一方面可以增加經紀人之間的競爭,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投資人的安全感。
- (三)加強證券市場管理: 證券管理委員會為促使證券市場健全的發展,尚需採取下列幾種措施:泰承銷制度,以利證券的發行。
第 60 頁
四、確立勞工政策
自臺灣光復以來,政府的勞工政策主要著重於發展勞工組織,改善勞工生活,與推行社會安全制度。為能達成此目的,將積極採取以下各種措施:
(一) 修訂勞工法令
目前我國各種勞工法令,大都公佈於十數年或甚至二、三十年以前,例如工廠法係民國二十一年修正公佈;工廠實行條例卅五年修正公佈;礦場法二十五年公佈,卅九年施行;工廠檢查法廿四年修正公佈。因此,此類勞工法令大都不能適應目前需要,今後將就其與經濟發展有重要關係者加以修訂。
(二) 健全勞工組織及改善勞工生活
近年來工會組織方面雖然已有極顯著的發展,但尚待繼續加強,並將充裕財源,俾能健全組織,俾保障勞工權益,增進勞工知識,促進勞工福利。改善勞工生活最基本的方法是提高勞工生產力以為提高工資,因此應建立合理的工資政策,並將促使各廠礦建立工作獎勵制度。一方面使勞工生活有所改善,因而提高其生產效率;另一方面則當顧及僱主利益,使兼有合理的利潤,以加速資本的累積。
(三) 改善工作環境
現有的勞工法令中,對於勞工的工作環境均有明確的規定。為改善勞工工作環境,首將加強現有辦法的切實執行。在工作環境方面,特別注意勞工安全,減少意外事故。廠礦檢查方面,目前係按照工廠檢查法由主管機關負責,但一般廠礦設備或因年久失修,或由於因陋就簡,以致近年來意外事故迭有發生,而負責檢查機關亦未能嚴加督導改善。為保障勞工安全,尤應切實執行檢查,督促各廠礦改善設備,並增添安全設施,如發生意外,應加重僱主賠償責任。
(四) 實施勞工教育
為增進勞工知識,提高工作技能,將積極推行職業訓練,實施勞工教育。為辦理職業教育,首將由政府指定主管機關規劃推動,並制訂推行勞工教育辦法。為適應實際需要,職業訓練將分為專業訓練,一般技術訓練,及學徒訓練。專業技術訓練在培養高級技術人員;一般技術訓練在訓練技術工人。前者以政府專設訓練機構辦理,後者則可以委託或協助民間社會各機構、團體來辦理。訓練場所除各廠礦、學校外,更可利用公營事業機構之福利社、俱樂部等,以達到擴大資源,提高效率之目的。訓練師資,可商請學術機構、專業團體、或各廠礦單位協助訓練。教學方法應講求理論與實際並重。教材及儀器應力求充實與完備。為確保訓練成果與提倡受訓者之研究與進取精神,將舉辦測驗,凡在受訓期間成績優異者,除由受訓單位獎勵外,並由政府給予特別獎勵。各級學校為配合社會實際需要,並鼓勵學生向此等職業發展,應加強實用科學教育。凡受訓畢業者,則由政府輔導就業。
第五章 經濟發展的基本政策與措施
四七
第 61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四八
第三節 財
一、穩定經濟與籌集開發基金
(一)維持經濟穩定為該計劃經濟發展的前提。目前財政收支尚有赤字,對經濟穩定威脅較大。在本計劃期間,財政方面將消滅經常帳赤字,並進而籌集部份資金供投資之用為主要目的。另方面,對預算制度將予改革,俾逐漸建立複式預算制度。
(二)為達成上述目的,財政方面將採取下列政策措施:
- 增加政府儲蓄:在本計劃期間,政府投資將大量增加,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公用事業和公共工程的投資將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則有些重要事業,如私人不願意舉辦,政府將出而舉辦。為適應這種需要,政府預算經常部門應有餘額,供作上項投資之用。但由於公務人員目前待遇過低,亟待調整,而隨著經濟發展,社會福利支出也將擴大,故經常支出與移轉支出都將增加。在這種情形之下,欲使預算有餘額供投資之用,實在是非常困難的事。因此,在本計劃執行期間,財政將負艱難的任務。
- 設立開發基金專戶:為籌集政府建設資金,而又不致影響經濟穩定,並維持穩定的經濟成長,所需的建設資金,除以變額財政收支、增加公共儲蓄及出售公產收入等籌集方式。為此動員民間儲蓄從事生產投資的有效方式之一。發行建設公債的收入,可與出售公營事業股票收入以及儲蓄機構的儲蓄存款,合併設立開發基金專戶,集中循環運用。
二、政府支出
為配合經濟發展需要,今後政府支出方面,將採取下列政策措施:
- 政府消費支出將維持平均七·一八%年成長率。為謀致政府儲蓄,用於經濟建設,消費支出必須低於經常收入。
- 建立健全預算制度。對現行的預算程序與方法以及支出的程序與審核制度,均將重作檢討,並推行績效預算制度,使政策與
第 62 頁
第三節、租稅改革與租
計劃包含在預算之中,透過預算的執行,達成政策與計劃的實現,並以計劃達成 的成果,考核預算執行的效率。
- 切實杜絕浪費。對於政府消費支出方面的浪費,將予切實杜絕。對於有助於國家
經濟發展的生產性支出,則將視經濟發展需要,斟酌財源,作合理的支配。 4. 調整軍公教人員待遇。軍公教人員待遇將作合理的調整,所需調整費用,在政府 各項支出中將有優先的支配。為使調整待遇達到預期效果,將先建立人事制度, 調整方式,原則上將採單一薪俸制,取消各種變相津貼,俾能提高行政效率, 待遇公平。 5. 教育文化支出,將視實際需要,作合理的支配,為配合推行志願升學辦法,對於 所需的教育經費,在必要時將另行籌措財源。 6. 國防費用將視實際需要,作合理的支配。 7. 對於某些公共設施支出,將儘量採取向直接受益人徵收工程受益費方式,籌謀財源。 8. 建設支出將設立開發基金。為促進經濟發展,對於民間無力或不願舉辦的事業, 將由政府按設立開發基金,參加投資。俟該工業經營獲利後,即將其移轉民營。
伍、租稅改革與租稅政策
- (一) 我國現行稅制可分為國稅、省(市)稅及縣(市)稅三類。各級政府稅
源的分配,原則上將採獨立稅源制度,但為使各級政府有適當的收入, 以利政策的配合執行,稅源兼採分成辦法。此外,現行稅制中,尚有菸 酒專賣收入,為政府稅收主要來源之一,約佔政府稅收百分之二十以上。
- (二) 為配合經濟發展需要,近年來政府在租稅改革方面,已從多方面的努力。
政府改革租稅的目的,一方面在謀收入的增加,以適應當前財政上的需要, 另一方面在鼓勵儲蓄,限制消費,協助資本形成,促進經濟發展。
- (三) 近年來政府在租稅稅務推行,稅法的修訂,稅務行政的改革。
- 針對目前稅制所存在的缺點,為使租稅政策與租稅行政可
第五章 經濟發展的基本政策與措施
四九
第 63 頁
五○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 建立健全的所得稅制,所得稅要有累進能課稅與平均社會財富的功效。今後將積極建立所得稅制,縮小間接稅範圍,提高直接稅的比重。
- 修訂關稅稅率:對現行關稅稅率將作合理修訂,原則上應使關稅除配合財政需要外,並能成為扶植工業發展,培養其對外競爭能力的一段。在工業初創時期,將以較高稅率給予有限期的保護,一俟工業奠定健全基礎之後,即撤除保護,改按正常較低稅率。同時為顧及實際需要,將要求授予行政當局以較大權限,在某種限度內,可以隨時調整稅率。
- 加強工程受益費的徵收:各級政府為興建公共設施,應儘量按征收工程受益費方式,籌謀財源。
- 開征教育特捐:為配合教育計劃實施,將特闢財源,充裕教育經費。
- 健全稅務人事制度:厘訂健全人事管理與待遇制度,以提高稅務人員素質。
- 健全課稅資料:為建立健全稅政,便於逃漏稅的稽查,將建立健全課稅資料。
- 加強稽征稅收:為調查稅源,防杜逃漏稅,將加強稽征,並加強稽征機關權限,同時並簡化稽征手續,以利便民。
- 輕稅重罰:輕稅可誘使人民樂於納稅,重罰則迫使人民按照實繳納。
- 繼續修訂稅法:對現有各種稅法規定,包括稅基、稅率、稽征程序、獎懲,以及納稅人義務範圍等項,將視實際需要繼續逐一研訂。
第四節 金融
一、信用與利率政策
信用與利率政策,是近代國家藉對貨幣與銀行信用的控制,影響全面經濟活動,進而穩定經濟,促進經濟的有效手段。為
第 64 頁
第 64 頁
二、儲蓄的滙集與運用
配合經濟發展需要,在信用與利率政策方面,將採取下列措施:
(一) 強化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的責任與機能:
- 中央銀行將逐漸建立公開市場活動機能,作為調節金融的主要工具之一。
- 對於銀行法定存款準備率,將予機動調整;並另定「邊際準備金比率」,對超過一定水準的活期存款,規定必需備有較高。
- 中央銀行將視信用供需情形,對重貼現率機動調整,以影響市場利率,進而影響信用需地。
(二) 逐漸降低利率水準:對酌金融情,銀行營運成本及保持吸引儲蓄力量,逐漸調整利率至適度水準,藉以刺激投資,便利加速經濟發展。
(三) 改變利率結構:銀行放款將以時間長短及風險大小為標準,決定不同的利率,不作硬性一致的規定。為獎勵或扶植某種事業發展,可採取選擇性利率,對貸放對象,將從嚴審核,貸款手續則力求簡化。
(四) 健全金融機構:為促使現有銀行機構的現代化,將促使健全組織,加強彼此間的競爭,對於開設銀行設立限制,將予以有利的考慮。
(五) 對於目前需要和其他國家銀行的一般趨勢,修改銀行法。
(六) 加強徵信資料的建立。
為累積經濟建設所需資金,今後仍須繼續採積極態度與措施,鼓勵儲蓄。近年來農村所得有大量增加,因此對於農村儲蓄,將藉信用合作社或農會信用部業務的加強,予以有效的吸收。政府儲蓄方面,將藉財政政策的運用予以增加。
對於各政府儲蓄機構的儲蓄存款,包括保險公司在內將視實際情形需要,滙集於專設的長期資金融通機構,與中期資金融通機構,或由政府撥交長期開發基金專戶,集中運用。各儲蓄機構對於政府儲蓄政策,將切實負責執行。
我國郵政事業極為發達,其分支局所遍及各地,郵局兼辦儲金與簡易壽險業務,對於小額儲蓄的吸收,裨益甚大,將加強此
第五章 經濟發展的基本政策與措施
第 65 頁
五一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類業務,使其成為健全的儲蓄網。為使儲蓄存款及保險金儲蓄戶,集中運用。其所吸收的儲蓄存款及保險金將得提交前述長期資金金融機構或專戶,集中運用。
三、健全長期資金市場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通常是由證券市場與金融市場分別承擔融通長期與短期資金的任務。為配合經濟發展,融通長期與短期資金的市場有健全的發展,這包括證券的大量上市,證券市場價格的穩定,投資大眾對證券市場信心的加強,建立證券市場與短期資金市場的合理關係,設立即長期信用的中介機構,加強現有實業金融機構的活動等等。短期資金市場,則將由中央銀行依照前述原則,建立領導權,並有效的控制信用數量。
第五節 促進對外經濟活動
一、外匯貿易管制政策及機構
為配合實際需要,自民國三十八年起,政府即在實施外匯貿易管制,以後逐年加嚴,制度亦日趨複雜。至四十七年,為配合當時經濟情勢,外匯貿易管制政策有重大改變,管制辦法亦有重大修改,嗣後便逐年放寬。茲將目前外匯貿易管制情形略如下述:
- 固定匯率:現行的外匯匯率,已由以往多元匯率,合併簡化成為目前單一匯率,並廢除結匯證制。現新臺幣對美金的基本匯率,定為四十元對一元。
- 輸出入許可證制:目前進出口貿易仍採取許可證及簽證制度。進口方面,除部份准許進口品可自由向外匯銀行申請;勿須經過外匯貿易管理機構核准外,大部份進口品仍應先向外匯貿易管理機構申請許可後,再憑向外匯銀行辦理簽證及結匯手續;出口方面,則應先申請外匯貿易管理機構許可。
- 外匯買賣的限制:在國內的本國或外國人民,得持有外匯,但外匯的買賣應向辦理外匯銀行或其代理人為之,不得自由買賣。
第 66 頁
第 67 頁
這是第 67 頁的內容。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五四
的財政、金融與經濟事項,分別由財政部與經濟部負責辦理。至於直接經營外匯貿易的機構,則有:中央銀行、中國銀行、臺灣銀行、交通銀行、中央信託局、華僑商業銀行、日本勸業銀行、美國花旗銀行、美國商業銀行、泰國盤谷銀行等機構。
二、將採取的措施
(一) 不論如何開拓市場,促進經濟成長,與賺取外匯、平衡國際收支的觀點看,擴展出口都今後臺灣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出口要急速不斷的增加,物價供應當然是最重要的條件。因此改良技術,加強管理使產品精益求精,實在是擴展出口的根本條件。就這一點而言,擴展出口的政策也就是促進經濟成長的政策。
(二) 政府對出口事業將給與金融和租稅方面的鼓勵。政府將鼓勵銀行協助外銷事業的發展。進口原料加工出口退稅辦法將繼續辦理,並將現行手續予以簡化。加工區的設置將積極進行。政府並將獎勵出口商實守信,以維持國際市場上的信譽。此外,將鼓勵國內廠商設立大規模貿易機構,從事外銷聯營。
(三) 將加強對國外市場的研究,分析國外個別市場的需要,競爭情形,顧客的愛好,貿易的習慣等,作為決定生產與從事外銷的參考。政府並將考慮設立一市場研究機構,從事長期經常的分析。此外,政府也將使派駐各地的經濟參事或商務專員能夠有系統的報導當地的高情,並熟悉國內產業狀況,協助開闢國外市場。
(四) 進口管制的目的是在於節省外匯與保護國內新興工業。隨著出口的增加,外匯的充裕,此項管制將予放寬,以增加物資的供應,喪失獨立發展的能力。並維持穩定的物價。保護新興工業將有適當的限度,以免過於依賴保護,喪失獨立發展的能力。隨著外匯情況的正常作用,促進經濟的發展。
(五) 國際收支逆差,外匯短缺,固然是不良的現象,如國際收支出現大量順差,外匯累積過速,對經濟也有不利的影響,應予妥適的利用。同時金融政策亦將密切配合國際收支的情況,維持適當的貨幣數量,以防止物價的波動。
(六) 鼓勵長期資本流入,將着重於能輸入新生產技術,新生產方法,或能直接間接提高本國工業水準的外人投資的吸引。
(七) 鼓勵國內工廠與國外名廠商技術合作。凡確能提供新製造方法,新生產技術,或裨益於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技術合作,均予鼓勵接受,但將從嚴審核,並將限期使國內生產達到國外合作廠商產品的標準。
第 68 頁
第五章 經濟發展的基本政策與措施
(八)推動國際商約及區域合作:
- 繼續推動對外經貿合作,藉以擴大對外貿易,提高我國際地位。
- 繼續鼓勵友好國家簽訂貿易協定,積極進行貿易的推行,擴展多邊貿易,獲取貿易利益。
- 參加各種重要國際經濟會議、國際組織與國際商展。
- 加強與友好國家的聯繫,促進區域合作。
- 加強與僑論的經濟合作,鼓勵僑臺投資,並協助發展其僑居地的事業。
- 健全對外經貿資訊的職據措施,加強其對外活動。
第六節 有關經濟發展法令之修訂
為配合加速經濟發展計劃之執行,近年來對於有關經濟發展法令實行系統之修訂,且已產生顯著效果。今後為有效執行各種長期經濟發展基本政策與措施,對現行各種有關法令,將繼續作適當之修訂。但此項法令修訂工作牽涉範圍過廣,甚難於計劃內作系統之說明,故今後將在計劃執行過程中,視實際需要,對有關經濟發展法令作必要之修訂。
五五
第 69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五六
第 70 頁
下篇
部門及個別計劃
第 71 頁
第六章 部門及個別計劃總述
第一節 設計程序
一、個別計劃的設計
個別計劃的設計因牽涉各經濟部門及計劃執行單位,並且需要運用與個別經濟活動有關的一切經濟、財務乃至技術工程資料,需要動員的人力甚多,費時甚久,因此在設計程序上,乃不能等待總體計劃設計的完成,而需要分頭進行準備。茲依資料的收集及設計步驟兩項,依次說明本期計劃設計個別計劃的過程。
(一) 資料的收集
- 部門分類與負責單位:本期計劃為徹底清查各種經濟活動的現況及其將來發展趨向,俾便擬定個別計劃起見,特將各種經濟活動大致按照國際標準分類(ISIC)分為農林漁畜業、礦業、製造業、營建業、水電瓦斯、交通運輸業及其他服務業等七大部門,並將各部門所包羅的產品或勞務依序分門別類,俾使由各主管單位編有新計劃均一查報有關資料。其中農林漁畜業部份係由綜合會生產小組、經濟部農業技術室及農復會為中心查報;礦業、製造業及電力瓦斯等業,經由綜合會第一處、生產小組及經濟部工業技術室為中心查報;交通運輸業、觀光事業等部份服務業由綜合會第二處、交通小組及交通部交通技術室為中心查報。至於與生產無直接關係的政府或社會服務及公共建設,除人力與就業問題經由綜合會人力資源小組協助外,其餘各項資料因綜合會尚未成立有關的聯繫小組,乃暫由該第二處協辦,並函請有關部會及臺灣省政府提供資料。
- 資料的性質:各單位所查報或提供的資料,其與生產直接有關的,以產品或勞務為提報單位;與生產無直接關係的,則以其業務主管單位的業務或建設計劃為單位。前者內容包括該項產品或勞務最近四年的供需檢討,今後四年的供需預測、存量的變化、原材料或零配件的進口量及其自製或自產率的變化,曆年人數及勞力產出比的變化,以及該今後四年的投資計劃,每年所需投資金額、資金用途及預期的來源,固定投資
五七
第 72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 72 頁
五八
七)設計步驟
-
現況檢討: 上述資料用表或項目說明,經審查各業務主管單位或公、民營企業單位後,經會合第一處與農復會。因此,由生產同一個產品或勞務的各該企業單位所提的投資計劃的評估,及生產技術的選擇等工作,遂由這些單位逕行辦理。但經會合第三處深知從整個經濟利益觀點看,應對各個別投資計劃的社會盈利性作一比較,作為批選計劃的重要標準,於是便參照聯合國亞洲經濟會所建議的方式,設計表格一種,用以比較研究各個別計劃的社會盈利性。但由於基本資料的缺乏,未能取得作為比較個別計劃的盈利性所需完整的資料,對於計劃評估工作乃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放棄盈利性的比較,而改以產品需要的大小作為研判其投資的可行性。因為不管其相對盈利性或成本如何,任何產品或勞務只要仍有需求,則生產部門的資料比較齊全,因此經會合第三處乃集中力量於工礦業部門的檢討。這種檢討着重調查該業的生產單位是否達成經濟規模,產銷是否符合國內外需求,產品品質是否達到出口標準,零配件自製率能否提高,內外銷是否有利,企業財務與管理是否健全,政府的輔導措施是否需要改進等問題。檢討所需資料餘請經會合第一處有關於人員協助提供外,並多方搜集及參考同業公會及國內外專家的研究或調查報告。檢討結果經呈報「第四期四年計劃工業部門計劃基本資料」多種,以供計劃設計的參考。
-
需要預測: 上述項目經製表後由各聯繫單位送請有關公民營業務單位限期填報。至於與生產無直接關係的政府或社會投資計劃,則包括(1)該項業務或設施(例如國民住宅的興建或公共給水)現況的敘述及有關問題的檢討,(2)該項業務或設施今後四年的發展或建設計劃,包括計劃內容的說明,所需資金額及預期的來源,人員與主要物資器材的需要量等。
由上述企業或業務主管單位提報的原始資料,除社會建設部門計劃外,在行政手續上均停留於由經濟部門所擬的投資計劃。因此,由生產同一個產品或勞務的各該企業單位所提的投資計劃的評估,及生產技術的選擇等工作,遂由這些單位逕行辦理。但經會合第三處深知從整個經濟利益觀點看,應對各個別投資計劃的社會盈利性作一比較,作為批選計劃的重要標準,於是便參照聯合國亞洲經濟會所建議的方式,設計表格一種,用以比較研究各個別計劃的社會盈利性。但由於基本資料的缺乏,未能取得作為比較個別計劃的盈利性所需完整的資料,對於計劃評估工作乃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放棄盈利性的比較,而改以產品需要的大小作為研判其投資的可行性。因為不管其相對盈利性或成本如何,任何產品或勞務只要有有效需求,則根本無盈利性可言。這種單純的評估基準,在所有生產因素均未被充分利用時尚可勉強採用,但在其中某些重要的資源有競爭用途時,即需要進一步比較其盈利性。以臺灣當前的情形而言,由於比較有利的投資機會的缺乏,製造業所有的個
第 73 頁
別計劃累計起來尚不足以維持該部門的成長率,因此個別計劃愈多愈好。在此種情形下,採用需要大小的標準勉強可行。但另一方面,農業部門則由於使用土地的競爭劇烈,須選擇比較有利的作物結構,情形便複雜的多。
二、與部門計劃的配合
個別計劃與部門計劃配合方法如下:
-
個別計劃的修訂:比較初步生產目標與該項產品或勞務的生產能力及設備利用狀態,即可決定應否增加或改進生產設備。在此種情形下,個別計劃雖多愈好。在此種情形下,採用需要大小的標準勉強可行。但另一方面,農業部門則由於使用土地的競爭劇烈,須選擇比較有利的作物結構,情形便複雜的多。
基於以上考慮,經合會第三處於收到各聯營單位所準備的個別計劃草案後,除核對其內容,促請有關人員補充資料外,並特別留意該項產品或勞務國內外需要的檢討及預測。關於此點,外銷方面根據貿易統計,研究產品性質與市場對象的關係,並徵詢國內外貿易推廣機構所發表的市場調查報告,臺灣當前對外銷產品的退稅、聯營等鼓勵措施,俾瞭解個別產品的外銷條件,並發展增加出口的可能性。內銷方面,由於產銷統計資料不全,先致力估計過去內銷數量的大小,而後考慮人口與所得增加的趨勢,以較單純的方法估計今後的可能內銷量。上述的國內外銷量估計經與各聯營單位所擬訂的計劃草案比較,作為修訂各項產品或勞務生產目標的參考。
同時,各聯營單位即召開各業審議小組或座談會,進一步商討修訂計劃的內容,經合會第三處並由個別計劃對部門計劃。計劃目標,作進一步的修正。
- (一) 生產目標:四年經建計劃中各個別計劃,必須與各部門計劃一致,如個別計劃無法超出部門計劃,即修訂該部門的最終需要,使之ㄧ致。如部門計劃的修訂牽涉到其他部門的變動甚大時,亦可修正個別計劃。
- (二) 資金分配:各個別計劃的生產計劃須受部門計劃所擬訂的資金總額的限制,若資金全不足,則應設法改用資本較低的產業。
- (三) 就業的分配:部門計劃所擬訂的就業總數,必須分配到各個別計劃,若個別計劃所創造的就業機會不足時,應設法修改生產方法,改用勞動較多的生產方法。如此修改困難時,即修改部門計劃。
第六章 部門及個別計劃編
五九
第 74 頁
大〇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二節 各業主要目標
一、各業生產增加率
農業生產毛額預計從五十三年的二四、八六一萬元,增至五十七年的二九、二一八百萬元,平均每年增加四‧二%;工業生產毛額從五十三年的三〇、三二六百萬元,增至五十七年之四一、一〇〇百萬元,平均每年增加八‧一%,其中礦業平均每年增加七‧八%,製造業一一‧五%,電力及自來水業一〇‧二%;營建業一〇‧四%;交通運輸業生產毛額自五十三年的五、二三九百萬元,增至五十七年的七、〇一〇百萬元,平均每年增加五‧二%;其他服務業生產毛額從五十三年的四〇、八〇〇百萬元,增至五十七年之四六、一〇〇百萬元,平均每年增加七‧七%;其他服務業為四〇‧一%,至五十七年農業降至二一‧一%,工業增至三四‧九%,交通運輸業為五‧二%,其他服務業則降至三七‧七%。
表六‧一 各業生產毛額估計 (金額(五十三年價格新臺幣百萬元))
年 | 國民生產總額 | 農業 | 工業 (小計) | 工業 (礦業) | 工業 (製造業) | 工業 (電力及自來水) | 工業 (營建業) | 交通運輸業 | 其他服務業 |
---|---|---|---|---|---|---|---|---|---|
五三年(調整數) | 一〇〇、九二六 | 二四、八六一 | 三〇、三二六 | 六〇八 | 二二、二一〇 | 四、五一〇 | 三、〇九八 | 五、二三九 | 四〇、八〇〇 |
五十四年 | 一一〇、九六〇 | 二五、八五六 | 三五、二八七 | 六五七 | 二六、〇三〇 | 五、〇四〇 | 三、五六〇 | 五、五〇八 | 四四、二九九 |
五十五年 | 一二〇、五〇七 | 二六、八七七 | 四〇、六三一 | 七〇九 | 三〇、二二〇 | 五、六〇〇 | 四、一〇二 | 五、七八六 | 四七、二一三 |
五十六年 | 一三一、三六一 | 二七、九三八 | 四六、四四三 | 七六五 | 三四、六六〇 | 六、二〇〇 | 四、八一八 | 六、二七八 | 五〇、七七〇 |
五十七年 | 一四二、二二六 | 二九、二一八 | 五二、九六四 | 八二〇 | 三九、〇四〇 | 六、八五〇 | 六、二五四 | 七、〇一〇 | 五三、九七四 |
第 75 頁
第 75 頁
二、各業國民生產毛額百分比 | 三、每年增加率% | ||||||||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五年平均至五十七年增加率 註:①包括統誤差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五十四年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五四 | 二八 | 四六 | 五〇 |
五十五年 | 111.1 | 111.1 | 111.1 | 111.1 | 111.1 | 七五 | 八〇 | 八六 | 八八 |
五十六年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五十七年 | 110.0 | 110.0 | 110.0 | 110.0 | 110.0 | 二一 | 一四 | 一四 | 一〇 |
五十八年 | 110.0 | 110.0 | 110.0 | 110.0 | 110.0 | 七八 | 八〇 | 七七 | 七七 |
五十九年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二〇 | 二〇 | 二〇 | 三〇 |
六十年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三〇 | 三〇 | 三〇 | 三〇 |
六十一年 | 110.0 | 110.0 | 110.0 | 110.0 | 110.0 | 三四 | 三五 | 三六 | 三六 |
六十二年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三七 | 三七 | 三七 | 三七 |
六十三年 | 110.0 | 110.0 | 110.0 | 110.0 | 110.0 | 四〇 | 四〇 | 四一 | 四一 |
二、各業投資
國內資本形成毛額從五十三年的一九、三三六百萬元,增至五十七年的二八、九八五百萬元,平均每年增加一〇·七%。其中固定投資同時期自一四、八七二百萬元增至二二、六三九百萬元,平均每年增加一五·四%,增加甚速;存貨變動自四、四六四百萬元降至二、六六四百萬元,主要因為五十三年存貨估計過高所致。就固定投資的分配而言,從五十四年至五十七年共投資八八、九四四百萬元,其中農業投資達一二、五七二百萬元,佔一四·一%,工業投資四〇、五二一百萬元,佔四五·六%,交通運輸業投資一〇、七一八百萬元,佔一二·〇%,其他服務業等共投資二一、一三四百萬元,佔二八·三%。
第六章 部門及個別計劃綜述 六一
第 76 頁
第 76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表六.一 各業固定資本形成毛額估計 單位:五十三年常價新臺幣百萬元
項目 | 目 | 五十三年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
金額 | % | 金額 | % | 金額 | % | 金額 | % | 金額 | % | ||
合計 | 八、七四四 | 100.0 | 九、六〇〇 | 100.0 | 一〇、六七〇 | 100.0 | 一一、六二〇 | 100.0 | 一二、八四〇 | 100.0 | |
農業 | 二、八三〇 | 32.4 | 二、九七〇 | 30.9 | 三、一三〇 | 29.3 | 三、三〇〇 | 28.4 | 三、四八〇 | 27.1 | |
工礦業 | 三、二一〇 | 36.7 | 三、七四〇 | 39.0 | 四、二四〇 | 39.8 | 四、七二〇 | 40.6 | 五、三〇〇 | 41.3 | |
製造業 | 二、七二〇 | 31.1 | 三、一七〇 | 33.0 | 三、五七〇 | 33.5 | 四、〇二〇 | 34.6 | 四、五〇〇 | 35.0 | |
電力及自來水 | 三一〇 | 3.5 | 三九〇 | 4.1 | 四八〇 | 4.5 | 四七〇 | 4.0 | 五五〇 | 4.3 | |
礦業 | 一八〇 | 2.1 | 一八〇 | 1.9 | 一九〇 | 1.8 | 二三〇 | 2.0 | 二五〇 | 1.9 | |
交通運輸 | 一、〇七〇 | 12.2 | 一、二三〇 | 12.8 | 一、三七〇 | 12.8 | 一、五〇〇 | 12.9 | 一、六七〇 | 13.0 | |
其他 | 一、六三四 | 18.7 | 一、六六〇 | 17.3 | 一、九三〇 | 18.1 | 二、一〇〇 | 18.1 | 二、四二〇 | 18.6 |
三、就業
就業(十五歲以上包括軍人)人數預計從五十三年的四、三四六千人,增至五十七年的四、九二六千人,平均每年增加三.二%。其中農業就業人數將從五十三年的二、八二一千人,增至五十七年的二、九四三千人,平均每年增加一.六%。工業就業人數將從五十三年的八六六千人,增至五十七年的一、二一二千人,平均每年增加九.八%,增加最快。交通運輸及其他各種服務(包括軍人)的就業人數,將從五十三年的一、六三九千人,增至五十七年的一、九〇一千人,平均每年增加三.八%。平均勞動生產力四年間平均每年增加三.五%,其中農業部門每年增加二.五%,工業部門每年增加四.九%,交通運輸及其他服務部門(包括軍人)每年增加一.八%。另從每增加一人就業所需固定投資來看,四年間平均每投資十五萬元可增加就業一人,農業每增加一
第 77 頁
人就業約需十萬元約的投資,工業約需二十五萬元,其中以電力的二百四十萬元為最大,礦業約二十三萬元,製造業約十九萬元;服務業約需十一萬元。
表六・三 各業就業人數估計 (十五歲以上)
單位:千人
項 | 目 | 五十三年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平均五十四——五十七年 | ||||
---|---|---|---|---|---|---|---|---|---|---|---|
就業人數 | 就業人數 | 增加人數 | 就業人數 | 增加人數 | 就業人數 | 增加人數 | 就業人數 | 增加人數 | 增加年 | ||
合計 | 就業人數 | 四四九四 | 四六六二 | 一六八 | 四八二〇 | 一五八 | 四九七八 | 一五八 | 五一三六 | 一五八 | 一五八 |
農 | 就業人數 | 二六七二 | 二七〇四 | 三二 | 二七三六 | 三二 | 二七六八 | 三二 | 二八〇〇 | 三二 | 三二 |
工礦 | 就業人數 | 一〇〇五 | 一〇六五 | 六〇 | 一一二五 | 六〇 | 一一八五 | 六〇 | 一二四五 | 六〇 | 六〇 |
製造業 | 就業人數 | 六五八 | 七〇三 | 四五 | 七四八 | 四五 | 七九三 | 四五 | 八三八 | 四五 | 四五 |
電力及自來水 | 就業人數 | 六 | 六 | - | 六 | - | 七 | 一 | 八 | 一 | - |
營建 | 就業人數 | 四三 | 四八 | 五 | 五三 | 五 | 五八 | 五 | 六三 | 五 | 五 |
交通及其他 | 就業人數 | 二九八 | 三〇八 | 一〇 | 三一八 | 一〇 | 三二八 | 一〇 | 三三八 | 一〇 | 一〇 |
(包括軍人) | |||||||||||
服務業 | 就業人數 | 五二四 | 五七八 | 五四 | 六三二 | 五四 | 六八六 | 五四 | 七四〇 | 五四 | 五四 |
第六章 部門及個別計劃總述
六三
第 78 頁
六四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表六.四 各業本均勞動生產力估計
單位:五十三年幣值新臺幣元
項 目 | 五十三年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五十四—五十七年平均 |
---|---|---|---|---|---|---|
總平均 | 壹零零,柒貳肆 | 捌玖,柒捌捌 | 玖捌,捌捌叁 | 壹零捌,陸柒捌 | 壹壹肆,陸捌柒 | 玖陸,玖玖捌 |
農林漁牧業 | 玖,玖貳捌 | 壹零,陸柒肆 | 壹零,壹陸陸 | 捌玖,捌捌捌 | 壹零,捌陸捌 | 壹零,柒捌叁 |
工礦業 | 壹貳柒,壹參柒 | 壹參柒,伍捌零 | 壹伍貳,零零零 | 壹陸參,捌肆捌 | 壹柒零,伍陸零 | 壹伍柒,捌陸壹 |
製造業 | 壹貳玖,壹捌伍 | 壹參捌,伍肆捌 | 壹伍參,參玖捌 | 壹陸肆,柒參捌 | 壹柒壹,伍捌捌 | 壹伍捌,柒柒柒 |
營造業 | 參柒,捌零捌 | 參捌,捌零伍 | 肆零,玖捌零 | 肆參,陸貳肆 | 肆陸,捌零捌 | 肆壹,捌捌捌 |
水電煤氣 | 壹參伍,零捌零 | 壹肆貳,肆零捌 | 壹伍捌,伍零零 | 壹柒零,柒陸零 | 壹柒陸,伍零零 | 壹陸陸,陸捌捌 |
交通及其他 (包括軍人) | 捌玖,捌零捌 | 玖貳,捌伍參 | 玖柒,零肆零 | 壹零貳,壹肆零 | 壹零柒,伍捌捌 | 玖玖,參柒捌 |
表六.五 各業每增加就業一人所需固定投資估計
單位:五十三年幣值新臺幣元
項 目 | 五十三年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五十四—五十七年平均 |
---|---|---|---|---|---|---|
總平均 | 壹參零,參肆四 | 壹參柒,捌貳捌 | 壹參玖,玖伍零 | 壹參玖,柒參捌 | 壹參柒,捌零捌 | 壹參玖,貳伍柒 |
農林漁牧業 | 壹零,玖參陸 | 捌,陸捌肆 | 柒,零零零 | 捌,貳玖貳 | 柒,肆玖捌 | 捌,肆柒參 |
工礦業 | 參零,零零零 | 貳捌,陸零零 | 貳捌,參零零 | 貳柒,捌零零 | 貳陸,伍零零 | 貳柒,捌柒伍 |
製造業 | 參參,捌零零 | 參壹,伍零零 | 參零,陸零零 | 貳玖,陸零零 | 貳捌,壹零零 | 貳玖,玖伍零 |
營造業 | 參,柒陸零 | 參,伍捌肆 | 參,參零零 | 參,壹貳零 | 貳,玖捌零 | 參,壹捌捌 |
水電煤氣 | 壹參肆,肆零零 | 壹貳參,捌零零 | 壹貳零,玖零零 | 壹貳零,玖零零 | 壹壹玖,參零零 | 壹貳壹,柒貳伍 |
交通及其他 | 壹零柒,玖貳玖 | 壹參肆,玖零零 | 壹參玖,玖零零 | 壹參肆,捌零零 | 壹參陸,捌零零 | 壹參肆,零零零 |
第 79 頁
農業部門
第 80 頁
第七章 農業部門總述
第一節 農業發展的現況
臺灣的農業發展,由於土地改革的成功與三期四年經建計劃的推行,進展頗速。若以民國四十一年度為基期,至五十三年農業生產增加九一%,平均每年增加五.八%。其中農作物平均每年增加四.五%;林業增加七.一%;漁業增加九.八%;畜牧增加七.一%。在同一期間,農業生產力增加七六%,平均每年增加四.八%。 農業生產的增加除滿足人口增加對糧食的需要及農加工廠對原料的需要外,同時輸出剩餘農產品賺取巨額外匯。四十一年度農產品與農加工品共出口一.四百萬美元,至五十三年增達二七四百萬美元,增加一.四倍,對於進口工業資本設備與原料及平衡對外收支,裨益甚大。 農作物生產的增加,一方面是耕作技術與水利設施的改善促使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則是品種改良與施肥量增多,促使單位面積產量的增加。全有耕地的作物複種指數在四十一年度為一一七.九至五十三年已達一八七.四。單位面積產量在同一期間增加五五%,平均每年增加三.九%。 稻米為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在過去十二年間,總產量增加四三%,單位面積產量增加四七%;雜作物的生產增加八六%,其中以玉米及大豆的增產最速,各增加五.五倍及三倍,單位面積產量各增加五四%及八八%;特用作物對外貿易關係較大,所受國際價格變動的影響較深,故產量變動亦大。白糖產量受國際價格及國際糖業協定的限制,增加五〇%,單位面積產量增加二一%;茶葉增加五八%,香茅油及苧麻略為減產,單位面積產量增加二七%外,餘均增加一倍以上。其他纖維作物中的香蕉、鳳梨、柑桔、因外銷暢旺,各增產一.五倍至二.五倍,單位面積產量增加九八%。 林業則由於伐木技術的改進,使木材生產量增加甚速。四十年木材生產七十四萬八千立方公尺,至五十三年增達一百零六萬
六五
第 81 頁
第二節 今後農業發展的重點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九千立方公尺,平均每年增加五萬餘立方公尺。 漁業生產因所受土地資源的限制較小,而漁區又逐漸向遠洋推進,動力漁船噸位的增加,漁具及漁撈技術的不斷改進,其成長率比其他農業部門為高,每年的生產量均超過計劃目標,其中尤以遠洋漁業的發展為最速,產量增加五.八倍,其次為近海漁業增 加四.四倍。 畜牧則以毛豬以及家禽為主,由於品種改良,飼養技術改進以及疫病防治得宜,使飼養期間大為縮短;近年來飼料價昂,生產者無利可圖,致使增產效果未盡理想。自四十二年至五十三年,毛豬屠宰總量增加一.四倍,家禽增加四八%,乳牛由一、○○ 四頭增至四、八○三頭,牛奶產量由八、四二九公石增至一七、五二○公石。 臺灣的農業經營,係以家庭農場為主體,由於耕地面積擴充不易,而農業人口增加迅速,致使每農戶農場面積逐年縮減。四十年每農戶平均耕地面積為二.二九公頃至五十三年已減為一.○六公頃,不但影響經營效率,且成為邁向企業化經營以及推行農業 機械化的最大阻礙。
今後農業發展之目標,在充分供應人口增加所需要的糧食與改善國民膳食的營養以及供應工業所需要的原料,以支持工業發展,進而達到自給自足,減少農業人口對土地的壓力,並增加輸出。 為達到上述目標,必須繼續提高農業生產力,而農業生產力的提高,有賴土地與勞動生產力的增加,故一方面繼續開發可利用的土地與水利資源,並促進多期作物制度的推行,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並改良品種與耕作技術,以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另一方面, 發展各體農村副業或使用勞力較多而價值高的外銷農產品,促使農家勞力有全年運用的機會,減少農閒時間以提高勞動效率,並推廣共同操作制度,以免除小農經營的缺點而便於農業機械化的推行。 今後在耕地面積不易擴充的情況下,稻米將繼續努力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同時將增闢水源,改進灌溉設施,以增加種植面積。 雜糧作物,將着重配合「多期栽培制度」,以擴增種植面積,同時積極育成抗病、耐寒、耐旱、早熟的品種與改善耕作方法,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其中甘藷將盡量運用「樹行栽培方法」,在冬季種植,以充分利用水田冬季休閒面積;落花生將發展濱海沙地與
第 82 頁
河川地酌培以及在蔗田、茶園與果園的間作,大豆將積極擴展冬作面積,並推行茶葉、甘蔗、玉米等間作,使豆科作物發生改良 土壤效能;玉米將推行冬季裏作栽培,山坡早地栽培及間作與稻田酌仔栽培;油將繼續擴展冬季裏作栽培。 值。開墾運輸物間作,以減少與糧食作物的競爭,惟每種作物將求獲得「最高產量」,而對於各種作物間,則求其獲得「最高產 高牲畜方面,家禽牲畜將獲利大雅推行展綜合」的一合性,養豬計劃,並利用合理飼料配方及飼養,防治疫病,以提高畜牧養 地帶,將在奶牛場的擴大推動,將配合作,並在較高的山深遠牧草,試養綿羊與肉牛,旨在推行農牧林牧的配合耕作方法,以 保待水上,並發展山地畜牧,家禽生產將加強改良飼養及飼養技術,並防治疾病,積極推行「綜合性」家禽生產計劃,以充分供 產肉的消費,並發展雞蛋、肉及羽毛外銷。
林業則將促進造林,木材生產、加工利用以及市場發展等方面,謀求平衡發展。林相 產品加工,促進養豬發展,一連串將特別注意發展飼料工業與飼料配製製造方法的改善,並注意畜產品處理貯藏方法,以及發展畜 林則將促進木材生長,如利用及市場豐產,再求達到發展,林相較差,畜積材量貧乏的低山闊葉樹林,將繼 政伐,改良良好的樹,配合木材市場需要,擴展經濟價值高且成長迅速的竹林,所以伐木除充作建築及工業用材外, 可作為纖維紙板廠的原料及其他木材加工之用,並注重利用臺灣低廉工資,發展傢具及木製工藝品外銷,為此將需加強研究林 造林技術。 伐木亦將優先考慮工業原料的供應,改善工業原料材標售方法或簽訂長期合約供應, 工業發展,擴大林產品的銷售。同時將獎勵促促木材 保證使森維持利用工業原料所需,而伐後對水土保持的影響,使森林能為平地農 漁業將着重於遠洋漁業的發展,國
第七章 農業部門概述
六七
第 83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漁業方面,為擴大漁業組織,繼續建造大型鮪釣及拖網漁船,前往非洲、南美洲沿岸、澳洲近海及薩摩島補鮪,並動員國際競爭能力的回洋遠洋漁業企業組織,並建立多處海外漁業基地。近海漁業將發展漁產養殖及開發尚未利用的附近深海資源,並加強推廣魚羣探知機等新式器具的使用以提高作業效率。養殖業將配合海埔地的開發,增闢漁塭,加強池、埠、水庫利用,養殖高價而可輸出的魚貝類。為配合漁業增產,將擴充港埠設備,減低漁船用油費用,以抑低生產成本。並改善魚市場設備與管理及漁獲物銷售系統,以增加內銷穩定魚價,提高漁民收益。同時將注重國際市場的調查與研究,發展加工及冷凍漁業,加強國際貿易以促進漁獲物的外銷。
水資源開發將完成東部灌溉開發、曾文水庫及濁灌溪流域開發規劃工作,並興建一多目標的曾文水庫。同時將進行一般灌溉排水工程,預定在本期內將完成十一項工程,並在中南部一帶繼續開發地下水,以擴大灌溉面積,增加糧食生產。土地資源開發將利用將著重開發西南海岸一帶的海埔地及東部河川地。同時為配合山坡地開發並促進山地保留地宜耕及集水區規劃經營,以達治山防洪目的。此外並將繼續進行土地重劃、土壤調查及土地改良工作。
由於上述的發展,預期今後四年農業部門計劃目標平均年成長率為四·一%,其中農作物在農業生產中比重較大,但因所受土地面積限制也大,故平均年成長率為三·九%;林業生產因兼顧伐木對水土保持的影響,以及五十三年生產量特別高,故平均年成長率僅為二·六%;畜牧為六·四%;漁業為三·三%。為執行上述的發展目標,今後四年農業部門所需固定投資,以五十三年幣值計,將達新臺幣一二、五七二百萬元,其中水利及土地資源開發計劃需五、四二五百萬元,佔四三·五%;農作物計劃需三、三四九百萬元,佔二六·六%;林業計劃需一、五〇一百萬元,佔一二·六%;漁業計劃需一、二五二百萬元,佔一二·一%;畜牧計劃需七三三六百萬元,佔五·九%。
第 83 頁
第 84 頁
這是第 69 頁的內容。
第八章 農作物
第一節 稻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臺灣稻米的生產,由四十七年的一百八十九萬四千一百公噸(糙米),增至五十三年的二百一十二萬零六百公噸,平均每年增加率為三%。惟過去十二年間稻米的增產實由單位面積產量的提高所達成,而非栽培面積增加所致。單位面積(每期作每公頃)產量自四十七年的一、九八八公斤增至五十三年的二、一二〇公斤,平均每年增加約二.三%。臺灣稻米除供國內消費外,並有餘糧可供外銷。近年來稻米生產與消費的比較如下:
表八.一 四十七年至五十五年糙米供需
註:一般人口與軍人消費量係以每人每年消費一五〇公斤計算。
年 | 別 | 生產量 | 進口 | 出口 | 國內消費與存量 | 軍人一般消費量 |
---|---|---|---|---|---|---|
四十七年 | 一、八九四.一 | 〇.〇 | 一、六九四.七 | 一、六九四.七 | 一、六二五.八 | |
四十八年 | 一、八五四.三 | 〇.〇 | 一、七七〇.四 | 一、七七〇.四 | 一、六〇八.七 | |
四十九年 | 一、六〇六.二 | 〇.〇 | 一、七三〇.〇 | 一、七三〇.〇 | 一、六二九.九 | |
五十年 | 一、九一一.〇 | 〇.〇 | 一、七〇七.〇 | 一、七〇七.〇 | 一、七五五.八 | |
五十一年 | 一、九二一.九 | 一三.〇 | 一、五〇四.四 | 一、五〇四.四 | 一、八二〇.一 | |
五十二年 | 二、〇七〇.九 | 四〇.〇 | 一、五五八.六 | 一、五五八.六 | 一、八六二.二 | |
五十三年 | 二、一二〇.六 | 〇.〇 | 一、五六一.四 | 一、五六一.四 | 一、八六二.二 | |
五十四年 | 二、二〇四.六 | 〇.〇 | 一、五七五.八 | 一、五七五.八 | 一、九二〇.一 | |
五十五年 | 二、二四六.〇 | 〇.〇 | 一、五九五.五 | 一、五九五.五 | 一、九二〇.一 | |
單位: 千公噸 |
今後為配合人口增加之趨勢,每年計畫增產糙米五.六萬公噸,除供給國內消費外,仍有餘糧可供外銷。
二、增產方針與措施
今後稻米增產應繼續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是其經濟效益,故法增加種植面積,減少稻作生長期及收穫後的損失,維持米穀的合理價格,以保障農民利益,提高農民種稻的興趣。預計至五十七年每公頃面積產量糙米二、一九〇公斤,種植面積可達八四〇、
六九
第 85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七〇
稻穫二三八、六〇〇公頃,除供應國內一般人口、軍糧及其他消費二、二六一、四〇〇公噸外,尚有餘糧三一八、六〇〇公噸。主要措施如次:
(-) 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 繼續設置優良稻種示範田,表彰新育成的優良稻種,以提高農民採用新品種的信心。
- 繼續設置三級優良稻種繁殖田,並實施繁殖稻種的檢查。
- 繼續補助農戶加強稻種更新,每年向經營採種田農戶交換優良稻種,供應需要稻種的農戶交換。
- 貸款農民購買耕耘機資金,以解決耕牛不足,組織示範代耕服務隊勵農民施深耕。
- 繼續推行貯肥室及指導有效施用,俾可發揮肥料的效用。
- 補助農戶營建堆肥舍或製造堆肥,鼓勵農民增產堆肥,稻又配合化學肥料施用。
- 推行寬行密植增肥栽培法及採用耐肥品種。
- 推廣養成強健秧苗,在低溫時並避開農戶設置塑膠布保溫秧田。
- 舉辦稻作增產競賽,鼓勵農民採用改良的耕種方法及新品種。
- 在栽培條件適合地地區獎勵農民栽培優萊稻種。
- 提高臺南稻穫區單期田的單位面積產量。
- 引進及交換優良稻種,加強育種尤其是抗病、早熟、耐肥及豐產品種的育成。
- 簡化並改良在來稻品種及改善其栽培方法,肥培及其他因素。
- 加強進行水稻生產技術綜合示範,並促進稻作農戶實施共同栽培。
- 指導淺水灌溉與適時排水。
- 適時收穫,以減少損失,並提高稻穀品質。
- 加強有關稻作育種、栽培、抗病、防蟲等的基本研究。
- 加強有關稻作育
第 86 頁
- 貸放稻米生產資金及貸借稻作小農食米以保障農民的利益及提高農民種稻的興趣。
(一) 增加種植面積:
- 增闢水源及改善水利設施,以求達到雙期作水田一年兩作,單期作水田一年一作的原則。
- 推行輪流灌溉節省灌溉用水增加種稻面積。並輔助各地農田水利會或有關機關,舉辦小型水利工程,或貸穀農民設置抽水機及開鑿地下水井,俾確保稻作種植面積。
- 將行政水田復作,使復作作物在不侵佔稻作生長季節的原則下,加入水田栽培,以確保稻作種植面積。
- 改善排水設施利用地面排水使其再行作灌溉,以增加灌溉面積。
(二) 減少生長期及收穫後的損失:
- 推行種子消毒以預防稻熱病、稻苗徒長病及胡麻葉枯病的發生。
- 輔導省內農藥及殺蟲器械製造商製造及供應品質優良價格低廉的農藥及器械。
- 建立稻作病蟲害發生預測的制度,俾可適時採取防治。
- 加強稻田去稗去雜工作。
- 辦理野鼠密度測定及推動全面防治工作。
- 繼續推行稻作病蟲害共同防治,及指導農民適期防治病蟲害,並免費贈送解毒劑藉以保障農民使用農藥的安全。
- 舉辦稻作病蟲害、雜草及野鼠等防治藥效的試驗及示範。
- 貸放農民採購噴霧(粉)器資金以利病蟲害防治工作。
- 貸放或輔助應付其他緊急災害如防旱、防颱、防寒、防震等資金。
- 輔助農戶鋪設水泥晒場以減少稻種的混雜及因發芽而遭致的損失。
- 輔助農會新建倉庫,以確保稻種的發芽力及減少貯藏期間遭受的損失。
- 繼續推行倉庫害蟲防治工作。
第八章 農作、物 七一
第 87 頁
七二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表八‧一、稻米供需估計
項目 | 單位 | 五十三年 (實績) | 第 四 期 計 劃 |
---|---|---|---|
五十四年 | |||
一、生產目標 | |||
種植面積 | 公頃 | 八三五、〇〇〇 | 八三五、〇〇〇 |
每公頃糙米產量 | 斤/公頃 | 二、一一七 | 二、一〇〇 |
稻米總產量 | 公噸 | 一、七六〇、〇〇〇 | 一、七五〇、〇〇〇 |
二、國內用需 | |||
供 食 | 公噸 | 一、四四〇、〇〇〇 | 一、四八〇、〇〇〇 |
其他用需 | 公噸 | 二二四、〇〇〇 | 二三〇、〇〇〇 |
總 計 | 公噸 | 一、六六四、〇〇〇 | 一、七一〇、〇〇〇 |
三、餘計 | 公噸 | 九六、〇〇〇 | 四〇、〇〇〇 |
註: ① 一般消費按每人每年淨耗量一五〇公斤計算。其他用途包括飼料、種子、損耗、加工消耗等,致每公頃糙米產量將特別高,今後新增水田土壤肥力較差,單位產量可能略有下降。 ② 五十三年因氣候特佳,致每公頃糙米產量二一五〇公斤,五十四年以後維持每公頃二一三〇公斤。
第一節 雜糧及飼料作物
一、甘藷
(一) 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甘藷為臺灣傳統的養豬飼料,食用僅為一〇—三〇%,歷來栽培面積均保持在二十—二十三萬公頃左右,未受新興作物競爭的影響,五十三年曾增至二十四萬六千公頃,惟近期內仍將繼續維持過去二十—二十三萬公頃面積。
(二) 生產方針與措施:
- 品種與栽培改良: (1) 繼續繁殖並輔助方式推廣現有的優良品種,在其適宜地區與季節普遍種植,以代替舊有不適品種。 (2) 加強選育早熟而耐低溫,適於在本省各地二期作稻田犂種,並育成莖葉豐茂、生長特速適於夏季裏作以
第 88 頁
青銅為主,極為副的品種。(3)繼續選育富於營養而能耐旱耐瘠的紅心品種,兼供食用與飼用。(4)加速推廣「改良賴仔栽培法」以代替低產量的普通賴仔甘薯。
-
灌溉施肥的改良與病蟲害防治:(1)配合本省水利設施與灌溉制度的改進,予冬季裏作甘薯以適度灌溉,並注意水稻收穫期的控制灌溉及甘薯生育期充分排水。(2)推行土壤肥力檢定與肥料示範,指導農民合理施肥,特別注重鉀肥的施用。(3)繼續推行甘薯地下害蟲的藥劑防治及供應優良農藥。
-
其他重要措施:(1)擴大舉辦生產技術綜合示範及在低產區舉行增產競賽。(2)應用生產貸款等方式鼓勵農民在水田休閒期種植裏作甘薯。(3)輔導農民採用改良青貯方法以減少儲藏損失。(4)辦理收購甘薯以維持甘薯合理價格。
表八‧三 甘薯供需估計
項目 | 單位 | 五十三年實績 | 五十四年計畫 | 五十五年計畫 | 五十六年計畫 | 五十七年計畫 |
---|---|---|---|---|---|---|
一、生產目標 | ||||||
總面積 | 公頃 | 二四六、一二七 | 二三〇、〇〇〇 | 二三〇、〇〇〇 | 二三〇、〇〇〇 | 二三〇、〇〇〇 |
單位產量 | 公斤/公頃 | 三、三四七 | 三、四五〇 | 三、五〇〇 | 三、六〇〇 | 三、七〇〇 |
總產量 | 公噸 | 八二三、七七九 | 八〇〇、〇〇〇 | 八〇五、〇〇〇 | 八二八、〇〇〇 | 八五一、〇〇〇 |
二、國內需要 | ||||||
總面積 | 公頃 | 一三〇、〇〇〇 | 一三〇、〇〇〇 | 一三〇、〇〇〇 | 一三〇、〇〇〇 | 一三〇、〇〇〇 |
單位產量 | 公斤/公頃 | 二、一六八 | 二、二〇〇 | 二、二五〇 | 二、三〇〇 | 二、三五〇 |
總產量 | 公噸 | 二七、七〇五 | 二八、六〇〇 | 二九、二五〇 | 二九、九〇〇 | 三〇、五五〇 |
註:五十三年單位產量僅以收穫面積二四六、○○一公頃計算。
二、小麥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小麥增產迅速,四十一年僅生產一六、○四○公噸,五十一年增至四二、一○八公噸,五十二年因受霜害的打擊,產量劇降,僅為一八、七四○公噸。小麥消費量年達三十萬公噸以上,主要係賴援進口供應,國內供應尚不到一○%。今後因人口增加與提倡雜食的影響,消費量仍將續增,除仰賴美援剩餘小麥供應外,應繼續提高小麥單位產量,保障適宜地區參農的合理利益,
七三
第 89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七四
繼續增產。
(一) 生產方針與措施:
- 品種與栽培改良: (1)加速示範推廣新育成抗銹病品種,並進一步選育早熟的抗銹病品種,以適應雙期水田冬季裏作的栽培,同時加強種子檢查工作。(2)加速指導農民期播、缽耕條播等改良栽培方法,提高產量。
- 灌溉施肥的改進: (1)改良水田灌溉制度,推行小麥適時灌溉。(2)推行土壤肥力檢定,舉辦肥料試驗與示範,輔導農民合理施肥。
- 其他重要措施: (1)在適宜產區尤其灌溉充分地區,加強舉辦生產技術綜合示範,指導及鼓勵農民全面採用品種、栽培、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改良成果,以達成普遍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目的。(2)每年收購優良種麥儲備存,到期以補助方式貸放農民種植,以確保種籽供應。
表八・四 小麥供需估計
項 | 單位 | 五十三年(實績) | 第五十四年 | 第五十五年 | 第五十六年 | 第五十七年 |
---|---|---|---|---|---|---|
一、生產目標 | ||||||
總產量 | 噸 | 一九、五一二 | 二一、○○○ | 二二、○○○ | 二一、二○○ | 一五、○○○ |
單位面積產量 | 公斤/公頃 | 一、○九七 | 一、二○○ | 一、二○○ | 一、二八○ | 一、二○○ |
二、國內需要 | 公噸 | 三二、六二○ | 三六、四○○ | 四○、三○○ | 四二、八○○ | 四三、八○○ |
三、不足(進口) | 公噸 | 三八、六二○ | 三六、四○○ | 三七、四○○ | 三八、八○○ | 三八、八○○ |
註:①國內需要係按每人每年消費小麥約三○公斤估計,此一數字係根據農復會所編民國四九、五○、五一年食糧平衡表各年消費小麥量平均而得。②五十三年單位產量僅以收穫面積九、三九七公頃計算。
(二) 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三、落 花 生
第 90 頁
這是第 90 頁的內容。
落花生除供食用外,為國內自產的最重要食油原料,花生餅又可代替大豆餅供作養豬飼料,為減少大豆的進口,需增產甚切。因落花生不適於裏作栽培,又受新興作物競爭的限制,種植面積增至十萬公頃左右即達飽和狀態。近年來復由於其主產區雲林縣地下水開發後,部份旱田轉作水稻,栽培面積反有低減趨勢。
一、生產方針與措施
- 品種與栽培改良 (1) 加強現有優良品種的繁殖、示範、推廣與種子檢查。 (2) 選育抗萎凋病及葉斑病的豐產品種,以減少病害損失。 (3) 選育早熟耐旱的豐產品種,以適應河川等地的栽培。 (4) 指導農民實施種仁精選消毒及點播密植等改良耕作方法。
- 灌溉施肥改進與病蟲防治 (1) 依據落花生生理研究與灌溉試驗結果配合本省水利事業發展,指導農民施行適量灌溉。 (2) 推行本省土壤肥力檢定,舉辦肥料試驗與示範,指導農民合理施用肥料及石灰。 (3) 推行對於葉斑病及地下莖部害蟲的有效防治,並供應優良農藥,加強防治落花生病蟲害。
- 其他重要措施 (1) 擴大舉辦落花生生產技術綜合示範,指導農民採用各項技術改良成果,並在低產地區舉辦增產競賽,以期全面提高落花生栽培的水平。 (2) 在第一期缺水稻田地區,設置示範範圍以增加落花生栽培面積與產量。 (3) 收購優良種子並輔助新建倉庫妥善儲存到期以補助方式貸放,獎勵產品收購鼓勵增產。 (4) 發展濱海砂質土地與河川地、果園、茶園及其他作物間作栽培,以及落花生在茶園、果園的間作,以求繼續保持每年十萬公頃左右的栽培面積。 (5) 推行落花生在茶園、果園及其他作物的適宜間作方法。 (6) 指導農民改善栽培技術以提高產量品質。
項 | 單位 | 五十三年(實績) | 第五十四年 | 第五十五年 | 第五十六年 | 第五十七年 |
---|---|---|---|---|---|---|
一、生產目標 | ||||||
面積 | 公頃 | 100,000 | 100,000 | 100,000 | 100,000 | 100,000 |
單位產量 | 公斤/公頃 | 1,480 | 1,500 | 1,510 | 1,520 | 1,530 |
總產量 | 公噸 | 148,000 | 150,000 | 151,000 | 152,000 | 153,000 |
二、國內需要 | ||||||
總產量 | 公噸 | 155,000 | 155,000 | 155,000 | 155,000 | 155,000 |
總產量 | 公噸 | 155,000 | 155,000 | 155,000 | 155,000 | 155,000 |
註:五十三年單位產量值以收穫面積一一○、七七五公頃計算。
第八章 農作物
第 90 頁
第 91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四、大豆
(一) 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大豆為國內用途最廣的食用兼飼用作物,光復後因人口增加及生活程度的提高,需要量與年俱增,近年已超過二十萬公頃,其中用於提油並以豆餅作蛋白質飼料者,約十六萬公頃,直接或加工用為副食者七萬餘噸。過去生產限於南部冬作,單位產量甚低,賴引進與推廣良品種後,種植面積與產量激增,五十三年種植面積五〇、九七〇公頃,產量五七、六一六公噸。
(二) 生產方針與措施:
- 品種與栽培改良:
- 加速推廣近年育成之各種優良雜交品種,以提高單位產量並加強種子檢查工作。
- 加強選拔對溫度為鈍感性的早熟豐產品種,擴充各地水田冬裏作的栽培。
- 繼續應用放射能誘導變選育抗銹病品種,並推廣。
- 對旱地栽培加強推行種子精選及適度密植,達到因地適宜間作方法,並推行茶園間作大豆。
- 指導農民採用間大豆與甘蔗、玉米、高粱等大豆間作。
- 灌溉施肥的改進與病蟲害防治:
- 在目前冬季休閒的水田區域改善水利設施,延長灌溉時間,並選擇適宜地區試辦定期栽培,以促成大豆增產。
- 推行全省土壤肥力檢定,舉辦肥料示範,輔導豆農合理施肥。
- 其他重要措施:
- 大力推行大豆生產技術綜合示範,指導豆農採用各項技術改良成果。
- 在第一期綠水稻地區設置示範田以增加大豆栽培面積與產量。
- 供應優良農藥,及指導農民精密實施大豆蟲害的藥劑防治。同時推廣旱熟水稻品種,增加冬季裏作賴以大豆栽培。
表八.六 大豆供給估計
項 | 目 | 單位 | 五十三年(實績) | 第五十四期 | 第五十五期 | 第五十六期 | 第五十七期 | 計 |
---|---|---|---|---|---|---|---|---|
生產目標 | 面積 | 公頃 | 50,970 | 61,000 | 63,000 | 65,000 | 68,000 | |
單產 | 位 | 1,130 | 1,180 | 1,200 | 1,220 | 1,250 | ||
總產量 | 公噸 | 57,616 | 72,000 | 76,000 | 79,000 | 85,000 |
第 92 頁
五、玉米
(一) 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過去新式高產量專用最廣效用最高酌飼料,國內以住未加重視,任其自然發展,生產極為有限。自四十九年開始推廣高產早熟的雙雜交玉米種以來,以其適於間作及裏作,極受農民歡迎,種植面積的擴充僅受種子繁殖速度的限制。五十三年栽培面積四二、一〇〇公頃(其中約四千公頃為雙雜交種),生產四二、一〇〇公噸,仍不敷國內日增的需要。尤以近年來積極倡導合性養豬計劃,採用以玉米為主的混合飼料以代替甘藷,對飼料玉米的需要預計五十七年將增至一八六、二〇〇公噸,再加食用消費,總量將超過二〇萬噸。
國內需要量 | 國產量 | 飼料 | 三、不足 (進口) | |
---|---|---|---|---|
單位 | 公噸 | 公噸 | 公噸 | 斤 |
一、一二五〇 | 八〇、〇〇〇 | 一、一二五〇 | 一、二七〇 | |
一、三三〇〇 | 八〇、〇〇〇 | 一、三三〇〇 | 一、三〇〇 | |
一、五四八〇 | 八〇、〇〇〇 | 一、四〇〇〇 | 七、一〇〇 | |
一、六六二〇 | 八〇、〇〇〇 | 一、四二〇〇 | 一六、二〇〇 | |
一、七八五〇 | 八〇、〇〇〇 | 一、六〇〇〇 | 一八、二〇〇 | |
一、九〇八〇 | 八〇、〇〇〇 | 一、八二〇〇 | 二一、二〇〇 | |
二、〇三三〇 | 八〇、〇〇〇 | 二、〇四〇〇 | 二九、四〇〇 |
註:(1)按每公頃播種量五〇公斤估計。(2)按每人每年食用六公斤計算。(3)依據養牧發展計劃提供資料。(4)五十三年單位產量僅以收穫面積。
(二) 生產方針與措施:
1. 品種與栽培改良:
- (1) 改進雙雜交種子生產技術,加速繁殖推廣並加強種子檢查。
- (2) 育成與推廣抗露菌病的雙雜交種,以供山坡旱地及間作栽培,與耐旱性雜交種,以適應水田冬季裏作栽培。
- (3) 育成耐旱早熟雙雜交種,以適應水田冬季裏作栽培及玉米與大豆、落花生、甘藷等的適宜間作方法,指導農民實施適量的灌
2. 灌溉、施肥的改進與病蟲害防治:
第八章.農 作 物
第 93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畫
七八
計劃以執行時適溫灌溉,(2)推行本省土壤肥力檢定,舉辦肥料試驗與示範,指導農民合理施肥。(3)供應優良農藥並輔導農民加強玉米栽培技術的改進。(4)擴大舉行玉米生產技術綜合示範,指導農民採用各項改良技術,並在低產區舉辦增產競賽,以期全面提高玉米栽培的水準。(2)在第一期缺水稻田地區設置示範以增加玉米栽培面積與產量。(3)運用玉米基金加強雜交玉米的研究改良,示範推廣及種子生產改進。(4)應用生產貸款,產品收購與種子補助等方式鼓勵增產。
3. 其他主要措施:
- 擴大舉行玉米生產技術綜合示範,指導農民採用各項改良技術,並在低產區舉辦增產競賽,以期全面提高玉米栽培的水準。
- 在第一期缺水稻田地區設置示範以增加玉米栽培面積與產量。
- 運用玉米基金加強雜交玉米的研究改良,示範推廣及種子生產改進。
- 應用生產貸款,產品收購與種子補助等方式鼓勵增產。
表八‧七 玉米供需估計
項 目 | 單 位 | 五十四年(實績)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一、生產目標 | |||||
面積 | 公頃 | 二〇,二五七 | 二一,三〇〇 | 二三,〇〇〇 | 二四,〇〇〇 |
單產 | 公斤/公頃 | 四,一〇〇 | 四,六〇〇 | 四,八〇〇 | 四,九〇〇 |
總產量 | 公噸 | 八二,七一七 | 九八,〇〇〇 | 一一〇,四〇〇 | 一一七,六〇〇 |
二. 國內需要 | |||||
食用(1) | 公噸 | 四五,〇〇〇 | 四七,〇〇〇 | 四九,〇〇〇 | 五一,〇〇〇 |
飼料用(2) | 公噸 | 二八,三二七 | 三一,五〇〇 | 四〇,四〇〇 | 四八,八〇〇 |
種子用(3) | 公噸 | 八〇〇 | 八〇〇 | 八〇〇 | 八〇〇 |
合計 | 公噸 | 七四,一二七 | 七九,三〇〇 | 九〇,二〇〇 | 一〇〇,六〇〇 |
三. 不足(進口) | 公噸 | 八,五九〇 | 一八,七〇〇 | 二〇,二〇〇 | 一七,〇〇〇 |
註: (1) 按每公頃播種量三〇公斤估計。 (2) 按每人每年食用一‧二公斤計算。此數字係根據農復會所編四九、五〇、五一年食糧平衡表資料三年平均算出。 (3) 依據畜牧發展計劃提供資料。 (4) 五十三年單位產量僅以收穫面積二〇、〇五二公頃計算。
六、油葉
(-) 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第 94 頁
第八章 農作物
近年來由於品種的改良與栽培技術的逐漸進步,國內油菜單位產量已顯著提高;又因國內食油不敷自給,油價頗高,農民栽培興趣濃厚,至五十三年栽培面積達一九、五八八公頃,產量增至二七、三三四公噸。油菜籽極適宜於冬季裏作栽培,應利用休閒水田與剩餘勞力,繼續獎勵增產。
生產方針與措施
-
品種與栽培改良: (1) 繼續就現已推廣的改良品種,透過一級繁殖制度推廣供應優良種子,以避免農家自行留種退化減產,並加強種子檢查工作。 (2) 加強選育生育期更短,栽培簡易的早熟豐產品種,以擴展裏作與間作栽培。 (3) 研究簡便省工的栽培方法以簡勞力而減生產成本。
-
灌溉施肥的改進與病蟲害防治: (1) 加強灌溉試驗,配合本省水利改進指導農民實施適時灌溉。 (2) 繼續舉辦肥料試驗與示範,配合土壤肥力檢定工作的推行,指導農民合理施肥。 (3) 供應優良農藥並輔導農民加強細菌病黑斑病與蚜蟲及小菜蛾幼蟲等的防治。
-
其他重要措施: (1) 繼續舉辦油菜生產技術綜合示範,全面推廣各種技術改良成果,提高單位產量。 (2) 應用生產貸款,並以補助方式貸放種籽與收購產品以維持合理價格,鼓勵農民增加生產。
表八‧八 油菜籽供需估計
項 目 | 單 位 | 五十三年(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一) 油菜籽 | ||||||
1. 生產目標 | ||||||
面積 | 公 頃 | 19,588 | 20,000 | 20,000 | 20,000 | 20,000 |
單位產量 | 公 斤 | 1,395 | 1,450 | 1,500 | 1,550 | 1,600 |
總產量 | 公 噸 | 27,334 | 29,000 | 30,000 | 31,000 | 32,000 |
2. 國內需要量 | 公 噸 | 17,334 | 28,000 | 29,000 | 30,000 | 31,000 |
七九
第 95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三節 甘蔗
一、白糖甘蔗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白糖係屬高度國際化的商品,價格隨世界產量的多寡而波動極大,復因砂糖外銷平準基金制度迄未建立,以致糖業生產極不穩定。
臺灣以外銷為主,國際糖價上漲超過每磅美金四.二五分時,則臺糖出口不受配額限制,但國際糖價在每磅美金三.二五至四.二五分之間,則臺糖出口仍受國際糖業協定的限制,每年的基本出口配額規定為七十五萬公噸;至於內銷量則年約十二萬公噸。
(二)生產方針與措施:
- 由臺糖公司根據生產經濟調查訂定合理的保證糖價;將蔗農予以組織基本蔗農、集團園及契約示範農場等各項制度;應予加強推行,並應配合農會推行共同作業,綜合示範組織應作研究班等,爭取四八〇公物資輔助農民改良土地;助農服務社辦理蔗農保險,及土地改良貸款等項服務工作,鼓勵農民植蔗。
- 國際糖業受供需的影響外,復受國際間外交及政治局勢變動的影響,國際糖價變幻莫測,亟應設法建立外銷平準基金,以穩定生產。
- 拓墾各項邊際土地並予改良以增加臺糖自營農場面積;改進自營農場經營管理,作企業化的多角經營,及實施土壤調查,地號別管理制度,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 在適地適作的原則下,繼續推廣優良的新品種,如最近育成的F一四六、F一四八、F一五二等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並配合水利灌溉的發展,在適宜地區推行甘蔗春植、宿根及間作其他作物。
- 農民以往對於施肥僅注重氮肥而忽視磷、鉀肥,此後應積極推廣氮磷鉀複合完全的肥料,並配合土壤區域,訂定適合的成份式,以利其使用,而增加施肥效果。
八〇
第 96 頁
6. 目前為害甘蔗最烈者有地下害蟲,如叩頭蟲、蟋蟀、蕉葉蟲、象鼻蟲、螻蛄等,野鼠亦甚猖獗,均須增強全面防治,至甘蔗紅病、萎縮病、白葉病、嵌紋病、枯條病、白條病、棉身蟲等,均須加強防治。
7. 加強原料甘蔗保護工作,嚴密取締原料甘蔗長期中經常發生的盜竊、放牧、取食等情事,減少損失。
8. 臺灣公司糖業試驗所應對各項技術問題,確立長期研究試驗計劃,以協助改進。
### 表八・九 白糖甘蔗供需估計
| 項 | 目 | 單位 | 第一期 (四十四——四十七年) | 第二期 (四十八——五十二年) | 第三期 (五十三——五十四年) | 第四期 (五十五——五十六年) | 計劃期間 (五十五——五十七年) |
|---|---|---|---|---|---|---|---|
| 一、生產目標 | 砂糖總產量 | 公噸 | 9、287 | 1、056 | 1、125 | 984、700 | 984、700 |
| | 生產面積 | 公頃 | 9、105 | 1、045 | 1、105 | 924、234 | 924、234 |
| 二、國內需要量 | 公噸 | 795、000 | 1、025、000 | 1、105、000 | 871、000 | 871、000 |
| 三、有餘 (可供外銷) | 公噸 | 133、000 | 115、000 | 105、000 | 113、700 | 113、700 |
註:種植面積中包括收穫面積及蔗苗面積,單位總產量僅以收穫面積計算。五十一——五十二年實際外銷八〇三、〇〇〇公噸,其中包括上年存量的出口。
## 二、赤糖甘蔗
###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國內赤糖生產增加甚速,由四十一年的八、〇〇〇公頃,至五十三年高達一九、四五七公頃,每年外銷平均達一萬八公噸以上,悉數銷日本。惟自日本開放砂糖自由進口後,對我國赤糖銷日,極為不利,五十三年已降為四、〇八〇公噸,旋經各方努力,經與日本再製糖業者洽商供給原料糖外,另行組織赤糖外銷聯營機構,以求穩定。
國內赤糖均由民間經營,缺乏試驗研究及篤作技術的改進,致使赤糖篤作較白糖落後,每公頃產量僅及白糖的六——七成;又赤糖廠的設備陳舊簡陋,所產赤糖品質參差不齊,外銷困難,過去外銷赤糖僅限於少數
八一
第 97 頁
八一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一、生產方針與措施:
- 今後在外銷尚未打開出路以前,維持四千公頃的產糖量,並改進赤糖設備及製糖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改進產品品質,以利外銷。
- 赤糖甘蔗種植區域,多為山坡地,地力貧瘠,故應獎勵坡地蔗園種植綠肥,加深園水土保持工作並推行看田畦溝式糊仔甘蔗栽培,繁盛優良蔗苗,設置中間苗圃及密植苗圃,改善赤糖割採示範,病蟲害防治等,以繼續改善蔗作技術,提高單位面積生產量,而減低生產成本。
- 赤糖廠資力薄弱,無法籌措鉅額長期低利生產資金,影響赤糖生產甚鉅。為穩定臺灣赤糖生產,每期應由有關機關商訂赤糖蔗作生產貸款辦法,送請金融機關辦理貸款。
表八・一〇 赤糖甘蔗供需估計
項目 | 目 | 單 | 位 | 五十一—五十三年 (實績) | 第四期 五十三—五十四年 | 五十四—五十五年 | 五十五—五十六年 | 五十六—五十七年 |
---|---|---|---|---|---|---|---|---|
一、生產目標 | 赤糖單位產量 | 公 | 7,113 | 8,020 | 8,070 | 8,080 | 8,090 | |
赤糖總產量 | 噸 | 28,452 | 32,080 | 32,280 | 32,320 | 32,360 | ||
二、國內需用量 | 噸 | 19,450 | 24,000 | 24,000 | 24,000 | 24,000 | ||
三、有餘(可供外銷) | 噸 | 9,002 | 8,080 | 8,280 | 8,320 | 8,360 |
註:五十一—五十三年期間因國際糖價高漲,部份內銷砂糖改為外銷,致赤糖內銷量增加。
第四節 果類作物 一、香蕉
第 98 頁
第八章 農作、物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臺灣氣溫土質均甚適宜種植香蕉,惜因收穫期常受颱風威脅,過去產量極不穩定。香蕉產銷向以日本市場為主要對象,內銷現僅佔總產量的二○%左右。臺灣輸銷日本在數年前因受中間經銷剝削與天災的威脅,增產工作難於推進。至五十二年,政府頒佈五五供銷制,並核定外銷蕉的產地蕉價,以確保蕉農的合理利潤,並訂定各項包括防害、防風、防病增產措施,使蕉農獲得以增產。五十三年產量已過往年的一倍,且有繼續猛增之勢。銷日香蕉達四百多萬簍,外匯收入達三千餘萬美元。
(二)生產方針與措施:
香蕉生產目標,預計民國五十七年生產量可達五六、○○○公噸,可供外銷量為四八、○○○公噸(二千萬簍),為達成此產銷目標,亟需採取以下各種措施:
- 栽培方面:對全年出蕉時期作重點推進,使總產量的增加包括秋冬蕉的有效增產,以應外銷市場需要,諸如: (1) 適度擴充坡地蕉園,以代替平地水田及坡地不良蕉園,指導蕉農採取比較好蕉區塊,用獎勵辦法誘導蕉園生產秋冬蕉。 (2) 制定辦法抑制平地水田蕉園,減少水田面積,避免春夏蕉。 (3) 如逢推廣蕉園防風林,以減輕風災。 (4) 實施坡地蕉園水土保持、防風、灌溉、覆蓋及栽培技術的綜合改良,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並降低成本。
- 保護方面:輔導蕉農全面自力實施蕉園保護工作,包括: (1) 香蕉矮縮病、葉斑病造成鉅大損失,急待覓求經濟全面防治方法,逐步計劃推行全面撲滅。 (2) 督促蕉農辦理蕉園體組織,強化產銷系統,以維護蕉農利益,並改善集貨、處理、包裝及運輸技術,以保障品質及提高經營效率。
- 制度方面: (1) 應健全生產團體,輔導蕉農制度,以維護蕉農利益,並改善集貨、處理、包裝及運輸術,以保障品質及提高經營效率。 (2) 宜合理抽存基金,以辦理香蕉災害互助,並供試驗研究及發展香蕉加工之需,以達「蕉蕉」的目的。
- 加強試驗研究方面:充實各級試驗研究機關的人力、物力使能加強品種、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有效防風、各項加工業等項目之試驗研究,以促成高效的事業改進。
八三
第 99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表八・一一 香蕉供需估計
項 目 | 單位 | 五十二年(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一、生產目標 | ||||||
單 位 面 積 | 公頃 | 一八、○八六 | 一七、五○○ | 一七、○○○ | 一七、○○○ | 一八、○○○ |
總 產 量 | 公噸 | 一六七、八八八 | 三七○、○○○ | 三七○、○○○ | 三七○、○○○ | 四二○、○○○ |
二、國內需要量 | 公噸 | 四二、四○○ | 四二、○○○ | 四三、○○○ | 四四、○○○ | 四八、○○○ |
三、有餘(可供外銷) | 公噸 (百萬隻) |
一二五、四八八 (四・五) |
三二八、○○○ (九・七) |
三二七、○○○ (九・七) |
三二六、○○○ (九・七) |
三七二、○○○ (一○・○) |
二、鳳梨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鳳梨產地集中於中南部。由於生產技術的改良,農工配合制度的實施,與東部栽培推廣的成功,使生產增加很多。平均每公頃產量,四十一年前為一○、七三三公斤,至五十三年增達二一、六六二公斤,總產量則由六二、一○二公噸,增至二一六、六八二公噸,約增加二・六倍。 鳳梨以製造罐頭外銷為主,銷售量逐年激增。四十一年前外銷二三五、六○○標準備箱,至五十三年增達二一七七、○○○箱,外匯收入達一千二百九十萬美元。外銷地區達十七個國家,其中以美國最重要,日本與西德次之。目前鳳梨罐頭在國際市場競爭激烈,今後必須進一步努力改進品質與降低成本,同時推廣鮮果與冷凍鳳梨的輸出,拓展外銷市場。
(二)生產方針與措施: 由於各種重要經濟作物競植有限的土地,鳳梨栽培面積今後不宜擴張,應由技術改良及促進老園更新,致力單位面積產量的再提高,使總產量與外銷量逐年穩定邁進,預計至五十七年可生產二七五、○○○公噸,外銷鳳梨罐頭四、三○○、○○○箱。為達成此
第 100 頁
### 項目目標,需採取以下措施:
1. **生產技術方面**:
* (1)加速繁殖「正常開英」品系,兼採冠芽切片繁殖法,用以於短期內全部取代「三菱」品系。
* (2)促進老園更新時,實施水土保持,嚴格推行苗消毒、等高密植、覆蓋、合理施肥、病害防治等栽培新技術,透過示範教育,使能普及。
* (3)目前鳳梨成熟期多夏季,農工兩相不利,應積極研究花期調節技術,並隨時將新技術擇地推行。
* (4)設置改良施肥法示範,倡導高效、經濟的合理施肥。
2. **產銷制度方面**:
* (1)促進西部鳳梨產運往東部,增加東部鳳梨加工能力,以防東西流。
* (2)就農民利益立場,檢討是否繼續實施鳳梨契作制度。
* (3)研究鳳梨加工副產品及鳳梨鮮果與冷凍外銷。
* (4)促成外銷鳳梨提撥基金制度,以充裕鳳梨改良經費。
3. **加強試驗研究**:針對若干改進生產的關鍵問題作重點研究:
* (1)關於品種改良:繼續選育優良品種,已選拔的品系進行比較試驗。
* (2)關於栽培改進:研究可靠的鳳梨花期調節技術、間作技術及高效的施肥技術。
* (3)關於產品處理:研究外銷鮮果的分級、包裝、運輸技術以及冷凍外銷技術。
* (4)關於病害防治:加速研究鳳梨花樟病、小果腐敗病、黑腐病防治法。
### 表八.一二 鳳梨供需估計
| 項 目 | 單位 | 五十三年(實績) | 第 五十四 年 (計估) | 第 五十五 年 | 第 五十六 年 | 第 五十七 年 |
| :----------- | :----------- | :------------- | :------------------ | :----------- | :----------- | :----------- |
| 一、生產目標 | | | | | | |
| 單位面積產量 | 公斤/公頃 | 14,548 | 15,000 | 15,000 | 15,000 | 15,000 |
| 種植面積 | 公頃 | 10,477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 總產量 | 公噸 | 122,653 | 150,000 | 150,000 | 150,000 | 150,000 |
| 二、國內需要 | 公噸 | 122,681 | 130,000 | 130,000 | 135,000 | 135,000 |
| 三、有餘(可供外銷) | 公噸 (百萬箱) | 65,081 (3.00) | 14,000 (0.70) | 14,000 (0.70) | 15,000 (0.75) | 17,000 (0.85) |
**註**:有餘量係包含生果及脫水鳳梨等在內。五十三年外銷鳳梨罐頭生產過多,無法於當年全部外銷。
八五
第 101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八六
三、柑桔
(一) 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近幾年來在政府積極輔導改進種植法,國柑樹種改良,驅除病蟲,加強柑農組織,使能從事外銷事業等措施之下,臺灣柑業進步甚速。收穫面積自四十一年的四、六一○公頃,增至五十三年的一、三六一公頃,生產量自二、七六九公噸,增至一○二、四三一公噸,約增加二.七倍。 柑桔為熱帶產物,容易腐敗,故世界柑桔販賣皆取自南北路線。目前臺灣柑桔海外市場除加拿大一線外,皆為不利的自北向南路線 (新加坡、馬尼拉、琉球、香港等),故外銷量甚少,僅及總產量九分之一,五十三年外銷值美金一百七十一萬元。雖然如此,近年來的努力,頗獲成效,在南洋市場,以品質擊敗大陸柑桔。目前開展加拿大、日本等北半球市場甚為重要,尤其是日本市場。
(二) 生產方針與措施:
- 播種方面: (1) 促進加工原料供應制度,發展加工外銷事業。柑桔罐頭銷暢旺,其主要原料為桶柑及溫州蜜柑,目前供不應求,須加速增產,以供原料。 (2) 改良坡地柑桔園生產:選定適宜發展柑桔區域的坡地,加強改良技術推廣,以改良柑桔園,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 制度方面: (1) 實施種苗管理規則,確定優良母樹供應嫁接制度,計劃繁殖優良種苗推廣,以改良品種。 (2) 再加強柑農組織,普及柑農生產教育。 (3) 加強產、製、銷三方面的聯繫,合理保障柑農利益。
- 試驗研究: (1) 關於品種:一面就現有的椪柑及桶柑中選拔適宜外銷及加工的品系,另一面研發國內外有希望的新品系 (或品種)。 (2) 關於栽培:加強優良砧木研究、營養肥培研究及果園管理法改良研究。 (3) 關於保護:加強毒素病、黑星病、潰瘍病、果蟊及其他主要病蟲害防治法研究。 (4) 關於裝運:果品處理、包裝、運輸、以及加工的研究。
第 102 頁
表八‧一三 柑桔供需估計
項目 | 單位 | 第 五 十 三 年(實績) | 第 五 十 四 年 | 第 五 十 五 年 | 第 五 十 六 年 | 第 五 十 七 年 | 期 間 總 計 |
---|---|---|---|---|---|---|---|
一、生產目標 | |||||||
1. 栽培面積 | 公頃 | 1381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
2. 單位產量 | 公斤/公頃 | 7630 | 7100 | 7100 | 7100 | 7100 | |
3. 總產量 | 公噸 | 10534 | 7100 | 7100 | 7100 | 7100 | |
二、國內需要量 | |||||||
三、有餘(可供外銷) | |||||||
1. 鮮果 | 公噸 | 3500 | 4700 | 5500 | 6000 | 6500 | |
2. 罐頭 | 公噸 | 3500 | 4700 | 5500 | 6000 | 6500 | |
3. 罐頭箱 | 箱 | 113841 | 100100 | 107400 | 113100 | 118800 | |
四、計 | |||||||
五、供需估計 |
第五節 蔬菜作物
一、洋蔥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洋蔥為臺灣新興外銷農產加工品。由於本省耕地有限,農民對於佔地不多冬季農閒時期生長的洋蔥栽培極感興趣。自五十年代洋蔥加工外銷成功後,產量自該年的二、二一八公噸,增至五十三年的七.二一八公噸,增加七.二倍。目前臺灣為世界四大主要產地之一,而輸出量佔世界第一位。
輸出量逐年激增,五十三年已達一、三○六、○○○箱(每箱需原料十八公斤,共需洋蔥二三、五○八公噸),外匯收入達一千五百八十萬美元。今後洋蔥生產目標端視國內市場的需要和受外銷國際市場的需要而定。民國五三-五四年期外銷洋蔥罐頭
八七
第 103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八八
目標訂為一、六五六、一○○箱,共需原料洋菇二九、八一○公噸,內銷鮮菇估計在四百公噸上下,其餘脫水洋菇、鹽水洋菇等約五百噸左右,因此生產目標訂為三○、七一○噸。今後每年應密切注視世界市場產銷狀況,機動調整生產目標,現暫按每年增加一○%估計。
1. 一般生產方針與措施:
- (1) 生產方針:
- (1) 洋菇的產、製、銷制度須求合理而密切的聯繫,均衡農工利潤分配,促進農工關係正常化。
- (2) 須及早解決菇舍內採收洋菇區分級等)及病蟲害防治問題。
- (3) 注意世界市場洋菇產銷國家生產成本及品質競爭,妥謀機動應付。
- (2) 洋菇栽培、管理改良:
- (1) 加速菌種檢查技術的研究,建立合理的菌種管理制度,加強對已有菌種及國外引進新菌種的試驗研究工作,藉謀陸續改進洋菇品質,提高鮮菇產量。
- (2) 加強洋菇病蟲害防治工作的試驗研究。
- (3) 加強洋菇栽培技術的改良試驗研究。
- (4) 加強新型菇舍,在保溫通風病蟲害防治及合乎經濟負擔能力等建築要求上設計研究,及時推廣。
- (5) 獎勵工廠產製洋菇新產品如脫水、湯粉、混合洋菇等,以開拓臺灣洋菇新境。
3. 試驗研究:
- (1) 成立洋菇菌種試驗研究中心,加強對已有菌種及國外引進新菌種的試驗研究工作,藉謀陸續改進洋菇品質,提高鮮菇產量。
- (2) 加強洋菇病蟲害防治工作的試驗研究。
- (3) 加強洋菇栽培技術的改良試驗研究。
- (4) 加強新型菇舍,在保溫通風病蟲害防治及合乎經濟負擔能力等建築要求上設計研究,及時推廣。
4. 其他配合措施:
- (1) 運用生產獎貸款方式,鼓勵菇農依照改良設計更新菇舍。
- (2) 擴大舉辦洋菇栽培(包括堆肥厚度、圍籬密植、病蟲害防治等教育及示範。
- (3) 加強各級農會洋菇推廣人員新知新技術訓練。
- (4) 改善菇農及工廠對洋菇原料包裝運送方法,減少洋菇擦傷、壓傷,提高製罐品質。
- (5) 獎勵工廠產製洋菇新產品如脫水、湯粉、混合洋菇等,以開拓臺灣洋菇新境。
灣洋菇新境東。
第 104 頁
表八‧一四 洋蔥供需估計
項 目 | 單位 | 五十三年(實績) | 第四期計劃 | |||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 | --- | --- | --- | --- | --- | --- |
一、生產目標 | ||||||
面積 | 公頃 | 一、七九三 | 一、〇四七 | 一、八〇〇 | 一、三四五 | 一、三九一 |
單位產量 | 公斤/公頃 | 三、七八四 | 三、七〇〇 | 三、八〇〇 | 三、七〇〇 | 三、八〇〇 |
總產量 | 公噸 | 三、五〇〇 | 三、八〇〇 | 三、四〇〇 | 三、〇八〇 | 三、四〇〇 |
二、國內需要 | 公噸 | 三、五〇〇 | 三、五〇〇 | 三、五〇〇 | 三、五〇〇 | |
三、剩餘(可供外銷) | 公噸 | 三〇〇 | -一〇〇 | -四二〇 | -一〇〇 |
註:五十三年實外銷量三、五〇〇公噸除了當年的餘額以外尚包括上一年的超額庫存一、一八〇公噸。
二、洋蔥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國內食用洋蔥以往全賴進口,近年來生產增加,除可供國內消費外,並有外銷。惟洋蔥內銷量有限,外銷市場又不穩定,由於五十二年價格始趨好轉,五十三年又未發生災害,產量突增逾五十二年的一倍,雖因日本減產得以大量銷日,但仍供過於求,致價格猛跌,農民反而受損。今後在外銷尚未打開出路以前,不宜大量增產。
(二)生產方針與措施:
- 種植方面: (1) 加強生產技術指導,以避免生產過剩造成惡性競銷及商人居間剝削。今後產品供應由省農會通盤辦理,海外銷售由臺灣區蔬果輸出公會負責辦理。 (2) 切實計劃產銷,俾洋蔥為新興外銷作物,栽培面積日盡擴大,其病蟲害損失亦逐年增加,其中紫斑病、黑穗病及黑黴病造成的損害日趨嚴重,為確保洋蔥產量並提高品質,對等病蟲害應妥為防治。 (3) 加強蔬果保護工作。
- 試驗研究: (1) 關於品種:繼續引進優秀品種,嚴密試種選拔適合東南亞地區消費的品種,以拓展市場。 (2) 關於生產:為配合外銷日本及其他地區,需要提早收穫期。為達此目的,在栽培技術,繼續引進優良品種,嚴密試種選拔,以發展洋蔥加工工業。
第八章 農 作 物 八九
第 105 頁
一○五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項目的,仔球的栽培法及利用早熟品種,或改進耕種法等須加強研究。(3)關於產品品質:為符合各類外銷品規格(如品質、形狀、大小等),應辦理密植肥,病蟲害防治、灌溉等試驗及示範使作成功。(4)關於產品運輸:應進行產品處理、分級、包裝試驗。
表八‧一五 臺灣黃麻供需估計(第四期四年計劃)
項目 | 細目 | 單位 | 五十三年(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期計 |
---|---|---|---|---|---|---|---|---|
一、生產目標 | 位產量 | 公斤 | 440 | 530 | 570 | 570 | 570 | |
總生產量 | 公噸 | 17,976 | 18,000 | 19,000 | 19,000 | 19,000 | 75,000 | |
二、國內需要 | 公噸 | 16,924 | 17,000 | 18,000 | 18,000 | 18,000 | 71,000 | |
三、有餘 | 可供外銷 | 公噸 | 1,052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4,000 |
第六節 纖維作物
一、黃麻
(一) 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黃麻為織製麻袋的主要原料,供糖米包裝的需要,歷年來生產以供應國內需要為主,目前由於外銷糖改以散裝出口漸多,麻袋用量勢將減少。五十三年所產黃麻,除供製糖、米出口用麻袋外,且有部份供外銷。
(二) 生產方針與措施
今後黃麻生產應致力於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推行機械織以降低成本,提高品質,除供省內需要外,並積極拓展外銷。應採取措施:
- 改善生產技術,提高纖維品質: (1) 改善採種技術確保種子量,並施剝餘種子,以調節供應,而安定種子價格。 (2) 加強繁殖
第 106 頁
優良種子,確立三級繁殖及檢查制度,改良黃麻品種。(3)改善耕作技術,並推行黃麻移植栽培法,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4)推廣機 械剝皮,改善精練及調製技術,提高纖維品質以增加商品價值。 2. 加強試驗研究:從事生理遺傳細胞等基本研究,選育豐產優質抗病鈍感適應性較強的品種,改善栽培管理法及調製精練法, 實施纖維品質檢查等工作。
表八.一六 黃 麻 供 需 估 計
項 | 目 | 單位 | 五十三年(實績) | 估計 | |||
---|---|---|---|---|---|---|---|
第五十四年 | 計 劃 | 期 間 | |||||
第五十五年 | 第五十六年 | 第五十七年 | |||||
黃麻 | 一、生產目標 | 單位面積產量 | 公頃/噸 | 0.88 | 1.00 | 1.00 | 1.00 |
總產量 | 公噸 | 1,200 | 1,600 | 1,700 | 1,900 | ||
種植面積 | 公頃 | 1,364 | 1,600 | 1,700 | 1,900 | ||
二、國內需要量 | 公噸 | 1,200 | 1,200 | 1,200 | 1,200 | 1,200 | |
三、有餘 (可供外銷) | 公噸 | - | 400 | 500 | 700 | 800 |
二、瓊麻
(一) 過去檢討與現況:
本省瓊麻於四十一年前栽培面積僅為三、四八九公頃,產量一、二〇〇公噸,近年來由於瓊麻纖維許出口,國內麻價逐漸上昇,引起麻農增產,五十三年產量高達一、五二〇公噸,除供省內漁航業及民間耗用四千公噸外,其餘均以原料或繩索外銷日本、泰國及馬來亞等地。
(二) 生產方針與措施:
- 增加瓊麻生產擴充栽培面積,並提高單位面積產量:(1)推行標準栽培法,改善現有麻園。(2)在產麻區設置示範圍,舉辦新植 麻農講習會,防止濫植。(3)配合辦理水土保持設施。
第八章 農作物
九一
第 107 頁
九一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 為適應內外銷需要,應力求改善纖維品質:
- 擴大推行使用自動採纖機。
- 推行調製分級制度,配合纖維品質的改進,修改出口檢驗規格。
- 勸導並防止刈青。
- 改善及輔導產銷制度,減少中間剝削增加農民利益。
- 加強試驗研究: 辦理坡地麻園水土保持、等高栽培、栽植密度、間作被覆作物、肥料施用、適期收刈、留莖數以及病害防治等試驗。
表八‧一七 麻 供 需 估 計
項目 | 單位 | 五十三年(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總產量 | 噸 | 1,280 | 1,310 | 1,380 | 1,470 | 1,510 |
收穫面積 | 公頃 | 1,180 | 1,190 | 1,200 | 1,210 | 1,220 |
單位面積產量 | 公斤/公頃 | 1,080 | 1,100 | 1,150 | 1,200 | 1,230 |
生產目標 | ||||||
國內需要量 | 噸 | 800 | 800 | 800 | 800 | |
剩餘 (可供外銷) | 噸 | 510 | 580 | 670 | 710 |
三、亞 麻
(一) 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亞麻為種植於臺灣中南部雨期作水田休閒時期的冬季作物,其莖幹製成纖維,正線外銷日本,供紡織之用;種子榨油供油漆工業之用;油粕可作肥料,尤其為菸於田所需要。 近年來國內造紙工業發達,亞麻短線已在國內供製造煙紙之用,減少輸入香煙紙所需。 五十三年度亞麻種植面積為四、五一七公頃,生產一、二一四公噸,除供應省內製造香煙紙原料短線七○公噸外,其餘多數銷往日本。
(二) 生產方針與措施:
第 108 頁
第八章 農 作 物
- 種植方面: (1)有育成纖維專用及油用亞麻良種,提高單位面積產量。(2)推行機耕並舉辦示範觀摩,改善耕作法。(3)舉辦收穫調製技術講習會,改善纖維品質。
- 制度方面: (1)增加亞麻生產,對外擴展正線粗線外銷,增加外匯收入,對內圓線短線自給自足。(2)配合內外銷及輸作制度,今後亞麻生產應分區推廣纖維用及油用亞麻,纖維亞麻所產纖維供國內香煙紙張原料之用外,其餘悉數外銷,同時所產的種子供省內油漆原料;油用亞麻產種子以外銷為原則。(3)合理調整製銷各階層相互間的利益,提高原麻收購價格,以增加植麻興趣。
- 加強試驗研究: 選育纖維用及油用亞麻良種,進行肥料施用、化學藥劑殺草及病蟲害防治等試驗。
表八・一八
項目 | 目 | 單位 | 第五十三年(實績) | 第五十四年 | 第五十五年 | 第五十六年 | 第五十七年 | 計畫期間 |
---|---|---|---|---|---|---|---|---|
一、生產目標 | ||||||||
亞麻 | 公頃 | 一、五、三一八 | 一、三、二八七 | 一、三、二四○ | 一、三、二四○ | 一、三、二四○ | ||
公噸 | 一、七、○○○ | 一、八、四○○ | 一、八、○○○ | 一、八、○○○ | 一、八、○○○ | |||
粗線 | 一、三、二八○ | 一、四、八○○ | 一、四、四○○ | 一、四、四○○ | 一、四、四○○ | |||
短線 | 三、七○○ | 三、六○○ | 三、六○○ | 三、六○○ | 三、六○○ | |||
蠶絲 | 噸 | |||||||
斤 | ||||||||
二、國內需要量 | ||||||||
亞麻 | 公頃 | |||||||
公噸 | ||||||||
粗線 | 一、一八○ | 一、二七○ | 一、二七○ | 一、二七○ | 一、二七○ | |||
短線 | 一、一○○ | 一、二○○ | 一、二○○ | 一、二○○ | 一、二○○ | |||
蠶絲 | 噸 | |||||||
斤 | ||||||||
三、有餘(可供外銷) | ||||||||
亞麻 | 公頃 | |||||||
公噸 | ||||||||
粗線 | 一、二○○ | 一、五三○ | 一、五○○ | 一、五○○ | 一、五○○ | |||
短線 | 二、六○○ | 二、四○○ | 二、四○○ | 二、四○○ | 二、四○○ | |||
蠶絲 | 噸 | |||||||
斤 |
註:原麻產量等於其內外銷加工用量。
四、蠶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本省養蠶分佈各地山區,又多以副業方式粗放經營,年產量僅一五、○○○公斤,成本高昂,僅供省內自用。世界各國對於養絲的需要量,仍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本省氣候適宜於栽桑養蠶,應增產蠶絲,以供內外銷。
二、生產方針與措施:
九三
第 109 頁
九四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 提高蠶繭品質,拓展生絲外銷。
- 培育優良桑苗,栽植集約性經營桑園二五〇〇公頃。
- 組織蠶醫新村,改善蠶醫技術。
- 訓練技術人員減少製絲損耗,提高製絲率,以減低絲價。
- 改進絲廠機器設備及絲廠管理。
第七節 茶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茶園面積逐年縮減,茶葉增產端賴單位面積產量的繼續提高。粗製茶產量自四十一年的二、一六〇〇公噸,增至五十三年的一八、三〇〇公噸,平均每年增加三・九%。其中參加耕作法改良示範茶園,三年之中,產量增加已達六四・五%,由此可知茶園的增產潛力甚大。 茶葉以外銷為主,平均約佔生產量七〇—八〇%。五十三年出口一六、八〇〇公噸,外匯收入達一百四十萬美元。外銷數量仍可繼續增加。 今後茶園面積由於部份老茶園廢耕,部份園地增建水利設施改作,新增茶園面積較少,故面積變動甚少,而單位面積產量則
表八・一九
項 | 目 | 單位 | 五十三年(實績) | 第四期計劃 (五十四年) | 第四期計劃 (五十五年) | 第四期計劃 (五十六年) | 第四期計劃 (五十七年) |
---|---|---|---|---|---|---|---|
一、生產目標 | 面積 | 公頃 | 一八、八〇〇 | 一八、八〇〇 | 一八、八〇〇 | 一八、八〇〇 | 一八、八〇〇 |
產量 | 噸 | 一、七四〇 | 一、二〇〇 | 一、二八〇 | 一、三六〇 | 一、四五〇 | |
二、國內需要 | 產量 | 噸 | 一、五四〇 | 一、〇五〇 | 一、一二〇 | 一、一九〇 | 一、二七〇 |
三、有餘(可供外銷) | 數量 | 噸 | 八八〇 | 九〇〇 | 九六〇 | 一、〇二〇 | 一、〇八〇 |
第 110 頁
仍緩緩上升,估計至五十七年將產量達二四、○○○公噸,可供出口量一七、○○○公噸。
二、生產方針與措施
(一) 更新舊茶園:臺灣省西部茶區,今後茶業宜採不必擴充面積,而應將現有茶園中樹齡衰老、品質不良及已趨荒廢者,分期予以更新,並施水土保持,應用優良品種之茶苗,推行密植,以增加產量。對茶農不更新茶園者,應勸導及改種其他適當作物。花蓮、臺東地適於種茶者,今後應繼續開闢新茶園,栽培優良紅茶品種,以增加優良紅茶原料的供應。 (二) 促進茶樹耕作技術:增加單位面積的產量乃我國茶園單位面積產量較世界主要產茶地區為低。今後應繼續舉辦耕作法改良示範茶園,逐漸普遍輔導各廠改善化學肥料,栽培甜薯冰及覆蓋綠肥,施行剪枝,改善採摘,補植缺株,並徹底防治病蟲害,期以達到增產目的。 (三) 加強茶葉管理:改進製茶技術,提高茶葉品質。現有茶廠設備多不合標準,今後應普遍輔導各廠改善機器及衛生設備,勸導嚴格實施分級收購,訓練茶業技術人員,指導改進製茶技術,以提高茶葉品質。 (四) 輔導茶葉組織,促進茶葉外銷:應輔導避免削價競銷,加強聯產產銷組織,調查外銷市場需要,適當分配各種茶產製數量,以合理價格聯合收購,統一報價外銷。
表八‧一○ 茶業供需估計
項 目 | 單 位 | 五十三年(實績) | 第五十四年 | 第五十五年 | 第五十六年 | 第五十七年 | 第四期 計 畫 期間 |
---|---|---|---|---|---|---|---|
一、生產目標 | |||||||
生產面積 | 公頃 | 三八、一七六 | 三七、三○○ | 三六、八○○ | 三六、四○○ | 三六、○○○ | 三七、二○○ |
單位產量 | 噸/公頃 | ○.五一六 | ○.五二○ | ○.五三○ | ○.五四○ | ○.五五○ | ○.五三一 |
總產量 | 公噸 | 一八、二○六 | 一九、四○○ | 一九、八○○ | 二○、二○○ | 二○、五○○ | 一九、九○○ |
二、國內需要 | 公噸 | 二、四○○ | 二、八○○ | 三、○○○ | 三、二○○ | 三、四○○ | 三、○八○ |
三、有餘(可供外銷) | 公噸 | 一五、八○六 | 一六、六○○ | 一六、八○○ | 一七、○○○ | 一七、一○○ | 一六、八○○ |
註:①五十三年實際外銷一六、八○○公噸,其中包括上年存茶的出口三、八四○公噸。
第八章 農 作 物 第九五
第 111 頁
九六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八節 菸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菸葉種植採經理區集中栽培於湖公賣局辦理,其生產量亦以配合菸產銷需要為目標。由於生產技術的積極改善,菸葉質量已大為增進,生產量已自四十一年的九、〇〇〇公噸,約增加一倍半,一至四等高級菸葉佔總產量的百分比亦由三•三七%提高至六〇•八%。由於質量的斷提高,菸葉生產不但能充分供應省內捲製需要,減少外國菸葉的進口,且可供外銷,五十三年出口達一、四九〇公噸,惟外銷市場尙未穩定,目前於菸葉存量尙多,外銷仍待進一步的努力。
二、生產方針與措施
(一) 品種方面:
- 繼續推廣種植抗病新品種「萬國士」並繼續辦理新品種的選育。
- 臺中菸區推廣種植菸葉於菸。
- 屏東及嘉義區推廣種植菸春菸於菸。
(二) 栽培方面:
- 提早並集中種菸於適時。
- 屏東及嘉義區推廣種植菸春菸於春,並儘量鼓勵間作原料甘蔗。
- 指導施肥,推行施肥設計制度,並輔導減施氮肥。
- 指導使用優良新農藥,防治病蟲害。
- 配合國內外市場需要,加強指導增產菸草技術,厚薄菸葉價格分別訂定。
(三) 外銷方面: 確立菸葉外銷制度,促進各外銷單位間密切協調合作,加強拓展外銷市場。
(四) 其他:
第 112 頁
1. 研究改進種菸技術,加強菸農技術輔導中心工作。
2. 加強宣傳專賣法令,根絕私耕。
### 表八‧二一 菸葉供需估計
| 項目 | 單位 | 五十三年(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 | :----- | :------------- | :----------- | :----------- | :----------- | :----------- |
| **一、生產目標** | | | | | | |
| 面積 | 公頃 | 1,884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 單位產量 | 公斤 | 790 | 960 | 960 | 960 | 960 |
| 總產量 | 公斤 | 1,330,000 | 960,000 | 960,000 | 960,000 | 960,000 |
| **二、國內需要** | | | | | | |
| 復薰菸 | 噸 | 2,000 | 3,000 | 3,700 | 3,800 | 3,900 |
| 青薰菸 | 噸 | 1,300 | 1,000 | 1,100 | 1,100 | 1,000 |
| **三、有餘(可供外銷)** | 噸 | 1,213,000 | 1,600,000 | 1,490,000 | 1,400,000 | 1,400,000 |
| **四、不足(進口)** | 噸 | 0 | 0 | 0 | 0 | 0 |
註:
1. 菸葉因種類繁多,國內生產雖仍有進口,又菸葉收穫後需儲藏成熟始能使用,故當年產量與外銷數字無法相對。
2. 臺灣生產菸葉潛力極大,發展外銷甚有希望,故今後將視外銷市場需要,另行商訂增加種菸面積及生產目標。
### 第九節 香茅油
#### 一、過去檢討與現況
臺灣香茅油生產雖居世界之冠,但因未能有效控制生產,致產銷常不合配合,而未能控制國際市場。香茅草多栽培於貧瘠的山坡地及公有濫墾地,油價上漲時,菸農即盲目擴大面積增產,跌價時則任其荒廢。五十年冬季因霜害,一時茅油供不應求,價格猛漲,因而栽培面積擴大,產量急增;五十三年產量增加至二,八四七公噸,致價格猛跌,菸農反而蒙受損失。臺灣香茅油內銷需要量過去每年均在三〇〇公噸以下,約佔總產量十分之二。國外市場需要亦復有限,年輸出超過五百萬磅
九七
第 113 頁
九八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二千二百二十七公噸)時的利潤較高,而國際市場每年漲落幅度亦大。故近年來政府均維持每年四百五十萬至五百萬磅的出口限額。今後應嚴格計劃生產,並視國際市場的需要而調節出口量,藉以穩定價格。
二、生產方針與措施
(一)關於栽培生產:
- 加強研究改進良、栽培法及病蟲害防治試驗,新技術推廣透過教育示範,以促進單位面積產量的提高。
- 誘導計劃生產,減少濫墾搭培面積。
- 研究發展香茅油加一利用工業,減少原料油出口。
- 加速推行香茅園水土保持工作以減少地方災害。
(二)關於制度:
- 嚴格執行法規,防止公地濫墾種植香茅。
- 政府繼續執行限量出口以穩定油價。
- 積極收集研判國際市場供需及價格資料,有效調節計劃產量。
表八•一二一 香茅油供需估計
項 目 | 單 位 | 五十三年(實績) | 第 四 期 計 劃 |
---|---|---|---|
五十四年 | |||
一、生產目標 | |||
1. 種植面積 | 公頃 | 二、二〇三 | 一、六〇〇 |
2. 單位產量 | 公斤 | 一、二六 | 一、〇五 |
3. 總產量 | 公噸 | 二、七〇〇 | 一、六八〇 |
二、國內需要 | 公噸 | 一、八四七 | 一、五〇〇 |
三、國外可供銷售 | 公噸 | 八五三 | 一八〇 |
第 114 頁
第九章 林業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根據民國四十五年森林資源航空調查結果,林地面積為一九七萬公頃,林木蓄積量約為二億二千六百萬立方公尺。其中針葉樹蓄積量佔五四%,而闊葉樹蓄積量佔五五%,面積佔總林地的一九%,平均每公頃有一二七五立方公尺,林相較好。其餘九%林地,大部份為竹林。民國四十一年前用材為四十四萬八千立方公尺,至五十二年達八十七萬九千立方公尺,五十三年因未受颱風災害,又砍伐工作進行順利,木材價格高漲,砍伐量突增,高達一百零七萬立方公尺。惟因木材代用品日增,今後國內消費不致有大幅增加,故木材計劃期內,木材生產係以配合木材工業發展為主,並拓展外銷。
今後林業,必須在兼顧保護與利用的原則下予以發展。天然針葉樹多逾齡,故應研究如何有效予以更新。同時低山闊葉樹每公頃木材蓄積量少,林相惡劣,亦須逐步從事林相改良及變更工作,增加林地生產力。林政工作除繼續加強保林,維持擴大造林之外,對木材工業的發展,應配合森林的潛在力,加強闊葉樹的利用,積極從事國際市場的調查、聯繫與開拓,擴充各類人員的教育訓練,籌措林業貸款資金,並加強與國外廠商技術及市場的合作。在人口增加壓力下,國有林境界,亦應加速檢討重新劃定。應嚴格取締濫墾地,注意治山與防洪工作的聯繫,加強辦理森林治水工作,減輕下游洪患。此外,並應推行森林遊樂事業,提倡正當娛樂,增進國民健康。
我國亦將選送人員出國考察進修。此項計劃對今後林業發展,當有重大貢獻。
我國向聯合國申請「協助林業及森林工業發展技術協助計劃」,已獲特別基金,核准由聯合國糧農組織負責,將自五十四年九月起實行,為期共三年。將甄選林業經濟、林產運銷、伐木、造林、森林經營及集水區經營等項專家來臺,與我國專家共同研討解決各項工業問題並推動森林工業。
九九
第 115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畫
捌、森林工業的發展
一、木材生產
本期四年內用材生產估計可達四百二十九萬三千立方公尺,其中五四%係由林務局、大雪山林業公司、橫貫公路森林開發處供應。惟應遵照林業政策,逐漸減少公營林場生產數量,並應將其逐漸轉移民營。
為儘可能減少伐木對於水土保持的破壞,對於伐木應採下列措施:
- (一)應儘快調查並訂出林地伐採方式,儘量避免大面積伐伐。
- (二)伐木後應留足木材跡地的枝葉,稍加處理,使伐木對防洪的不良影響,減至最低限度。
- (三)伐木計劃除優先考慮工業原料的供應,改善工業原料材標售方法,或簽訂長期合約供應。
- (四)伐採撫育伐採及擇伐採伐方式,儘量避免大面積砍伐。
二、林產工業與木材外銷
- (一)林業機構和學校應與木材工業界密切合作,增強林產試驗研究的設備,訓練人才,貸與必需資金,長期供應原料,以發展木材工業。除利用本省原料與資金外,並當促進歐美廠商來台技術合作,利用其機器與加工技術,加以外銷,也是一個主要的發展途徑。
- (二)由政府劃定區域,經營工業原料林。
表九・一 木材(用材)供應估計 單位:立方公尺
項 | 目 | 五十三年(實績) | 第四期計劃期間 | |||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內 | 銷 | 933,288 | 844,500 | 898,100 | 936,500 | 967,900 |
外 | 銷 | 146,677 | 100,500 | 105,500 | 106,000 | 103,900 |
合 | 計 | 1,079,965 | 945,000 | 1,003,600 | 1,042,500 | 1,071,800 |
第 116 頁
第九章 林
(一) 提倡木材的乾燥、防腐及加工業的發展:
闊葉樹多,宜輔導民營加工業者,在各地普遍建立小型木材乾燥窯,以促進木材製品及加工品的外銷。
- 木材乾燥為解決闊葉樹利用的最大關鍵。
- 配合東部開發計劃的需要,鼓勵民間在花蓮或臺東設立木材防腐廠。
- 我國尚無木材防腐規則,擬由政府頒佈木材防腐規則,以資遵循。
- 調查全省房屋建築、傢俱、車輛、造船、木器、合板等用材的常規規格,藉以訂定初步木材規格表及作木材分級的依據。
(二) 配合房屋建築規格標準化,以推行木材標準規格,並促進民間發展建築材料製造工業。
(三) 製材工廠應儘可能增設削片機,以利用邊皮材、山上的雜材及枝梢材,以生產削片,供應紙廠、人造木材廠等作為原料。
(四) 舉辦製材技術及外銷木材的品質等級分析技術的訓練,藉以促進製品及加工品的外銷。
(五) 逐步減少原木出口,儘量推行製品外銷,增加製材工廠的生產,以發揮其潛在能力。
(六) 鼓勵林業會等專業教育,加速培育林木利用專業技術人才;各林業機關及學校的派林產利用專門人員出國進修,以配合林產工業發展。
(七) 林相變更所產闊葉材,應儘量充木材工業原料之用。
三、 造林及林相改善
民國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平均每年造林面積僅九、四〇〇公頃,在第一至第三期四年計劃期間每年造林面積預算皆在三至四萬公頃之間,但近年來已有逐年下降趨向。為建立森林資源,使地能盡其利,必需繼續擴大造林,政府單位的造林面積應維持每年一二、〇〇〇公頃,並應加強伐木跡地的育林,使墾民生活有所保障,增加林業生產,並利水土保持。 造林的優先次序應為:
- (一) 低材積林地(包括低山地帶的闊葉林)的林相改良及更換造林。
一〇一
第 117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101
- (一) 每年伐伐餘地應即造林。
- (二) 濫墾地的造林。
- (三) 原有荒山及以前會經伐木跡地,加速造林。
- (四) 本期計劃造林一二、○○○公頃,應儘量注意用材及木材工業原料的長期供給計劃,縮短伐期,提高品質。並在伐木收益內提撥一定比例的金額為造林經費及擴大獎辦造林基金。其重要方針分次:
- (一) 生產迅速的優良樹種,將推廣人工造林,以供應用材及纖維原料之用。
- (二) 為配合紙漿工業的需要,多育有成長迅速纖維樹苗木,推廣民間造林。
- (三) 依各種工業用材木材原料的需要,確定各類樹種造林面積,且儘量在各該工業區附近種植,同時獎勵促進木材利用工業自行經營薪材林,或由工廠採購契約方式,推行契約造林。
- (四) 伐木造林互相配合,隨伐隨植,研究適當植株距離及應用藥劑除草等,以減低造林費用。
- (五) 注意幼齡林的間伐,減少風害,及早防止病蟲害的蔓延。
- (六) 設永久樹林,以採取優良種子。
- (七) 設立採種園,研究造林樹種的選擇與遺傳。
- (八) 推行高山勞膠保育苗造林,提高荒山造林的成活率,早日綠化荒地。
- (九) 推行山邊幼童教育造林,提高荒山造林的成活率,早日綠化荒地。
表九‧二 林造林目標 單位:公頃
項 目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合 計 |
---|---|---|---|---|---|
政府直營造林 | 一一、○○○ | 一一、○○○ | 一一、○○○ | 一一、○○○ | 四四、○○○ |
縣市推廣造林 | 七、○○○ | 七、○○○ | 七、○○○ | 七、○○○ | 二八、○○○ |
租地及濫墾地造林 | 一一、○○○ | 一一、○○○ | 一一、○○○ | 一一、○○○ | 四四、○○○ |
合 計 | 二九、○○○ | 二九、○○○ | 二九、○○○ | 二九、○○○ | 一一七、○○○ |
註:
- 政府直營造林包括林務局、大雪山林業公司、橫貫公路森林開發處、臺灣大學、中興大學、林業試驗所等單位的經濟林造林。
- 縣市推廣造林係由林務局、農復會補助各縣市政府,育苗分發民間造林。
- 租地及濫墾地造林包括國有林,原野的放租,一般人民造林部份,及國有林班地內墾民保育竹林造林。
第 118 頁
四、林道修築及森林保護
一、林道修建
今後林道修建,應為林區選擇林道路線,使每區林道長度,保持最少必需限度,通過較少沖蝕危險的地區,並普遍施以保護工作。 本期木材生產,除利用現有林道搬出外,尚需建此等林道以資開發新林區,始能達成生產目標。現有林道計有一、七八四公里,其中卡車道一、三四公里,森林鐵道一六公里,軌道一七五公里,索道一二九公里。預計今後四年延建卡車道每年八〇公里,四年合計三二〇公里。
二、森林保護
保護森林資源,必須注意森林火災的預防及搶救。故防火瞭望台、通訊及救火器材均需大量增置。本期計劃興建瞭望台十二座、架設電話線四〇〇公里、購置無線電話二十台、防火器材一二〇〇件、氣象觀測儀四十套。加強森林救火隊的組織與訓練,尤注重森林空降救火隊的訓練,提高營救森林火災的機動性,以便森林火災的預防及搶救。另外加強病蟲害防治的研究,以達到保護森林資源的目的。
其次應加速國有林事業區及保安林檢訂工作,加強辦理森林與治水工作的聯繫,以減輕下游洪患。濫墾地對水土保持影響甚大,應予嚴格取締,以免擴大濫墾地面積,對舊有的濫墾地應改善造竹林保育辦法,輔導人民種植竹林。
表九•三 保護林工作目標
項 | 目 | 單位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合計 |
---|---|---|---|---|---|---|---|
(1) | 興建防火瞭望台 | 座 | 三 | 三 | 三 | 三 | 一二 |
(2) | 架設電話線 | 公里 | 一〇〇 | 一〇〇 | 一〇〇 | 一〇〇 | 四〇〇 |
(3) | 購置無線電話 | 台 | 五 | 五 | 五 | 五 | 二〇 |
(4) | 購置防火器材 | 件 | 三、〇〇〇 | 三、〇〇〇 | 三、〇〇〇 | 三、〇〇〇 | 一二、〇〇〇 |
(5) | 購置氣象觀測儀 | 套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四〇 |
第九章 林業 118
第 119 頁
一○四
第十章 漁業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漁業生產,雖經經四期計劃的推進,在過去十二年間(自民國四十二年至五十三年),平均每年增產二、一○公噸,平均每年成長率為一九‧九%,同時漁產品消費量亦逐年提高,民國四十一平均每人每日為一○公分,四十五年為五八公分,五十三年已達八○‧八公分。現階段的供需情形,不僅已達成自給自足的目標,且有餘裕可供外銷。五十三年漁產品出口額達四、五六六萬元,賺取外匯二一九萬美元。
目前漁業發展問題,在技術方面,為沿岸漁業資源日趨枯竭,近海漁撈作業的機械化與現代化尚須加強,養殖漁業的魚苗供應未能充裕與安定,魚塭及貝類養殖漁場的科學管理方法尚須改進。在制度方面,為漁業生產成本偏高,特別是油價過高,漁用物資進口關稅太重,長期低利資金缺乏,飼料及肥料的配給制度尚須改進,魚市場設備與管理及魚貨銷售系統亦需加強,漁業法規已過於陳舊,漁會組織與管理,以及有關漁業資源與水產加工的新式設備與水產品外銷的企業組織與管理,以及有關漁業資源與漁業方面的調查研究,高級研究工作者與技術人員不多,尤以漁業生物及遠洋漁業為甚。
二、生產目標與供需估計
今後國內漁業,除仍應配合人口的增加趨勢繼續增產,作為蛋白質食物的主要供給來源外,尤應在拓展外銷爭取外匯方面謀求發展。據最保守估計,在資源合理利用及設備與技術適當擴充和改善的情形下,今後漁業生產量每年平均可維持一三、○○○公噸的增產,至五十七年生產量將達四二七、○○○公噸,除充裕供應國內消費外,尚有餘額三○、○○○公噸可供外銷。
第 120 頁
第十章 漁業
表十一 漁業供需及漁船增建估計
項目 | 單位 | 五十三年(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一、漁業生產 | ||||||
遠洋漁業 | 公噸 | 37,183 | 38,000 | 38,000 | 38,000 | 38,000 |
近海漁業 | 公噸 | 36,175 | 37,000 | 37,000 | 37,000 | 37,000 |
沿岸漁業 | 公噸 | 12,855 | 13,000 | 13,000 | 13,000 | 13,000 |
養殖漁業 | 公噸 | 37,187 | 38,000 | 38,000 | 38,000 | 38,000 |
漁業總生產 | 公噸 | 123,400 | 126,000 | 126,000 | 126,000 | 126,000 |
二、遠洋漁船 | ||||||
漁船艘數總計 | 艘 | 8,200 | 8,200 | 8,200 | 8,200 | 8,200 |
增建新船 | 艘 | 2,000 | 2,000 | 2,000 | 2,000 | 2,000 |
換舊船 | 艘 | 3,000 | 3,000 | 3,000 | 3,000 | 3,000 |
三、供需目標 | ||||||
國內需要 | 公噸 | 40,070 | 41,000 | 42,000 | 43,000 | 44,000 |
外銷需要 | 公噸 | 37,444 | 39,400 | 41,700 | 44,000 | 46,300 |
供銷總量 | 公噸 | 77,514 | 80,400 | 83,700 | 87,000 | 90,300 |
四、漁產品 | ||||||
漁獲魚 | 公噸 | 40,070 | 41,000 | 42,000 | 43,000 | 44,000 |
凍結魚 | 公噸 | 12,000 | 12,000 | 12,000 | 12,000 | 12,000 |
罐頭魚 | 公噸 | 5,000 | 5,000 | 5,000 | 5,000 | 5,000 |
其他魚類 | 公噸 | 6,077 | 6,100 | 6,200 | 6,300 | 6,400 |
計合計 | 公噸 | 77,514 | 80,400 | 83,700 | 87,000 | 90,300 |
其折算原料魚總計 | 公噸 | 155,028 | 160,800 | 167,400 | 174,000 | 180,600 |
第 120 頁
第 121 頁
一〇六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為達到上述目標,在本計劃期間必須積極推行下列措施:
一、發展遠洋漁業
(一) 鼓勵發展遠洋鮪釣漁業為重心。其措施包括:
- 增建大型遠洋鮪釣漁船及大型拖網漁船,鼓勵至鮪類資源豐富的大西洋、印度洋等漁場作業,其中向國際復興開發銀行貸款興建的遠洋鮪釣漁船一、○○○噸級十二艘,一、○○○噸級十二艘,將於本計劃期間第一、二年內完成參加作業。
- 擴大海外基地作業,充裕在非洲及中南美洲商埠新設基地,以利鮪釣漁船補給及漁獲物轉口外銷。
- 策進健全企業組織與科學管理,及訓練高級技術人員。
- 現有遠洋鮪拖網漁船應予汰舊換新,積極改進拖網漁法,以提高其生產效率。
二、發展近海漁業
(一) 發展近海開新漁場。其措施包括:
- 改進漁具漁法,開闢新資源,尤其著重於利用一支釣漁法,開發深海底棲魚類資源,改進捕蝦漁具,增產蝦類外銷;引進日本鳥賊釣漁法以加強鳥賊資源的利用;加強活餌供應,開發臺灣東部鰹鮪資源,鼓勵巾著網漁船的大型化,以圍捕臺灣北部無人島附近的鮪、鰹資源,臺灣東部鮪、鰹資源的真鰹及西南部的真鰹。
- 增建近海漁船,並促進漁船多角經營,加強推廣魚羣探知機等新式器具的使用,以提高作業效率。
- 防止近海拖網漁業的畸形發展,以維護漁業資源,供長期持續利用。
三、發展沿岸及養殖漁業
(一) 加強沿岸漁業資源的增殖與保護,改進沿岸漁船具性能,以提高沿岸漁民生產效率。 (二) 增闢魚塭及加強池塘水庫的利用,發展高價而可輸出魚蝦的養殖。 (三) 發展各種魚苗的人工繁殖事業,充裕魚苗的供應。
第 122 頁
第十一章 漁
四、發展漁產加工業
- (一) 改善漁獲物的船上處理方法,以確保加工用原料魚鮮度,並協助加工業者採購原料魚,發展較大規模的水產加工業。
- (二) 推廣鋁質壓罐的使用,發展水產品罐頭工業。
- (三) 改進冷凍工廠設備,提高凍結水產品品質。
- (四) 着重下雜魚、及魚類副產品的利用。
五、其他重要措施
- (一) 培養高級漁業研究人才,加強與國際各漁業研究機構的合作與聯繫,以發展漁業研究工作。
- (二) 籌募永久性漁業發展基金,以融通漁業資金。
- (三) 減低油價,降低課稅負擔,以減輕作業成本。
- (四) 加強有關漁業經濟的研究工作,搜集有關國際市場資料。
- (五) 修改漁業法規。
- (六) 改進漁會組織與管理。
- (七) 配合遠洋、近海漁業發展,改善港岸設備。
- (八) 加強魚市場設備與管理及漁獲物銷售系統。
一〇七
第 123 頁
第 108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十一章 畜牧
國內農業向來偏重一般農作,畜牧事業除豬以外,家禽及牛乳等畜產品生產均無甚發展。今後由於人口增加及經濟成長,對於肉類、蛋、乳的需求亦將隨之增加,同時由於國內農戶耕地面積有限,為增加農家收入,亟需開發山林邊際地,積極利用農村剩餘勞力,發展畜牧事業,以達成農牧合一的多元化農業經營。
是以,今後發展畜牧事業將偏重於:
- 促進飼料工業的發展,積極推行農家綜合性養豬、養雞計劃,並擴展畜產品外銷;
- 增產牛乳,擴銷乳品進口外匯;
- 發展山坡地地區畜牧計劃,種植牧草,保養水土,以探求開發山地資源合理利用的途徑。
- 加強山地畜牧的試驗研究與人材訓練,我國已於民國五十二年獲得聯合國特別基金會核准「臺灣省山地畜牧發展計劃」。該計劃交由聯合國糧農組織負責執行,為期共五年。將延聘畜牧、牧草、獸醫、農場管理等專家來臺指導訓練國內牧場經營人員,並由國內選派人員出國接受訓練,同時舉辦各項畜牧事業的試驗研究工作。該計劃將於五十四年一月完成簽約手續後開始執行。
第一節 養豬
養豬與農作息息相關,為農業生產重要的一環。在以往三期經建四年計劃下,養豬計劃已有相當實績,對豬病防治,豬種改良與飼養管理技術的改進均已奠定基礎。今後更應配合飼料工業的發展,推行產銷合一的綜合性養豬計劃,並利用合理飼料配方,豬隻品種的改良,使國內自產飼料利用率得以提高,俾可減少飼料的浪費。至五十七年預計參加綜合性養豬計劃戶數可達總農戶數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農戶,則將繼續輔導改善飼養技術,以增加生產。
今後生產目標的釐訂,以人口增加率為基礎,以每年每人豬肉消費量略予提高為原則(自民國五十四年豬肉淨消費量一四・一二四公斤逐漸增至五十七年的一五・二三一・五%,除供國內消費外,餘供外銷。此外,並應改善家畜運輸制度,家畜市場管理,早日普遍設立電化屠宰場,以促進肉品工業的發展。至五十七年估計可供屠宰毛豬將達三、一
第 124 頁
九〇、〇〇〇頭,其中二、九五九、〇〇〇頭供國內消費,一三一、〇〇〇頭供外銷,估計可獲得外匯一千餘萬元,惟必需解決飼料問題及建立畜產品外銷制度,加強推廣外銷。 至豬隻增產措施,主要為積極加強改良豬種,推廣人工授精,防治豬瘟及其他疾病,並輔導豬隻保險工作。
表十一.豬隻供需估計
項 | 目 | 單位 | 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綜合性養豬:肉豬生產目標 | (層架頭數) | 頭 | 300,000 | 400,000 | 600,000 | 800,000 | 1,000,000 |
一般性養豬:肉豬生產目標 | (層架頭數) | 頭 | 2,244,696 | 2,270,000 | 2,387,000 | 2,404,000 | 2,390,000 |
可供層架及外銷頭數合計 | (層架頭數) | 頭 | 2,544,696 | 2,670,000 | 2,987,000 | 3,204,000 | 3,390,000 |
省內消費頭數 | (頭) | 頭 | 2,363,333 | 2,488,000 | 2,609,000 | 2,720,000 | 2,741,000 |
豬肉平均每人每年消費量 | (公斤) | 公斤 | 14.73 | 14.39 | 14.67 | 14.94 | 15.23 |
豬肉總消費量 | (公噸) | 公噸 | 170,733 | 188,090 | 212,000 | 238,000 | 257,000 |
可供外銷頭數 | (頭) | 頭 | 181,000 | 182,000 | 224,000 | 238,000 | 319,000 |
第二節 家畜
家禽增產計劃,除鴨已有生產基礎外,其他如雞、火雞及鵝的生產均為農家副業,鮮有從事大規模生產者。以往四年經建計劃期間內,飼料工業的缺乏已漸被注意;較大規模的養雞場亦漸興起。今後增產途徑應配合飼料工業的加強,產銷制度的建立與養雞技術指導的輔導,使民間企業化的養雞事業能夠發展,同時並應積極推行綜合性養雞計劃,深入農村各地,以及加強家禽種雞工作,推廣人工授精,防治家禽疾病,以充分發展養雞事業的龐大潛力。 由於養雞佔地面積不大,飼料換肉率極高,發展養雞業以裕肉食,實為有效途徑。國人肉食多半依賴豬肉與魚,豬肉的增產與
第十二章 畜
124
第 125 頁
一二〇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飼料作物,如甘藷、雜糧等,以及農作制度,對飼料工業的依賴性則較大。換言之,現代化養雞業隨飼料工業的興衰而起伏的幅度將較大,如飼料工業能合理發展,則養雞業必可蒸蒸日上。
據估計,今後養雞除一般農戶飼養家禽外,參加綜合性養雞者,至五十四年飼養數為一百萬隻(包括蛋雞、肉雞),至五十七年可增至一千萬隻。每人每年平均消費量,五十四年為三公斤半,至五十七年可增至四公斤半。蛋類(包括鴨蛋)每人每年平均消費量,五十四年為二六枚,五十七年可增至五八枚。但如飼料工業不能配合發展,則綜合性養豬、養雞計劃均將蒙受嚴重影響。阻礙飼料工業發展的最大因素,為目前飼料進口課稅偏高,進口飼料原料無統一機構,來源無定,價格波動過甚。
表十一・二 家禽供應估計 單位:千隻
項 | 目 | 五十三年(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合計 | 雞 | 一六、九八八 | 一五、八八八 | 一七、三八八 | 一八、七三一 | 一九、四一二 |
本地 | 計 雞 | 一五、八八八 | 一四、八八八 | 一六、三八八 | 一七、六三一 | 一八、三一二 |
純雞種 肉 | 一、一〇〇 | 一、一〇〇 | 一、一一〇 | 一、一一〇 | 一、一一〇 | |
純雞種 蛋 | 六〇〇 | 六〇〇 | 六〇〇 | 六〇〇 | 六〇〇 | |
雜雞業專 肉 | 一、〇〇〇 | 一、〇〇〇 | 一、一一〇 | 一、一一〇 | 一、一一〇 | |
雜雞業專 蛋 | 三五〇 | 三八〇 | 三八〇 | 三八〇 | 三八〇 | |
鴨養性合綜 肉 | 一、二〇〇 | 八八五 | 一、一一〇 | 四、六二五 | 四、五一一 | |
鴨養性合綜 蛋 | 一、〇〇〇 | 三八〇 | 四三〇 | 四、六二五 | 四、五一一 |
第 126 頁
第 126 頁
二、鴨、鵝、火雞
表十一.三 鴨、鵝、火雞飼養隻數。 單位:千隻
項 | 目 | 五十三年(實績) | 第四期五年計劃期間-五十四年 | 第四期五年計劃期間-五十五年 | 第四期五年計劃期間-五十六年 | 第四期五年計劃期間-五十七年 | 第五期七年計劃期間-五十七年 | 第五期七年計劃期間-五十八年 | 第五期七年計劃期間-五十九年 | 第五期七年計劃期間-六十年 | 第五期七年計劃期間-六十一年 | 第五期七年計劃期間-六十二年 | 第五期七年計劃期間-六十三年 |
---|---|---|---|---|---|---|---|---|---|---|---|---|---|
鴨、鵝、火雞 | 隻 | 1,266 | 1,353 | 1,418 | 1,483 | 1,548 | 1,739 | 1,811 | 1,883 | 1,956 | 2,028 | 2,101 | 2,173 |
三、牛肉、牛隻及乳產品
表十一.三 肉每人消費量估計
項 | 目 | 單位 | 五十三年(實績) | 第四期五年計劃期間-五十四年 | 第四期五年計劃期間-五十五年 | 第四期五年計劃期間-五十六年 | 第四期五年計劃期間-五十七年 | 第五期七年計劃期間-五十七年 | 第五期七年計劃期間-五十八年 | 第五期七年計劃期間-五十九年 | 第五期七年計劃期間-六十年 | 第五期七年計劃期間-六十一年 | 第五期七年計劃期間-六十二年 | 第五期七年計劃期間-六十三年 |
---|---|---|---|---|---|---|---|---|---|---|---|---|---|---|
肉 | 豬 | 公斤 | 12.0 | 13.0 | 13.0 | 13.0 | 13.0 | 14.0 | 14.0 | 14.0 | 14.0 | 14.0 | 14.0 | 14.0 |
牛 | 公斤 | 3.1 | 3.4 | 3.4 | 3.4 | 3.4 | 3.8 | 3.8 | 3.8 | 3.8 | 3.8 | 3.8 | 3.8 | |
魚 | 公斤 | 3.6 | 3.9 | 3.9 | 3.9 | 3.9 | 4.2 | 4.2 | 4.2 | 4.2 | 4.2 | 4.2 | 4.2 | |
蛋 | 公斤 | 3.8 | 4.0 | 4.0 | 4.0 | 4.0 | 4.3 | 4.3 | 4.3 | 4.3 | 4.3 | 4.3 | 4.3 |
牛隻以耕牛為主,耕牛為農的動力所依,以往經建計劃期內,對保護耕牛健康不遺餘力,今後鑒於農田面積有限,加以機耕的漸被注意,故畜產動向將着重增產肉用牛及發展乳業。肉用牛增產主要措施為配合山地發展,並積極加強牛隻育種工作,淘汰水牛、增養黃牛(包括雜種牛),推廣人工授精及防治牛隻疾病。
發展乳業不獨可節省乳品進口外匯,改善國民營養,並可提高山地利用價值,在本期經建計劃期內,乳牛增產估計為一萬二千餘頭。目前主要問題為缺乏乳業合作的保護政策,外來乳製品無限制自由進口,打擊本省乳業。
第十一章 畜牧
第 127 頁
111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發展乳業方針及措施如下:
(一) 設置「乳業發展調節委員會」,以配合長期乳業發展計劃的需要,並有效執行乳品產銷措施。
(二) 擴大推行酪農事業:酪農戶數由目前的三百五十戶至五十七年將增加至二千五百戶,乳牛一萬頭,以酪農每戶飼養四頭為準。並當選定設置酪農地區,以集中某一村里為推行單位,舉辦酪農人員訓練班,加強酪農生產資金貸放。
(三) 開闢山地乳牛牧場:以貸款方式輔導民閒設立牧場,並以未經利用或難已利用,但生產價值較低的山坡地為對象。訂定設立山坡地乳牛牧場條件,按規模大小劃分為甲、乙、丙、丁四種,至五十七年將設二十八處,面積三二○公頃。
(四) 進口乳牛與加強進口檢疫設施:降低乳牛進口關稅,預計每年引進乳牛七百頭,所需外匯約四十萬美元,以設立「進口乳牛專轉資金」方式,貸放民營牧場進口,並訂定乳牛進口規格與出售繁殖辦法,加強乳牛進口檢驗設施。
(五) 供應用乳精飼料:按乳牛繁殖進度,進口蛋白質飼料供應,推廣應用配合飼料。
(六) 乳牛產銷的配合:酪農及小型牧場產牛乳,應訂定合理價格經由集乳站收購供應鮮乳或加工,不得自行消毒、販賣。
- 發展國產鮮乳銷售路:改善產乳環境衛生,施行鮮乳分級,嚴格執行檢驗,取締不合格鮮乳及乳製品。
- 適度管制乳製品進口,輔導乳品加工工業:建立乳業合理保護政策,適度管制乳製品進口,訂定乳製品加工廠設廠標準,並協助其設立牧場及所需資金。
- 實施乳牛人工授精,加強乳牛疾病防治。
- 加強乳業試驗研完:設立乳業試驗研究中心,以試驗成果作為推廣改進基礎。
牛隻及乳產品生產目標與供需估計:
第 128 頁
第 128 頁
表十一・四 肉役用牛供應估計
項 目 | 單位 | 五十三年 (實績) | 第 四 期 | 計 劃 期 |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
一、黃牛(包括雜牛) | ||||
年度屠宰頭數 | 頭 | 九七、四五三 | 一〇六、〇〇〇 | 一一二、〇〇〇 |
淘汰乳牛 | 頭 | 九六三 | 一、〇〇〇 | 一、〇〇〇 |
計 | 頭 | 九八、四一六 | 一〇七、〇〇〇 | 一一三、〇〇〇 |
二、水牛 | ||||
屠宰頭數 | 頭 | 二八、九三三 | 二七、〇〇〇 | 二七、〇〇〇 |
合 計 | 頭 | 一二七、三四九 | 一三四、〇〇〇 | 一四〇、〇〇〇 |
表十一・五 乳牛及牛乳供需估計
項 目 | 單位 | 五十三年 (實績) | 第 四 期 | 計 劃 期 |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
乳牛頭數 | 頭 | 四、八〇三 | 六、四〇〇 | 八、二〇〇 |
國內乳產量 | 公噸 | 一二、二九 | 一五、〇〇〇 | 一八、〇〇〇 |
國內乳需要量 | 公噸 | 三八、〇〇〇 | 三九、一〇〇 | 四〇、〇〇〇 |
鮮乳每人消費量 | 公斤 | 〇、八九 | 〇、九五 | 一、〇一 |
註: 以上係根據民國五十二年每年每人消費全脂乳粉三・一九公斤為計算標準。
第十一章 畜牧
一一八
第 129 頁
這是第 129 頁的內容。
一二四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四節 山地畜牧事業
今後山地畜牧的發展,將以低度山坡地國以及橫斷公路附近為開發重點,蓋其交通方便,產銷易於籌劃。上述山坡地地力貧瘠,如能合理種植牧草,以覆蓋上面,防止冲刷,地力方得培育。至於如何配合其他農作制度,使山地利用效率提高,及使農戶收益增加,則應予週密計劃。國內農業偏重一般農作,畜牧為新興事業,而開發山地畜牧更鮮有先例,對於山坡地地區產資源亟待調查研究,以及山地開發所需各項基本問題,諸如有關土壤、牧草、家畜營養以及牧地開發機械化等,均應逐一作有系統的研究。又辦理長期低利貸款。
(一) 邊際山坡地的土地,方得有效利用,今後牧草工作應積極配合水土保持與其他農作,使山坡地的開發合理化。
(二) 制訂牧野法,加強山地畜牧所需各項基本調查與訓練。
(三) 培養有關牧草與畜產的各項研究與人才的訓練。
(四) 積極從事山坡地農牧合一經營制度的研討與其經濟分析,俾與山地開發工作配合。
(五) 加強山地開發機構,充實山地畜牧技術人員,籌籌山地畜牧開發資金,並辦理長期低利貸款。
本期經建計劃,對山坡地開牧業生產目標,主要為肉用牛與乳牛,其生產目標已見前述,無法予以分列,但養羊則以山地羊為主,在較高的深山試養綿羊,並改進飼養技術與防治疾病。其目標如下:
表十一.六 羊隻復估計
第四期 計劃期間
單位:千隻
項 目 | 年 度 | 三十三年 (實績) | 四十四年 | 四十五年 | 四十六年 | 四十七年 |
---|---|---|---|---|---|---|
羊隻復估計 | 年底頭數 | 一五〇 | 一五一 | 一五三 | 一五五 | 一五六 |
合計 | 三八 | 三八〇 | 三九一 | 三九二 | 三九四 |
第 130 頁
第十二章 水利
第一節 水資源調查規劃
規劃調查研究為水資源經濟開發的基本工作,可分為兩部份進行:一為個別計劃開發前的預擬規劃,一為基本資料的蒐集整理與研究,作為長期開發規劃的根據。個別計劃開發前的預擬規劃,係包括水文分析、工程位置選擇、地質探測、工程材料調查、灌溉用水量的估計、開發地區的農業經濟調查、工程設計的比較等項,藉以決定可靠的實施方案。諸如史都灌溉開發、曾文水庫、濁烏溪流域開發、高屏溪流域開發。水資源基本資料蒐集整理與研究工作至為重要,其項目有水文站網的調整與加強水文氣象的觀測與研判、河川流量與泥沙的分析研究、河道斷面量測及河性調查研究、全省各流域的水資源調查、各地區水量供求平衡的估算等。
表十二.一 規劃項目及進度
計 劃 名 稱 | 預定進度 |
---|---|
東部灌溉開發規劃 | 本期內完成 |
曾文水庫規劃 | 本期內完成 |
濁烏溪開發實施性研究 | 本期內完成 |
全省已有灌溉改善調查規劃 | 本期內完成 |
全省河川治導調查研究 | 本期內完成 |
基本資料蒐集整理 | 下期繼續辦理 |
旱作灌溉試驗 | 下期繼續辦理 |
水文網建立及其運用與維護 | 下期繼續辦理 |
水資源調查 | 下期繼續辦理 |
高屏溪流域開發規劃 | 下期繼續辦理 |
第二節 曾文水庫興建
本計劃係在曾文溪上游建築一座土壩高一三七公尺,以控制洪水期逕流量,平均洩放經電廠後至烏山頭水庫充分配合運用。其
一二五
第 131 頁
一一六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目標包括灌溉、發電、公共給水、防洪等項,為一多目標計劃。本計劃完成後全部灌溉面積八萬五千餘公頃,其中增加水稻期作面積四萬八千餘公頃,計增產稻米十四萬五千公噸,增產雜糧七萬公噸。估計工程費新臺幣二十三億八千七百六十萬元,美金四千零二十三萬元,折合新臺幣四百四十億元,灌溉約佔七一%。本計劃所需經費浩大,且係多目標工程,必須通盤籌措,本計劃期內所需總費用新臺幣十一億四千三百萬元,美金二千九百餘萬元,折合新臺幣共二十三億一千一百萬元,本工程預定於四十四年內開工,約需六年完成。
第三節 一般灌溉排水
現有耕地面積共約八十八萬公頃,其中有灌溉排水設施的面積計五十三萬餘公頃,但仍有三十五萬餘公頃的土地尚無灌溉排水的設備。必須加速開發水資源,使灌溉面積增加,並改善農地排水,使地生產力提高。在經濟利用方面,應具有全體性利益的觀念,促進各地區的交換經濟利用,農工業用水應有適當分配,使較少的水量產生最大的效益。 本期四年計劃包括改善水計劃的水庫與興建及大中型的添建與改善,連同曾文水庫工程計劃工程共計二十一項,其中十一項預計在本計劃期內完成。
表十二・二 工程計劃名稱及進度估計
計劃名稱 | 位置或包括地區 | 新 (期作公頃) | 增 (期作公頃) | 改 (期作公頃) | 善 (期作公頃) | 預定進度 |
---|---|---|---|---|---|---|
羅東防潮及排水工程 | 宜蘭縣羅東以東 | 九〇〇 | 本期內完成 | |||
石門灌區池塘改善工程 | 桃園縣新竹石門灌區 | (勘測中) | — | — | — | 本期內完成 |
寶山水庫工程 | 新竹縣寶山鄉 | 五一六 | — | — | — | 本期內完成 |
第 132 頁
## 第十二章 水 利
| 工程項目 | 地點 | 本期內完成(元) | 下期繼續辦理(元) |
| :----------------------- | :--------------------------- | :--------------- | :--------------- |
| 後龍水庫工程 | 苗栗縣頭屋鄉明德村附近 | 3,006 | 14,655 |
| 能高大圳灌溉改善工程 | 南投縣埔里 | 1,258 | 1,404 |
| 彰化地區排水改善工程 | 彰化縣 | 7,000 | 4,850 |
| 八堡圳內面工工程 | 嘉南縣急水溪支流白水溪之上游 | 851 (勘測中) | 851 (勘測中) |
| 斗六嘉義地區灌溉開發工程 | 臺南縣 | 1,034 | 4,487 |
| 白河水庫工程 | 雲林、嘉義、臺南三縣及臺南市 | 1,000 | 14,627 |
| 嘉南灌溉排水改善工程 | 屏東縣內埔、長治及麟埤三鄉 | 1,334 | - |
| 嘉南圳面工工程 | 同 | 1,334 | - |
| 闢新安坑地區導水工程 | 右 | 8,940 | 1,594 |
| 二仁灌溉工程 | 高雄縣阿蓮、岡山及梓官等地 | 8,940 | 1,594 |
| 曹公圳內面工工程 | 高雄縣大寮及大樹鄉 | 400 | 728 |
| 新地區灌溉開發工程 | 花蓮縣 | 1,710 | - |
| 輸流灌溉改善工程 | 全省 | 10,300 | 57,300 |
一一七
第 133 頁
一三三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表十二・一三 一般灌溉排水工程受益面積估計
單位:期作公頃
項目 | 小型灌溉排水工程 新增 | 小型灌溉排水工程 改善 | 卑南溪清水計劃 新增 | 卑南溪清水計劃 改善 | 臺東河谷平原 (勤測中) | 東部河川地灌溉開發工程 (勤測中) | 全省 (理下期總撥辦) |
---|---|---|---|---|---|---|---|
四十四年 | 七、六〇〇 | 一〇、一〇〇 | 一〇〇 | 二一〇 | 二〇、三〇〇 | ||
四十五年 | 九、七〇〇 | 二、四〇〇 | 一〇〇 | 四〇〇 | 一二、六〇〇 | ||
四十六年 | 一二、五〇〇 | 三、七〇〇 | 一〇〇 | 五〇〇 | 一六、八〇〇 | ||
四十七年 | 三、一〇〇 | 一、七〇〇 | 一〇〇 | 九〇〇 | 七、〇〇〇 | ||
五十年 | 三一、九〇〇 | 七、九〇〇 | 四〇〇 | 四〇〇 | 三〇、九〇〇 | ||
計 合 | 六四、八〇〇 | 二五、八〇〇 | 八〇〇 | 二、四一〇 | 二八〇 | 四、六七一 | 一〇八、〇〇〇 |
上列各項計劃係分年進行,則受益面積中各年實際可增加的水田或旱田面積,以及可改善的水田或旱田面積,自有不同。且有一部份旱田改善後可變為水田,其面積須相對減少。又因若干計劃項目,雖在第四期四年計劃期間開始辦理,但其實際受益則在民國五十八年以後。
附註:以上灌溉排水工程的效益面積,包括前期投賽的石門灌溉工程在本期內實現的的效益面積。
第四節 地下水工程
地下水開發的目的為配合地面水作為補助灌溉,以擴大灌溉面積,增加糧食生產。本計劃期內繼續鑿井三六五口,計民國五十四年一〇五口、五十五年一〇五口及五十六年一〇五口,分佈於屏東、高雄、雲林、彰化、南投、臺中、苗栗等地區。
第 134 頁
第十二章 水 利
第五節 防洪工程
近五年對防洪工程辦理不遺餘力,惟截至目前止,仍有四分之一以上的耕地遭受洪水威脅。本期計劃包括蘭陽、頭前、後龍、大安、大甲、烏溪、濁水、北港、朴子、八掌、急水、曾文、二仁、高屏、林邊、卑南、香姑寮、花蓮等十八條河溪的防洪工程。估計在四年內新建堤防十九萬五千公尺,新建了壩三一二座,修護堤防十二萬七千公尺,修護了壩六一七座。
表十一•四 地下水工程效益面積估計
項 目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合 計 |
---|---|---|---|---|---|
新增水田(作物公頃) | 八、一〇〇 | 四、八〇〇 | 三、七〇〇 | 一、〇〇〇 | 一七、六〇〇 |
改善水田(作物公頃) | 四、一〇〇 | 六、五〇〇 | 七、二〇〇 | 八、〇〇〇 | 二五、八〇〇 |
表十一•五 防洪工程進度估計
項 目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合 計 |
---|---|---|---|---|---|
新建堤防(公尺) | 五四、三〇〇 | 五一、三〇〇 | 四七、一〇〇 | 四一、五〇〇 | 一九四、二〇〇 |
新建丁壩(座) | 六〇 | 六六 | 七五 | 一一一 | 三一二 |
修護堤防(公尺) | 二七、〇〇〇 | 二六、四〇〇 | 二四、〇〇〇 | 一九、一〇〇 | 一二七、一〇〇 |
修護丁壩(座) | 一五四 | 一三九 | 一七八 | 一六四 | 六一七 |
除上述防洪工程外,尚有淡水河治本計劃,惟以所需經費浩大,擬專案計劃分期辦理。本期計劃內繼續辦尚未著手的社子堤防、土林堤防,並可在可能範圍內,辦理大科崁溪的鹽子川改道工程及淡水河本流疏浚及附帶新建堤防,以及排水計劃橋樑改建及基隆河出口轉移等。
第 135 頁
110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表十二・一六 ˙淡水河治本計劃主要工程進度估計
項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合 |
---|---|---|---|---|---|
新建堤防(公尺) | 8,700 | 4,600 | 5,100 | 8,000 | 26,400 |
新建護岸(公尺) | 5,500 | 111 | 5 | 100 | 5,716 |
新建丁壩(座) | 9 | 3,500 | 3,509 | ||
加強堤防(公尺) | 350 | 500 | 50 | 900 | |
浚渫(立方公尺) | 10,533,000 | 10,534,000 | 10,533,000 | 1,650,000 | 33,250,000 |
計 | 10,547,209 | 10,542,550 | 10,538,605 | 1,658,150 | 33,286,514 |
統計以上各項計劃,除淡水河治本計劃所需資金另列外,其計四期投資約需新臺幣四十三億三千七百萬元,其各年分配如下表所示。此項經費如有不足,則酌量減少興建水利項目。
表十二・一七 ˙水利投資總額估計
年別 | 金額 |
---|---|
五十四年 | 九、一〇六•一 |
五十五年 | 九、七五三•一 |
五十六年 | 一、二三四•九 |
五十七年 | 一、一〇〇•七 |
合 | 四、三〇四•八 |
計 |
單位:五十三年幣值新臺幣百萬元
第 136 頁
第十三章 土地資源開發利用
第一節 土地墾殖
一、海埔地開發
臺灣海埔地估計有五三、八〇〇公頃,分佈於桃園至臺南海岸一帶。根據臺灣海埔地規劃開發委員會的十年計劃,預計十年內可開發利用的約為二、六九〇公頃,本計劃期內計劃開墾五、二三〇公頃,計新增水田六、七三〇期作公頃及新增旱田一、八〇〇期作公頃。所需經費約新臺幣七億九千萬元,將由臺糖公司、輔導會及臺灣省政府之土地開發公司分別籌措,並鼓勵民間資金投資開墾及爭取國外資金配合。
表十三・一、海埔地開闢面積估計
項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合計 |
---|---|---|---|---|---|
新增水田(期作公頃) | 一、六〇〇 | 一、〇〇〇 | 一、九三〇 | 一、八〇〇 | 六、七三〇 |
新增旱田(期作公頃) | 八〇〇 | 一、二〇〇 | 七〇 | 八〇〇 | 二、八〇〇 |
開墾土地(公頃) | 二、四〇〇 | 二、二〇〇 | 二、〇〇〇 | 二、六〇〇 | 九、五二二 |
二、東部土地開闢
臺灣東部河川地約為陸萬公頃,如經整治、築堤、開墾、灌溉後,可變為耕地以供生產。此項河川地現已開墾者約二、〇〇〇公頃,用以安置退除役官兵。本計劃期內預定開墾三、五二二公頃 (其中臺灣省政府之土地開發公司預定款開墾一、五四六公頃),除安置退除役官兵外,並增加一般農戶的安置。
表十三・二、東部土地開闢面積估計
項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合計 |
---|---|---|---|---|---|
開墾土地(公頃) | 八八〇 | 七二三 | 九八〇 | 九八〇 | 三、五二二 |
一一一
第 137 頁
1111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二節 山坡地資源的保育與利用
一、山坡地利用情形
臺灣全省山坡地面積為三五、九六一平方公里,而山坡地面積為二、五一六、○○○公頃,約佔四分之三。計:
- 國有林地 一、六一五、○○○公頃
- 試驗林地 一〇八、○○○公頃 (註)
- 山地保留地 二四〇、三○○公頃
- 原野 一七四、○○○公頃
- 各縣市鄉鎮有地 四二、○○○公頃
- 公私企業團體土地 二六、七〇〇公頃
- 私有土地 二三〇、○○○公頃
(註) 試驗林地包括林業試驗所土地及臺灣大學、中興大學實驗林地
國有林地、國有財產局接管地、土地銀行代管臺拓地等均由管理機關經營,原野除已放粗造林約四萬餘公頃,放粗耕作約二萬八千公頃外,餘均未處理,公私企業團體私有土地則由所有者經營。 本省光復後人口日增,由於平原耕地面積有限,農民種植芋、雜作則收益較佳,遂紛紛向山坡地發展,因之引起公有山坡地濫墾問題,皖視國土管理機關之主權,亦不顧及土地利用及保育是否妥切,非但破壞土地資源,且易間接導致災害,此類濫墾地在國有林地內者約二一七、○○○餘公頃,除公有山地保留地、其他公有土地內者為一一三、八六一公頃,山地保留地及其他公有山地內的被濫墾土地,則應按照「臺灣省公有山地坡地推行水土保持辦法」,積極予以整理。
第 138 頁
一、 全面性山坡地資源保育利用的策劃
鑒於山坡地面積甚大,其中國有林地、試驗林地、山地保留地、原野地、國有財產局接管土地及土地銀行代管地、各縣市鄉鎮有地、公私企業土地等,分屬不同機關管理,而其中佔用濫墾使用情形則更為複雜,亟須策劃全面性山坡地資源保育利用方案,作為今後治山工作基礎。
二、 山坡地資源保育利用規劃及實施水土保持辦法
山地保留地自四十七年開始編查,現已完成測量調查面積為一五六、七一三公頃,尚有八三、五八七公頃將於五十五年全部完成,作為整理調整利用的依據,唯此大面積的土地除被濫墾一六、四○公頃按「臺灣省山坡地推行水土保持辦法」整理外,其由山胞自行使用部分,耕作方法粗放,作物單位面積產量極低,以糧食作物為例,僅及全省平均之五一—一六%,五十三年度每戶農家平均所得僅及平地的三○%,而對土壤保育更未注意,故為維護土地永續利用,增產,維持,實施定耕農業,促進生產。至私有山坡地,目前土壤沖蝕現象相當嚴重,保育措施允宜及時推行,方能維護其生產永不衰。
三、 山坡地整理利用規劃及實施水土保持
鑒於山坡地面積甚大,其中國有林地、試驗林地、山地保留地、原野地、國有財產局接管土地及土地銀行代管地、各縣市鄉鎮有地、公私企業土地等,分屬不同機關管理,而其中佔用濫墾使用情形則更為複雜,亟須策劃全面性山坡地資源保育利用方案,作為今後治山工作基礎。在是項方案中,將規定山坡地資源「保育」與「利用」並重,但如因「利用」而影響水土保持時,則「保育」重於「利用」。山坡地中國有林地及試驗林地所宜牧之用,尤以在一千公尺以下的淺山或谷地等,有待於全面性山坡地資源保育利用方案中,訂定適當保育利用辦法。山地保留地、其他各項國有、省、縣市有及公私山坡地合計面積達八十萬公頃,同時公私山坡地合計面積達八十萬公頃以下農林邊際土地,因法令及地權歸屬等限制,未能予以適當利用,現階段農林廳所屬農牧局已著手整理原野等坡地約十八萬公頃,其餘亦必須於全面性山坡地資源保育利用方案中,訂定其保育利用辦法。在全面性山坡地資源保育利用未擬定方案以前,根據現行法令,在本計劃期間,將積極推行的「山地坡地整理利用及實施水土保持處理計劃」,其工作目標、工作方
第十三章 土地資源開發利用
一一三
第 139 頁
139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一) 工作目標
濫墾地整理,臺灣省政府於五十三年二月廿日公佈「臺灣省公有山坡地推行水土保持辦法」規定擅自墾用公有山坡地者須依法申報,申報結果如次:
- 山地保留地 一六、四○六公頃
- 國有事業地 八、六九二公頃
- 縣市有地 三、四七二公頃
- 鄉鎮有地 四八四公頃
- 其他公有土地 一、三八六一公頃
- 總計 二三、八八二公頃
以上濫墾地預定自五十四年至五十九年分六年整理,其中本計劃期間的預定進度如下:
表十三・三・三 山坡地整理及實施水土保持處理面積估計
項目 | 單位 | 處理面積 |
---|---|---|
五十四年 | ||
土地種類 | 公頃 | |
私有山坡地 | 公頃 | 八、六○○ |
原野地 | 公頃 | |
濫墾地 | 公頃 | 二、○○○ |
墾開發地 | 公頃 | 三、九○○ |
總計 | 公頃 | 一○、○○○ |
第 140 頁
表十三‧四 水土保持各項處理面積分配 單位:公頃
年份 | 項目 (平臺階段) | 山地保留地 (公頃) | 已申報濫墾地 (公頃) | 非濫墾地 (公頃) | 水土保持處理面積 (整理面積, 公頃) | 水土保持處理面積 (水土保持處理面積, 公頃) | 合計 (公頃) |
---|---|---|---|---|---|---|---|
五十四年 | 加單山林邊溝 | 二、八〇〇 | 三、九〇〇 | 三、〇〇〇 | 一、〇〇〇 | 一、二四〇 | 一三、九四〇 |
五十五年 | 審平臺 | 三、九七〇 | 四、〇〇〇 | 三、〇〇〇 | 一、一〇〇 | 一、二四〇 | 一四、〇一〇 |
五十六年 | 山邊溝 | 四、二〇〇 | 四、一〇〇 | 三、〇〇〇 | 一、一〇〇 | 一、二四〇 | 一四、九〇〇 |
五十七年 | 濫墾地及其他 | 三、一〇〇 | 三、三四〇 | 四、〇〇〇 | 一、三〇〇 | 一、六〇〇 | 一五、〇〇〇 |
總計 | 合計 | 一四、〇七〇 | 一五、三四〇 | 一三、〇〇〇 | 四、五〇〇 | 五、三二〇 | 五八、五〇〇 |
(二)工作方針
- 整理及防止濫墾: 已申報濫墾地依法整理,新事濫墾嚴加防止。
- 推行土地合理利用: 按照臺灣省農林邊際土地宜農宜牧宜林分類標準,區分土地,指明適宜用途。
- 實施水土保持處理: 宜農地、宜牧地實施耕地必需的水土保持處理,宜林地實施造林。
第三十二章 土地資源開發利用
一四〇
第 141 頁
第 141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 獎勵企業經營:擬開發土地獎勵合作企業經營。
(三) 主要措施
-
濫墾地整理:
- (1) 分期分區公佈整理地區。
- (2) 指派技術人員負責土地區分,並指導實施水土保持及造林。
- (3) 依法辦理放租。
-
山坡地水土保持:
- (1) 積極辦理山坡地分工。
- (2) 配合外銷與一般作物增產,實施宜農宜牧地水土保持。
- (3) 加強水土保持試驗工作。
-
原野開發:
- (1) 公佈開發地區接受申請及審查核定。
- (2) 指派技術人員區分土地,指導水土保持處理及農牧生產事宜。
- (3) 辦理放租。
-
已放租造林地利用調整:
- (1) 調查利用現況,區分土地調整土地利用方式。
-
實施山地地定耕及發展山坡地農牧事業。
-
辦理土地登錄及放租手續:依土地政策及林業政策,辦理土地登錄,耕地放租,林地地租造林手續。
(5) 爭取美援四八○公畝剩餘農產品,補助農民辦理水土保持或造林。
(6) 防止新墾濫墾,須同時發展工商業,藉以吸收農村剩餘勞力,並須加強宣導教育,研究修改法令,俾澈底執行。
第 142 頁
每逢豪雨,山崩土坍,逕流挾砂石俱下,下游淤積日高,水利工程效益用途漸減少,為根本清源計,遵循治山與防洪政策,以水土保持方法,治理河川上游及水庫集水區,以配合下游的各項水利工程計畫。
- 派員指導實施水土保持或造林。
- 改辦放租或租地造林手續。
- 山地保留地農業改進:
- 按照本省山地保留地編查區分工作的進度,分別手期推行山地定耕農業及水土保持,輔導山胞改善土地利用方式,促進山地農業的安全有效及永續生產。
- 發展新興作物,實施溫帶果樹藥用植物及特用作物的試作繁殖推廣。
- 實施山地農業試驗研究調查及推廣教育工作,改良耕作技術,增加生產效益,提高山胞生活水準。
四、集水區規劃經營
本省山地,多屬地質脆弱,土壤沖蝕嚴重,河川源流短急,每逢豪雨,山崩土坍,逕流挾砂石俱下,下游淤積日高,水利工程效益用途漸減少,為根本清源計,遵循治山與防洪政策,以水土保持方法,治理河川上游及水庫集水區,以配合下游的各項水利工程計畫。以往各項防洪工程,均偏重於下游部份,而上游集水區很少注意。本省山高坡陡,河川源短流急,地質脆弱,土壤沖蝕嚴重,故踏勘及規劃工作事倍功半,復因上游集水區治理,應包括森林、土地利用及保護防砂各項工程,範圍至為廣泛,必須以各種不同技術人員配合,方足以奏全功。至於小型防砂及野溪治理工程,則於規劃後選擇重要地點,分年分區實施以減緩溪床坡度,減低洪水流速,控制石砂下洩,保護下游地區的公共設施及人民生命財產。
(一) 工作項目及進度
- 五十四年至五十七年四年預定辦理工作如下:
- 完成全省各主要河川上游集水區水土保持踏勘及資料蒐集整理。
- 配合聯合國烏溪集水區上游規劃,水利局集水庫興建及東部地區開發等調查規劃。
- 協助各縣市野溪治理的規劃及設計。
- 興建集水區水土保持工程,如棚砂壩、防砂堤、崩坍地處理、公路護坡、潛壩、排水構造物等,預定五十四年二九、○○○
第十三章 土地資源開發利用 一二七
第 143 頁
二二八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三十節 土地利用
一、農地重劃
臺灣目前的農業生產環境與農場結構,由於排水不良,灌溉不便,農場坵塊時零狹小,農戶耕地使用分散,農路缺乏等原因,尚未能充分發揮土地潛力。農地重劃係一種綜合性土地改良,亦即改善上述不良農業生產環境和農場結構的有效措施。其目的在增加單位生產,減低經營成本,以增加農民的收益。其主要內容為將零碎坵塊的合併擴大,耕地使用的交換集中,興建農水路以及制水分水等設施,使每坵耕地直接臨路,直接灌溉,直接排水,調整農場整個結構,改善作物生長環境,以達到上述目的。
臺灣實施農地重劃,係於四十八年八七水災災區試辦開始,完成九個地區,面積一八一七公頃。臺灣省政府鑒於重劃效益顯著,為長期的計劃準備,重劃地區十一處,面積三、三六二公頃。臺灣政府鑒於重劃效益顯著,隨即於五十四年四月完成卅萬公頃重劃地區的勘選,就已有的經驗與基礎,擬定「臺灣省十年農地重劃計劃方案」,已於五十一會計年度起付諸實施,該計劃的目標為重劃農地卅萬公頃,自五十一年度開始至六十年度完成。其實施原則如下:
(一)工作方針
- 建議制定集水區經營法規:集水區經營工作需有明確的法令規章,俾推行工作時有規矩可循,制定集水區經營法規,自屬刻不容緩。
- 加強崩坍地及防砂工作:臺灣過去十年來,由於人力物力的限制,集水區內的工作著重於土地處理,如構築階段、造林等。對於以構造物來控制砂石下流攔阻洪水,安定溪床,穩定堤防,無論就技術及數量言,均感不足,今後此類工作勢需加強。
- 舉辦集水區試驗:為解決實際問題,舉辦集水區試驗,並於若干集水區內設置水文觀測站,以收集有關水文資料。
- 加強人員訓練:訓練更多集水區經營技術人員,以提高其素質,並每年選送優良技術人員赴國外深造。
第 144 頁
第 144 頁
第十三章 土地資源開發利用
- (一) 重劃區內灌溉排水工程,農路修築及輪灌改善工程均一併辦理,以節省費用增加效益。
- (二) 荒地開墾配合重劃辦理。
- (三) 土方工程由農民自做。
在木計畫期間,土地重劃工作將依依進度繼續進行,惟在執行方面,將特別着重於與水利部門的輪灌灌溉工程措施相配合,使重劃後不但坵形整齊,耕作與管理便利,而且確能使農地排水舒暢,灌溉方便。至重劃經費仍照原計畫,除行政費用由政府負擔及由農復會協助外,有關工程費用一部份可以重劃後「剩餘地」出售地價抵付,一部份由農民洽請貸款辦理。
是項十年完成土地重劃卅萬公頃的計畫,已在五十一會計年度完成四、五二七公頃 (五十一年七月起舉辦),五十二會計年度完成一二、○○○公頃,五十四會計年度五十三公頃,五十七會計年度二七、五○○公頃。以上合計六二、○○○公頃。
自五十四年一月起至五十七年十二月止四年中,預定重劃進度如下:
- 五十七年:二七、五○○公頃
- 五十六年:二三、五○○公頃
- 五十五年:二三、五○○公頃
- 五十四年:二七、五○○公頃
- 合計:三九、○○○公頃
(二) 土地調查及土地改良
一、土壤調查及土地改良
臺灣土壤在日據時代卽有局部調查,惟其方法陳舊,分類粗放。光復後農業試驗所與臺肥公司曾分別舉辦精度不同的臺灣全省土壤塊測,對臺灣主要土壤類的演育與分布,獲有概念。其他農業機構為其本身業務需要,亦有零星小面積的詳細調查,惜因分類方法未能一致,或未必切合臺灣實際情形,而難以作系統的類比與闡釋。其後於民國四十一至四十九年間,在農復會補助下,臺灣省農試所與中興大學又分別完成農林邊際土地可限度調查及西海岸鹽土的取樣分析。前者為土地資源調查,後者則以鹽分地理化性的測定為目的,均非標準的土壤調查。至地力測定方面,自日據時期開始,歷年所作田間試驗為數多,但以未與土壤分類單位相聯繫,以致結果的判釋與推廣應用
一二九
第 145 頁
一三〇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理想尚遠。自農林廳際地土地調查完成後,配合大規模水土保持計劃的推行,山地開闢,河川石礫地改墾及鹽鹼公有地的整理,均在積極推進中。耕地土壤的全面肥力速測,可望於五十四年底完成初步核定。全省耕地土壤的詳細調查,亦已於五十二年初開端,凡此均屬長期性計劃,不獨需要充分經費,尤需大量技術人員與各方面的配合聯繫,方能順利推行。今後臺灣土壤調查、地力測量與土地改良等項的計劃重點如左:
(一)土地調查:
預期於民國五十八年完成約九十萬公頃的農耕地詳細土壤調查,繪製五千分之一詳細土壤圖,將縮至二萬五千分之一比例尺出版。
(二)地力測量:
於五十四年第一期檢定結束後,期能於臺灣省政府農林廳下設立一個肥力測驗中心,接受農民委託,代為檢定其農場土壤肥力及推廣肥料施用量,其所需經費,除政府每年負擔約四十至五十萬元外,並向委託分析的農民酌收勞務等費用。
(三)土地改良:
將以由農民個別或退除役官兵經營的土地為對象,估計每年改良約三千至五千公頃。其所需經費,除農民自籌約一半外,其餘半數將爭取美國四八〇公法第二章物資補助或由政府貸款。
第 146 頁
第十四章 農業生產必需物品供應
第一節 肥料
臺灣施用化學肥料已有悠久歷史,光復以後,政府為復興農村,增加農業生產,積極籌劃化學肥料供應,每年參酌國內肥料需要與生產情形以及須進口肥料數量,訂定全年度肥料供應計劃,然後按照計劃採購肥料,分配農民施用。 光復初期,受配肥料的作物以稻作、甘蔗為圭,其次分配少數必須獎勵的作物。迨至實施第一、二、三四年經濟計劃期間,除充分供應稻作、甘蔗及菸草所需的肥料外,並對其他作物所需的肥料予以普遍分配,備量推廣肥面積。數年來由於肥料供需計劃切合實際,以及經營肥料的肥料示範推廣,肥料消費數量多能依照預定目標逐年增加,對於糧食及其他主要作物增產,貢獻甚大。
目前稻作、甘蔗施肥數量已達到一般標準,今後頻頻灌溉施肥的擴充,品種的改良,栽培技術的改進等多方面的配合,始能達成繼續增加施用的目標。其他雜作部份,如小麥、黃麻、菸草、香蕉、柑桔、鳳梨等,施肥業已普遍,但蔬菜、甘藷、大豆、玉米及茶等,仍待繼續努力,增配肥料。 關於肥料供應方面,過去多賴國外輸入,近因國內肥料工業逐漸擴建完成,根據工業增產計劃,預定民國五十四年起,除鉀肥不生產仍須進口供應外,氮磷兩種肥料不但可充分供應國內需要,且尚有餘可供外銷。
今後對於肥料供應的改進,將着重下列幾點:
- 調整肥料換穀比率,降低肥料售價,促進施用,增加農民收益;
- 各地備備充足的肥料,簡化肥配手續,隨時供應農民需要;
- 繼續加強辦理肥料示範推廣,尤應注重稻蕉以外的作物;
- 配合各地土壤、品種及栽培方法,改進施肥技術。
一三一
第 147 頁
147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表十四.一 農作物所需化學肥料供需估計 單位:公噸
項目 | 肥料要素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期間合計 | 肥料用作稻 氮 (N) | 肥料用作稻 磷 (P₂O₅) | 肥料用作稻 鉀 (K₂O) | 肥料用作蔗 氮 (N) | 肥料用作蔗 磷 (P₂O₅) | 肥料用作蔗 鉀 (K₂O) | 肥料用作其他 氮 (N) | 肥料用作其他 磷 (P₂O₅) | 肥料用作其他 鉀 (K₂O) | 肥料總施 氮 (N) | 肥料總施 磷 (P₂O₅) | 肥料總施 鉀 (K₂O) | 量應供可內國 氮 (N) | 量應供可內國 磷 (P₂O₅) | 量應供可內國 鉀 (K₂O) |
---|---|---|---|---|---|---|---|---|---|---|---|---|---|---|---|---|---|---|---|---|---|
氮 (N) | 七二,七〇〇 | 七三,四〇〇 | 七八,〇〇〇 | 八〇,〇〇〇 | 三〇四,一〇〇 | 五〇,八四〇 | 一〇,〇七七 | 一〇,〇七七 | 一四,八二〇 | 七,〇七〇 | 七,〇七〇 | 七,〇四〇 | 八,〇〇〇 | 八,〇〇〇 | 七二,七〇〇 | 七三,四〇〇 | 七八,〇〇〇 | 六〇,〇〇〇 | 六〇,〇〇〇 | 六〇,〇〇〇 | |
磷 (P₂O₅) | 六〇,四〇〇 | 六三,〇〇〇 | 六七,〇〇〇 | 七〇,〇〇〇 | 二六〇,四〇〇 | 二六,五五〇 | 一五,五八〇 | 一五,五八〇 | 九,〇五〇 | 四,〇〇〇 | 四,〇〇〇 | 六,八〇〇 | 六,〇〇〇 | 六,〇〇〇 | 六〇,四〇〇 | 六三,〇〇〇 | 六七,〇〇〇 | 五三,〇〇〇 | 五三,〇〇〇 | 五三,〇〇〇 | |
鉀 (K₂O) | 六〇,四〇〇 | 六三,〇〇〇 | 六七,〇〇〇 | 七〇,〇〇〇 | 二六〇,四〇〇 | 二七,〇〇〇 | 一五,〇七〇 | 一五,〇七〇 | 八,〇〇〇 | 四,〇〇〇 | 四,〇〇〇 | 五,四〇〇 | 五,〇〇〇 | 五,〇〇〇 | 六〇,四〇〇 | 六三,〇〇〇 | 六七,〇〇〇 | 五三,〇〇〇 | 五三,〇〇〇 | 五三,〇〇〇 | |
合計 | 氮 (N) | 七二,七〇〇 | 七三,四〇〇 | 七八,〇〇〇 | 八〇,〇〇〇 | 三〇四,一〇〇 | 五〇,八四〇 | 一〇,〇七七 | 一〇,〇七七 | 一四,八二〇 | 七,〇七〇 | 七,〇七〇 | 七,〇四〇 | 八,〇〇〇 | 八,〇〇〇 | 七二,七〇〇 | 七三,四〇〇 | 七八,〇〇〇 | 六〇,〇〇〇 | 六〇,〇〇〇 | 六〇,〇〇〇 |
磷 (P₂O₅) | 六〇,四〇〇 | 六三,〇〇〇 | 六七,〇〇〇 | 七〇,〇〇〇 | 二六〇,四〇〇 | 二六,五五〇 | 一五,五八〇 | 一五,五八〇 | 九,〇五〇 | 四,〇〇〇 | 四,〇〇〇 | 六,八〇〇 | 六,〇〇〇 | 六,〇〇〇 | 六〇,四〇〇 | 六三,〇〇〇 | 六七,〇〇〇 | 五三,〇〇〇 | 五三,〇〇〇 | 五三,〇〇〇 | |
鉀 (K₂O) | 六〇,四〇〇 | 六三,〇〇〇 | 六七,〇〇〇 | 七〇,〇〇〇 | 二六〇,四〇〇 | 二七,〇〇〇 | 一五,〇七〇 | 一五,〇七〇 | 八,〇〇〇 | 四,〇〇〇 | 四,〇〇〇 | 五,四〇〇 | 五,〇〇〇 | 五,〇〇〇 | 六〇,四〇〇 | 六三,〇〇〇 | 六七,〇〇〇 | 五三,〇〇〇 | 五三,〇〇〇 | 五三,〇〇〇 | |
五十四年計劃 | 氮 (N) | 二九,二〇〇 | 二五,二五〇 | 二五,二五〇 | 一一,七〇〇 | 六,〇〇〇 | 六,〇〇〇 | 九,〇〇〇 | 八,〇〇〇 | 八,〇〇〇 | 五〇,〇〇〇 | 三九,二五〇 | 三九,二五〇 | 三〇,〇〇〇 | 三〇,〇〇〇 | 三〇,〇〇〇 | |||||
磷 (P₂O₅) | 二〇,〇七〇 | 一〇,四七七 | 一〇,四七七 | 七,〇七〇 | 四,〇〇〇 | 四,〇〇〇 | 六,八〇〇 | 六,〇〇〇 | 六,〇〇〇 | 三三,九四〇 | 二〇,四七七 | 二〇,四七七 | 二六,〇〇〇 | 二六,〇〇〇 | 二六,〇〇〇 | ||||||
鉀 (K₂O) | 二〇,七〇〇 | 一〇,〇七七 | 一〇,〇七七 | 五,四〇〇 | 四,〇〇〇 | 四,〇〇〇 | 六,五四〇 | 五,〇〇〇 | 五,〇〇〇 | 三二,六四〇 | 一九,〇七七 | 一九,〇七七 | 二五,〇〇〇 | 二五,〇〇〇 | 二五,〇〇〇 | ||||||
五十五年計劃 | 氮 (N) | 三三,〇〇〇 | 二五,二五〇 | 二五,二五〇 | 一二,五〇〇 | 六,〇〇〇 | 六,〇〇〇 | 九,〇〇〇 | 八,〇〇〇 | 八,〇〇〇 | 五四,五〇〇 | 三九,二五〇 | 三九,二五〇 | 三〇,〇〇〇 | 三〇,〇〇〇 | 三〇,〇〇〇 | |||||
磷 (P₂O₅) | 二一,〇七〇 | 一〇,四七七 | 一〇,四七七 | 七,〇七〇 | 四,〇〇〇 | 四,〇〇〇 | 六,八〇〇 | 六,〇〇〇 | 六,〇〇〇 | 三四,九四〇 | 二〇,四七七 | 二〇,四七七 | 二六,〇〇〇 | 二六,〇〇〇 | 二六,〇〇〇 | ||||||
鉀 (K₂O) | 二一,七〇〇 | 一〇,〇七七 | 一〇,〇七七 | 五,四〇〇 | 四,〇〇〇 | 四,〇〇〇 | 六,五四〇 | 五,〇〇〇 | 五,〇〇〇 | 三三,六四〇 | 一九,〇七七 | 一九,〇七七 | 二五,〇〇〇 | 二五,〇〇〇 | 二五,〇〇〇 | ||||||
五十六年計劃 | 氮 (N) | 三五,八四〇 | 三〇,五〇〇 | 三〇,五〇〇 | 一三,二〇〇 | 六,八八〇 | 六,八八〇 | 九,〇〇〇 | 八,〇〇〇 | 八,〇〇〇 | 五八,〇四〇 | 四五,三八〇 | 四五,三八〇 | 三五,〇〇〇 | 三五,〇〇〇 | 三五,〇〇〇 | |||||
磷 (P₂O₅) | 二三,三〇〇 | 一三,八一〇 | 一三,八一〇 | 七,八八〇 | 四,五〇〇 | 四,五〇〇 | 六,八〇〇 | 六,〇〇〇 | 六,〇〇〇 | 三七,九八〇 | 二四,三一〇 | 二四,三一〇 | 三〇,〇〇〇 | 三〇,〇〇〇 | 三〇,〇〇〇 | ||||||
鉀 (K₂O) | 二四,〇〇〇 | 一三,〇七〇 | 一三,〇七〇 | 五,七八〇 | 四,五〇〇 | 四,五〇〇 | 六,五四〇 | 五,〇〇〇 | 五,〇〇〇 | 三六,三二〇 | 二二,五七〇 | 二二,五七〇 | 二七,〇〇〇 | 二七,〇〇〇 | 二七,〇〇〇 | ||||||
五十七年計劃 | 氮 (N) | 三六,七七〇 | 三〇,五〇〇 | 三〇,五〇〇 | 一三,九七〇 | 六,八八〇 | 六,八八〇 | 九,二六〇 | 八,〇〇〇 | 八,〇〇〇 | 六〇,〇〇〇 | 四五,三八〇 | 四五,三八〇 | 三五,〇〇〇 | 三五,〇〇〇 | 三五,〇〇〇 | |||||
磷 (P₂O₅) | 二四,二〇〇 | 一三,八一〇 | 一三,八一〇 | 八,五〇〇 | 四,五〇〇 | 四,五〇〇 | 六,八〇〇 | 六,〇〇〇 | 六,〇〇〇 | 三九,五〇〇 | 二四,三一〇 | 二四,三一〇 | 三〇,〇〇〇 | 三〇,〇〇〇 | 三〇,〇〇〇 | ||||||
鉀 (K₂O) | 二五,〇〇〇 | 一三,〇七〇 | 一三,〇七〇 | 六,〇〇〇 | 四,五〇〇 | 四,五〇〇 | 六,五四〇 | 五,〇〇〇 | 五,〇〇〇 | 三八,五四〇 | 二二,五七〇 | 二二,五七〇 | 二七,〇〇〇 | 二七,〇〇〇 | 二七,〇〇〇 | ||||||
合計 | 氮 (N) | 一四七,八一〇 | 一〇〇,〇〇〇 | 一〇〇,〇〇〇 | 五二,四九〇 | 二五,七三〇 | 二五,七三〇 | 三四,一〇〇 | 三〇,〇〇〇 | 三〇,〇〇〇 | 二三四,四〇〇 | 一五五,七三〇 | 一五五,七三〇 | 一二〇,〇〇〇 | 一二〇,〇〇〇 | 一二〇,〇〇〇 | |||||
磷 (P₂O₅) | 九五,二九〇 | 五〇,八八八 | 五〇,八八八 | 三二,四二〇 | 一六,五〇〇 | 一六,五〇〇 | 二七,二〇〇 | 二四,〇〇〇 | 二四,〇〇〇 | 一五四,九一〇 | 九一,三八八 | 九一,三八八 | 一〇八,〇〇〇 | 一〇八,〇〇〇 | 一〇八,〇〇〇 | ||||||
鉀 (K₂O) | 九八,九〇〇 | 四八,二九八 | 四八,二九八 | 二九,四〇〇 | 一六,五〇〇 | 一六,五〇〇 | 二六,〇六〇 | 二〇,〇〇〇 | 二〇,〇〇〇 | 一五四,三六〇 | 八四,七九八 | 八四,七九八 | 一〇三,〇〇〇 | 一〇三,〇〇〇 | 一〇三,〇〇〇 |
註:五十三年稻作配肥包括儲備肥在內,故為數特多。
第 148 頁
第二節 飼料
畜牧為國內有發展可能的生產事業之一,過去政府即已注意推動,且頗著成效。惟飼料工業,尚未能配合發展,亦無飼料管理法可作管理的依據,進口飼料則部份因進口稅過高,以致成本昂貴,價格波動亦大,使畜牧業的正常發展受到阻礙。因此,為確保飼料供應並降低飼料成本,政府乃予有關協助,並擬訂飼料管理辦法。
為實施飼料供應及飼料工業發展措施如下:
- (一) 製訂飼料價格穩定基金,暨訂飼料供需制度。
- (二) 檢討飼料進口稅率,為降低飼料成本,促進飼料工業及畜牧事業的發展,對飼料進口稅,應加檢討,並促使降低。
- (三) 輔助各級農會及民間企業發展飼料產銷,並擬訂飼料及畜產品外銷計劃。
- (四) 實施飼料檢驗:加強臺灣省農林廳應按飼料管理規則,嚴格實施飼料抽查及檢驗工作。
- (五) 籌建大型飼料原料貯存倉庫及鼓勵農民建造飼料青貯窖,以調節供給。
- (六) 今後大豆進口量,應視本省油作物增產情形而加以調節,如產量增加,省產食油供過於求時,可直接進口一部份豆餅或豆粉補充,但豆餅豆粉的進口稅率應予降低。
表十四.一一 飼料供需估計
單位: 公噸
口 | 進口 | 內國產生 | 供給來源 | 需要量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合計 |
---|---|---|---|---|---|---|---|---|---|
脫脂魚粉 | 三一、○○○ | 三一、○○○ | 三四、○○○ | 三七、○○○ | 一三三、○○○ | ||||
玉米 | 玉米 | 一、○○○ | 一、○○○ | 一、○○○ | 一、○○○ | 四、○○○ | |||
大豆 | 大豆 | 一、六○○ | 一、六○○ | 一、六○○ | 一、六○○ | 六、四○○ | |||
粉 | |||||||||
米糠粉 | 一二九、六七○ | 二一九、一五○ | 三一、六七○ | 一○七、四○○ | 五八七、八九○ | ||||
玉米粉 | 一二八、六○○ | 二○八、○○○ | 二○八、○○○ | 二○八、○○○ | 七五二、六○○ | ||||
米豆粉 | 九、八○○ | 九、八○○ | 一○、八○○ | 一○、八○○ | 四一、二○○ | ||||
奶 | 棉籽餅 | 一六四、六○○ | 一六六、一○○ | 一八五、四○○ | 一六○、八四○ | 六七六、九四○ | |||
脂 | 花生餅 | 二○、○○○ | 二○、○五○ | 二○、○五○ | 二○、○五○ | 八○、一五○ |
第十四章 農業生產必須物品供應 一四八
第 149 頁
一三四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二節 農
年來國內農民對於使用農藥的技術與信心日見增強,各項防治工作業已具有良好基礎,今後仍應積極推廣作物防治面積,加強宣傳教育,指導農民慎重使用與保藏,減少人獸中毒不幸事件的發生。尤將注重研究及處理農藥殘毒問題,使農藥樂用於各項作物,能夠安全有效。
本計劃期中,所需農藥可歸納為有機磷類殺蟲劑,氯化烴類殺蟲劑,DDT、BHC(工業級),殺菌劑及其他等四類,每年需要量將由3,020公噸增至3,950公噸,內僅有三七%需要進口,其餘六三%,如巴拉松、馬拉松、安特靈三種主要藥劑及DDT、BHC等,或由國內製造,或由省內工廠進口原劑,加工製成成品後供應。
表十四.三 農藥供給計劃
項 目 | 單位 | 五十三年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一、需要種類 | ||||||
(一) 有機磷類殺蟲劑 | ||||||
乳劑 | 公升 | 508,000 | 600,000 | 800,000 | 800,000 | 1,000,000 |
粉劑及可濕性粉劑 | 公斤 | 410,000 | 210,000 | 300,000 | 350,000 | 400,000 |
(二) 氯化烴類殺蟲劑 | ||||||
乳劑 | 公升 | 1,000,000 | 800,000 | 600,000 | 800,000 | 800,000 |
粉劑及可濕性粉劑 | 公斤 | 1,080,000 | 1,200,000 | 1,250,000 | 1,200,000 | 1,200,000 |
(三) DDT、BHC(工業級) | 公噸 | 600 | 700 | 900 | 1,100 | 1,500 |
(四) 殺菌劑及其他 | 公噸 | 800 | 900 | 1,100 | 1,200 | 1,400 |
第 150 頁
第 135 頁
第四節 農業機械
一、供應來源
進口 | 國產BHDT(工業級) | 合計 | |
---|---|---|---|
公噸 | 一、四一〇 | 一、一〇〇 | 一、五一〇 |
公噸 | 一、六〇〇 | 一、〇九〇 | 二、〇九〇 |
公噸 | 一、八〇〇 | 一、一三〇 | 三、一三〇 |
公噸 | 一、九〇〇 | 一、〇五〇 | 三、五五〇 |
公噸 | 一、九〇〇 | 一、〇〇〇 | 四、〇〇〇 |
公噸 | 一、九〇〇 | 一、九〇〇 | 四、一〇〇 |
公噸 | 一、九〇〇 | 一、九〇〇 | 四、三〇〇 |
臺灣農家經營面積狹小,每戶平均不過一公頃左右,而每戶平均人口則達六‧八人。由於農村勞動力過剩,致使農業機械化的推遲延緩。惟近年農業發展順利,農業經營更為集約,複種指數提高,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外銷項目及數量與年俱增,酪農事業亦已展開,加以一般工業振興,遂使農業機械化亦漸進展。國內主要農業機械具在最近四年中(四九年至五十二年)均有顯著增加,例如動力噴霧器由二六四臺增至一、〇二八臺,人力噴霧器由一、〇一四臺,一、五〇〇臺增至一、三九九臺;抽水機由八、三十八臺增至一、二七二臺,正條密植器由七、一〇八臺增至九、一九〇臺;耕耘機由三、二三九臺增至七、一九〇臺。由於使用機械動力的機械增加,此類動力機具的增加,人力力的機具相對減少。此類動力機具的增加,當亦為近年農業增產因素之一。
目前國內耕耘機製造工廠共有五家,其中中國農業機械公司及新臺灣農業機械公司規模及資金較為雄厚,惟生產成本較高,銷售量少。現耕耘機已管制進口,國內工廠如能降低成本,改良品質,則耕耘機的生產,將可自給自足。農用抽水機製造工廠甚多,但其所用動力引擎多賴進口供應,故今後必須發展農用引擎的生產,提高其品質,以期達到農用引擎的自給自足。
在本計劃期中,推動農用動力機械普及工作的目標為:
- 動力噴霧機由一、九〇〇臺增至三、八〇〇臺;
- 農用抽水機由一、九〇〇臺增至三、八〇〇臺;
- 耕耘機由一、〇〇〇臺增至二、〇〇〇臺。
其主要推動步驟簡列如左:
- 加強農村農業機械化教育,訓練農民使用各項動力農用機具。
- 輔導農用機械具工業,指導各工廠從事製造技術的改進,降低生產成本。
第 151 頁
一三六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三、加強各項農用機具檢驗工作,促使農家提高產品品質,保護農民利益。 四、加強農業機械試驗研究工作,充實各研究機構的人員與設備。 五、加強購買農用機具的貸款業務,簡化貸款手續。
表十四.四四 農業用動力機械使用量估計
單位:臺
項 目 | 五十三年 (累積增加) | 五十四年 (累增) | 五十四年 (累積增加) | 五十五年 (累增) | 五十五年 (累積增加) | 五十六年 (累增) | 五十六年 (累積增加) | 五十七年 (累增) | 五十七年 (累積增加) | 期間累計 |
---|---|---|---|---|---|---|---|---|---|---|
一、動力噴霧機 | 1,400 | 1,400 | 1,400 | 1,900 | 3,300 | 2,400 | 5,700 | 3,100 | 8,800 | 8,800 |
二、農用抽水機 | 800 | 800 | 800 | 1,200 | 2,000 | 1,500 | 3,500 | 1,800 | 5,300 | 5,300 |
三、耕耘機 | 5,000 | 5,000 | 5,000 | 6,000 | 11,000 | 8,000 | 19,000 | 9,000 | 28,000 | 28,000 |
第 152 頁
農業部門附表
附表一 第四期四年計劃農業部門生產目標總表
項 | 目 | 單位 | 五十三年 (實績) | 第四期四年計劃期間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一、農作物 | 1. 稻米(糙米) | 公噸 | 二、一二四、六六三、000 | 一、八00、000、000 | 一、八00、000、000 | 一、八00、000、000 | 一、八00、000、000 |
2. 甘藷 | 〃 | 三、三四七、七七0、000 | 三、二八0、000、000 | 三、二八0、000、000 | 三、二八0、000、000 | 三、二八0、000、000 | |
3. 小麥 | 〃 | 一九、五七七 | 一、四六0、000 | 一、四六0、000 | 一、四六0、000 | 一、四六0、000 | |
4. 落花生 | 〃 | 四、五七、六〇〇 | 五八、五〇〇、000 | 五八、五〇〇、000 | 五八、五〇〇、000 | 五八、五〇〇、000 | |
5. 大豆 | 〃 | 二七、三四三 | 八、000、000 | 八、000、000 | 八、000、000 | 八、000、000 | |
6. 玉米 | 〃 | 一九、0七七 | 三、九00、000 | 三、九00、000 | 三、九00、000 | 三、九00、000 | |
7. 白菜 | 〃 | 一一〇、四〇〇 | 六、六〇〇、000 | 六、六〇〇、000 | 六、六〇〇、000 | 六、六〇〇、000 | |
8. 茄子 | 〃 | 一八、三〇六 | 一〇、八〇〇、000 | 一〇、八〇〇、000 | 一〇、八〇〇、000 | 一〇、八〇〇、000 | |
9. 糖 | 〃 | 三八、〇五六 | 四一、〇〇〇、000 | 四一、〇〇〇、000 | 四一、〇〇〇、000 | 四一、〇〇〇、000 | |
10. 葉煙 | 〃 | 三三、二五五 | 三一、三〇〇、000 | 三一、三〇〇、000 | 三一、三〇〇、000 | 三一、三〇〇、000 | |
11. 菸草 | 〃 | 二三、六八〇 | 二六、五〇〇、000 | 二六、五〇〇、000 | 二六、五〇〇、000 | 二六、五〇〇、000 | |
12. 梨 | 〃 | 二六、八六二 | 四四、八〇〇、000 | 四四、八〇〇、000 | 四四、八〇〇、000 | 四四、八〇〇、000 | |
13. 鳳梨 | 〃 | 二八、九八八 | 五四、八〇〇、000 | 五四、八〇〇、000 | 五四、八〇〇、000 | 五四、八〇〇、000 | |
14. 香蕉 | 〃 | 一〇一、四二一 | 一〇〇、七〇〇、000 | 一〇〇、七〇〇、000 | 一〇〇、七〇〇、000 | 一〇〇、七〇〇、000 | |
15. 柑橘 | 〃 | 一六、四九八 | 一七、七〇〇、000 | 一七、七〇〇、000 | 一七、七〇〇、000 | 一七、七〇〇、000 | |
16. 黃麻 | 〃 | 一五、二二四 | 一五、五〇〇、000 | 一五、五〇〇、000 | 一五、五〇〇、000 | 一五、五〇〇、000 | |
17. 亞麻 | 〃 | 一一、五一〇 | 一一、七〇〇 | 一一、七〇〇 | 一一、七〇〇 | 一一、七〇〇 |
第 153 頁
第 153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項 目 | 單位 | 三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第四期四年計劃期間 |
---|---|---|---|---|---|---|---|
I. 農業 | |||||||
18. 芋 | 芋 | 一八、四七八 | 二一、〇七〇 | 二三、七一八 | 二五、〇〇〇 | 二八、〇〇〇 | 九七、七八八 |
19. 油 | 公噸 | 六、六六〇 | 七、七六〇 | 八、八七〇 | 九、九〇〇 | 一〇、九〇〇 | 三七、四三〇 |
20. 菇 | 公噸 | 三、九〇〇 | 四、〇〇〇 | 四、二〇〇 | 四、四〇〇 | 四、六〇〇 | 一七、二〇〇 |
21. 蒜 | 公噸 | 二一、一〇〇 | 二二、〇〇〇 | 二三、〇〇〇 | 二四、〇〇〇 | 二五、〇〇〇 | 九四、〇〇〇 |
蔗 | 公噸 | 五六、〇〇〇 | 六〇、〇〇〇 | 六四、〇〇〇 | 六八、〇〇〇 | 七二、〇〇〇 | 二六四、〇〇〇 |
三、木材 | 立方公尺 | 一、〇六九、五五六 | 一、〇六九、五五六 | 一、〇四〇、五〇〇 | 一、〇五三、一〇〇 | 一、〇一〇、〇〇〇 | 四、一七三、一五六 |
三、漁業 | |||||||
1. 遠洋漁業 | 公噸 | 六六、六〇〇 | 七一、〇〇〇 | 七七、〇〇〇 | 八二、〇〇〇 | 八八、〇〇〇 | 三一八、〇〇〇 |
2. 近海漁業 | 公噸 | 七七、二〇〇 | 八二、〇〇〇 | 八七、〇〇〇 | 九二、〇〇〇 | 九七、〇〇〇 | 三五八、〇〇〇 |
3. 沿岸漁業 | 公噸 | 一三、九〇〇 | 一三、九〇〇 | 一四、〇〇〇 | 一四、一〇〇 | 一四、二〇〇 | 五六、二〇〇 |
4. 養殖漁業 | 公噸 | 三六、九〇〇 | 三八、〇〇〇 | 四〇、〇〇〇 | 四一、〇〇〇 | 四三、〇〇〇 | 一五八、〇〇〇 |
四、畜牧 | |||||||
1. 牛隻年底頭數 | 頭 | 四四六、九九五 | 四七〇、〇〇〇 | 四八八、〇〇〇 | 四九八、〇〇〇 | 五〇八、〇〇〇 | 二〇〇六、〇〇〇 |
2. 豬隻年底頭數 | 頭 | 二、二四四、九二一 | 二、三五〇、〇〇〇 | 二、四四〇、〇〇〇 | 二、五二〇、〇〇〇 | 二、六〇〇、〇〇〇 | 九、九一〇、〇〇〇 |
3. 毛豬 (屠宰及外銷) | 千隻 | 一、二九二、四五四 | 一、三三〇、〇〇〇 | 一、三七〇、〇〇〇 | 一、四〇〇、〇〇〇 | 一、四三〇、〇〇〇 | 五、五三〇、〇〇〇 |
第 154 頁
農業部門附表
附表二 第四期四年計劃農業部門各業生產毛額估計
單位:五十三年幣值新臺幣百萬元
項目 | 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合計 |
---|---|---|---|---|---|---|
農作物 | 一〇,〇三〇 | 一〇,〇四〇 | 一〇,三〇五 | 一〇,九八三 | 一一,三二四 | 四二,六五二 |
畜牧 | 二,〇〇四 | 二,〇七六 | 二,〇八六 | 二,一〇〇 | 二,一二六 | 八,三八八 |
林業 | 八九〇 | 九二八 | 九八三 | 一,〇二六 | 一,〇〇六 | 三,九四三 |
漁業 | 九三六 | 九七八 | 一,〇五四 | 一,一三〇 | 一,一三〇 | 四,二九二 |
合計 | 一三,八六〇 | 一四,〇二二 | 一四,四二八 | 一五,二三九 | 一五,五八六 | 五七,二七五 |
附表三 第四期四年計劃農業部門固定投資毛額估計
單位:五十三年幣值新臺幣百萬元
項目 | 五十三年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合計 |
---|---|---|---|---|---|---|
農作物 | 七六六 | 八八八 | 八八八 | 八六三 | 九〇二 | 四,〇〇一 |
畜牧 | 三六四 | 三七八 | 三七七 | 三九八 | 三九一 | 一,五〇八 |
林業 | 三七八 | 四一二 | 四一〇 | 三九六 | 四三八 | 一,六五六 |
漁業 | 一,〇二一 | 一,〇八八 | 一,一二五 | 一,一二六 | 一,二〇八 | 四,五四七 |
水利及土地資源 | 一,九四九 | 二,八八六 | 二,八六七 | 三,三八〇 | 三,三九四 | 一二,五二七 |
合計 | 四,四七八 | 五,六五二 | 五,六六七 | 六,一六三 | 六,三三三 | 二三,八一五 |
一三九
第 155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一五O
第 156 頁
工業部門
第 157 頁
第十五章 工業部門總述
第一節 工業發展的現狀
近十餘年來,由於三期四年計劃的執行以及各方面的努力,臺灣的工業發展,已有極顯著的進展。如以生產指數來表示,並以第四期四年計劃開始的前一年,即民國四十一年為基期,至五十三年工業生產共增加了三・二倍,平均每年增加一・八%。其中製造業增加三・七倍,平均每年增加二・二八%;礦業增加一・二倍,平均每年增加六・八%;營建業增加〇・九倍,平均每年增加〇・九%。公用事業(包括電力、自來水及煤氣)增加二・四倍,平均每年增加一〇・八%。
工業生產的增加,一方面是由於大量的投資與從業人員的增加,而另一方面是由於生產技術的改進以及企業經營管理的改善,導致生產力的提高而達成。工業部門投資活動的旺盛以及就業的增加,主要是因為國內有現成的市場,在政府的保護下,可以進行多種生產以替代進口。這種生產的範圍很廣,由紡織品而至鋼筋、水泥等,舉凡衣、食、住、行各種民生必需品以及國內有足夠原料供給的生產財,祇要技術簡單,生產規模不大,莫不嘗試生產。由於生產的目的在滿足最終需要,初時各工業之間原料與成品供需的關係很不密切。而後,產品數量與種類逐漸增加,不以最終消費為對象的生產逐漸成為可能,於是工業與工業之間的關係逐漸緊密起來。加以近年來耐久性消費品及化學品進口替代工業的發展,例如冰箱、機車等以及化學纖維織品、西藥等的生產,於是工業生產結構漸趨平衡起來。至五十二及五十二一年,食品加工與紡織兩類工業佔製造業生產毛額的比重已由四十三及四十四年的五十・九%降低為四十七%,而化學、金屬及非金屬製品工業所佔的比重,則由二十九%提高為三十七%。
除此以外,工業生產僅賴國外市場的程度亦日益提高。由於臺灣幅員狹小,國內市場容易飽和,生產的進一步增加,惟有依賴出口的擴展。於是,幾項條件較優的工業在政府的贊助下,開始發展外銷而有成就,如紡織品、合板、味精、水泥、玻璃、鋁品等,外銷百分比日益提高,大有由進口替代工業變為出口工業之勢。此外,由於農業生產技術的改進與推廣的進展,稻麥以外的農產加工出亦逐漸增多。於是,近年來整個工業生產乃呈蓬勃的氣象,五十三年工業生產增加率高達二五・八%。
第 158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一四二
雖然如此,由於國內市場與資金的限制,我們的新興工業除了少數例外,生產規模大都狹小,廠房設備也因陋就簡,而生產技術則大部份仍抄襲自先進國家,尚未致力於研究發展;至於產銷組織與管理方面,雖經政府及有關團體的倡導,本質上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家族經營的階段,去現代化的路尚甚遠。生產雖增加,但多種工業仍然脫離不了高度的保護措施。
第二節 今後工業發展的重點
今後臺灣的工業發展,一方面由由於過去已建立的工業的進一步成長必須依賴國內外市場的擴展,而另一方面今後進一步的發展,將自以往的成品工業或加工工業轉變而着重基本工業,如化學木漿及石油化學中間品的製造以及一貫作業大型鋼廠等,其資金、市場、技術等的運用配合,較以往困難。今後工業的發展,長時間必須選擇所得彈性較高而運費較低有利於外銷的產品,致力研究發展,並以之為核心,發展前後有關聯的工業俾能一方面達成有利的專業化,而另一方面又能源形成為輔的適合臺灣的生產形態。
今後四年,在下節所述政策措施的輔導下,各類製造業可望仍有很多有利的發展機會。其中,食品工業除將加速完成製糖設備的替換更新,繼續推展糖副產品的有效利用以外,並將着重發展冷凍食品、脫水蔬菜及蜜柑、菠蘿等罐頭產品的生產外銷。
紡織工業將擴充並改進混紡設備與技術,製造高級品,並發展成衣外銷,同時進行或擴充更接近天然棉的多元纖維及聚胺纖維、聚脂纖維、聚丙烯纖維等多種化學纖維的生產。
木材加工及造紙工業將規劃發展本省森林資源的有效利用,一方面研究利用本省木材製造價值較高的合板,以減少對進口柳安木的倚賴,同時發展傢俱的生產外銷,另一方面加強研究利用闊葉樹製造紙漿;同時統籌分配各林場廢材素材,籌設化學木漿廠,以減少對進口。
皮革及橡膠工業將繼續改進技術,以提高產品品質並降低成本以外,主要將增設大規模橡膠鞋工廠,以推廣外銷。
石油煉製工業將添建煉製設備,充份供應國內外銷所需各種石油產品;並製造石油化學工業所需中間原料,供總成品工業的需要。
化學工業將配合紡織、塑膠等工業的發展以及天然氣的開發,走向石油化學工業之途。其中,肥料工業將配合天然氣的利用,更擴大生產。塑膠工業除增產原有產品以外,將生產聚乙烯、聚苯乙烯塑膠以及膠合劑、新設備,增產產泥,除滿足國內需要外將可供外銷。
第 159 頁
第十五章 工業部門總述
增設劑等新產品。鹼氯工業亦將配合水泥及玻璃工業將繼續拓展外銷,煉鋁金屬及金屬製品工業方面,煉鋁工業將繼續拓展煉鋁及加工設備,拓展鋁產品外銷;鋼鐵工業將推動大型鑄造、鍛壓、齒輪、工具及模具製造、熱處理及電鍍等基本加工廠的建立,推行分工合作,同時發展小型汽油發動機、氣體壓縮機、水錶、塑膠加工機等有高度技術的國產主要器材的生產;加強腳踏車的管制,並配合營運與遠洋漁業的發展,改善及擴充造船設備。
為支持上述製造業的發展,今後煤燃料及電力開發將配合推展,關於今後長期的能量供應問題,政府已聘請專家予以通盤研究,今後煤炭生產將促進採取合理化措施,以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將加強北部海底煤田、臺北盆地煤田及深部煤田的探勘與開採。天然氣生產將添設處理設備。電力開發今後將以火力發電為主、水力發電為輔,並為應付計劃期間可能發生的緊急需要,將利用天然氣發電。
由於上述的發展預期今後四年工業發展仍將維持高度的成長。若以生產毛額表示,今後四年工業部門(包括營建業)成長率可望維持平均每年一一%,至五十七年整個工業部門佔國民生產毛額之百分比,將增達三四·九%。各類工業製造業生產毛額之百分比,食品及非金屬礦物等工業預期將下降,而化學及金屬製品工業將增大。
為完成上述的發展,今後工業部門的投資需要將較以往為大。自五十四年至五十七年,工業部門所需固定投資,以五十三年幣值表示,預計將達新臺幣四〇、五二〇百萬元,佔總投資之四二·六%。其中製造業投資將較新臺幣二七、五八〇百萬元,佔工業投資之六八%。製造業投資將比較集中於化學工業、化學纖維工業與基本金屬及金屬製品工業。
第三節 今後的工業輔導政策
如上所述,今後臺灣的工業發展將更增加依賴出口的擴增,甚至於替代進口工業的建立,亦將須要以能否迅速成長蛻變為
一四三
第 160 頁
第 160 頁
一四四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出口工業爲考慮的一個條件。
這種以外銷爲主要對象的工業發展,本質上有很大的不同。以內銷爲主要對象的工業發展,國內市場雖有限,但有保障,供給條件的優劣並不成問題。但一旦以外銷爲主要對象,市場雖廣大無限限制,但因缺乏保障,必須具備優越的生產條件,纔能應付激烈的國際競爭。
是故,今後爲達成高度的工業成長,我們必須創造有利於企業動態發展的經濟環境與強大的企業組織。一方面,各種行政手續必須繼續謀求改善,而各種有形無形的障礙必須逐漸撤除;另一方面,各種保護及獎勵措施必須隨時檢討,俾達成資源的有效利用與分配。「工業輔導準則」的擬訂及海關進口稅則的修正,即爲這種政策趨向的具體表現。
然而,臺灣由於幅員小,資源有限,過度的管制與完全的自由放任,皆有利弊。一方面,具有發展潛能的工業應給以各種方便,促其滋長成人大;而另一方面,小企業單位的隨意濫設,亦有礙於對外貿易的推展。今後爲維護國內工業發展及先進國家轉進高度工業化所產生國際市場變動,並從事有效的對外競爭,今後我們必須建立強大的企業組織,但企業組織愈強大則愈容易產生獨佔的弊害。今後我們的工業輔導政策將指向以下兩點:
- 一方面,我們將繼續採取財政、金融、外匯及其他各種必要的扶助措施,鼓勵企業投資活動的進行,同時聯合業者共同組織強大的研究發展與產銷機構,加強內外銷市場的研究調查與推廣,及新產品和生產技術的研發展,並改進國外運銷設施,俾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
- 另一方面,我們將繼續培養資本市場的發展,訓練生產、銷售及管理人才,促進民營企業組織與管理的現代化以及公營企業經營效率的改進,同時,隨時檢討設廠管制、進口關稅等各種保護措施的效果與妥當性,以確保企業的動態發展。
第 161 頁
第十六章 能源開發
一、能源開發的基本原則
充裕而廉價的能量供應,為推動經濟發展,提高國民生活水準的基本條件之一。目前臺灣已發現或可利用的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氣、水力、蔗渣、木柴、風力、潮力、太陽能、酒精及地熱等項。由於這些能源具有原始發熱型態,故一般稱為基形能源或初級能源。初級能源經過變形後,即成為另外一種型態的能源,如電力、蒸氣、焦炭及煤氣等,稱爲轉形能源或二級能源。近年來臺灣工業迅速發展的結果,對電力能源的需求急增。另一方面,因水力發電興建水庫的費時與鉅額的投資,今後電力的擴充勢必以火力發電為主,對發電燃料應作慎重的選擇,以達到有限資源的最佳利用。歷年來電力供應除因枯水期而偶有不足現象外,為配合經濟的發展,對各種能源的供應,除須作到「充裕」與「廉價」外,尚需注意以下三項基本原則:
- 在不違反低廉價格原則下,應儘量開發並利用國內資源,俾減少外匯支出,增加就業機會及預防戰時供應短拙。
- 考慮因經濟結構的變化及技術的改進或代替,可能引起的各種能量消費形態的變化及能量利用效率的提高。
- 為適應現代家庭生活需要,並保持都市空氣及一般生活環境的清潔,應充裕便宜而清潔的高效率燃料,以維護大眾的身體健康。
二、能量供需估計
臺灣能量消費量逐年增加,但因過去對非商業性能量的消費量無可靠的統計資料,此處僅以商業性能量的消費為限。以國內最終消費量折算煤炭量表示,四十三年為三百零八萬公噸,至五十三年已達七百一十九萬公噸,平均每年增加八.九%。今後各種能源
第十六章 能源開發 一四五
第 162 頁
這是第 162 頁的內容。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由能源研究顧問團體建議並自能源供給情況,政府聘請美籍能源專家來台作全盤調查,經費時半年餘,對本省初級及二級能源的過去生產、消費等情況加以分析研估,並酌量今後經濟發展的趨勢,以估計未來的能量需要。本計劃參照該國估計及有關煤、天然氣、石油煉製及電力等個案計劃,估計今後四年國內最終消費量平均每年增加率將為九‧二%,至五十七年將增至相當於煤炭一千零二十二萬公噸,惟目前最主要能量供應仍將不足,而有賴進口以配合需要。預計至五十七年將進口相當於國內最終消費量的二五‧九%的能量。
三、能源開發要點
今後能源開發的重點如下:
(一)今後初級能源的供應,仍以煤為圭,惟其所估國內能量最終消費量的比率,將逐漸降低,天然氣及原油將繼續增加,今後煤炭的探勘與開發將依照煤業計劃的方針進行。
(二)在未來四年中,為達成每年七%的經濟成長率,最終形態的能量需要平均每年增加九‧二%,較過去十年間的增加率略呈上升。其中電力需要增加較速,電力中又以火力發電增加較快,而火力發電所需燃料,國內煤炭將不能充份供應,將需進口燃料油。
(三)水力開發,因其有灌溉、發電、公共給水及防洪等效益,對於國家資源的有效利用,尤有貢獻。在本計劃期內除於五十七年七月完成,並將於五十四年十月開工興建一多目標的曾文水庫,並籌設新寮氣管處理一千萬立方公尺的設備,並籌設新設新寮氣管處理一千萬立方公尺的設備,並籌設新
(四)天然氣與石油的探勘與開發,將由中油公司加強進行。天然氣將增設第二套每日處理二百萬立方公尺的設備,至五十七年以後可望大量供應工業及家庭燃料,以逐漸代替煤炭及煤油等能源,但價格應力求低廉。
(五)利用原子能發電為將來必經的途徑,近年來技術的不斷進步及成本的降低,已使原子能足可與其他燃料競爭,政府已對此項能源的發展與利用進行研究策劃。惟因國內無鈾礦,一切核能燃料須依賴進口,原子能發電的技術與放射性廢料處理安全以及有關立法等問題,均須慎重研究等問題,均須慎重研究等待該國研完得有結論後方能確定。
第 163 頁
表十六・一 能量供需估計
類別 | 別 | 五十二年 (實績) 能量 (兆卡) | 五十二年 (實績) 折成公噸煤 (千公噸) | 五十三年 (估計) 能量 (兆卡) | 五十三年 (估計) 折成公噸煤 (千公噸) | 五十四年 (計劃) 能量 (兆卡) | 五十四年 (計劃) 折成公噸煤 (千公噸) | 五十五年 (計劃) 能量 (兆卡) | 五十五年 (計劃) 折成公噸煤 (千公噸) | 五十六年 (計劃) 能量 (兆卡) | 五十六年 (計劃) 折成公噸煤 (千公噸) | 五十七年 (計劃) 能量 (兆卡) | 五十七年 (計劃) 折成公噸煤 (千公噸) |
---|---|---|---|---|---|---|---|---|---|---|---|---|---|
(一) 國內生產 | 原 油 | 17,247 | 2,427 | 18,250 | 2,570 | 18,250 | 2,570 | 18,250 | 2,570 | 18,250 | 2,570 | 18,250 | 2,570 |
水力發電 | 1,320 | 186 | 1,110 | 156 | 1,110 | 156 | 1,110 | 156 | 1,110 | 156 | 1,110 | 156 | |
天然氣 | 1,940 | 273 | 2,820 | 397 | 2,820 | 397 | 2,820 | 397 | 2,820 | 397 | 2,820 | 397 | |
酒精 | 1,600 | 225 | 1,800 | 253 | 1,800 | 253 | 1,800 | 253 | 1,800 | 253 | 1,800 | 253 | |
煤 | 1,070 | 1,070 | 1,070 | 1,070 | 1,070 | 1,070 | 1,070 | 1,070 | 1,070 | 1,070 | 1,070 | 1,070 | |
合計 | 23,177 | 4,181 | 25,050 | 4,446 | 25,050 | 4,446 | 25,050 | 4,446 | 25,050 | 4,446 | 25,050 | 4,446 | |
(二) 進 口 | 原 油 | 7,429 | 1,046 | 7,920 | 1,116 | 8,760 | 1,234 | 9,300 | 1,309 | 9,800 | 1,380 | 10,300 | 1,450 |
合計 | 7,429 | 1,046 | 7,920 | 1,116 | 8,760 | 1,234 | 9,300 | 1,309 | 9,800 | 1,380 | 10,300 | 1,450 | |
(三) 總供給量 | 30,606 | 5,227 | 32,970 | 5,562 | 33,810 | 5,680 | 34,350 | 5,755 | 34,850 | 5,826 | 35,350 | 5,896 | |
(四) 輸 出 | 1,090 | 153 | 1,110 | 156 | 1,110 | 156 | 1,110 | 156 | 1,110 | 156 | 1,110 | 156 | |
(五) 國內最終消費量 | 原 油 | 7,429 | 1,046 | 7,920 | 1,116 | 8,760 | 1,234 | 9,300 | 1,309 | 9,800 | 1,380 | 10,300 | 1,450 |
汽 油 | 1,340 | 189 | 1,450 | 204 | 1,580 | 222 | 1,730 | 243 | 1,890 | 266 | 2,070 | 291 | |
煤 油 | 1,110 | 156 | 1,190 | 168 | 1,270 | 179 | 1,360 | 191 | 1,460 | 205 | 1,570 | 221 | |
柴 油 | 1,070 | 150 | 1,140 | 161 | 1,220 | 172 | 1,300 | 183 | 1,400 | 197 | 1,510 | 212 | |
燃料油 | 1,760 | 248 | 1,890 | 266 | 2,030 | 286 | 2,180 | 307 | 2,340 | 329 | 2,510 | 353 | |
煤 | 8,020 | 8,020 | 8,430 | 8,430 | 8,850 | 8,850 | 9,280 | 9,280 | 9,730 | 9,730 | 10,190 | 10,190 | |
焦 煤 | 1,940 | 2,140 | 2,050 | 2,260 | 2,160 | 2,380 | 2,280 | 2,510 | 2,400 | 2,640 | 2,530 | 2,780 | |
煤氣 | 1,300 | 183 | 1,390 | 196 | 1,490 | 210 | 1,600 | 225 | 1,720 | 242 | 1,850 | 260 | |
電力 | 8,800 | 1,239 | 9,330 | 1,314 | 9,890 | 1,394 | 10,480 | 1,476 | 11,110 | 1,565 | 11,770 | 1,658 | |
合計 | 32,779 | 13,380 | 34,700 | 13,939 | 36,850 | 14,807 | 39,210 | 15,758 | 41,750 | 16,784 | 44,500 | 17,895 |
註:
- 表列數字不包括非商業性能源。
- 一公噸煤等於六、五〇〇、〇〇〇千卡。
第十六 章 能 源 開 發 一 四 七
第 164 頁
一四八
第十七章 礦業
第 一 節 煤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臺灣煤炭經過以往三期四年計劃的探勘開發,年產量已自民國四十一年的一百二十九萬公噸,增加至五十三年的五百零三萬公噸,十二年來增加一.二倍,平均每年增加六.七%。若與計劃目標比較,平均超過二〇%。過去煤炭的供需頗為穩定。
根據經濟部礦業探勘處估計,四十〇年底臺灣煤礦可探儲量二億零九百萬公噸;至五十三年四月底經濟部礦業研究服務組新探得儲量約五千五百萬公噸,合計二億六千四百萬公噸。除六十年來已開採一千六百萬公噸外,五十三年底可採儲量約有一億三千九百萬公噸。若以每年平均開採六百萬公噸計算,仍可維持四十年。
臺灣煤層因受地質變化影響,被壓成各種不規則形狀,同一煤層厚薄不定,缺乏連續性,一般煤層均甚薄。加以煤礦規模過小,仍以人工採煤為主,生產效率較低。
二、煤炭需要估計
臺灣煤銷銷售以國內市場為主,外銷數量不多,每年外銷約十至二十萬公噸,多為原料煤。國內消費以臺灣電力公司為主,最近兩年來國內消費總量的一九%。近幾年來,臺電公司以外的其他用戶用煤量也急驟增加。今後數年國內由於臺電公司各火力發電計劃相繼完成,以及一般用煤工業的普遍建立,煤炭的需要將繼續增加。雖然今後天然氣將大量生產,可能部份代替煤炭,但為數不大。至於外銷方面,將視今後供需情況而定。
三、應採措施及計劃內容
根據上述需要量的估計,自五十四年開始即將超過目前年產五百萬公噸的生產能力。必須擴充原有煤礦生產能力及開墾新礦,以應需要。為針對以上需要,政府已向國外敦聘專家來臺協助調查臺灣能源的供需情形,及如何作最有效的配合及利用。今後四年煤礦計劃應採措施及計劃內容如下:
第 165 頁
第 149 頁
第十七章 礦
第一節 原油及天然氣
(一) 基本措施
- 煤礦合併及經營合理化,擴大生產規模,大量使用機械,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 輔導煤銷銷售,不使資金發生週轉困難。
- 改良礦場場內工作環境及改善安全設施。
- 繼續推行煤礦探勘及開發設計。
- 推動深部煤層開闢,並予長期低利貸款及技術協助。
(二) 計劃內容
- 開發新礦坑:加強北部海底煤田,臺北盆地煤田及各深部煤田的探勘與開發。
- 擴充設備增加生產:現有煤礦的設備應予更新及擴充,現在煤調會辦理的更新設備貸款,應予繼續擴大舉辦;此外,採礦技術應進一步研究與改進,以提高生產效率。
單位:千公噸
表十七•一 煤炭供需目標
項目 | 五十三年(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生產 | |||||
標計 | |||||
銷計 | |||||
總計 | 1,570 | 1,800 | 1,670 | 1,900 | 2,120 |
需要量 | |||||
水泥工業 | 1,460 | 1,570 | 1,700 | 1,850 | 2,000 |
電力公司 | 4,910 | 5,170 | 5,200 | 5,350 | 5,600 |
其他 | 2,950 | 2,900 | 3,050 | 3,150 | 3,400 |
小計 | 4,990 | 5,180 | 5,350 | 5,700 | 6,000 |
國外 | |||||
總計 | 9,288 | 9,400 | 9,700 | 10,000 | 10,800 |
第 166 頁
第 166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原油及天然氣的探勘與開發係由中國石油公司負責辦理,過去進行的地質研究、物理測勘、地層鑽探及構造鑽探等工作,尚稱順利。尤以錦水及鐵砧山氣田的發現成效最大。
錦水氣田的自民國四十九年開始鑽探,至五十三年底共完成十三口井,天然氣生產能力已達每日一百萬立方公尺。因天然氣中含有石油及汽油,現已設有每日處理天然氣一百萬立方公尺的天然汽油廠一所,生產液化石油及天然汽油。鐵砧山氣田自五十一年開始鑽探,至五十三年底完成九口,生產能力達八十萬立方公尺。至目前為止,錦水及鐵砧山兩處已證實可開採天然氣儲量估計共有一百八十五億立方公尺。
油田方面,到目前為止已開發出油井二十口,五十三年生產近一萬公秉,原在油田設立的小型煉製設備已不敷運用,現已另建日煉一千桶的煉油廠一所,預計五十四年內可完成。
二、原油及天然氣需要估計
因為天然氣近年來始大量開發,過去無消費記錄可資依據,估計今後需要比較困難。不過據目前已在進行的各項工業計劃中,預計需用天然氣作為原料及燃料的有:肥料工業每日約需一百一十萬立方公尺,電力六十萬,玻璃工業二十萬立方公尺,其他化學工業四十萬立方公尺;待此等工業於四年內建設完成後,每日需天然氣二百三十萬立方公尺。
三、原油及天然氣發展要點
- 探勘:
- (一)本計劃期內,除繼續開發現有錦水及鐵砧山二區油氣田外,地質工作、地球物理測勘、構造鑽探等,仍將為中心工作。
- (二)地質研究工作,包括地質調查及研究:
- (甲) 地面地質調查:構造勘查及地層詳細對比,測勘次序為西部沉積盆地,恆春以及東部海岸山脈區。
- (乙) 地球物理探勘工作,包括重力測勘、震波測勘及磁力測勘;
第 167 頁
第 167 頁
(甲) 重力測勘:西部沉積盆地,恆春與東部海岸山脈以及中央山脈主要路線。 (乙) 震波測勘:恆春普利灣東稜與海上測勘。 (丙) 磁力測勘:貫穿空中磁力測勘。 2. 鑽井: (1) 四、五〇〇—五、〇〇〇公尺井 (2) 四、〇〇〇—四、五〇〇公尺井 (3) 二、五〇〇—三、〇〇〇公尺井 (4) 一、〇〇〇公尺井 計 十六口 十四口 十五口 十二口 四十七口 (其中生產井二十口,探井二十七口) (丁) 為處理及分配所產天然氣,應增設第二套每日處理二百萬立方公尺天然氣設備,及數座輸氣管等。
- 油氣處理:於鐵砧山氣田增設每日處理二百萬立方公尺的天然汽油廠一所;處理原油設備及二氧化碳去除設備,亦將視需要情形添設。
- 天然氣輸氣幹線:以苗栗為中心,敷設大口徑天然氣輸氣管乙條,按需要支天然氣供應情形南北延伸之。
表十七‧一 原油及天然氣供需估計
項 | 目 | 民國五十三年(實績) | 第四期計劃期間 | 民國五十四年 | 民國五十五年 | 民國五十六年 | 民國五十七年 |
---|---|---|---|---|---|---|---|
原油 | 國內油需量 | 一、五六〇 | 一、六六五 | 一、七七七 | 一、九二一 | 二、〇四一 | |
(千公秉) | 供給量 | 一、五六〇 | 一、六六五 | 一、七七七 | 一、九二一 | 二、〇四一 | |
生產 | 一〇 | 一五 | 二〇 | 四〇 | 五〇 | ||
進口 | 一、五五〇 | 一、六五〇 | 一、七五七 | 一、八八〇 | 一、九九一 | ||
合計 | 一、五六〇 | 一、六六五 | 一、七七七 | 一、九二一 | 二、〇四一 |
第七章 礦業
第 168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天然氣(百萬立方尺)國內需要量
生產目標 | 國內需要量 |
---|---|
一七〇 | |
二二四六 | |
三二三五 | |
七六六 | |
九八六 | |
一五一二 |
第三節 其他礦業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
(一)金:金的生產量曾在一及二期四年計劃期間,由於政府規定收購黃金價格與市價相距過遠,且民營礦業營業不多,呈逐漸減產之勢。民國四十二年金產量為一萬零五百公兩,至第三期四年計劃後半,即四十八、九年,產量減至四千餘公兩。第三期四年計劃復達到三七%,民營礦業則因發覺含金量較高的銅硫化鐵礦,金的產量始有起色。同時該公司復根據經濟部獎勵勘探的鼓勵的資材,作進一步調查,而於五十一年十月間發現富礦體,金產量乃直線上升,五十一年實際產量已升至七千五百公兩,五十三年更達到九千八百餘公兩,但所發現的富礦體蘊藏量不大。五十三年金產量已回到五千五百公兩。
-
(二)銅:本省產銅的生產係以金屬鑛業公司為主任,供給全省需要冶煉銅及進口電解銅供應用。金屬鑛業公司電解銅生產量四十三年的五百六十公噸增至五十一年的一千五百公噸,該公司已完成的尾砂充填計劃,及入坑修復計劃,對增產略有幫助。但到五十三年時因所採銅礦礦體品位降低,產量降至一千六百公噸。因此進口電解銅數量大增。實際產量與計劃生產目標比較平均僅達到六三%。民營的羅東銅礦,銅礦儲量雖約三萬五千公噸,但含銅品位較高。五十一年中已建立每天處理礦砂四十公噸的浮選場,正常情形下每季可產銅二、三百公噸。至於鹿岡重煉,近年來每年的約一千餘公噸至二千公噸之間。
-
(三)硫磺:硫磺生產以民營為主任,民國四十年,四十二年硫磺產量為五千六百公噸,四十七年後因國際運費大跌,省產硫磺無法與進口硫磺相競爭,產量遂降至六千六百公噸左右,僅及需要量的三分之一。
第 169 頁
第七章 礦業
十一年高雄硫酸錏公司擴建完成,硫礦需要量激增,但省產硫礦不能大量增加,與需要量比較相差更遠。五十三年省產硫礦增產到九千三百公噸,但祗能供應需要量的八分之一,不足之數全賴進口。就目前情況而言,雖五十三年有數處浮選場建設完成,但產量增加有限;同時,因礦價日減,日後增加產量希望亦不大。而中國石油公司所產硫礦副產品,產量須視煉油情形而定,短期內難望大量增加。
(四) 硫化鐵
硫化鐵的蘊藏量不大,以七星山的黑色硫化鐵及金屬礦業公司浮選硫化鐵精砂為主,主要為供應肥料工業所需。民國四十一年產量為二萬六千六百公噸,以後逐年均有增加,至五十三年提高到四萬六千三百公噸,但與積極擴建中的肥料工業所需硫化鐵數量比較,相差過遠。同時所產一部份硫化鐵品質不穩定,無法充分供應。因此高雄硫酸錏公司不得不以硫礦為主,以致近年來硫礦進口數量激增。臺灣金屬礦業公司所產硫化鐵品質較高,應再逐漸增產;至於民營硫礦方面,品質較差,目前雖已設有洗選場六處,但技術設備仍應改進,以提高品質。
(五) 其他礦產
- 石英:石英為製造玻璃、耐火材料、磨料、砂鐵等主要原料,加工製成粉可以做塑膠、橡膠的補強劑,又琺瑯、瓷器及翻砂等,亦需用石英,故其用途相當廣泛,但省內可資利用的較佳石英並不多見。民國五十年底南投水社大山一帶曾有品質頗佳的石英碎礦石發現。經濟部礦業研究服務組調查探勘結果,該區石英品質甚佳,平均含二氧化矽九八‧六%,含鐵○‧○三%。可採量約二萬公噸。
- 白雲石:白雲石可供煉鐵及玻璃工業等需要,臺灣省東部各主要河川所產的白雲石品質極佳。經濟部礦業研究服務組為瞭解其賦存情形,以為大規模開採的依據起見,曾從事詳細調查與探勘,並進行其加工製造耐火材料的試驗研究。據調查探勘結果,發現在東部白雲石儲量共約一億二千餘萬公噸,其中以花蓮縣知亞干溪上游清昌山地方的礦床較大,品質亦較佳,頗有開發價值。
- 大理石:大理石為製造水泥、建築材料、肥料、電石及石粉等重要原料之一,產地以東部為主,分佈地區非常廣泛,儲量亦頗為龐大,據估計約達三千億公噸(包括石灰石)。建築材料部門過去雖由約二十所製造建築材料的工廠加以零星開採,但由於其設
第 170 頁
頁碼:170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一五四
二、金銅礦及硫化鐵需要估計
(一)金:所產黃金皆為政府所收購,作為新臺幣發行準備金,無需要的限制。
(二)銅:電解銅:電解銅為國防重要物資,目前省產銅的主要用途為製造電線用,近年來電力公司所用裸銅線雖已部份改用鋁線,需銅仍將繼續增加。電信線因用戶增多而增加,以及電線外銷頗有希望,故銅的需要將繼續增加。
(三)硫磺及硫化鐵:主要為供應肥料工業所需要,今後高雄硫酸鋁公司再度擴充及臺肥公司製造硫酸銨計畫,均將於本計劃期內完成,對硫磺及硫化鐵的需要將隨之激增。不過省產硫化鐵品質不穩定,不能大量開採,而進口成本又高,故均將使用硫磺。
三、其他礦業發展要點
(一)金:
- 積極從現有金礦的開發工作。
- 積極探勘與富礦地質條件相似的地區。
(二)銅:
- 臺灣金屬礦業公司應充分發揮其尾砂充填的功能,並加速修復八坑及擬定長期探勘計劃。
- 協助民營峯峯銅礦改進其採選技術與設備。
- 統籌規劃產銅的重採。
(三)硫磺:
- 協助民營磺礦改善技術及設備。
- 探勘新礦體。
(四)硫化鐵:
- 利用省內資源,協助改善各民營礦探選技術,增產含硫四○%以上硫化鐵,由政府保證收購,以供臺灣肥料工業的需要。
- 解決動力問題,建設標準浮選廠。
第 171 頁
第 171 頁
四 其他礦產:
- 石英礦應根據調查探勘的結果,積極輔導開採利用。
- 白雲石應就交通便利礦體較大的地區,劃定國營礦區積極開採利用,並繼續研究多種成品,以配合鋼鐵工業的耐火材料等另外需求等。
- 大理石應繼續詳細調查其分佈情形,並輔導已開採各礦解決採運問題及改善加工設備與技術。
表十七.三 電解銅、硫磺、硫化鐵供需估計
單位:千公噸
項 | 電解銅 國產 供給量 | 電解銅 國產 生產目標 | 電解銅 需求 需要量 | 硫磺 國產 供給量 | 硫磺 國產 生產目標 | 硫磺 需求 需要量 | 硫化鐵 國產 供給量 | 硫化鐵 國產 生產目標 | 硫化鐵 需求 需要量 |
---|---|---|---|---|---|---|---|---|---|
五十二年 (實績) | 3.26 | 3.26 | 7.05 | 9.93 | 9.93 | 7.05 | 4.60 | 4.60 | 7.05 |
五十三年 | 7.55 | 7.55 | 8.08 | 7.55 | 7.55 | 8.08 | 4.60 | 4.60 | 8.08 |
五十四年 | 7.55 | 7.55 | 8.38 | 7.55 | 7.55 | 8.38 | 5.10 | 5.10 | 8.38 |
第四期計畫期間 | |||||||||
五十五年 | 9.73 | 9.73 | 10.0 | 9.73 | 9.73 | 10.0 | 5.10 | 5.10 | 10.0 |
五十六年 | 10.60 | 10.60 | 11.0 | 10.60 | 10.60 | 11.0 | 5.30 | 5.30 | 11.0 |
五十七年 | 11.0 | 11.0 | 12.0 | 11.0 | 11.0 | 12.0 | 5.60 | 5.60 | 12.0 |
五十八年 | 11.2 | 11.2 | 13.0 | 11.2 | 11.2 | 13.0 | 5.80 | 5.80 | 13.0 |
第 172 頁
一五六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十八章 食品工業
第一節 製糖工業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臺灣糖業係由公營的臺灣糖業公司經營,在第一期四年計劃期間,國內糖業的發展,著重於甘蔗單位面積產量的增加,製糖技 術與設備的改進及副產品的利用,但因國際糖業協定配額限制,臺糖公司不得不停閉若干原料缺乏的糖廠,砂糖產量因而減少。第 二期四年計劃期間,國際糖價看好,砂糖出口增加,而且由於農務的改進,植蔗面積與糖廠設備未見增加,但粗糖年產量四平 均高達八十九萬公噸,其中除四十九年因八七水災影響,粗糖產量僅及八十萬公噸外,其餘三年平均均超過原訂生產目標一〇%。第 三期四年計劃初期,砂糖產量因對抗作物擴張及國際糖價低落的影響,均未能達到原訂生產目標。自五十一年底後,國際糖價同 漲,農民收益因而增加,五十三至五十四年兩期產糖量預計將有大量增加。
臺糖公司現有糖廠廿七所,每日壓榨甘蔗能力為五萬七千公頃,按照正常情形每年期間 每日壓榨二百二十天計,可產糖八十五萬公噸,以四十六年外銷砂糖收入外匯達 一億一千萬美元為最多。四十八年起,因糖價下跌及產量減少,其外匯收入逐年降 至五十一一年外銷收入不及五千萬美元,祇佔 外銷總額二一%。五十三年因糖價上漲,外匯收入增為一億三千餘萬美元,其所佔比 例亦升至二九%。 如果甘蔗收穫量增多,可將壓榨期延長,產糖在一百萬公頃以上亦屬可能,不過早開工及 晚停工期間,所收穫的甘蔗含糖量將受影響。
臺糖公司為提高砂糖品質,增進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自民國四十七年起實施糖廠十年更新計劃,但因當時外匯匯率調整 ,新臺幣資金需增加,同時國際糖價下跌,收入減少,財源困難,實施以來僅完成百分之三十,今後將另籌財源,加速十年更 新計劃的進行。
副產品方面:
第 173 頁
(丙)酒精:為製糖的重要的副產品之一,一、二期四年計劃期間,年產量曾自一萬餘公秉增至三萬公秉,尚能達成原訂目標。第三 期四年期間,由於砂糖產量減低及製造酒精所用原料糖蜜的其他工業用途增加,及機車改用煤料油,酒精需要量減少,產量降 至二萬餘公秉,均未能達到原訂的生產目標。
二、砂糖及其副產品需要估計
砂糖外銷係受國際糖業協定配額限制,我國基本配額為七十五萬公噸,凡國際糖價在每磅美金三・二五分至四・二五分之間時 節,即應按此配額輸出。因此我國今後砂糖外銷應以此基本配額七十五萬公噸為目標。至於銷售地 區仍以日本為主要市場,美洲及東 南亞等地次之。由於國際糖價上漲刺激,國內糖價大漲,再加以砂糖貨物稅率較高,國內砂糖售價 過去數年均在每年十一、二萬公噸左右,但最近兩年因受國際糖價上漲刺激,國內糖價大漲,內銷糖量減少,每年尚不及十一萬公噸。今後 四年因人口增加,國民所得提高,加以砂糖市場漸趨減少,估計每年約十六萬公噸。內銷市場價 格雖高於國際價格,以及為提高外銷爭取外匯,內銷糖量增加,對砂糖需要將有增加,但由於以 上原因,實際需要將不會大量增加。
副產品方面:
(一)酒精:酒精以供應造酒為圭,約佔三分之二,其餘則供臺灣糖公司作為燃料。酒精作為工業用 途尚未推廣。今後酒精需求增加不大,對酒精需要增加不多。另一方面因製造酒精所用原料糖蜜的其他工業用途日漸增加,及機車改用 其他燃料,減少對酒精的需要。
(二)酵母:為配合學童營養午餐計劃的進行,及由於今後畜牧業的發展,食用及飼料用酵母均將增加。外銷市場因成本較高, 推展不易,大量增加可能性不大。
三、製糖工業發展要點
(一)現有砂糖生產能力已足敷今後四年需要,惟應十年更新計劃應速進行於本計劃期內完成,俾達到臺灣糖生產現代化 的目標。
副產品方面:
(一)酵母:新營酵母廠於四十六年建成,生產能力為一萬二千公噸,經積極推銷結果,內外銷均有增加,四十九年產量曾超 過一萬公噸,但以後國內市場未能繼續拓展,國外市場又欠穩定,產量逐年減少,至五十三年,降至二千八百餘公噸。
第十八章 食 品 工 業 一五七
第 174 頁
一七八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 酒精因以糖蜜製成,用作燃料甚不經濟,應減少酒精的生產,而以其他燃料代替。
- 酵母產量應配合學童午餐計劃及飼食推廣運動,以增進食用酵母的用途,並研究設立製造活性酵母計劃。外銷方面,因原酵母產量既少,外銷數量因蔗渣內外銷數量增多而增加。
- 蔗渣去髓試驗成功,今後將由臺灣紙業公司在紙廠裝置去髓設備加以利用,需要蔗渣數量因國內外銷數量增多而增加,本局為配合此項計劃的需要。
表十八.一 砂糖及其副產品供需估計
項 目 | 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砂糖 (千公噸) ① | |||||
- 生產目標 | 1,025 | 1,025 | 1,025 | 1,025 | 1,025 |
- 內銷 | 803 | 803 | 803 | 803 | 803 |
- 外銷 | 222 | 222 | 222 | 222 | 222 |
- 需要量 合外國 | 1,025 | 1,025 | 1,025 | 1,025 | 1,025 |
- 需要量 計銷內 | 803 | 803 | 803 | 803 | 803 |
酒精 (千公秉) | |||||
- 生產目標 | 871 | 871 | 871 | 871 | 871 |
- 內需量 | 117 | 117 | 117 | 117 | 117 |
- 需要量 | 117 | 117 | 117 | 117 | 117 |
酵母 (千公噸) | |||||
- 生產目標 | 110 | 110 | 110 | 110 | 110 |
- 內需量 | 110 | 110 | 110 | 110 | 110 |
- 需要量 | 110 | 110 | 110 | 110 | 110 |
註: ①砂糖係按年期計算
第 175 頁
第二節 罐頭工業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罐頭食品大體可分為鳳梨罐頭、洋菇罐頭、及其他罐頭三大類,茲分述如后:
(一) 鳳梨罐頭:
- 第一期四年計劃期間,鳳梨罐頭廠大量增設,產量雖已達到預定一百萬箱的生產目標,但是不合供應出口標準的頗多。第二期四年計劃期間,前兩年產量均保持在二百七十萬箱以上,第三四年產量減至二百三十萬箱,第四年已回昇至三百八十萬箱。
- 其間由於政府對於生產的督導,以及購生果等,對鳳梨罐頭品質的控制已較前大有進步。第三期四年計劃期間,國際市場需求情況良好,且國內生產成本遠較美、法、日本等國為低,在國際市場上已佔據有利的競爭地位。第三期四年計劃期間,因產量有限,未被重視,第四期四年計劃期間,品質方面也大有改良。
- 由於臺灣鳳梨罐頭具有特殊的風味,銷售量不受限制,可以大量增加。
(二) 洋菇罐頭:
- 洋菇罐頭自民國四十七年開始生產,由於國際市場需要情況良好,故產量逐年成直線上昇,自四十七年的五百箱增加至五十三年的一百三十萬箱,在國際市場上已佔據有利的競爭地位。
- 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屬於外銷,以美國、日本、西德及歐洲地區為主要市場。由於臺灣鳳梨罐頭具有特殊的風味,銷售量不受限制,可以大量增加。由於國際市場受澳洲及其南非屬地產品的影響,日本市場亦因美國鳳梨罐頭至今仍有供貨,已引起反感,對於生產之督導,銷售量不受限制,可以大量增加。
- 洋菇罐頭外銷因影響美、法業者的利益,已引起反感,故國產洋菇罐頭今後在量的方面恐難大量增加,但如國內業者團結一致改善品質,則對售價或可略予提高。
(三) 其他罐頭:
- 其他罐頭包括蜜柑、蔬菜及水菓等,當時第一、二期四年計劃期間,因國內生產量自四十九年的四十萬箱增加至五十三年的二百七十萬箱。
- 其他罐頭中最具發展前途者當首推蜜柑罐頭及蘆筍兩種罐頭,蜜柑罐頭過去僅日本生產,而近年日本的生產量已漸威脅美國洋菇業者及法國政府利用歐洲共同市場的關係,有抵制國產洋菇罐頭銷售該等國家的意向。
第十八篇 食品工業 一五九
第 176 頁
一六〇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不足供應,故今後臺灣的蜜柑罐頭將有廣大的外銷市場。產銷同盟製造過程中化費人工頗多,且在國際市場上的需要量非常龐大,今後如原料及栽培技術能夠加以改進,使成本再予降低,則將有大量發展外銷的可能。此外如龍眼、荔枝、甘蔗、芒果、香蕉、果汁、鹽醃菜等罐頭,將可保持原有的內外銷市場,而軍方的需要將有增加。
三、罐頭工業發展要點
(一) 鳳梨罐頭:
- 改善機械設備,逐漸採用不銹鋼材料,並推動品質管制。
- 加強鳳梨副產品的生產,如濃縮果汁、鳳梨皮渣作飼料及回收糖分等的利用。
(二) 洋菇罐頭:
- 實施品質管制,並開闢新市場。
- 發展調味味與其他蔬菜混合的罐頭。
(三) 其他罐頭:
- 蜜柑應注重品種的改良,使生果宜於製造罐頭。並繼續研究改進加工方法,如脫膜等酸鹼處理方法,力求品質尤其色澤與香味的改善。
- 蘆筍宜加強對農民栽培技術與採收方法的指導。
- 發展醬菜及調味罐頭,以國菜特殊調味方法所製成的罐頭,因無其他國家競爭,為一種具有獨佔性的工業,若能有效予各種罐頭包裝所完改善,求其美觀,以利外銷,適於玻璃罐盛裝者,應予推廣,並供應軍方的需要。
表十八‧二 罐頭工業產品供需估計 單位:千箱
項 | 目 | 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計劃期間 |
---|---|---|---|---|---|---|---|
一、鳳梨罐頭 |
第 177 頁
第十八章 食品工業
六、水果罐頭 生產 | 六、水果罐頭 目標 | 六、水果罐頭 合外國 | 六、水果罐頭 計銷內 | 五、水產罐頭 生產 | 五、水產罐頭 目標 | 五、水產罐頭 合外國 | 五、水產罐頭 計銷內 | 四、蔬菜罐頭 生產 | 四、蔬菜罐頭 目標 | 四、蔬菜罐頭 合外國 | 四、蔬菜罐頭 計銷內 | 三、醬柑罐頭 生產 | 三、醬柑罐頭 目標 | 三、醬柑罐頭 合外國 | 三、醬柑罐頭 計銷內 | 二、醬產柑罐頭 生產 | 二、醬產柑罐頭 目標 | 二、醬產柑罐頭 合外國 | 二、醬產柑罐頭 計銷內 | 一、洋產茄罐頭 生產 | 一、洋產茄罐頭 目標 | 一、洋產茄罐頭 合外國 | 一、洋產茄罐頭 計銷內 |
---|---|---|---|---|---|---|---|---|---|---|---|---|---|---|---|---|---|---|---|---|---|---|---|
二、〇六 | 三、一〇〇 | 三、一〇〇 | 七〇 | 七、四三 | 一、一〇〇 | 一、一〇〇 | 四〇〇 | 四、五八 | 七〇〇 | 八〇〇 | 一、〇〇〇 | 二、九二 | 七〇〇 | 六〇〇 | 九〇〇 | 一、〇七 | 一、〇〇 | 一、六〇〇 | 二、〇〇〇 | 三、八〇〇 | 二、七七六 | 一〇〇 | 一、七七六 |
一〇六 | 二、一〇〇 | 二、一〇〇 | 三五〇 | 一、七七九 | 一、一〇〇 | 一、一〇〇 | 四〇〇 | 三、九二 | 六〇〇 | 八〇〇 | 四、〇〇〇 | 三、九五 | 六〇〇 | 六〇〇 | 三、一〇〇 | 一、七六 | 一、六〇〇 | 一、八〇〇 | 二、〇〇〇 | 三、八〇〇 | 三、八〇〇 | 一〇〇 | 三、七〇〇 |
八六 | 二、一〇〇 | 二、一〇〇 | 三五〇 | 一、五四三 | 一、一〇〇 | 一、一〇〇 | 一、一〇〇 | 六〇〇 | 六〇〇 | 七〇〇 | 四、三〇〇 | 三、九七 | 六〇〇 | 六〇〇 | 四、一〇〇 | 一、七八 | 一、八〇〇 | 一、八〇〇 | 二、〇〇〇 | 三、八〇〇 | 三、八〇〇 | 一〇〇 | 三、七〇〇 |
一〇六 | 二、一〇〇 | 二、一〇〇 | 四八〇 | 七、四三 | 一、四〇〇 | 一、一〇〇 | 一、一〇〇 | 五、〇〇 | 七〇〇 | 九〇〇 | 一、〇〇〇 | 四、二五 | 七〇〇 | 九〇〇 | 八五〇 | 一、〇九七 | 一、八〇〇 | 一、八〇〇 | 二、一〇〇 | 三、八〇〇 | 三、八〇〇 | 一〇〇 | 三、七〇〇 |
一七七
第 178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三節 酒工業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國內於酒製造係屬獨佔性的事業,由臺灣省菸酒公賣局經營,其公賣收益為政府重要財源之一。在過去三期四年計劃期間,茲為不斷更新及擴充產能,改善品質,生產高級產品,使公賣收益年有增加。
查在第一期四年計劃期間,因當時基數較低,同時菸酒售價上漲程度在一般物價之後,因此產銷量增長甚速,平均每年菸酒增加九.六%,酒類增加一一%,超計劃目標。但第二、三期四年計劃期間,因其價格上漲幅度已與一般物價平行,且以五十二年五月至五十二年六月加征國防特別捐影響,其增加率大為降低,平均每年菸酒類祇有三.三%,菸草祇有二.五%。較計劃目標低甚多。如以人人平均消費量比較,更能顯示此種趨勢:據菸每人消費量四十一年為八百五十支,四十五年增加至一千零七十七支,到五十二年反降至一千零二十六支;酒每人消費量四十一年為六.二六公升,四十五年增加至八.二四公升,到五十三年僅略增至八.三四公升。不過在產品內容方面變化很大,中上級菸酒增加較多,下級菸酒有逐漸下降之勢。此即表示由於每人所得的增加,菸酒的消費水準亦隨之提高。
二、菸酒需要估計
根據過去銷售趨勢,菸酒銷售量已無大量增加的可能,但其內容將繼續變化,高級品需要較多,低級品將日見減少。預計今後公賣局現有酒廠十所,年產能力為各種酒一百二十萬公石,菸廠五處,年產能力一百六十萬箱。
三、菸酒工業發展要點
(一) 繼續更新淘汰舊設備,充分利用機器,減少人工,促進生產效率,減低生產成本; (二) 增加暢銷的白蘭地酒、紹興酒、啤酒、藥酒及烈酒類的產量; (三) 加強實施品質管制,注意品種、地區及肥料的選擇; (四) 增加新產品,如高級菸絲、高級雪茄及高級酒類等; (五) 鼓勵廠自製啤酒大麥芽用原料。
一七八
第 179 頁
第 179 頁
表十八.三 菸酒供需估計 (第四期五年計劃期間包含五十四至五十七年)
項目 | 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菸 (千箱) | |||||
國內需要 | |||||
目標 | 一、二八八.六 | 一、二八八.六 | 一、三一五.〇 | 一、三九六.〇 | 一、四三四.〇 |
計劃 | 一、二八八.六 | 一、三一五.〇 | 一、三九六.〇 | 一、四三四.〇 | 一、四七六.〇 |
量給供 | |||||
生產品 | 一、二八八.六 | 一、三一五.〇 | 一、三九六.〇 | 一、四三四.〇 | 一、四七六.〇 |
進口 | 〇 | 〇 | 〇 | 〇 | 〇 |
量要需 | |||||
外國 | 〇 | 〇 | 〇 | 〇 | 〇 |
合計 | 一、二八八.六 | 一、三一五.〇 | 一、三九六.〇 | 一、四三四.〇 | 一、四七六.〇 |
酒 (千公石) | |||||
國內需要 | |||||
目標 | 一、〇九三.六 | 一、〇九三.六 | 一、一〇六.七 | 一、一〇六.七 | 一、一〇六.七 |
計劃 | 一、〇九三.六 | 一、一〇六.七 | 一、一〇六.七 | 一、一〇六.七 | 一、一〇六.七 |
量給供 | |||||
生產品 | 一、〇九三.六 | 一、一〇六.七 | 一、一〇六.七 | 一、一〇六.七 | 一、一〇六.七 |
進口 | 〇 | 〇 | 〇 | 〇 | 〇 |
量要需 | |||||
外國 | 〇 | 〇 | 〇 | 〇 | 〇 |
合計 | 一、〇九三.六 | 一、一〇六.七 | 一、一〇六.七 | 一、一〇六.七 | 一、一〇六.七 |
味精 (千公噸) | |||||
國內需要 | |||||
目標 | 一、〇四四.〇 | 一、〇四四.〇 | 一、〇九四.〇 | 一、一二一.〇 | 一、一三七.八 |
計劃 | 一、〇四四.〇 | 一、〇九四.〇 | 一、一二一.〇 | 一、一三七.八 | 一、一五九.二 |
量給供 | |||||
生產品 | 一、〇四四.〇 | 一、〇九四.〇 | 一、一二一.〇 | 一、一三七.八 | 一、一五九.二 |
進口 | 〇 | 〇 | 〇 | 〇 | 〇 |
量要需 | |||||
外國 | 〇 | 〇 | 〇 | 〇 | 〇 |
合計 | 一、〇四四.〇 | 一、〇九四.〇 | 一、一二一.〇 | 一、一三七.八 | 一、一五九.二 |
第四節 味精工業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臺灣味精工業在第一期經建計劃未期,始奠定良好基礎,民國四十三年國內味精工廠最多時有三十六家,總產量約五百六十八公噸,全部供作內銷。其後由於競爭激烈,而內銷市場有限,因此規模較小之工廠,乃相繼淘汰,至四十八年仍維持開工者僅十家,產量則增至一千公噸左右。在此以前,味精的製造方法係以麵粉為原料,即所謂水解法,成本高昂,故各廠均未能充分發展。自四十九年以後,以樹薯粉為原料的醱酵法試驗成功,產量大增,開創了臺灣味精工業的新紀元,使其由消耗外匯的工業,一變而為品工業。
第一十八章 食品工業 一六三
第 180 頁
180 一六四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目前味精與麩酸的生產能力達一萬三千公噸,生產量愈形增加,五十三年增達一萬三千公噸(包括麩酸),內銷約五千公噸,外銷約八千公噸,爭取外匯七百餘萬美元,實為發展最速的工業之一。目前全省味精工廠計有二十家,其中規模較大者為味全、中國醱酵、味新、津津四家。生產能力以醱酵設備能力為準,達一萬八千公噸,四廠家合計約一萬四千公噸,即佔總生產能力七八%。
二、味精需要估計
目前味精內銷量約五千公噸,似已接近飽和,即使增加也非常有限,但魚肉、蔬菜罐頭加工外銷工業能加以推廣,則尚相當容納量。外銷市場方面,向以東南亞為主,主要競爭對象為日本。近年來由於東南亞及歐洲部份國家競與我國及日本合作,自建醱酵法味精廠,自五十四年起即將陸續開工生產,此雖將影響我國味精外銷,但其他各地尚有繼續擴展的可能。
三、味精工業發展要點
- (一) 加強發展研究工作,除研究完成合成法及提高醱酵效率外,應利用過剩設備,研究製造營養性或藥用醱酵製品;
- (二) 發展味精加工工業如蔬菜、魚肉罐頭等的外銷;
- (三) 開拓外銷新市場。
表十八.四 味精供需估計①
類別 | 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內 | 4,984 | 5,500 | 6,000 | 6,500 | 7,000 |
外國 | 8,009 | 10,000 | 10,000 | 11,000 | 12,000 |
合計 | 12,993 | 15,500 | 16,000 | 17,500 | 19,000 |
註:①包括麩酸在內 單位:公噸
第 181 頁
第五節 其他農產品加工業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其他農產加工品種繁多,本計劃包括蜜餞食品、冷凍食品、醃漬及脫水蔬菜、果汁、畜產加工品等。此等產品近年來雖外銷甚多,惟多數屬小規模工廠或家庭副業。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蜜餞食品: 蜜餞以外銷爲主,種類多爲李、梅、橄欖、柑桔、生薑等製品,民國四十九年外銷約一百餘公噸;第三期四年計劃期內由於推行糖鹽退稅,使蜜餞的生產成本大爲降低,出口數量乃直線上昇,五十三年估計將達四千五百公噸。國內蜜餞原料非常豐富,今後爲配合國際市場需要,及衛生法令的要求,對色素與防腐劑務必特別加以注意,製造方法更須加以改進,以利外銷。
(二)冷凍食品: 冷凍食品自民國五十二年起始爲新興的食品加工工業,目前有冷凍豌豆莢、冷凍鳳梨、冷凍蘆筍、冷凍洋菇及冷凍果汁等。
(三)醃漬及脫水蔬菜: 此類加工品有鹹製蔬菜、乾筍、乾果及脫水蔬菜。其中鹹菜乾、外銷達二十八公噸,乾筍達一千五百九十一公噸,鹹製蔬菜半年外銷價值三十萬美元。外銷市場多以東南亞爲主。其中鹹菜乾、鹹菜副業多係農家副業,品質甚難一致,應對製造技術及衛生條件加以改善。脫水蔬菜則以脫水洋菇、洋菇粉、蒜頭粉等發展最有希望,尤以冷凍脫水方法脫水後,色、香、味均能保持,其設備費用雖高,仍應提早加以發展。
(四)畜產加工品: 此類食品包括冷凍肉、肉類加工品及牛乳製品。冷凍肉主要為外銷,但數量不多。肉類加工品有火腿、肉鬆、豬腸、鹹鴨等,主要銷售在國內加工,但為數不多,主要銷往東南亞各國。
(五)蛋加工品: 蛋加工品有皮蛋、鹹蛋,以銷美國為大宗,且有增加。牛乳製品主要為進口脫脂奶粉在國內加工。
二、其他農產加工品需要估計
其他農產加工品種繁多,本計劃係包括蜜餞食品、冷凍食品、醃漬及脫水蔬菜、果汁、畜產加工品等。此等產品近年來雖外銷甚多,惟多數屬小規模工廠或家庭副業。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八一
第 182 頁
第 182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一八六
今後若能就製造方法加以改良,當可發展於台灣。
(一) 冷凍食品: 五十三年試銷冷凍豌豆莢及芋菁等至美國,成績非常良好。另外冷凍蘆筍、冷凍鳳梨、調味素菜等,亦正在積極發展中,如製造經營得法,嚴格管制品質及衛生檢驗,當有大量外銷可能。 另外冷凍蘆筍、冷凍鳳梨、調味素菜等,亦正在積極發展中。
(二) 醃漬及脫水蔬菜: 近來外銷增加很快,今後如能對製造技術及衛生條件等多加改善,則外銷希望甚大。
(三) 果汁: 過去僅有小量外銷,今後天然果汁、濃縮果汁及果汁粉等發展外銷可能性很大。
(四) 畜產加工品: 冷凍肉外銷日本、香港有希望,尤以日本前曾派員來臺觀察本省家畜檢疫事宜,認為本省對養豬防疫措施其健全,應加強屠宰場的改善,以配合美方的要求而利外銷。
(五) 水產加工品: 現正積極試銷中,今後發展外銷希望甚大。
三、其他農產品加工工業發展要點
(一) 蜜餞工業:
- 鼓勵添置設備,以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產量;
- 輔導使用新法製造,儘量保持原料本味;
- 積極推行改善現行包裝方法,改良包裝設計;
- 以往出口產品多以適合華僑口味為主,今後為發展外銷,當以配合外國人的口味為主;
- 嚴格取締有害色素及防腐劑的使用,保障產品品質,配合市場需要。
- 若干冷凍食品在美國已列為免責食品,故對於工廠衛生的設施,應特別嚴格規定,出口檢驗尤應特別慎重,以確保新興加工業的發展,維護國際市場信譽;
(二) 醃漬及脫水蔬菜:
- 訂定設廠標準,注重加工原料的選擇。
- 由農會推廣輔導採取幼嫩原料加工製造,以提高產品品質;
- 發展低溫脫水蔬菜,藉以保持果蔬原有之色、香、味;冷凍脫水設備費用雖高,但前途甚有希望,應提早試辦。
第 183 頁
第 183 頁
四 果汁
- 協助改善現有工廠設備,取締使用有害色素及香料,以提高產品品質;
- 改良果汁飲料的包裝設計,以達到美觀方便目的;
- 發展各種濃縮果汁外銷。
(五) 畜產加工品
- 增建電氣化新式屠宰場;
- 實施畜產品檢疫措施,以配合歐美各國要求;
- 建立有冷凍冷藏設備,專供外銷肉品的工廠;
- 加強肉類的衛生檢查;
- 積極研究外銷肉類有關品質與加工等技術問題;
- 建立奶粉工廠,減少奶粉進口。
(六) 脫水雜糧
- 發展脫水雜糧以增裕糧源。
表十八‧五 其他農產加工品供需估計
項 目 | 五十三年 (實績) | 五 十 四 年 | 五 十 五 年 | 五 十 六 年 | 五 十 七 年 |
---|---|---|---|---|---|
蜜餞 (公噸) | |||||
生產 | |||||
目 標 | 四、五○○ | 五、五○○ | 六、五○○ | 八、五○○ | |
銷 售 | 四、五○○ | 五、五○○ | 六、五○○ | 八、五○○ | |
外 銷 | |||||
目 標 | 一○○ | 二○○ | 三○○ | 四○○ | |
銷 售 | 一○○ | 二○○ | 三○○ | 四○○ | |
冷凍蔬果 (千磅) | |||||
生產 | |||||
目 標 | 四○○ | 四○○ | 四○○ | 四○○ | |
銷 售 | 四○○ | 四○○ | 四○○ | 四○○ | |
外 銷 | |||||
目 標 | 五、五五○ | 七、五五○ | 八、五五○ | 九、五五○ | |
銷 售 | 五、五五○ | 七、五五○ | 八、五五○ | 九、五五○ |
第十八章 食品工業 一八三
第 184 頁
這是第 184 頁的內容。
一六八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十九章 化學工業
第一節 肥料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肥料為農業生產所必需,過去因生產不多,需要進口大量化學肥料,其數量每年約在四十萬公噸左右,實為外匯支出上的一大負擔。但經過三期四年經濟計劃實施後,肥料工業除不斷擴充原有各廠,並增設新廠,如臺肥公司的尿素廠,年產能力七萬五千公噸,磷酸銨廠年產能力三萬公噸,化成磷肥廠年產能力三萬公噸,以及榮華公司的尿素廠年產能力七萬公噸,均先後開工生產,故近年來產量大增,除鉀肥外,已能自給自足,且有小部份供外銷,而且汰舊換新,使生產的效能亦有改進。
民國四十一年氮素生產量為一萬五千公噸,磷酸酐產量為一萬三千公噸,至五十二年氮素年產量已達十三萬五千公噸,磷酸酐則增達三萬四千公噸,前者增加一.六倍,平均每年增加率為二0.一%及八.三%。
肥料生產現有臺灣肥料公司、高雄硫酸亞公司及慕華公司三家。前兩家係公營事業,慕華公司為外人投資的民營公司,該公司於五十一年底開工生產,年產尿素十萬公噸,並以生產多餘的液氨四萬五千公噸售予臺肥製造硫酸銨。高雄硫酸亞公司年產硫酸銨十萬公噸,臺肥公司目前生產的肥料計有氯化鉀、過磷酸鈣、化成氮磷、硝酸銨鈣、尿素及硫酸鉀等,年產能力折合標準肥料(含氮二0%或磷酸酐一八%)約六十四萬公噸。
二、肥料需要估計
根據本計劃農業部門所估計的肥料需要量,稻作部份係按照估計的最高與最低的平均數計列,雜作部份則因目前使用肥料的雜作不多,今後將予擴大使用範圍,故採用最高需要量。以下係連同工業方面所需要的肥料一併列計:
第 185 頁
頁碼 185
表十九.一 肥料需要估計
單位:千公噸
項目 | 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四期 | 五十五年 四期 | 五十六年 計劃 | 五十七年 期間 |
---|---|---|---|---|---|
氮素(N) | |||||
合計 | 工業 | 其他 | 蔗作 | 稻作 | |
合計 | 102.80 | 10.90 | 91.00 | 2.20 | 1.70 |
工業 | 19.30 | 1.30 | 17.60 | 0.00 | 0.20 |
其他 | 8.80 | 0.10 | 8.10 | 0.00 | 0.50 |
蔗作 | 5.30 | 0.00 | 0.00 | 5.30 | 0.00 |
稻作 | 15.30 | 0.00 | 0.00 | 0.00 | 15.30 |
雜作 | 4.90 | 0.00 | 0.00 | 0.00 | 0.00 |
註:① 五十三年棉作需氮數量包括備肥料在內,故為數特多。
第十九章 化學工業
第 186 頁
第 186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三、肥料工業發展要點
自大量天然氣資源開發以來,肥料工業在我國經濟發展史上不啻面對一新紀元。由於天然氣為製造肥料最經濟的原料,我國肥料工業可爭取國際市場,並可減低內銷售價,以利農業的發展。本計劃期內發展要點如下:
- 臺肥六廠添置空氨液化設備。
- 臺肥二廠複合肥料製造計劃:利用臺肥三廠所產的磷酸製造複合肥料以供省內的需要。
- 臺肥二廠磷酸工廠更新計劃:改用間濕法及使用硫鐵為原料,建立日產硫酸一百公噸的硫酸工廠一座,以更新現有硫酸工場的設備,並改進過磷酸鈣肥料的生產。
- 臺肥二廠磷酸製造計劃:利用天然氣製造液氨每日五百四十五公噸,轉製尿素三百公噸,及磷酸鈣四百五十公噸。
- 臺肥七廠改用煤油燃料代替電解製氨計劃:旨在減少用電與減輕生產成本,同時將硝磷酸鈣年產量增至七萬公噸。
- 高雄硫酸錏廠增產計劃:為補救中國石油公司供應廠氨的不足,添設液氨廠及局部改進設備,以增產液氨至每日一百八十公噸,並擴充硫酸錏工廠增加硫酸生產每日二百公噸,總共增加硫酸錏產量至每年十八萬公噸。
- 台肥一廠二O、OOKW電石煙計劃。
- 高雄硫酸錏廠增加硫酸生產每日二百公噸。
表十九・一 肥料供需估計 單位:千公噸
項 目 | 五十三年(實績) | 第五十四年 | 第五十五年 | 第五十六年 | 第五十七年 | 計 劃 期 間 |
---|---|---|---|---|---|---|
氮 素 | ||||||
量給供 | ||||||
合進產 | 158.2 | 161.2 | 161.2 | 161.2 | 161.2 | 161.2 |
量要需 | ||||||
合外國 | 155.6 | 156.2 | 161.3 | 164.0 | 164.5 | 164.5 |
計銷內 | 155.6 | 160.3 | 171.3 | 176.0 | 176.5 | 176.5 |
磷 酸 | ||||||
量給供 | ||||||
合進產 | 151.9 | 144.4 | 148.4 | 148.4 | 158.4 | 160.4 |
量要需 | ||||||
合外國 | 151.9 | 133.0 | 150.0 | 153.0 | 158.0 | 160.0 |
計銷內 | 151.9 | 133.0 | 150.0 | 153.0 | 158.0 | 160.0 |
第 187 頁
第十九章 化學工業
第三節 鹹氨工業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表十九.三 各種肥料生產目標 單位:千公噸
年別 | 硝酸酐 (國內需要量) | 硝酸酐 (給供生產目標) | 硝酸酐 (合進口) | 鉀肥 (國內需要量) | 鉀肥 (進口) |
---|---|---|---|---|---|
五十四年 | 三七 | 三四.五 | 三六.五 | 二一.〇 | 三九.九 |
五十五年 | 三一.五 | 三二.〇 | 四.〇 | 四.五 | 四〇.五 |
五十六年 | 三一.九 | 三四.〇 | 四.〇 | 四.〇 | 四一.四 |
五十七年 | 三一.六 | 四〇.〇 | 四.〇 | 四.〇 | 四二.一 |
五十八年 | 三四.一 | 四五.五 | 四.〇 | 四.〇 | 四五.五 |
肥名稱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五十八年 |
---|---|---|---|---|---|
過磷酸鈣 | 一六〇 | 一九〇 | 二〇〇 | 二六〇 | 二八〇 |
磷化鉀 | 三〇 | 三〇 | 三〇 | 三〇 | 三〇 |
尿素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碳化鈣 | 二七五 | 二九〇 | 三〇〇 | 三七〇 | 四〇〇 |
硫酸 | 一七 | 一七 | 一七 | 一七 | 一七 |
成硝氨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磷酸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碳酸氫銨 | 一三〇 | 一三〇 | 一三〇 | 一三〇 | 一三〇 |
碳酸鈣 | 一七五 | 一九〇 | 二〇〇 | 二六〇 | 二八〇 |
鹹酸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硼砂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硫磺 | 一七 | 一七 | 一七 | 一七 | 一七 |
磷礦石 | 二七五 | 二九〇 | 三〇〇 | 三七〇 | 四〇〇 |
鹹與氨爲電解食鹽溶液過程中,同時產生並有定量比例的產品,在化學工業成長時期,鹹的用途極爲重要而普遍。國內鹹氨工業在第一期四年計劃中,由於氨的用途尚未展開,而鹹的需要有大量增加,因此每年必須挹挹過剩的氨,乃造成鹹氨失衡的情勢。 一七一
第 188 頁
##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 一、鹼氯需要估計
第二期四年計劃期間,由於用氯工業如聚氯乙烯塑膠工業的迅速發展,鹼氯的產銷將漸次達於平衡。第三期四年計劃期間,由於用氯工業的發展過於迅速,而鹼的用途雖有增加,但與用氯工業比較,則較落後。為滿足用氯工業的需要,不得不將過剩的燒鹼外銷,近年來燒鹼的外銷頗有成就。
國內現有鹼氯工廠十九家,其中以公營的臺灣鹼業公司規模最大,過去產量佔總產量的四分之三;近兩年來由於其他工廠的擴充及新設,已降至三分之二。五十三年實際燒鹼生產量五萬八千公噸,與四十一年的一萬九千公噸比較,平均每年增加一六.八%。
就過剩燒鹼的產銷而言,依實際生產,能量微小,大部份仍須進口供應。在第二期四年計劃最後一年,東南鹼業公司新建廠建設完成參加生產,產量乃大量增加,已足敷國內需要。五十三年實際純鹼生產一萬五千公噸,與四十一年的一百公噸比較,平均每年增加三○.八%。
由於玻璃工業的發達,尤其聚氯乙烯塑膠內外銷方面的蓬勃發展,遂使用氯數量逐年增加。估計五十七年聚氯乙烯塑膠用氯量較五十三年將增加三萬公噸。但燒鹼在國內的用量短期內無大量增加的可能,因此生產過剩的燒鹼必須外銷,爭取國際市場。
由於用氯工業的發展,燒鹼需要亦將大量增加。估計五十七年較五十三年將增加一萬九千公噸。
### 三、鹼氯工業發展要點
* 為配合上項氯的需要,將增設或擴充原有年產能力六萬公噸的鹼氯工廠。
* 由於燒鹼生產過剩,必須開外銷。過去外銷業務係由公營的臺灣鹼業公司所經營,今後民營工廠擴充及增設後,必須擇高品質,使符合國際標準,爭取外銷。
* 純鹼為配合實際需要,將迅速予擴充或增設年產一萬八千公噸純鹼一所。
第 189 頁
第十九 章 化學工
表十九·四 碱氯供需估計
單位:千公噸
項 目 | 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純碱 | |||||
生國產 | 一四八四 | 一八.八〇 | 二四.〇〇 | 二四.〇〇 | 二四.〇〇 |
需 目標量 | 一四八四 | 一八.八〇 | 二四.〇〇 | 二四.〇〇 | 二四.〇〇 |
強力漂白粉及其他 | |||||
生國產 | 〇.〇九九 | 一.五五 | 一.八〇 | 一.八〇 | 一.八〇 |
需 目標量 | 〇.〇九九 | 一.五五 | 一.八〇 | 一.八〇 | 一.八〇 |
氯 | |||||
生國產 | 一六.二二 | 三.一五 | 三.一〇 | 四.〇〇 | 四.八〇 |
需 目標量 | 一六.二二 | 三.一五 | 三.一〇 | 四.〇〇 | 四.八〇 |
液氯 | |||||
生國產 | 七.四四 | 九.八〇 | 九.八八 | 九.八八 | 九.八八 |
需 目標量 | 七.四四 | 九.八〇 | 九.八八 | 九.八八 | 九.八八 |
需量合外國酸 | |||||
目標 | 七九.三六四 | 九八.三四〇 | 一〇.〇七 | 一〇.一六 | 一〇.一六 |
計畫內 | 七九.三六四 | 九八.三四〇 | 一〇.〇七 | 一〇.一六 | 一〇.一六 |
需量合外國碱 | |||||
目標 | 五.五二 | 七.八〇 | 九.〇〇 | 一〇.七 | 一〇.七 |
計畫內 | 五.五二 | 七.八〇 | 九.〇〇 | 一〇.七 | 一〇.七 |
需量燒碱 | |||||
目標 | 一二.五七二 | 一〇.〇九 | 一二.四七〇 | 一〇.一九 | 一〇.一九 |
計畫內 | 一二.五七二 | 一〇.〇九 | 一二.四七〇 | 一〇.一九 | 一〇.一九 |
一七三
第 190 頁
一七四
中華民國第四期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三節 石 油 工 業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國內石油工業所需的原油,因自產原油甚少,絕大部份係由國外進口。民國四十一年原油煉量為二十九萬七千公秉,經三期,四十年間的發展,至五十三年,已增達一百二十五萬公秉,平均每年增加一四•八%。就製成品方面而言,四十一年以前僅限於天然氣、車用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及柏油等,而且數量有限,品質也較差。四十一年以後,由於油公司高雄煉油廠擴裂設備不斷的更新擴充,產品種類乃大為增加,目前已能煉製高級航空汽油、噴氣機燃油、特級燃料油、船用柴油、高級柴油等製品,品質精進,已與國外競爭。就國內需要情形而論,多為輕質油料,如汽油、煤油、柴油等。第三四期四年計劃的前三年,每所煉製的原油,一○%供內銷,二○%供外銷。第四則因韓國、菲律賓及東南亞各地紛紛自行建設煉油工業,我國石油產品的輸出大受影響,因此第四年的生產較原定目標為低。
二、石油製品需要估計
(一) 國內石油產品的需要,軍用部份估計約為五•五%左右。
(二) 各種產品的增加率中,以柴油增加較大,自原油提煉的數量,已不敷供應。第三期計劃期間,曾採購小部份摻合柴油的原油,今後勢將再行購。
(三) 除美國外,其他各國汽油的消耗比率增加緩慢,普遍呈現汽油過剩現象,我國亦不例外。是以汽油的中間產品石油腦顯示有過剩,惟利用石油腦製造化學品計劃實現後,石油腦的需要量將增加,為一可靠出路。
(四) 國內天然氣的儲量豐實,輸氣管計劃完成後,工業用燃料油的需要或將受影響。不過發電所需燃料油,數量頗多,故燃料油需用量尚可增加。
(五) 國內石油產品因全世界供應充裕,菲律賓及泰國又先後完成添建煉油廠計劃,故發展外銷日益困難。
第 191 頁
三、石油工業發展要點
(一) 配合軍民用油需要,繼續作動力燃料品質與產量的改善,並充分供應潤滑油。 (二) 供應石油化學品工業中間產品的各項原料,配合石油化學品的發展。 (三) 由於柴油需要增加,裂化提煉設備中生產的柴油,必須加以利用。此項含硫極高的柴油須設法加氫脫硫,以改良其品質,故將增建日煉五千桶的加氫脫硫設備。 (四) 石油化學品所需的芳香族化學品,自重組油中提取,今後需量增加後,重組油摻用於汽油者將減少,故須增建日煉一萬桶的氫化裂煉設備,一方面可以生產品質優良的汽油,同時可以大量增產柴油。 (五) 為供應日益增多的能源及石油化學品原料的需要,並減少操作費用,將興建大型蒸餾設備。 (六) 為減低油料的運輸成本,增加裝卸能量,計劃於高雄港外裝設特製的浮筒,以便吃水深的超級油輪泊靠,由海底油管連接至陸上,裝卸油料。 (七) 增進油料供應系統以便利長途交通、市區交通、農業地區及漁業等用油。
表十九.五 石油製品供需估計 單位:千公秉
項 目 | 量要需 | 子類別 | 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生產 | 245 | 260 | 280 | 288 | 293 | ||
車用汽油 | 銷售 | 內銷 | 160 | 171 | 171 | 171 | 171 |
外國 | 117 | 121 | 121 | 128 | 130 | ||
合計 | 277 | 289 | 289 | 299 | 304 |
第十九章 化學工業 一七五
第 192 頁
第 192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項 | 目 | 燃料油① (量要需 - 合外國) | 燃料油① (量要需 - 計銷內) | 燃料油① (生產 - 目標) | 柴油 (量要需 - 合外國) | 柴油 (量要需 - 計銷內) | 柴油 (生產 - 目標) | 柴油 (國內需要) | 煤油 (量要需 - 合外國) | 煤油 (量要需 - 計銷內) | 煤油 (生產 - 目標) | 噴氣機油 (量要需 - 合外國) | 噴氣機油 (量要需 - 計銷內) | 噴氣機油 (生產 - 目標) | 航空汽油 (量要需 - 合外國) | 航空汽油 (量要需 - 計銷內) | 航空汽油 (生產 - 目標) |
---|---|---|---|---|---|---|---|---|---|---|---|---|---|---|---|---|---|
五十三年 (實績) | |||||||||||||||||
第四期 | 五十四年 | 422 | 104 | 10 | 173 | 160 | 18 | 39 | 110 | 10 | 10 | 110 | 11 | 10 | 110 | 11 | 10 |
五十五年 | 439 | 109 | 10 | 167 | 162 | 18 | 39 | 110 | 10 | 10 | 110 | 11 | 10 | 110 | 11 | 10 | |
五十六年 | 485 | 103 | 10 | 194 | 192 | 18 | 39 | 110 | 10 | 10 | 110 | 11 | 10 | 110 | 11 | 10 | |
第五期 | 五十七年 | 540 | 100 | 10 | 310 | 317 | 18 | 39 | 110 | 10 | 10 | 110 | 11 | 10 | 110 | 11 | 10 |
五十八年 | 521 | 100 | 10 | 311 | 319 | 18 | 39 | 110 | 10 | 10 | 110 | 11 | 10 | 110 | 11 | 10 |
第 193 頁
第四節 石油化學品工業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石油化學品工業在第二期四年計劃期間,由於財力負擔、技術環境、原料供應等因素的限制,僅有附屬於石油工業的硫磺回收設備及芳香烴溶劑萃取設備的建立。第三期四年計劃期間,各項計劃中僅中油公司與美商莫比油公司及聯合化學公司合作投資的臺灣公司液氨及尿素計劃於五十三年初完成,其他計劃則均未能一一進行。
年度 | 生產目標 | 潤滑油 | 柏油 (千公噸) | 溶劑 | 生產目標 | 國內產量目標 | ||||
---|---|---|---|---|---|---|---|---|---|---|
量要需 | 合外國 | 量應供 | 合進生產 | 目標 | 量要需 | 合外國 | ||||
四〇 | 四〇一 | 四〇七 | 三三一 | 四〇 | 三五八 | 三一三 | 四〇 | 三三一 | 四〇一 | 五二八 |
四一 | 四〇一 | 三〇一 | 二二一 | 一一〇 | 一〇〇 | 一六四 | 三〇一 | 一〇〇 | 四三九 | 五〇九 |
四二 | 四〇一 | 三〇一 | 一三一 | 四八 | 四八 | 三三五 | 三〇一 | 一三一 | 四八八 | 四八八 |
四三 | 四〇一 | 四〇一 | 三三一 | 六〇 | 六〇 | 一四六 | 四〇一 | 三三一 | 五〇九 | 五〇九 |
四四 | 四〇一 | 三〇一 | 一三一 | 七五 | 七五 | 五八七 | 三〇一 | 一三一 | 五一八 | 五一八 |
註:①燃料油不包括電力用油。
第十九章 化學工業 一七七
第 194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其原因有三:
- (一) 如苯乙烯及苯二甲酸酐計劃,因國內市場狹小,而國際間競爭異常激烈,小規模製造成本過昂,不惟不能介入國際市場,而且國內亦難避進口品相抗衡。
- (二) 如甲酚製造計劃,其產品已為其他製造方法所替代,毋需再行進行。
- (三) 如環氧樹脂計劃及聚丙烯計劃,其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發展與當前預期相左,且技術費用也過於昂貴,對於國內目前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實非經濟。
目前中油公司已有日煉四萬五千桶原油的煉廠及儲量豐富的天然氣,故發展石油化學品工業的原料已供應無缺。該公司可供應的原料及中間產品,約可分為下列三類:
- (一) 芳香族產品:由重組汽油可製成苯、甲苯、及二甲苯三種。目前嘉義溶劑廠年生產能力約一千公噸,甲苯約三千公噸,二甲苯約一千五百公噸。
- (二) 烯烴:石油腦國內已能生產,將來產量亦可擴充。自石油腦熱裂解可得乙烯、丙烯及丁二烯等產品,均為石油化學品的廉價原料。
- (三) 天然氣:國內天然氣儲量極豐富,中油公司已有若干氣井鑽探完成,到目前為止,每天可供應一百萬立方公尺,為製造石油化學品的廉價原料。
二、石油化學品需要估計
國內石油化學品的各項成品需要量,近年來呈顯著上升者計有塑膠產品及合成纖維的加工品。其中乙烯為聚乙烯塑膠的原料,聚酯纖維及聚醯胺纖維的中間原料,亦因抽絲工廠的紛紛設立,其需要量將日益增加。國內石油化學品工業因尚在初創時期,國外市場除東南亞一帶可以吸收若干剩餘產品外,進入國際市場尚非其時,但可利用國內較廉的工資,以石油化學產品工業的加工品、合成纖維紡織品及成衣等輸出。
三、石油化學品工業發展要點
本計劃期中,石油化學品工業增添的設備為基本原料的產製設備,烯烴及芳香烴二者並重,合成纖維中間原料產製設備,及塑膠與樹脂原料產製設備。其發展要點如下:
第 195 頁
第十九章 化學工業
- 劃定現有石油化學品中間原料、制成兩工業的分界,並輔助成品工業的發展;
- 鼓勵膠、合成纖維等成品工業,建立石油化學品工業的複合體;
- 鼓勵私人投資於石油化學品工業。
- 各項計劃如下:
- 石油化學品中間原料製設備
- 石油腦裂解設備
- 能量年產乙烯二萬五千公噸至五萬公噸;
- 能量年產丙烯四萬五千公噸;
- 芳香族化學品萃取設備
- 能量年產芳香族化學品二萬公噸;
- 石油腦裂解設備
- 己內醯胺計劃
- 能量年產己內醯胺六千公噸;
- 聚脂粒片計劃
- 能量年產聚脂粒片五千公噸;
- 塑膠增韌劑計劃
- 能量年產增韌劑二萬公噸;
- 甲醇計劃
- 能量年產甲醇四萬五千公噸;
- 其他化學品計劃。
- 石油化學品中間原料製設備
表十九・六 石油化學品供需估計
項目 | 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聚酯粒片 (公噸) | |||||
國內需要量 | 1,100 | 1,000 | 1,000 | 4,000 | 7,500 |
給供生產目標 | 1,100 | 1,000 | 1,000 | 2,000 | 5,000 |
合計 | 1,100 | 1,000 | 1,000 | 4,000 | 7,500 |
己內醯胺 (公噸) | |||||
國內需要量 | 1,100 | 1,000 | 1,000 | 4,000 | 7,500 |
給供生產目標 | 1,000 | 1,000 | 2,000 | 5,000 | |
合計 | 1,100 | 1,000 | 1,000 | 4,000 | 7,500 |
第 196 頁
一八〇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五節 塑膠工業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第一期四年經建計劃期間,塑膠工業以各種塑膠加工為主,其加工所需原料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酚甲醛等,悉賴進口供應,年耗外匯甚鉅。直至四十六年第二期四年計劃開始,臺灣塑膠公司創立以後,始從事聚氯乙烯、聚氯乙烯的製造。該公司以國產電石及氯氣為主要原料,年產聚氯乙烯一千公噸,由於產品優良,市場需要日增,經一再擴充,五十三年生產能力已達年產量二萬三千公噸
項 目 | 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國內需要量 目標量 | 五十四年 量給供 生產 | 五十四年 量給供 進口 | 五十四年 量給供 合計 | 五十五年 國內需要量 目標量 | 五十五年 量給供 生產 | 五十五年 量給供 進口 | 五十五年 量給供 合計 | 五十六年 國內需要量 目標量 | 五十六年 量給供 生產 | 五十六年 量給供 進口 | 五十六年 量給供 合計 | 五十七年 國內需要量 目標量 | 五十七年 量給供 生產 | 五十七年 量給供 進口 | 五十七年 量給供 合計 |
---|---|---|---|---|---|---|---|---|---|---|---|---|---|---|---|---|---|
1,100 | 1,600 | 1,600 | - | 1,600 | 3,000 | 3,000 | - | 3,000 | 6,100 | 6,100 | - | 6,100 | 8,300 | 8,300 | - | 8,300 | |
10,000 | 10,000 | 10,000 | - | 10,000 | 11,000 | 11,000 | - | 11,000 | 11,500 | 11,500 | - | 11,500 | 11,700 | 11,700 | - | 11,700 | |
10,000 | 10,000 | 10,000 | - | 10,000 | 11,000 | 11,000 | - | 11,000 | 11,500 | 11,500 | - | 11,500 | 11,700 | 11,700 | - | 11,700 |
項 目 | 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國內需要量 目標量 | 五十四年 量給供 目標量 | 五十五年 國內需要量 目標量 | 五十五年 量給供 目標量 | 五十六年 國內需要量 目標量 | 五十六年 量給供 目標量 | 五十七年 國內需要量 目標量 | 五十七年 量給供 目標量 |
---|---|---|---|---|---|---|---|---|---|
邊際增殖劑 (公噸) | 1,500 | 1,500 | 1,500 | 1,500 | 1,500 | 1,500 | 1,500 | 1,500 | 1,500 |
甲 醇 (公秉) | 1,800 | 1,800 | 1,800 | 1,800 | 1,800 | 1,800 | 1,800 | 1,800 | 1,800 |
尿 素 (公噸) | 12,000 | 12,000 | 12,000 | 13,000 | 13,000 | 14,000 | 14,000 | 14,000 | 14,000 |
第 197 頁
不惟已足供國內需要,尚有部份外銷。五十三年外銷量約一萬二千公噸。
第三期四年計劃期間,原列以酒精為原料的聚乙烯塑膠生產計劃,嗣因酒精的原料難覓乃停購工業之用,且計劃本身因受國際市場供銷的影響而價格下跌,已失其經濟價值,故未進行。目前已發現可自石油裂產品中製取聚乙烯塑膠,當於第四期四年計劃內進行。惟最近一、二年內仍須依賴進口供應。此外,尿素與酚樹酯計劃,除配合板工業所需的膠合劑需妥大量增產外,型塑膠有相當發展,計自四十九年的二三七公噸增至五十三年的九百五十六公噸,增加三倍。
外匯已咸漸充裕聚酯的生產線,其耗用量增加為可觀。五十三年近一萬公噸,全賴進口供應,約較四年前增加十倍以上。又如聚氯乙烯加工品的出口,增加亦甚快速,其所需增劑的數量,民國四十九年為七百七十公噸,五十三年則增達一千公噸左右,增加三○%。聚氯乙烯加工工廠已具雛形,足能建立一小規模的進口萬元體製合工廠。
一、塑膠需要估計
(此處無對應內文,根據圖面排版,此標題下沒有直接的段落文字,可能與前面大段文字相關。)
二、塑膠擴增估計
- (一) 聚乙烯塑膠的應用日廣,進口數量較預期為多,五十三年已達一萬公噸。目前肥料等包裝已改用聚乙烯塑膠以代替紙袋,年耗量約三千公噸左右。又聚乙烯塑膠花的主要原料,目前塑膠花加工工廠已具相當規模者共有兩家,目前尚在陸續增加中,將為聚乙烯塑膠的最大需要者,今後利用石油作原料在國內自行製造聚乙烯塑膠,則成本更可降低,塑膠花的出口當更具競爭優勢。
- (二) 聚氯乙烯塑膠應用於建築材料日多,故銷售量迅速增加,估計國內需要量今後仍不斷增加,外銷亦有前途。
- (三) 其他各種塑膠的加工品,國內市場可待發展之處甚多,前途極有希望。
三、塑膠工業發展要點
- (一) 利用石油工業中間產品,建立塑膠原料工業。
- (二) 繼續擴充聚氯乙烯產量,並研究製造增塑劑,安定劑,以利輸出。
第十九章 化學工業 一八一
第 198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三)利用天然氣為原料,製造人造樹脂及膠合劑。 (四)鼓勵改良塑膠加工方法,製造各種經濟耐用的新產品。 (五)利用塑膠原料,研究製造人造橡膠油漆樹脂等。
表十九.七 塑膠供需估計
單位:公噸
物料 | 類別 | 細項 | 三十三年 (實績) | 第五十四年 | 第五十五年 | 第五十六年 | 第五十七年 |
---|---|---|---|---|---|---|---|
聚乙烯塑膠 | 量給供 | 生產目標 | 9,070 | 10,000 | 11,500 | 12,000 | 12,000 |
計畫內 | 9,070 | 10,000 | 11,500 | 12,000 | 12,000 | ||
外國 | 9,070 | 10,000 | 11,500 | 12,000 | 12,000 | ||
合計 | 9,070 | 10,000 | 11,500 | 12,000 | 12,000 | ||
量要需 | 計畫內 | 10,000 | 11,500 | 12,000 | 12,400 | 12,800 | |
外國 | 1,100 | 1,100 | 1,120 | 1,150 | 1,180 | ||
合計 | 11,100 | 12,600 | 13,120 | 13,550 | 13,980 | ||
聚氯乙烯塑膠 | 量給供 | 生產目標 | 2,968 | 40,000 | 50,000 | 60,000 | 70,000 |
計畫內 | 2,968 | 40,000 | 50,000 | 60,000 | 70,000 | ||
外國 | 2,968 | 40,000 | 50,000 | 60,000 | 70,000 | ||
合計 | 2,968 | 40,000 | 50,000 | 60,000 | 70,000 | ||
量要需 | 計畫內 | 12,000 | 42,000 | 52,000 | 62,000 | 72,000 | |
外國 | 2,800 | 2,800 | 2,900 | 3,000 | 3,100 | ||
合計 | 14,800 | 44,800 | 54,900 | 65,000 | 75,100 |
一八二
第 199 頁
第十九章 化學工業
第六節 製藥工業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生產 | 目 | 電木粉 生產 | 電木粉 需要 (合) | 電木粉 需要 (外國) | 電木粉 需要 (國內) | 酚甲醛合劑 生產 | 酚甲醛合劑 國內需要 | 尿素壓型粉 生產 | 尿素壓型粉 需要 (合) | 尿素壓型粉 需要 (外國) | 尿素壓型粉 需要 (國內) | 尿素甲醛合劑 生產 | 尿素甲醛合劑 國內需要 | 供給量 合進生產 (目) | 供給量 合進生產 (標) | 供給量 合進生產 (計口標) |
---|---|---|---|---|---|---|---|---|---|---|---|---|---|---|---|---|
標 | 三〇六 | 三〇〇 | - | 三〇〇 | 三〇六 | 三〇〇 | 六五〇 | 六〇〇 | - | 六〇〇 | 六五〇 | 六〇〇 | 一、一〇〇 | 一、一〇〇 | ||
計 | 三〇六 | 三〇〇 | - | 三〇〇 | 三〇六 | 三〇〇 | 八〇〇 | 七〇〇 | - | 七〇〇 | 八〇〇 | 七〇〇 | 一、〇五〇 | 一、〇五〇 | 一、〇〇〇 | |
銷 | 三五〇 | 三五〇 | - | 三五〇 | 三五〇 | 三五〇 | 九〇〇 | 八〇〇 | - | 八〇〇 | 九〇〇 | 八〇〇 | 一、二〇〇 | 一、一〇〇 | 一、一〇〇 | |
內 | 四〇〇 | 四〇〇 | - | 四〇〇 | 四〇〇 | 四〇〇 | 一、〇〇〇 | 九〇〇 | - | 九〇〇 | 一、〇〇〇 | 九〇〇 | 一、二〇〇 | 一、二〇〇 | 一、四〇〇 | |
四〇〇 | 計 | 四五〇 | 四五〇 | - | 四五〇 | 四五〇 | 四五〇 | 一、〇〇〇 | 九〇〇 | - | 九〇〇 | 一、〇〇〇 | 九〇〇 | 一、〇五〇 | 一、〇五〇 | 一、一五〇 |
四五〇 | 銷 | 四五〇 | 四五〇 | - | 四五〇 | 四五〇 | 四五〇 | 一、一〇〇 | 一、〇〇〇 | - | 一、〇〇〇 | 一、一〇〇 | 一、〇〇〇 | 一、二〇〇 | 一、二〇〇 | 一、三〇〇 |
五〇〇 | 內 | 五〇〇 | 五〇〇 | - | 五〇〇 | 五〇〇 | 五〇〇 | 一、二〇〇 | 一、一〇〇 | - | 一、一〇〇 | 一、二〇〇 | 一、一〇〇 | 一、三〇〇 | 一、三〇〇 | 一、四〇〇 |
一八三
第 200 頁
一八四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國內製藥工業在四十九年以前稍有發展,但大多數藥廠限於分裝加工,而且設備簡陋,不合格工廠甚多,在三百餘家工廠中,合格工廠僅四十五家,其餘從事製造者為數極少。國內西藥需要主要仰賴進口。政府為督促製藥工業的健全發展,於四十九年訂定製藥工廠設廠標準,並公佈取締偽劣藥辦法,同時由有關機構聯合定期舉辦藥廠調查,評定等級,督促各廠改進設備及管理,訓練技術人員,加強品質管制,鼓勵國內製造。經政府積極輔導後,近四年來製藥工業頗有改進,五十三年合格工廠已增至七百零九家,美日名藥廠來臺投資設立藥廠或與國內藥廠技術合作者有十家。產製原料的有十四家藥廠,除能製造葡萄糖、解熱劑、魚肝油、小蘇打等原料外,並能製造抗生素原料,如四環素及氯黴素等。其他工廠大都生產普通藥劑或進口半成品加工與分裝。國內生產雖有增加,但西藥進口並未減少。近四年來每年均在一千二百萬美元左右,其中大都由藥房直接零星處方配出,因此中藥加工生產價值不大。國產藥雖出口近年來已有增加,五十三年達六十餘萬美元,以東南亞僑胞為銷售對象。
二、西藥需要估計
由於人口的增加,生活水準的提高,以及軍方所需藥品的逐漸增加,對西藥的需要將有增無減。國產藥品品質如
三、製藥工業發展要點
- (一) 制訂藥物食品法。
- (二) 成立專責管理機構。
- (三) 實施品質管制,提高產品品質。
- (四) 研究改善生產技術,提高效率,擴大生產範圍。
- (五) 推動國產生藥有效成份的提煉,並利用醱酵法生產原料藥品。
第 201 頁
第十九章 化學工業
第七節 橡膠工業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國內橡膠製品的工廠雖多,但大部份規模小,設備陳舊,資金短絀。在四十九年以前,國內市場小,產品供過於求,以致競銷削烈,利潤過低,甚至有更新設備者。四十九年開始外銷後,生產增加,不僅設備有擴充,品質亦有改善。國產汽車輪胎條與日 本技術合作,其實質已追齊日、美著名汽車輪胎廠的產品相仿,惟外銷尚未展開,以致生產過剩。至五十三年,國產汽車輪胎的規 範已達五十九種,產量為九萬三千餘套。但尚未生產規範的輪胎則須進口。五十年進口為一萬八千餘套。 自行車胎過去主要為內銷,自民國四十九年進入國際市場後,即與英、德、法、日的著名廠牌輪胎在東南亞及中東地區競銷。 國產品因價廉物美,競爭能力極強。五十三年外銷佔八十萬三千餘條,佔生產的四五%。其他如膠鞋、膠帶、膠管、雨衣布、空氣林、再生膠等產品,無論就種類、數量或品質言,均有進步。
( )內銷:
一、橡膠製品需要估計
表十九・八 西藥成品供需價值估計 單位:五十三年幣值新臺幣百萬元
項 | 量供給 | 量需要 | ||||
---|---|---|---|---|---|---|
合計 | 進口 | 生產目標 | 合計 | 外國 | 內銷 | |
五十三年 | 700 | 100 | 600 | 700 | 100 | 600 |
第四期 五十四年 | 750 | 150 | 600 | 750 | 150 | 600 |
第四期 五十五年 | 750 | 120 | 630 | 750 | 120 | 630 |
計劃 五十六年 | 800 | 100 | 700 | 800 | 100 | 700 |
計劃 五十七年 | 840 | 40 | 800 | 840 | 40 | 800 |
一八五
第 202 頁
第 202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一) 汽車輪胎
過去汽車輪胎內銷僅係供應民間及政府機構的需要,軍用輪胎因有美援輪胎進口供應,在國內採購者為數極少。今後四年民間及政府機構所需輪胎將增加,至於軍用輪胎每年需約五萬套左右。如能在國內採購,銷路當可大量增加。
(二) 其他製品
如機器腳踏車胎、自行車胎及鞋類等,在本計劃期間將因人口增加而增加內銷。膠帶、膠管等則將因工業及運輸事業的發展而增加需要量。
三、橡膠工業發展要點
(一) 汽車輪胎
- 嚴格實施品質管制,研究改進產品品質。
- 增加製造規範,減低生產成本,以減輕民間用戶的負擔及適應軍用需要。
- 自製重要材料,如簾子布等,以減少輸入。
(二) 自行車胎
自行車胎:由於東南亞及中東地區工業已逐漸發展自製而管制進口,故對國產自行車胎外銷,前途難以發展。
- 應多賴美援採購,限由美國進口,國產品無法輸往。
- 如向歐美及非洲推銷,又受運費及航輪等因素限制,雖與工業發達國家工資昂貴,但其需要將逐漸改由國外進口。現國產自行車胎已進入美國市場,此後可望逐漸增加銷售量,歐洲市場方面發展亦大有前途。
(三) 膠鞋
膠鞋:膠鞋在生產過程中需用人工很多,勞務費用龐大,在工業發達國家工資昂貴,故大都由國外輸入,因此,國產膠鞋在外銷橡膠製品中最有發展前途的產品。
(四) 其他製品
國產膠帶、膠管可在東南亞及中東方面發展外銷,空氣牀及球類等則可向歐美方面拓展。
第 203 頁
203 頁
(一) 自行車胎:
- 設法降低生產成本, 以利對外競爭。
- 以機器代替人工, 以配合需要的增加。
(二) 膠鞋:
推動小工廠聯營, 並設立大規模新式膠鞋工廠, 以配合外銷的需要。
(三) 其他橡膠製品:
改善產品品質, 並製造工業用的橡膠零件, 以配合工業發展的需要。
表十九·九 橡膠工業主要產品供需估計
項目 (類型) | 項目 (細項) | 五十三年 (實績) | 第四期 | 第五期 | 第六期 | 第七期 |
---|---|---|---|---|---|---|
卡車及小汽車輪胎 (千套) | 量要需 | |||||
合外國 | 1,624 | 1,090 | 1,120 | 1,120 | 1,120 | |
計銷內 | 1,220 | 980 | 980 | 980 | 980 | |
量給供 | ||||||
合進生 | 1,326 | 1,050 | 1,080 | 1,080 | 1,080 | |
產 目 | ||||||
計口標 | 1,180 | 970 | 970 | 970 | 970 | |
機器腳踏車胎 (千套) | 量要需 | |||||
合外國 | 1,563 | 1,425 | 1,485 | 1,535 | 1,585 | |
計銷內 | 1,310 | 1,285 | 1,335 | 1,385 | 1,435 | |
量給供 | ||||||
合進生 | 1,300 | 1,245 | 1,300 | 1,350 | 1,400 | |
產 目 | ||||||
計口標 | 1,110 | 1,180 | 1,230 | 1,280 | 1,330 |
第十九章 化學工業 一八七
第 204 頁
二八八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項 目 | 自行車外胎(百萬條) 生產 | 自行車外胎(百萬條) 量要需 | 自行車外胎(百萬條) 合外國 | 自行車外胎(百萬條) 目標 | 自行車外胎(百萬條) 計銷內 | 球鞋(千打) 生產 | 球鞋(千打) 量要需 | 球鞋(千打) 合外國 | 球鞋(千打) 目標 | 球鞋(千打) 計銷內 | 雨靴及雨鞋(千雙) 生產 | 雨靴及雨鞋(千雙) 量要需 | 雨靴及雨鞋(千雙) 合外國 | 雨靴及雨鞋(千雙) 目標 | 雨靴及雨鞋(千雙) 計銷內 | [Unnamed Product 1] 生產 | [Unnamed Product 1] 量要需 | [Unnamed Product 1] 合外國 | [Unnamed Product 1] 目標 | [Unnamed Product 1] 計銷內 | [Unnamed Product 2] 生產 | [Unnamed Product 2] 量要需 | [Unnamed Product 2] 合外國 | [Unnamed Product 2] 目標 | [Unnamed Product 2] 計銷內 | [Unnamed Product 3] 生產 | [Unnamed Product 3] 量要需 | [Unnamed Product 3] 合外國 | [Unnamed Product 3] 目標 | [Unnamed Product 3] 計銷內 |
---|---|---|---|---|---|---|---|---|---|---|---|---|---|---|---|---|---|---|---|---|---|---|---|---|---|---|---|---|---|---|
五十二年 (實績) | 0.8 | 0.9 | 0.7 | 0.7 | 2.3 | 2.3 | 4.1 | 4.1 | 2.3 | 2.3 | 978 | 978 | ||||||||||||||||||
五十三年 | 1.1 | 1.1 | 0.8 | 0.9 | 0.7 | 2.1 | 1.1 | 0.8 | 0.8 | 0.7 | 1.8 | 1.8 | 0.5 | 0.5 | 0.4 | 4.0 | 4.0 | 4.0 | 4.0 | 4.0 | 2.5 | 2.5 | 1.8 | 1.8 | 1.5 | 1,010 | 1,010 | 978 | 978 | 978 |
五十四年 | 1.1 | 1.1 | 0.8 | 0.8 | 0.8 | 2.1 | 2.1 | 1.2 | 1.2 | 1.1 | 1.8 | 1.8 | 0.5 | 0.5 | 0.5 | 4.0 | 4.0 | 4.0 | 4.0 | 4.0 | 2.6 | 2.6 | 1.8 | 1.8 | 1.6 | 1,010 | 1,010 | 978 | 978 | 978 |
五十五年 | 1.1 | 1.1 | 0.8 | 0.8 | 0.8 | 2.1 | 2.1 | 1.3 | 1.3 | 1.2 | 1.8 | 1.8 | 0.5 | 0.5 | 0.5 | 4.0 | 4.0 | 4.0 | 4.0 | 4.0 | 2.7 | 2.7 | 1.9 | 1.9 | 1.8 | 1,010 | 1,010 | 978 | 978 | 978 |
五十六年 | 1.1 | 1.1 | 0.8 | 0.8 | 0.8 | 2.1 | 2.1 | 1.3 | 1.3 | 1.3 | 1.8 | 1.8 | 0.5 | 0.5 | 0.5 | 4.0 | 4.0 | 4.0 | 4.0 | 4.0 | 2.8 | 2.8 | 2.0 | 2.0 | 1.9 | 1,010 | 1,010 | 978 | 978 | 978 |
五十七年 | 1.1 | 1.1 | 0.8 | 0.8 | 0.8 | 2.1 | 2.1 | 1.3 | 1.3 | 1.3 | 1.8 | 1.8 | 0.5 | 0.5 | 0.5 | 4.0 | 4.0 | 4.0 | 4.0 | 4.0 | 2.9 | 2.9 | 2.1 | 2.1 | 2.0 | 1,010 | 1,010 | 978 | 978 | 978 |
計 劃 期 間 | 978 | 978 | 1.23 | 1.23 | 1.21 | 1,010 | 1,010 | 880 | 880 | 860 | 1,230 | 1,230 | 860 | 860 | 840 | 2,400 | 2,400 | 910 | 910 | 900 | 1,600 | 1,600 | 960 | 960 | 950 | 7,120 | 7,120 | 5,600 | 5,600 | 5,500 |
第 205 頁
第二十章 人造纖維與紡織工業
第一節 人造纖維工業(包括合成纖維)
一、過去的檢討現況
人造纖維工業在國內設立時不久,中國人造纖維公司的嫘縈工廠係民國四十一年建設完成,開始生產嫘縈,四十一年為配合市場需要,增添設備製嫘縈棉,但因生產規模過小,成本較高,推銷不易。嫘縈產量五年來始終維持在一千八百公噸左右。嫘縈棉製品國內需要增多,自四十七年起生產六百公噸。年有增加,至五十三年增達三千公噸。但因成本較高,出口人造棉紗所用的嫘縈棉全額進口,五十三年進口嫘縈棉已達一萬公噸。目前嫘縈工廠的每日生產能力嫘縈絲為四‧五公噸,嫘縈棉為九‧五公噸。
合成纖維工業現在初創中,製造耐隆絲工廠一家及達克隆工廠一家,已於五十三年底建成完成,即開工生產,另有數家合成纖維工廠正在籌備建廠中。
二、人造纖維需要估計
嫘縈絲棉產品內外銷均具希望,不過國內產品成本過高,推展不易。如能將嫘縈工廠規模擴充至日產四十公噸,成本當可降低,需進口的嫘縈絲棉數量亦可減少。
合成纖維的耐隆(即聚醯胺纖維),醋酸纖維以及香烟濾嘴所用的醋酸纖維,目前每年約需一百萬磅,全賴進口。合成纖維中的耐隆(即聚胺纖維),達克隆(即聚酯纖維)及奧龍(即聚丙烯腈纖維)三種,過去均賴進口,自五十三年起耐隆及達克隆已可小量生產,原料自國外進口。民國五十三年進口數量,耐隆約二百餘萬磅,達克隆約三百餘萬磅,大部份供紡織業混紡交織之用,除供應國內需要外,尚有部份出口。今後內外銷均將有大量增加。將來國產合成纖維生產成本及售價,如不超過國際價格,當可與紡織業共同合作,大量推廣外銷。
三、人造纖維工業發展要點
(一)增設性能更接近天然棉的多元性嫘縈。
一八九
第 206 頁
一九〇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一) 增加聚胺纖維 (俗稱耐隆) 生產能量。 (二) 增加聚酯纖維 (俗稱達克龍) 生產能量。 (三) 發展聚丙烯纖維 (俗稱奧龍) 的製造。 (四) 推廣聚丙烯等新型合成纖維。 (五) 配合石油化學工業發展,興辦中間原料及合成纖維原料製造工廠。
表二十一.一.人造纖維及合成纖維供需估計
單位:公噸
項 目 | 細項 | 五十三年 (第四期) | 五十四年 (第四期) | 五十三年 (第四期 (續) 實績) | 五十四年 (第四期 (續)) | 五十五年 (計畫期間) | 五十六年 (計畫期間) | 五十七年 (計畫期間) |
---|---|---|---|---|---|---|---|---|
一、嫘縈絲棉 (包括多元嫘縈棉) | ||||||||
需要量 | 外銷 | 10,001 | 10,350 | 10,001 | 10,350 | 10,600 | 10,800 | 10,800 |
國銷 | 18,299 | 16,900 | 18,299 | 16,900 | 17,600 | 18,800 | 19,300 | |
加總 | 28,300 | 27,250 | 28,300 | 27,250 | 28,200 | 29,600 | 30,100 | |
供給量 | 生產 | 28,300 | 27,250 | 28,300 | 27,250 | 28,200 | 29,600 | 30,100 |
目標 | 28,300 | 27,250 | 28,300 | 27,250 | 28,200 | 29,600 | 30,100 | |
計畫 | 28,300 | 27,250 | 28,300 | 27,250 | 28,200 | 29,600 | 30,100 | |
合計 | 28,300 | 27,250 | 28,300 | 27,250 | 28,200 | 29,600 | 30,100 | |
二、醋酸纖維 (絲棉及束) | ||||||||
需要量 | 外銷 | 87 | 110 | 87 | 110 | 110 | 100 | 100 |
國銷 | 1,110 | 1,200 | 1,110 | 1,200 | 1,400 | 1,000 | 1,000 | |
加總 | 1,190 | 1,310 | 1,190 | 1,310 | 1,510 | 1,100 | 1,100 | |
供給量 | 生產 | 1,190 | 1,310 | 1,190 | 1,310 | 1,510 | 1,100 | 1,100 |
目標 | 1,190 | 1,310 | 1,190 | 1,310 | 1,510 | 1,100 | 1,100 | |
計畫 | 1,190 | 1,310 | 1,190 | 1,310 | 1,510 | 1,100 | 1,100 | |
合計 | 1,190 | 1,310 | 1,190 | 1,310 | 1,510 | 1,100 | 1,100 |
第 207 頁
第 207 頁
聚醯胺纖維絲棉 (耐隆) 與 聚酯纖維絲棉 (達克隆) 及總計供需表
總計_供給_合 | 總計_供給_進 | 總計_供給_生產目 | 總計_供給_計口標 | 總計_需要_合 | 總計_需要_外銷加直 | 總計_需要_計工接內 | 耐隆_供給_合 | 耐隆_供給_進 | 耐隆_供給_生產目 | 耐隆_供給_計口標 | 耐隆_需要_合 | 耐隆_需要_外銷加直 | 耐隆_需要_計工接內 | 達克隆_供給_合 | 達克隆_供給_進 | 達克隆_供給_生產目 | 達克隆_供給_計口標 | 達克隆_需要_合 | 達克隆_需要_外銷加直 | 達克隆_需要_計工接內 |
---|---|---|---|---|---|---|---|---|---|---|---|---|---|---|---|---|---|---|---|---|
1,100 | 1,100 | 1,000 | 1,100 | 1,000 | - | 1,100 | 1,280 | 1,280 | 1,110 | 1,280 | 1,110 | - | 1,280 | 865 | 865 | 41 | 906 | 41 | - | 906 |
1,110 | 1,110 | 1,000 | 1,110 | 1,000 | - | 1,110 | 1,600 | 1,600 | 1,110 | 1,600 | 1,110 | - | 1,600 | 910 | 910 | 1,110 | 990 | 990 | - | 990 |
1,110 | 1,110 | 1,000 | 1,110 | 1,000 | - | 1,110 | 1,600 | 1,600 | 1,110 | 1,600 | 1,110 | - | 1,600 | 910 | 910 | 1,110 | 990 | 990 | - | 990 |
1,100 | 1,100 | 1,000 | 1,100 | 1,000 | - | 1,100 | 1,600 | 1,600 | 1,110 | 1,600 | 1,110 | - | 1,600 | 910 | 910 | 1,110 | 990 | 990 | - | 990 |
1,000 | 1,000 | 5,000 | 1,000 | 7,000 | - | 1,000 | 2,000 | 2,000 | 3,000 | 2,000 | 3,000 | - | 2,000 | 1,500 | 1,500 | 4,500 | 1,500 | 4,500 | - | 1,500 |
1,000 | 1,000 | 5,000 | 1,000 | 7,000 | - | 1,000 | 2,000 | 2,000 | 3,000 | 2,000 | 3,000 | - | 2,000 | 1,500 | 1,500 | 4,500 | 1,500 | 4,500 | - | 1,500 |
1,000 | 1,000 | 5,000 | 1,000 | 7,000 | - | 1,000 | 2,000 | 2,000 | 3,000 | 2,000 | 3,000 | - | 2,000 | 1,500 | 1,500 | 4,500 | 1,500 | 4,500 | - | 1,500 |
第三十章,人造纖維與紡織工業 一九一
第 208 頁
一九二
第 208 頁的內容。
第二節 紡織工業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由於國內不產原棉及羊毛,紡織工業所需原料幾全賴進口。在第一、二期四年計劃期間,紡織工業的發展,以供應國內需要為主,僅有少量外銷;第三期四年計劃期間,由於生產設備及技術的改進,產品品質提高,成本降低,外銷市場遂逐漸開開。五十三年外銷金額已超週五千九百萬美元,佔外銷總額的一二%,次於砂糖而居外銷產品的第二位。同時由於合成纖維的迅速發展,業者多已致力於研究混紡交織的技術,目前已有少量生產。茲就棉紡、人造棉紡及毛紡分別略述於後:
(一)棉紡:
- 紗紡:現有棉紡錠四十四萬八千枚(其中部份紡錠已改紡嫘縈棉紗及混紡紗),年產能力為二十支紗三十一萬件。低效率設備約佔一五%,其中五%已停工,餘一0%正在逐漸更新中。各廠為提高產品等級,陸續增添精梳設備,精梳機現已增至四十一臺,年產四十支精梳紗能力可達一萬三千件。由於國內外市場對混紡織品的需要增加,各廠將計劃擴充混紡設備,以資配合。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項 | 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五、聚丙烯纖維棉 (興龍) | |||||
需要量 | |||||
內銷 | 1,100 | 1,500 | 1,600 | 1,900 | |
外銷 | 1,100 | 1,000 | 600 | 1,100 | |
合計 | 1,394 | 2,200 | 2,500 | 2,200 | 3,000 |
供給量 | |||||
生產 | |||||
.目標 | 1,450 | ||||
.計劃 | 1,100 | 1,100 | 1,100 | 1,100 | |
.加工 | 1,100 | 1,100 | 1,000 | 1,100 | |
.接 | 1,100 | 1,100 | 1,100 | 1,100 | |
進口 | 1,100 | 1,100 | 1,100 | 1,100 | |
合計 | 1,450 | 2,200 | 2,200 | 2,200 | 4,400 |
第 209 頁
民國五十三年棉紗及混紡紗產量為三十餘萬件,與四十一二年比較,平均每年增加一・六%。國內消費約三十萬件,其餘直接及加工出口約佔產量的六○%。後者以內銷為毛紗、混紡紗四零七萬六千磅,紡毛紗二萬八千磅,紡毛絨紗二萬四千磅,紡毛絨紗八千枚,年產能力可達毛紗六百萬磅。十三年生產六百五十萬八萬二千磅,其中梳毛紗四零七萬六千磅,紡毛紗二萬八千磅,紡毛絨紗二萬四千磅,紡毛絨紗八千枚,年產能力可達毛紗六百萬磅。十三年生產六百五十萬八萬二千磅,其中梳毛紗四零七萬六千磅,紡毛紗二萬八千磅,紡毛絨紗二萬四千磅,紡毛絨紗八千枚。
二、紡織品需要估計
(一) 內銷:除棉紗織品外,其他織品的需要將逐漸增加。因為紡織技術的進步,國民所得的提高,人造纖維製品及毛織品有逐漸替代棉織品的趨勢,故今後棉紡織品的需要將逐漸減少。
(二) 織布:現有自動織布機一萬五千零二臺,年生產能力達二億二千二百萬公尺,連同小型織布機,幅寬均在五十英寸以上,以配合外銷市場的需要。五十三年棉布產量為二億四千萬公尺以上。最近數年新增加的自動織布機,與四十一一年比較,平均每年增加八・七%。國內消費與外銷各佔一半,外銷產品以印花布與印花織布為主。
(三) 毛紡:毛紡織品的產銷,隨著國民生活水準的提高有顯著的增加。一方面培養國內市場,一方面逐漸拓展國外市場。紡毛紗五十萬六千枚 (不包括棉紡紗錠改紡者在內),年產能力五萬六千件,但仍有供不應求之勢。此外,合成纖維與人造纖維混紡的產品,國內外頗為暢銷,將加對美輸出。紡毛紗織品如針織紗及羊毛衫等,國外需要量亦頗大。
(四) 人造棉紗:現有紗錠七萬九千枚,五十三年人造棉紗及混紡紗生產七萬五千件,但仍有供不應求之勢。此外,合成纖維與人造纖維混紡的產品,國內外頗為暢銷,將加對美輸出。紡毛紗織品如針織紗及羊毛衫等,國外需要量亦頗大。
(五) 外銷:棉製品外銷地區,雖仍以香港、美國、越南、泰國等地為主,現已擴及四十餘國,且對歐、非洲澳洲市場的開拓,頗有成績。五十二年下半年世界棉織品市場轉趨景氣,對我紡織業極為有利,預期此項景氣可維持一段時期。因此,今後四年內,棉紡織品外銷尚有增加的可能。尤其原棉與人造纖維混紡加工織品,國外有廣大的市場,如產品能達到國際標準,外銷極有希望。今後將積極改進毛織品質,增加對美輸出。毛紗織品如針織紗及羊毛衫等,國外需要量亦頗大。
第二十三章 人造纖維與紡織工業
一九三
第 210 頁
一九四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二、紡織工業發展要點
- (一) 各國棉紡業的發展趨勢,多向高級品及混紡產品方面發展,棉紡織業將添設精梳設備及寬幅織機,並擴充混紡錠。針織方面添設經編機,俾可配合運用。
- (二) 添設新式染整設備,加強管理,改進技術。
- (三) 毛紡設備在今後四年內將增加紡錠一萬八千枚。為配合羊毛衫的外銷,將擴充編織設備。
- (四) 改進及更新現有工廠設備,提高效率,減低成本,並推行技術員工訓練,吸取國外最新智識。
- (五) 織貨力積厚的貿易機構,研究市場發展方向,避免集中外銷地區,擴大產品項目,全力拓展外銷。
- (六) 紡織銷貨力雄厚的貿易機構,研究市場發展方向,避免集中外銷地區,擴大產品項目,全力拓展外銷。
表二十・二 紡織設備年底數量
單位:千錠
項 目 | 五十三年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原棉紡 錠 | 五七七 | 五七七 | 三八〇 | 三七〇 | 三五六 |
原棉與人造纖維混紡錠 | 八 | 一四 | 一〇一 | 一二二 | 一二四 |
再生纖維紡錠 | … | … | 四〇 | 四一 | 四一 |
再生纖維與合成纖維棉 | 五二 | 五〇 | 四八 | 四〇 | 四〇 |
混紡錠 | 一九 | 二六 | 一〇一 | 一一二 | 一一三 |
混紡棉、再生纖維棉及 | 一〇 | 一三 | 四八 | 四〇 | 四〇 |
梳 毛 紡 錠 | 五八〇 | 五九〇 | 四一一 | 三〇〇 | 三〇〇 |
紡 毛 紡 錠 | 三二〇 | 三三〇 | 三八〇 | 四〇〇 | 四〇〇 |
紡紗錠 | 五五〇 | 五六〇 | 五七〇 | 五七〇 | 五七〇 |
第 211 頁
表二十・三 紡織工業主要產品供需估計
項目 | 年期 | 綿紗 (千件) 生產 | 綿紗 (千件) 需要量 (合) | 綿紗 (千件) 需要量 (外國) | 綿紗 (千件) 需要量 (銷) | 綿紗 (千件) 需要量 (加直) | 綿紗 (千件) 需要量 (計) | 綿紗 (千件) 需要量 (工接內) | 原棉與人造纖維混紡紗 (千件) 生產 | 原棉與人造纖維混紡紗 (千件) 需要量 (合) | 原棉與人造纖維混紡紗 (千件) 需要量 (外國) | 原棉與人造纖維混紡紗 (千件) 需要量 (銷) | 原棉與人造纖維混紡紗 (千件) 需要量 (加直) | 原棉與人造纖維混紡紗 (千件) 需要量 (計) | 原棉與人造纖維混紡紗 (千件) 需要量 (工接內) | 再生纖維棉紗 (人造棉紗) (千件) 生產 | 再生纖維棉紗 (人造棉紗) (千件) 需要量 (合) | 再生纖維棉紗 (人造棉紗) (千件) 需要量 (外國) | 再生纖維棉紗 (人造棉紗) (千件) 需要量 (銷) | 再生纖維棉紗 (人造棉紗) (千件) 需要量 (加直) | 再生纖維棉紗 (人造棉紗) (千件) 需要量 (計) | 再生纖維棉紗 (人造棉紗) (千件) 需要量 (工接內) |
---|---|---|---|---|---|---|---|---|---|---|---|---|---|---|---|---|---|---|---|---|---|---|
第五十三年 (續) | ||||||||||||||||||||||
五十三年 (續) | 一六四 | 二一七 | 一〇四 | 一四〇 | 二四〇 | 二四〇 | 一〇〇 | 一七九 | 二七〇 | 一〇四 | 一四〇 | 二四〇 | 二四〇 | 一〇〇 | 三三〇 | 二二〇 | 一二〇 | 三三〇 | 五〇 | 三八〇 | 一三〇 | |
第五十四年 | ||||||||||||||||||||||
五十四年 | 一七三 | 二四二 | 一〇五 | 一四九 | 二四九 | 二四九 | 一〇〇 | 一八六 | 二六七 | 一〇五 | 一四九 | 二四九 | 二四九 | 一〇〇 | 三三〇 | 二三〇 | 一三〇 | 三三〇 | 六〇 | 三九〇 | 一三〇 | |
第四期 五十五年 | ||||||||||||||||||||||
五十五年 | 一六八 | 二四七 | 一〇七 | 一五三 | 二六〇 | 二六〇 | 一〇七 | 一七五 | 二五五 | 一〇七 | 一五三 | 二六〇 | 二六〇 | 一〇七 | 二九八 | 二〇八 | 一〇八 | 二九八 | 六〇 | 三五八 | 一二〇 | |
第四期 五十六年 | ||||||||||||||||||||||
五十六年 | 一七〇 | 二四九 | 一〇七 | 一五七 | 二六四 | 二六四 | 一〇七 | 一七七 | 二五九 | 一〇七 | 一五七 | 二六四 | 二六四 | 一〇七 | 三〇八 | 二一八 | 一一八 | 三〇八 | 七〇 | 三七八 | 一三〇 | |
第四期 五十七年 | ||||||||||||||||||||||
五十七年 | 一七二 | 二五二 | 一〇八 | 一五九 | 二七〇 | 二七〇 | 一〇八 | 一七九 | 二六二 | 一〇八 | 一五九 | 二七〇 | 二七〇 | 一〇八 | 三一八 | 二二八 | 一二八 | 三一八 | 七〇 | 三八八 | 一四〇 |
第二十章 人造纖維與紡織工業 一九五
第 212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一九六
項目 | 五十三年 (實績) | 第四期計劃期間 | |||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再生纖維棉與合成纖維混紡紗 (千件) | |||||
生產品目 | |||||
需要量 | |||||
合計 | 二 | 二 | 二 | 二 | 二 |
外銷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國銷 (加工)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產量 | 二 | 二 | 二 | 二 | 二 |
梳毛紗 (千磅) | |||||
生產品目 | |||||
需要量 | |||||
合計 | 一,六二九 | 二,二三九 | 二,四六〇 | 二,四六〇 | 二,四六〇 |
外銷 | 一,八八 | 二,〇〇〇 | 二,〇〇〇 | 二,〇〇〇 | 二,〇〇〇 |
國銷 (加工) | 一,四一 | 二,〇〇〇 | 二,〇〇〇 | 二,〇〇〇 | 二,〇〇〇 |
產量 | 一,六二九 | 二,二三九 | 二,四六〇 | 二,四六〇 | 二,四六〇 |
紡毛紗 (千磅) | |||||
生產品目 | |||||
需要量 | |||||
合計 | 四,〇七六 | 四,〇〇〇 | 四,六〇〇 | 四,八〇〇 | 五,一〇〇 |
外銷 | 四,〇〇〇 | 四,〇〇〇 | 四,〇〇〇 | 五,〇〇〇 | 四,〇〇〇 |
國銷 (加工) | 四,〇七六 | 四,〇〇〇 | 四,六〇〇 | 四,八〇〇 | 五,一〇〇 |
產量 | 四,〇七六 | 四,〇〇〇 | 四,六〇〇 | 四,八〇〇 | 五,一〇〇 |
第 213 頁
第二十一章 木材加工與造紙工業
第一節 合板工業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合板外銷為主,在第一、二期四年計劃期間,除民國四十九年因外銷困難,在國內發生競銷,一度使價格下跌,工廠多遭虧損外,其他各年均尚能達成預定目標。自第三期四年計劃期起,由於外銷情況好轉,生產增加。五十一、二年三月後,外銷合板價格迅速上昇,且需要激增,產量供不應求,以致引起各方投資合板工業的興趣,計新設工廠七家,擴充原有設備者五家,因此產量乃直線上昇,五十二年生產七億三千餘萬平方英尺,較四年前增加五倍。五十三年出口六億六千萬餘平方英尺,佔生產的九○%,收入外匯約二千八百餘萬美元,佔外匯總收入的六•一%。
目前國內共有合板製造廠家十五家,年產能力共約七億八千萬平方英尺,其中李長榮公司與林商號公司兩家規模最大,月產能力皆在一千萬平方英尺以上,其他月產能力在五百萬平方英尺以上的有五家。
二、合板需要估計
內銷方面,目前每年消耗合板六千萬平方英尺,今後因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準提高,合板的需要雖增加,但因受用途相同而價格低廉的纖維板競銷的影響,合板的內銷量增加將不大。
外銷方面,國產合板經過歷年業者的努力推展,目前國際市場上已奠定穩固基礎,外銷地區已擴展至十八個國家,但仍過度集中於美國,是其缺點。今後合板外銷在國際市場上雖將發生激烈競爭,但因國內人工及電費均較主要外銷合板的國家為廉,技術與經驗也已足可製造第一流品質的合板,加以售價低廉,因此合板外銷尚可繼續發展。
三、合板工業發展要點
(一) 決定合板品質的因素大致有四:即原木、膠劑、設備及技術。後三者國內已能達到國際標準,惟原木方面應繼續研究改進,國內盛產木材,且其中甚多具有美麗光澤及花紋,可用以製成高貴的合板,應加以推廣,而減少自菲律賓及北美洲進口柳安木。
二一七
第 214 頁
二一四
中華民國第四期蒙疆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一) 提倡合板再加工輸出,以提高其銷售價值。 (二) 確實管制合板的品質標準,以保持合板的外銷聲譽。 (三) 推行外銷統一報價,以防國內業者自行削價競銷。 (四) 推動國外地區開發林場,解決原木供應問題。 (五) 本計劃期內應擴充月產能力二千萬平方英尺的合板製造設備,以配合外銷需要。
表二十一・一 合板供需估計 單位:百萬平方英尺
項目 | 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需要量 | |||||
合 外國 | 六七七 | 六八八 | 七〇八 | 七一八 | 七二二 |
計 銷內 | 六七四 | 六八六 | 七〇六 | 七一六 | 七一九 |
生産目標 | 七四 | 七五六 | 七七八 | 七九九 | 八二二 |
第二節 造紙工業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本省纖維資源相當豐富,可供造紙工業利用。過去十二年間,由於經濟、教育、文化的發展及包裝用日益新異,不論紙張、紙板、紙漿的產銷數量均逐年增加,已與生產目標數量相去不遠。如紙張五十三年產量為十二萬六千公噸,與四十一平比較,平均每年增加一三%;紙板五十三年為四萬三千公噸,平均每年增加一二%。惟就臺灣紙業的現況而言,固然有著很多,茲分別說明如下:
第 215 頁
頁碼:199
第二十一章 木材加工與造紙工業
三、造紙工業發展要點
-
(一) 造紙的主要原料為蔗渣、稻草、木材及竹材。蔗渣多賴臺灣糖公司優待廉價供應,但由於臺灣糖公司發展副產品,剩餘蔗渣已有限,蔗渣之應用於紙漿其他用途日漸增加,價格揚,增加造紙的生產成本。木材因紙漿對闊葉材極少利用,而針葉材供應量甚少,竹材的供應又極為零星,因此造紙工業有逐漸傾向依賴進口木漿及進口廢紙加工的趨勢。
-
(二) 在保護政策下,小紙廠年年增加,生產效率不夠理想。
-
(三) 外銷價值幾全為進口紙漿所抵銷,各廠盈餘極微,財務費用浩繁,缺乏資金以更新設備,增加生產。且外銷印書紙及模造紙,仍依賴同業合作,以內銷補貼外銷,增加國內消費者負擔。
目前國內共有紙漿、紙張及紙板工廠七十一一,紙漿及紙板的年產能力約為二十萬公噸。各紙廠製漿方法一般使用蘇打法、硫酸鹽法及硫酸鎂法,以提高品質。關於生產規模方面,硫酸鎂法及硫酸鹽法,生產因需回收藥品,規模以不低於日產二白公噸比較經濟,臺灣市日產二白公噸比較經濟,臺灣市場目前只能容納一廠。目前各廠製漿設備能力除量紙與興雨廠外,其餘規模皆甚小,形成生產規模過小而生產單位過多的現象。
一、紙及紙板需要估計
- 內銷方面,由於工業教育文化方面用途激增,紙張及紙板需要仍將繼續增加。
- 外銷方面,因東南亞地區各國經濟正急速發展之中,對於紙張及紙板的需要將大量增加,外銷頗有希望。
紙張產品以印刷書寫用紙紙張最多,如捲菸紙、格拉斯紙、薄紗紙、藝術印刷紙、鈔票紙、灰紙板、雜亦有生產,惟牛皮紙板需要殷切,國內供應不足,尚須進口補充。
目前國內不能生產或生產次之,但大體足供國內需要。目前國內不能生產或生產次之,但包裝紙及衛生紙次之,但鈔票紙等。紙板產品方面以黃紙板最多,白紙板次之,牛皮紙板、瓦楞紙板、灰紙板雖生產規膜過小而生產單位過多的現象。
- (二) 本省各林場(包括大雪山林業公司)所產廢材棄材,係現紙業需要情形,宜謀集中利用製漿,訂立長期供需合約,以充實
第 216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二一六
紙業材源。
- 為配合政府林相改良計劃,獎勵紙漿廠增設切片磨木漿、半化學木漿或化學木漿製造設備,以期擴大闊葉樹的利用。
- 配合臺東臺灣森林林相改良計劃,應設立大規模的化學木漿及大規模紙板廠,製造工業用紙板,及大量利用闊葉材製造新聞紙。
- 為使紙廠有林,永保穩固原料來源,凡紙廠規模達到一定經濟規模者,協助其租地造林,自營紙源林,予以長期低利造林貸款。並優先發展竹林。
- 為造紙為本有造紙最主要原料之一,應加速臺灣更新計劃,增加為渣供應量。
- 加強外銷聯營,及公會服務,積極擴展外銷市場。
- 設立紙業研究所,改進製漿造紙技術,研究市場發展方向。
- 發展高級紙生產,以節省進口,並發展外銷;香菸紙、鈔票紙、塗佈紙、證券紙、機器帳薄紙卡、航空簽紙,皆應增產。
表二十一・一二 造紙工業產品供需目標 單位:千公噸
項 | 目 | 第五十三年(實績) | 第五十四年 | 第五十五年 | 第五十六年 | 第五十七年 |
---|---|---|---|---|---|---|
紙及紙板 | ||||||
供給量 | ||||||
合計 | 147.1 | 154.0 | 160.0 | 164.0 | 174.0 | |
進口 | 27.1 | 30.0 | 34.0 | 34.0 | 30.0 | |
生產 | 120.0 | 124.0 | 126.0 | 130.0 | 144.0 | |
需要量 | ||||||
合計 | 147.1 | 180.0 | 184.0 | 194.0 | 204.0 | |
外銷 | 14.0 | 14.0 | 14.0 | 14.0 | 14.0 | |
內銷 | 133.1 | 166.0 | 170.0 | 180.0 | 190.0 |
第 217 頁
第二十一章 木材加工與造紙工業
供給量 | 供給量 | 供給量 | 國內需要量 | 生產 | 生產 | 需要量 | 需要量 |
---|---|---|---|---|---|---|---|
合計 | 生產目標 | 計 | 目標 | 目標 | 化學木漿 (漂白木漿、未漂木漿及半化學漿) | 合外國 | 計銷內 |
39.8 | 27.2 | 39.8 | 36.2 | 36.2 | 17.93 | 18.3 | 17.93 |
54.0 | 39.7 | 54.0 | 37.0 | 37.0 | 10.0 | 10.0 | 10.0 |
60.0 | 33.0 | 60.0 | 40.0 | 40.0 | 17.3 | 17.3 | 17.3 |
84.0 | 84.0 | 84.0 | 97.0 | 97.0 | 27.0 | 27.0 | 27.0 |
1101
第 218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二十一章 非金屬礦物製品工業
第一節 水泥工業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自民國四十二年開始實施第一期四年經濟建設計劃後,水泥的需要與供應,四十三年至四十六年間國內水泥不足供應,每年均有大量進口,因此投資水泥工業者甚為踴躍,自四十五年起,大規模的水泥廠陸續擴充及新建完成,加入生產。產量自四十一年的四十萬四千五公噸,增加至四十五年的四十一萬七千公噸,十二年來增加四.三倍,為主要發展快速工業之一。由於生產的大量增加,國內水泥除有臺灣水泥公司一家,擁有三個水泥廠,年產能力僅三十五萬公噸,佔總生產能力約四八%。在過去三期四年計劃期間,其他新建的水泥廠達九家之多,其中以嘉新水泥公司年產三十三萬公噸為最大,其他七家合計四十餘萬公噸。現共有水泥工廠十三所,全年生產能力達二百四十萬公噸。
二、水泥需要估計
(一)內銷:水泥內銷數量增加非常迅速,自四十二年的四十萬七千公噸,增至五十三年一百四十萬六千公噸。本計劃期間,國內消費量勢將隨經濟建設而繼續增加。根據本計劃其他各部門計劃需要水泥數量,及按照過去增加趨勢估計,至本計劃最後一年,即五十七年,國內水泥消費量將達二百三十六萬公噸。
(二)外銷:水泥外銷由於原料、燃料及動力供應充裕,及工資低廉等優點,生產成本較低,外銷競爭能力相當優越,但是因水泥本身的缺點,如不易久貯,實重價廉,常受距離及運費的影響,不適宜長距離運輸,大量發展外銷比較困難。不過東南亞國家現正積極從事開發建設中,水泥的需要仍與日俱增,尚應積極努力爭取。
三、水泥工業發展要點
(一)改進生產技術與設備,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水泥工業生產能力及產品品質。
第 219 頁
這是第 219 頁的內容。
## 第二節 玻璃工業
###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一) 輔導國內水泥業者在國外投資建立磨粉廠及散裝貯庫,確保外銷市場。
(二) 配合圓瓶線,擴大外銷地區。
(三) 配合房屋建築的需要,發展預力混凝土製品工業及輕質混凝土製品工業。
表二十二.一.一 水泥供需估計
單位:千公噸
| 項 目 | 數量需要 (合計) | 數量需要 (外銷) | 數量需要 (內銷) | 生產目標 | 計畫期間 (第十四年) | 計畫期間 (第十五年) | 計畫期間 (第十六年) | 計畫期間 (第十七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產 | 1,335 | 1,250 | 85 | 1,550 | 1,550 | 1,550 | 1,550 | 1,550 |
| 目標 | 1,335 | 1,250 | 85 | 1,550 | 1,550 | 1,550 | 1,550 | 1,550 |
| (實三十三年) | | | | | 1,800 | 1,800 | 1,800 | 1,800 |
| (實三十四年) | | | | | 1,950 | 1,950 | 1,950 | 1,950 |
平板玻璃廠目前僅有新竹玻璃公司一家,該公司自民國四十四年建廠完成後,因產銷頗順利,經一再擴充,第三廠擴建計畫已於五十三年初完成,現除生產平板玻璃外,尚生產磨光玻璃磚片及壓花玻璃等。實際生產除第二期四年計畫期間達到目標外,第三期四年計畫期間,因擴建延期完成,均落在計畫目標之後。五十三年生產二十八萬箱,外銷二十四萬八千箱。目前年產能力為六十萬箱。
玻璃容器工廠較具規模者有穗實業公司開設之容器廠及臺灣省菸酒公賣局製瓶工廠。前者係於五十二年建廠完成,年產能力為六十萬箱。
219
第 220 頁
各種容器一萬八千公噸,品質優良,惟市場尚未打開,經營較為困難,五十三年實際生產僅九十六百公噸。後者專製玻璃瓶,供裝酒之用,更新計劃於五十三年年底完成,年產能力為二萬七千公噸。 玻璃管工業現有臺灣日光燈公司及中國電器公司兩家。計有工廠三所製造日光燈外,並利用剩餘能力拉製細管及吹製燈泡玻璃,供應製藥工業建造安瑳及燈泡工業之用。 目前國內市場對玻璃製品尚卻賴進口,但為數極微。外銷則以平板玻璃為主,美國為最大顧客。其他玻璃製品的出口多以包裝形式隨同其他物品出口,以玻璃本身出口者,每年約七○噸。
一、玻璃製品需要估計
- (一) 平板玻璃:即由於今後四年國民住宅及房屋的大量興建,平板玻璃的需要將隨之增加。外銷方面,因平板玻璃為國際大宗貿易貨品,競爭甚為激烈,國內產品生產成本偏高,出口仍有虧損,如能降低成本,外銷尚有希望。
- (二) 玻璃容器:因食品加工工業及飲料工業的迅速發展,需要量亦將隨之增加。
- (三) 光學玻璃製品的眼鏡片,國內需要漸有增加。望遠鏡裝配工業所需的透鏡,稜鏡,外銷頗具希望,可設廠製造。
- (四) 玻璃纖維:為一重要工業原料,國內需要尚多,國外東南亞地區亦有需要,可設廠製造。
三、玻璃工業發展要點
- (一) 改進平板玻璃(包括壓花玻璃、磨光玻璃、強化玻璃等在內)品質,增加年產五百五十萬箱生產能力,拓展外銷市場。
- (二) 改良玻璃容器品質,推廣其用途。
- (三) 建立大型清潔玻璃洗沙工廠。
- (四) 配合電器、塑膠及人造纖維工業的發展,設立玻璃纖維製造廠,預定五十七年年底建廠完成。
- (五) 建立光學玻璃及其有關產品工廠。
- (六) 鼓勵玻璃儀器、餐具及日用器皿的改良及發展。
- (七) 建立玻璃磚及其他玻璃建築材料的製造工廠。
第 221 頁
第 二 十 二 章 非金屬礦物製品工業
(八)其他新玻璃產品的研究與發展。
表 二十二.二 玻璃工業產品供需估計
平板玻璃 (千標準箱) 預計 (萬噸)
項目 | 五十二年 | 五十三年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需求量 | ||||||
國內 | 1290 | 1340 | 1390 | 1440 | 1490 | 1540 |
國外 | 580 | 580 | 580 | 580 | 580 | 580 |
合計 | 1870 | 1920 | 1970 | 2020 | 2070 | 2120 |
生產目標 | ||||||
國內生產目標 | 1870 | 1920 | 1970 | 2020 | 2070 | 2120 |
玻璃容器及器皿 (千公噸) 計畫期間
項目 | 五十二年 | 五十三年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需求量 | ||||||
國內 | 66 | 66 | 67 | 67 | 68 | 68 |
國外 | 6 | 6 | 6 | 6 | 6 | 6 |
合計 | 72 | 72 | 73 | 73 | 74 | 74 |
生產目標 | ||||||
國內生產目標 | 72 | 72 | 73 | 73 | 74 | 74 |
二二五
第 222 頁
頁碼:222
第二十二章 金屬及其製品工業
第一節 鋼鐵工業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鋼鐵工業經過三期四年建設計劃的發展,雖然產量已自四十二年的四萬公噸增至五十三年的二十三萬九千八公噸,增加七倍以上,惟多數產品仍以鋼筋置於電爐熔煉成鋼,再以小型軋鋼機加工,所能產製的鋼品也很有限;多以鋼筋及盤元等圓軋鋼品爲主,輕磅型鋼及鐵軌等次之,各種鐵皮平軋鋼品、重磅型鋼、無縫與特種鋼管及其他特種鋼品等,則多賴進口成品或半成品供應。目前鋼鐵廠共有五十餘家,具備煉鐵、煉鋼能力三十萬公噸,煉鋼能力二十八萬公噸,軋鋼能力三十五萬公噸。國內成行電爐煉鋼,主要因為投資較少,電價低廉,熟練的技工較易雇用;但由於規模小,效率低,且原料廢鋼三分之二仰賴進口,價格極不穩定,生產成本及產品品質較難控制;加以外銷不易,圓軋鋼品內銷又呈過剩之勢,因此近年來整個鋼鐵工業的發展正面臨艱難的局面。爲謀求整個金屬製品工業的穩定發展,建設一個現代化的一貫作業鋼鐵廠,實為當前急務。最近成立的金屬工業發展中心,其目的即在於加強輔導國內金屬工業的發展。
二、鋼品需要估計
(一) 內銷:由於營建業及食品加工業的發展,各種鋼品的國內消費量增加甚速。預料本計劃期內各種金屬製品及機械的國內需要將大量增加;同時由於煉鐵的需要將大爲增加。 (二) 外銷:五十三年國產鋼品輸出七萬公噸,其中主要為鋼筋、鋼管、鐵線、型鋼及洋釘等。照當前國際市場情況判斷,除鐵線、鋼管及若干新鋼品外,國產鋼品的銷售很難進一步擴展。
三、鋼鐵工業發展要點
(一) 協助國內現有的鋼鐵廠如唐榮鐵工廠等,改善設備及企業管理並引進新技術(煉鐵煉鋼、鑄鋼、軋鋼),俾能在經濟條件之下作適當的更新及擴充,提高產品的品質,減低成本,鼓勵聯合外銷並增產價值較高的鋼品,以供內外銷需要。
第 223 頁
- 獎勵不經濟各廠合併經營,加強品質管制及經營專業化。
- 現有鋼鐵廠應增產特殊鋼及金屬加工等新鋼品,並積極以此類新產品刺激國內消費市場增加銷路,兼以節省進口外匯再進而逐漸拓展其外銷市場以增加外匯收益。
- 配合國內造船、食品、機械及電機等工業的發展,籌建一貫作業鋼鐵廠,利用國產優質焦煤及進口鐵礦為原料,以製造鋼板、鋼帶及各種鐵皮為主要產品。因所需資金較鉅如民間一時籌募不易,可先由政府及民間合資經營於最短期間內合股出售,必要時亦可接洽外人投資或分股興建以促其成。該計劃如能於五十四年內開始建廠,預計五十八年初可完成正式生產。
- 鋼品供需估計
表二十三‧一 鋼品項目及生產目標 單位: 千公噸
項目 | 細目 | 53年(實績) 供給量 合進口 | 53年(實績) 供給量 生產 計畫 | 53年(實績) 供給量 生產 口標 | 53年(實績) 需要量 合外國 | 53年(實績) 需要量 計銷內 | 54年 供給量 合進口 | 54年 供給量 生產 計畫 | 54年 供給量 生產 口標 | 54年 需要量 合外國 | 54年 需要量 計銷內 | 55年 供給量 合進口 | 55年 供給量 生產 計畫 | 55年 供給量 生產 口標 | 55年 需要量 合外國 | 55年 需要量 計銷內 | 56年 供給量 合進口 | 56年 供給量 生產 計畫 | 56年 供給量 生產 口標 | 56年 需要量 合外國 | 56年 需要量 計銷內 | 57年 供給量 合進口 | 57年 供給量 生產 計畫 | 57年 供給量 生產 口標 | 57年 需要量 合外國 | 57年 需要量 計銷內 |
---|---|---|---|---|---|---|---|---|---|---|---|---|---|---|---|---|---|---|---|---|---|---|---|---|---|---|
各式鋼鐵 | 圓條、型鋼及鋼鐵製成品 | 481 | 100 | 380 | 480 | 480 | 500 | 100 | 380 | 480 | 480 | 580 | 100 | 380 | 490 | 490 | 620 | 110 | 380 | 510 | 510 | 620 | 110 | 380 | 510 | 510 |
鋼鐵皮品 | 250 | 71 | 150 | 170 | 170 | 250 | 71 | 150 | 170 | 170 | 250 | 71 | 150 | 170 | 170 | 250 | 71 | 150 | 170 | 170 | 250 | 71 | 150 | 170 | 170 |
第 二十三 章 金屬及其製品工業
第 224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鋼 | 鐵 | 鋼管及配管 | 鋼品件板 | 合計 |
---|---|---|---|---|
108 | 110 | 105 | 104 | 380 |
481 | 105 | 104 | 104 | 841 |
536 | 110 | 105 | 104 |
第二節 煉 鋁 工 業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國內煉鋁工業係由公營事業的臺灣鋁業公司負責經營。在過去三期四年計劃期間,該公司致力於鋁錠增產及改進冶煉技術外,尚積極從事添加加工設備,將部分鋁錠自行加工,並同時協助民間建立鋁加工工業,以提高產值,推廣用途,再進而節約物價,改良品質,減低成本,以達到增產外銷的目的。十二年來,國內煉鋁及鋁製品工業已獲正常的發展。至五十三年,鋁錠、鋁片及鋁製品的生產,均較四十一年增加二倍餘,並生產鋁箔及鋁型等新產品。
臺灣鋁公司生產二萬公噸鋁錠的更新擴充計劃,已於五十二年底完成。五十三年鋁錠產量達二萬九千四百公噸,較五十二年增加六二.四%。但與計劃目標比較,除第一期四年計劃達到目標外,第二、三期計劃因擴充計劃延期完成,落後甚多。
鋁製品除臺灣鋁公司生產外,尚有加工廠六、七十家,主要產品為鋁電線、鋁電纜、鋁門窗、鋁拉鍊、鋁牙膏管、鋁椅及鋁製品等家庭用具。
外銷方面,過去主要為鋁錠,近年來鋁片及鋁製品出口已大量增加,五十三年外銷鋁錠八千六百公噸,鋁片及鋁製品等二千五百公噸,合計約佔產量的一半。
二、鋁製品需要估計
內銷方面,我國每人鋁製品消費量較先進國家相去仍遠,今後鋁在電氣製品、交通工具及食品工業方面的用途,將繼續增加。
各種鋁品如鋁門窗、鋁管及輕質鋁等,正向建築方面大量發展中,因之鋁型的需要量將日益漸增,其他鋁製品市場亦頗為廣大。
外銷方面,由於鋁的用途日廣,外銷極有希望,尤其東南亞方面對於鋁片、鋁箔及其他鋁製品等的需要量將甚大。
第 225 頁
三、煉鋁及鋁製品工業發展要點
- 發展高級鋁製品,研究推廣使用鋁片製造食品空罐。
- 繼續擴充臺鋁公司鍊鋁設備,以減低鋁錠生產成本,使煉鋁工業成為現代化工業經濟生產單位。
- 設置新式熱軋機設備,以配合煉鋁部份的繼續擴充。新機的性能除須軋製強力鋁合金外,並須能生產六呎及四呎的各種高級鋁板料及片料。
- 加強鋁片及鋁製品的外銷,以代替鋁錠,爭取更多的外匯收入。
表二十三.三 鋁錠及鋁製品供需估計 單位:千公噸
項 | 內容 | 第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鋁錠 | 生產目標 | 10.8 | 11.0 | 11.0 | 11.0 | 11.0 |
需要量 合外國 | 1.94 | 1.94 | 1.94 | 1.94 | 1.94 | |
需要量 計銷內 | 8.8 | 8.8 | 8.8 | 8.8 | 8.8 | |
鋁片 | 生產目標 | 2.54 | 2.60 | 2.60 | 2.60 | 2.60 |
需要量 合外國 | 0.79 | 0.85 | 0.85 | 0.85 | 0.85 | |
需要量 計銷內 | 2.54 | 2.55 | 2.55 | 2.55 | 2.55 | |
鋁箔 | 生產目標 | 0.25 | 0.26 | 0.26 | 0.26 | 0.26 |
需要量 合外國 | 0.081 | 0.085 | 0.085 | 0.085 | 0.085 | |
需要量 計銷內 | 0.25 | 0.25 | 0.25 | 0.25 | 0.25 |
第二十三章 金屬及其製品工業 二〇九
第 226 頁
226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需要量 | 生產 (合國) | 生產 (外國) | 目標 (計銷) | 目標 (內銷) | 總量 |
---|---|---|---|---|---|
760 | 700 | 900 | |||
800 | 700 | 600 | 1100 | ||
700 | 600 | 1100 | |||
800 | 500 | 750 | 1100 | ||
800 | 700 | 1100 | |||
800 | 800 | 700 | 1100 | ||
750 | 900 | 1100 | |||
800 | 900 | 1100 | |||
800 | 800 | 900 | 1100 | ||
800 | 800 | 1100 | |||
800 | 800 | 1100 | |||
800 | 800 | 800 | 1100 | ||
800 | 800 | 1100 | |||
800 | 800 | 1100 |
第三節 機械工業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機械工業在第一、二期四年計劃期間雖無大進展,直至第三期四年計劃期間始稍有起色,但與計劃目標比較仍落後甚多,其主要原因不外生產規模過小,設備陳舊,技術落後,管理不善,因此產品品質欠佳,銷路難以推廣。稍有進展的產品有紡織機械、動力抽水機、紡織機械、印刷機械、化工機械等。國內經濟建設所需的機器設備,大部份仰賴進口。近年來每年約在五千萬美元左右。茲就機械工業中主要項目,分別略述於下:
- 一般機械:所包括的範圍甚廣,除下列各項外,均括在內。近年來由於國內外市場需要數量及種類增多,生產已有增加,五十三年產生達二萬公噸,其中有二萬四千公噸外銷。
- 動力耕耘機:因國內農民對於使用耕耘機未普及,且尚有部份進口,因此影響製造工廠生產。五十三年生產一千三百臺,出口約在九千馬力左右。此項產品進口數量亦大,大半係附屬於其他機械作原動機用,小部份為漁船引擎用。
- 紡織機械:除自動織布機外,現已生產紡織工業所需的各種機械,品質亦有改進,已進入生產高級紡織階段。五十三年生產一千四百臺,出口約四百臺。國內每年進口紡織機械數量甚大,每年約在四、五百萬美元左右,大半為精細機器。
- 動力抽水機:近年來由於需要增多,生產增加,五十三年生產十萬馬力,較四年前增加六〇%,且已逐漸趨向於大馬力及高揚程的製造。由於生產的增加,進口已自最高的五萬馬力降至三萬馬力。
第 227 頁
二、 機械產品需要估計
(1) 印刷機械:為近兩年發展成功的一項新產品,已能外銷香港及東南亞。五十三年生產二百臺,外銷達八十臺。 (2) 化工機械:近年來生產增加甚大,除供應國內化工工業所需的一部份化工機械外,國人在東南亞投資或與當地工業界合作的化工事業,其所需化工機械設備均由我國供應。五十三年生產三千六百公噸,出口約一千五百公噸,但進口亦在增加,五十三年約有四千公噸。
國內機械工業農業產品,產銷情形極為零星,尤其不能適應外銷市場的短期大量需要。為配合其他各種工業的發展及未來市場需要,機械工業在第四期四年計劃內除將延續過去的趨勢及方向發展外,並將注意進一步的發展推行技術指導,訓練設計人才,改進產品品質,研究標準化。其要點如下:
三、 機械工業發展要點
- 注重專業與重點扶植。如改善臺灣機械及臺灣造船兩公司設備發展鋼爐、柴油機以及大型原動機的製造。
- 鼓勵技術合作,引進新技術、新方法、新設計,推行技術指導,訓練設計人才,改進產品品質,研究標準化。
- 努力推行分工合作,建立中心及衛星工廠制度。
- 協助改善或建立管理制度。
- 推動建立基本加工工廠,以減少資本的浪費。(大型鑄造及鍛壓,齒輪製造,工具及模具製造,熱處理及電鍍等等。)
- 發展精密機械製造工業。(小型汽油發動機、各種氣體壓縮機、水錶、鏈錶、捲煙機、工作母機、各種塑膠加工機器等等。)
- 配合區域經濟發展,倡導特種機械工業的建立。(水稻區域需用的農業機械、森林工業需用的機械、製糖工業、食品工業、煤礦業需要的機械設備、小五金工業及物料運搬設備等等。)
第 228 頁
二二八
表二十三.四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機械工業主要產品供需估計
目 | 一般機械 (千公噸) 需求量 合外國 (五十三年實績) | 一般機械 (千公噸) 需求量 計銷內 (五十三年實績) | 一般機械 (千公噸) 供給量 合進生產目標 (五十三年實績) | 一般機械 (千公噸) 供給量 計口標 (五十三年實績) | 內燃機 (千馬力) 需求量 合外國 (五十三年實績) | 內燃機 (千馬力) 需求量 計銷內 (五十三年實績) | 內燃機 (千馬力) 供給量 合進生產目標 (五十三年實績) | 內燃機 (千馬力) 供給量 計口標 (五十三年實績) | 耕耘機 (千臺) 需求量 合外國 (五十三年實績) | 耕耘機 (千臺) 需求量 計銷內 (五十三年實績) | 耕耘機 (千臺) 供給量 合進生產目標 (五十三年實績) | 耕耘機 (千臺) 供給量 計口標 (五十三年實績) | 一般機械 (千公噸) 需求量 合外國 (五十四年) | 一般機械 (千公噸) 需求量 計銷內 (五十四年) | 一般機械 (千公噸) 供給量 合進生產目標 (五十四年) | 一般機械 (千公噸) 供給量 計口標 (五十四年) | 內燃機 (千馬力) 需求量 合外國 (五十四年) | 內燃機 (千馬力) 需求量 計銷內 (五十四年) | 內燃機 (千馬力) 供給量 合進生產目標 (五十四年) | 內燃機 (千馬力) 供給量 計口標 (五十四年) | 耕耘機 (千臺) 需求量 合外國 (五十四年) | 耕耘機 (千臺) 需求量 計銷內 (五十四年) | 耕耘機 (千臺) 供給量 合進生產目標 (五十四年) | 耕耘機 (千臺) 供給量 計口標 (五十四年) | 一般機械 (千公噸) 需求量 合外國 (五十五年) | 一般機械 (千公噸) 需求量 計銷內 (五十五年) | 一般機械 (千公噸) 供給量 合進生產目標 (五十五年) | 一般機械 (千公噸) 供給量 計口標 (五十五年) | 內燃機 (千馬力) 需求量 合外國 (五十五年) | 內燃機 (千馬力) 需求量 計銷內 (五十五年) | 內燃機 (千馬力) 供給量 合進生產目標 (五十五年) | 內燃機 (千馬力) 供給量 計口標 (五十五年) | 耕耘機 (千臺) 需求量 合外國 (五十五年) | 耕耘機 (千臺) 需求量 計銷內 (五十五年) | 耕耘機 (千臺) 供給量 合進生產目標 (五十五年) | 耕耘機 (千臺) 供給量 計口標 (五十五年) | 一般機械 (千公噸) 需求量 合外國 (五十六年) | 一般機械 (千公噸) 需求量 計銷內 (五十六年) | 一般機械 (千公噸) 供給量 合進生產目標 (五十六年) | 一般機械 (千公噸) 供給量 計口標 (五十六年) | 內燃機 (千馬力) 需求量 合外國 (五十六年) | 內燃機 (千馬力) 需求量 計銷內 (五十六年) | 內燃機 (千馬力) 供給量 合進生產目標 (五十六年) | 內燃機 (千馬力) 供給量 計口標 (五十六年) | 耕耘機 (千臺) 需求量 合外國 (五十六年) | 耕耘機 (千臺) 需求量 計銷內 (五十六年) | 耕耘機 (千臺) 供給量 合進生產目標 (五十六年) | 耕耘機 (千臺) 供給量 計口標 (五十六年) | 一般機械 (千公噸) 需求量 合外國 (五十七年) | 一般機械 (千公噸) 需求量 計銷內 (五十七年) | 一般機械 (千公噸) 供給量 合進生產目標 (五十七年) | 一般機械 (千公噸) 供給量 計口標 (五十七年) | 內燃機 (千馬力) 需求量 合外國 (五十七年) | 內燃機 (千馬力) 需求量 計銷內 (五十七年) | 內燃機 (千馬力) 供給量 合進生產目標 (五十七年) | 內燃機 (千馬力) 供給量 計口標 (五十七年) | 耕耘機 (千臺) 需求量 合外國 (五十七年) | 耕耘機 (千臺) 需求量 計銷內 (五十七年) | 耕耘機 (千臺) 供給量 合進生產目標 (五十七年) | 耕耘機 (千臺) 供給量 計口標 (五十七年) |
---|---|---|---|---|---|---|---|---|---|---|---|---|---|---|---|---|---|---|---|---|---|---|---|---|---|---|---|---|---|---|---|---|---|---|---|---|---|---|---|---|---|---|---|---|---|---|---|---|---|---|---|---|---|---|---|---|---|---|---|---|
五十三年 (實績) | 328 | 316 | 328 | 316 | 427 | 414 | 427 | 414 | 3.2 | 3.0 | 3.2 | 3.0 | ||||||||||||||||||||||||||||||||||||||||||||||||
五十四年 | 676 | 676 | 676 | 676 | 880 | 880 | 880 | 880 | 9.1 | 9.1 | 9.1 | 9.1 | ||||||||||||||||||||||||||||||||||||||||||||||||
五十五年 | 927 | 936 | 927 | 936 | 1080 | 1080 | 1080 | 1080 | 10.8 | 10.8 | 10.8 | 10.8 | ||||||||||||||||||||||||||||||||||||||||||||||||
五十六年 | 1080 | 1080 | 1080 | 1080 | 1280 | 1280 | 1280 | 1280 | 13.8 | 13.5 | 13.8 | 13.5 | ||||||||||||||||||||||||||||||||||||||||||||||||
五十七年 | 1280 | 1280 | 1280 | 1280 | 1480 | 1480 | 1480 | 1480 | 15.7 | 15.9 | 15.7 | 15.9 |
第 229 頁
第二百二十九頁
第三十三章 金屬及其製品工業
第十二節 鋼纜及製品工業
紡織機械 (自動織布機等) (千臺) 供給量 合進生產目標 計口標 | 紡織機械 (自動織布機等) (千臺) 供給量 合進生產目標 計銷內 | 紡織機械 (自動織布機等) (千臺) 需要量 合外國 計口標 | 紡織機械 (自動織布機等) (千臺) 需要量 合外國 計銷內 | 動力抽水機 (千馬力) 供給量 合進生產目標 計口標 | 動力抽水機 (千馬力) 供給量 合進生產目標 計銷內 | 動力抽水機 (千馬力) 需要量 合外國 計口標 | 動力抽水機 (千馬力) 需要量 合外國 計銷內 | 印刷機械 (臺) 供給量 合進生產目標 計口標 | 印刷機械 (臺) 供給量 合進生產目標 計銷內 | 印刷機械 (臺) 需要量 合外國 計口標 | 印刷機械 (臺) 需要量 合外國 計銷內 | 鋼纜 (千臺) 供給量 合進生產目標 計口標 | 鋼纜 (千臺) 供給量 合進生產目標 計銷內 | 鋼纜 (千臺) 需要量 合外國 計口標 | 鋼纜 (千臺) 需要量 合外國 計銷內 |
---|---|---|---|---|---|---|---|---|---|---|---|---|---|---|---|
一〇・一一 | 一〇・二三 | 一〇・一五 | 一〇・一四 | 一〇・一五 | 一〇・四四 | 一〇・二一 | 一〇・一九 | 一一〇 | 一〇〇 | 一〇〇 | 一一八 | 一三七 | 一三七 | 一三七 | 一三七 |
一〇・三八 | 一〇・一三 | 一〇・一二 | 一〇・二四 | 一〇・二二 | 一〇・三一 | 一〇・一七 | 一〇・一〇 | 一一〇 | 一〇〇 | 一一〇 | 一二〇 | 一四〇 | 一四〇 | 一四〇 | 一四〇 |
一〇・三八 | 一〇・一三 | 一〇・一二 | 一〇・二四 | 一〇・二〇 | 一〇・三一 | 一〇・一七 | 一〇・一〇 | 一一〇 | 一〇〇 | 一一〇 | 一二八 | 一四〇 | 一四〇 | 一四〇 | 一四〇 |
三〇・二〇 | 三〇・二〇 | 三〇・二〇 | 三〇・二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一一〇 | 一〇〇 | 一二〇 | 一四四 | 一四〇 | 一四〇 | 一四〇 | 一四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一二〇 | 一一〇 | 一三〇 | 一六〇 | 一六〇 | 一六〇 | 一六〇 | 一六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一二〇 | 一一〇 | 一三〇 | 一七〇 | 一六〇 | 一六〇 | 一六〇 | 一六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一二〇 | 一一〇 | 一三〇 | 一七〇 | 一八〇 | 一八〇 | 一八〇 | 一八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三〇・三〇 | 一三〇 | 一二〇 | 一五〇 | 一八〇 | 二〇〇 | 二〇〇 | 二〇〇 | 二〇〇 |
第 230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二三〇
化工機械 (千公噸)
需要量 | 供給量 | |||||
---|---|---|---|---|---|---|
合計 | 國內 | 國外 | 合計 | 生產目標 | 計劃內 | 計劃外 |
:------: | :------: | :------: | :------: | :------: | :------: | :------: |
19.0 | 19.0 | 0.0 | 17.0 | 13.0 | 13.0 | 4.0 |
11.5 | 11.5 | 0.0 | 11.0 | 9.0 | 9.0 | 2.0 |
18.0 | 18.0 | 0.0 | 17.0 | 14.0 | 14.0 | 3.0 |
29.0 | 29.0 | 0.0 | 28.0 | 21.0 | 21.0 | 8.0 |
第四節 電工器材工業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電工器材工業為國內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工業之一。在第一期四年計劃期間,即已有相當的進步,電扇及電表的外銷頗多,日光燈及電線、電纜產品已達國際標準。第二期四年計劃期間,產品項目大為擴充,一般原未列入計劃的家庭電氣用具、如電冰箱、電飯鍋、電視收音機等,均有產品問世,且品質優良。第三期四年計劃期間內,除鋁電纜一項因建廠較遲致生產量未能達到原訂目標外,其他如電動機、絕緣電線、日光燈、電扇、電話機、電晶體收音機等,均超過原訂目標,尤以收音機發展最為迅速。此外尚有多種新產品問世,如電冰箱、電視機、電鍋及冷氣機等。
國內電機器產品的外銷,在第三期四年計劃期間開始大量增加,五十三年達四百二十萬美元。不過國內電工器材仰賴進口尚多,最近四年每年平均在一千萬美元左右。
二、電工器材產品需要估計
(一)內銷:
由於國內的供應日趨普遍,農村繁榮,工商業發達,國民生活水準普遍提高,故擴增電器產品,尤其家用電器類如電鍋、電冰箱、洗衣機、電視機、冷氣機等新產品,今後需要將大量增加,極有發展前途。
(二)外銷:
國內電機器工業輸出較多的產品有電線、電纜、日光燈、電扇、電晶體收音機及電表等,除電晶體收音機銷往美國
第 231 頁
第二十三章 金屬及其製品工業
外,其他市場多在東南亞地區。但近年來東南亞各國工業亦在力求發展,容易製造的輕型電氣器材漸能自製,同時日本及香港方面,日本香港兩地的工資逐漸提高,且不易招募勞工,故對需要人工較多的電機電器工業產品,有逐漸向低工資國家輸出的趨勢,此點對我國實為有利。
三、電工器材工業發展要點
- 擴充及更新生產設備,除日光燈現有設備已足敷今後四年需要外,其他產品設備均應擴充及更新。
- 推行分工合作,建立中心及衛星工廠制度。
- 研究改善生產技術,生產新產品,鼓勵與國外技術合作,提高產品品質。
- 加速發展電子工業。
表二十三、五 電工器材工業主要產品供需估計
項 | 目 | 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電動機 (千馬力) | 需要量 | |||||
合外國 | 五一〇 | 五一〇 | 二三六 | 二三六 | 二三六 | |
合內銷 | 一一〇 | 一一〇 | 二四四 | 二四四 | 二四四 | |
供給量 | ||||||
合進產 | 一九〇 | 二〇〇 | 二四四 | 二四四 | 二四四 | |
合口標 | 一二五 | 一二五 | 一二〇 | 一二〇 | 一二〇 | |
變壓器 (百萬伏安) | 需要量 | |||||
合外國 | 五〇〇 | 五三八 | 五四〇 | 五四〇 | 五四〇 | |
合內銷 | 一一〇 | 一一〇 | 一一〇 | 一一〇 | 一一〇 | |
供給量 | ||||||
合進產 | 一二〇 | 一二〇 | 一三〇 | 一三〇 | 一三〇 | |
合口標 | 二一五 | 二〇〇 | 二八八 | 二八八 | 二八八 |
二二五
第 232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項 | 目 | 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計劃) | 五十五年 (計劃) | 五十六年 (計劃) | 五十七年 (計劃) |
---|---|---|---|---|---|---|
絕緣電線 (百萬公尺) | ||||||
供給量 | 合 | 一八〇 | 一九〇 | 二〇〇 | 二一〇 | 二二〇 |
供給量 | 進 | 一〇〇 | 一一〇 | 一二〇 | 一三〇 | 一四〇 |
供給量 | 生產 | 八〇 | 八〇 | 八〇 | 八〇 | 八〇 |
供給量 | 目計口標 | |||||
需要量 | 合 | 八五•五 | 九二•〇 | 九六•〇 | 九八•五 | 一〇一•五 |
需要量 | 外國 | 八五•五 | 九二•〇 | 九六•〇 | 九八•五 | 一〇一•五 |
需要量 | 計銷內 | |||||
電冰箱 (千臺) | ||||||
供給量 | 合 | 三三•〇 | 四〇•〇 | 四五•〇 | 四八•〇 | 四九•〇 |
供給量 | 進 | 一〇•〇 | 一〇•〇 | 一〇•〇 | 一〇•〇 | 一〇•〇 |
供給量 | 生產 | 二三•〇 | 三〇•〇 | 三五•〇 | 三八•〇 | 三九•〇 |
供給量 | 目計口標 | |||||
需要量 | 合 | 二四•〇 | 三〇•〇 | 三五•〇 | 三八•〇 | 三九•〇 |
需要量 | 外國 | 一五•〇 | 二〇•〇 | 二五•〇 | 二八•〇 | 二九•〇 |
需要量 | 計銷內 | 九•〇 | 一〇•〇 | 一〇•〇 | 一〇•〇 | 一〇•〇 |
日光燈 (百萬支) | ||||||
供給量 | 合 | 一•七 | 一•八 | 二•〇 | 二•一 | 二•二 |
供給量 | 進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供給量 | 生產 | 〇•七 | 〇•八 | 一•〇 | 一•一 | 一•二 |
供給量 | 目計口標 | |||||
需要量 | 合 | 一•七 | 一•八 | 二•〇 | 二•一 | 二•二 |
需要量 | 外國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需要量 | 計銷內 | 〇•七 | 〇•八 | 一•〇 | 一•一 | 一•二 |
第 233 頁
第 233 頁
第二十三章 金屬及其製品工業
第五節 運輸工具工業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年度 | 電冰箱 (千臺) | 電視機 (千臺) | 電晶體收音機 (千只) | 電晶體錄音機 (千只) | ||||||||||||
---|---|---|---|---|---|---|---|---|---|---|---|---|---|---|---|---|
生產量 | 需要量 | 生產量 | 需要量 | 生產量 | 需要量 | 生產量 | 需要量 | |||||||||
標 | 生 | 需要量 | 內國需要 | 標 | 生 | 需要量 | 內國需要 | 標 | 生 | 合外國 | 計銷內 | 標 | 生 | 合外國 | 計銷內 | |
三一•九 | 一五〇 | 一五〇 | 四〇 | 四〇 | 一二〇 | 一二〇 | 四〇 | 四〇 | ||||||||
三二•〇 | 一一〇 | 一一〇 | 五〇 | 五〇 | 一三〇 | 一三〇 | 七五 | 七五 | 二九〇 | 二九〇 | 八〇 | 八〇 | 三一〇 | 三一〇 | 八〇 | 八〇 |
三二•一 | 一六〇 | 一六〇 | 五〇 | 五〇 | 一七〇 | 一七〇 | 八〇 | 八〇 | 四〇〇 | 四〇〇 | 一〇〇 | 一〇〇 | 四〇〇 | 四〇〇 | 一〇〇 | 一〇〇 |
三二•六 | 一六〇 | 一六〇 | 五〇 | 五〇 | 二七〇 | 二七〇 | 八〇 | 八〇 | 六〇〇 | 六〇〇 | 一,〇〇〇 | 一,〇〇〇 | 八〇〇 | 八〇〇 | 一,〇〇〇 | 一,〇〇〇 |
三二•八 | 一六〇 | 一六〇 | 五〇 | 五〇 | 三一〇 | 三一〇 | 八〇 | 八〇 | 九二〇 | 九二〇 | 一,〇〇〇 | 一,〇〇〇 | 一,〇〇〇 | 一,〇〇〇 | 一,〇〇〇 | 一,〇〇〇 |
三二•九 | 一六〇 | 一六〇 | 五〇 | 五〇 | 三五〇 | 三五〇 | 八〇 | 八〇 | 一,〇〇〇 | 一,〇〇〇 | 一,一〇〇 | 一,一〇〇 | 一,一〇〇 | 一,一〇〇 | 一,一〇〇 | 一,一〇〇 |
第 234 頁
第 234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本計劃包括汽車、機器腳踏車、自行車及船舶四項。茲分別略述於下:
(一) 汽車: 現僅裕隆公司一家生產,係與日本、美國技術合作,自產部份比率已逐年提高,目前已達到六〇%。但國產汽車產量小,成本高昂,且每年仍有二千輛左右進口,因此推銷不易,各年生產均未能達到目標。五十三年生產一千八百輛,進口約二千五百輛。
(二) 機器腳踏車: 此為五十二年新發展的工業,目前有十四家工廠生產,均按製訂計劃逐年增加自製零件並同進口零件在國內裝配。五十三年增至三萬五千輛。但國內需要量大,仍有少量進口。現年產能力在五萬輛以上。
(三) 自行車: 國內自行車製造工廠生產零件裝配成整車出售的數量甚大,每年約有二十餘萬輛,合計每年生產約三十萬輛。臺灣現有自行車二百二十萬輛,平均每戶有車一輛,甚為普遍。
曾與殷豐公司建造大型油輪及貨輪,但總經營不善,業務不振,無力維持,於五十二年中途撤退,由臺船公司收回。該公司現有建造各種小型船舶五千噸的設備能力。但最近兩年造船業務仍未能發揮優良貨之勢。
(四) 船舶: 國內造船工廠較具規模的有臺灣造船公司的高雄造船廠二家,皆係公營事業。臺船公司現有建造各種小型船舶五千噸的設備能力。但總經營不善,業務不振,無力維持,於五十二年中途撤退,由臺船公司收回。該公司現有五千噸的設備能力。但最近兩年造船業務仍未能發揮優良貨之勢。
二、運輸工具需要估計
汽車及機器腳踏車: 因經濟的加速發展,國民所得不斷提高,今後四年間需要量將有大量增加,尤以三輪車逐漸淘汰後,計程車的需要較大。
自行車: 因目前需要量已接近飽和,加以機器腳踏車的流行,今後自行車需要量將不致再增,不過如能改善品質,則外銷仍有希望。
船舶: 為配合本期海運及漁業計劃,今後四年間應增建商船四十萬總噸,漁船三萬三千噸。造船方面技術如能改善,成本如能降低,在今後四年內爭取建造量應無問題。
三、運輸工具工業發展要點
第 235 頁
(一) 汽車:
改善現有設備,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及售價,提高品質,以廣推銷。
(二) 機器腳踏車:
- 應切實遵照政府核定的分年自製計劃進行。
- 研究改良生產技術,提高品質。
(三) 自行車:
- 加強現有生產整車工廠品質管制,以促進外銷。
- 對現有小型自行車工廠及自行車修理店加以整頓,維持產品達到一定標準,避免劣貨驅除良貨。
(四) 船舶:
- 臺灣造船公司增建一萬五千噸級船臺一座,並逐漸擴建為二萬五千噸級。
- 臺灣機械公司增建兩萬噸級浮塢一座。
- 改善現有設備及造修船技術。
表二十三・六 運輸工具供需估計
項 | 目 | 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汽車 (千輛) | 國內 生產 | 四・三 | 四・七 | 七・〇 | 九・〇 | 一一・〇 |
進口 | 一・八 | 三・〇 | 三・〇 | 二・〇 | 二・〇 | |
計 | 六・一 | 七・七 | 一〇・〇 | 一一・〇 | 一三・〇 | |
需量 | 四・七 | 七・〇 | 九・〇 | 一一・〇 | 一三・〇 | |
供給量 | 六・一 | 七・七 | 一〇・〇 | 一一・〇 | 一三・〇 | |
合 | 一・四 | 〇・七 | 一・〇 | 〇・〇 | 〇・〇 |
第二十三章 金屬及其製品工業 二三九
第 236 頁
第 236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項 目 | 五十三年 (實績) | 第四期 四年計劃 | |||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機器腳踏車 (千輛) | |||||
需求量 | |||||
合 | 四〇‧〇 | 四一‧〇 | 四二‧〇 | 四六‧〇 | 四八‧〇 |
外國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計銷內 | 四一‧〇 | 四二‧〇 | 四三‧〇 | 四七‧〇 | 四九‧〇 |
供給量 | |||||
合 | 三〇‧〇 | 三一‧〇 | 三二‧〇 | 三六‧〇 | 三八‧〇 |
進口 | 五‧〇 | 五‧〇 | 五‧〇 | 五‧〇 | 五‧〇 |
生產 | 二五‧〇 | 二六‧〇 | 二七‧〇 | 三一‧〇 | 三三‧〇 |
目標 | 四‧〇 | 四‧〇 | 四‧〇 | 四‧〇 | 四‧〇 |
自行車 (千輛) | |||||
需求量 | |||||
合 | 四八‧〇 | 四八‧〇 | 四八‧〇 | 四八‧〇 | 五一‧〇 |
外國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一‧〇 |
計銷內 | 四九‧〇 | 四九‧〇 | 四九‧〇 | 四九‧〇 | 五二‧〇 |
供給量 | |||||
合 | 三八‧〇 | 三八‧〇 | 三八‧〇 | 三八‧〇 | 四一‧〇 |
生產 | 二九‧〇 | 二九‧〇 | 二九‧〇 | 二九‧〇 | 三二‧〇 |
目標 | 三‧〇 | 三‧〇 | 三‧〇 | 三‧〇 | 三‧〇 |
計口量 | 四‧〇 | 四‧〇 | 四‧〇 | 四‧〇 | 四‧〇 |
國產船 (千總噸) | |||||
供給量 | |||||
國 | 八二 | 八二 | 八二 | 八二 | 八二 |
內 | 三一 | 三一 | 三一 | 三一 | 三一 |
需要 | 五 | 五 | 五 | 五 | 五 |
量 | 一一 | 一一 | 一一 | 一一 | 一一 |
第 237 頁
第二十四章 手工業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手工業品的項目甚為廣泛,凡以手工加工為主的產品皆屬之。但過去手工業品的生產與銷售,因缺乏完整的統計資料可供應,因此僅以對外銷結構的予工業品為限。近數年來臺灣手工業積極輔導與業者的努力,外銷的拓展甚速,此對於利用農村剩餘勞力,增加農民所得,裨益甚大。
在第一期四年計劃末期,有關單位認為臺灣手工業極有發展前途,但手工業在臺灣多係家庭副業,原料供應,產品生產及銷售均未能配合,式樣亦無改進,多年來均無進展,遂於四十五年三月協助設立臺灣手工業推廣中心負責推展:(一)改良設計及增加手工業品的生產,(二)發展手工業品的國外市場,(三)促進手工業原料的充份利用,(四)創辦技術協助及訓練等工作。並將手工業發展列入四年計劃之內。在第二、三期四年計劃期間,由於上項業務的積極推行,外銷業務已逐漸展開,外銷價值上升甚速,自四十五年的一百四十萬美元,至五十三年已增達一千一百餘萬美元,增加達三倍以上。外銷地區亦自二十多個國家增至四十二個國家,但仍集中於美國,每年仍佔一半以上,惟近年來已由七八%降至五七%。至於銷往美國手工業品項目,以刺繡及手製成衣、編帽及竹藤製品為圭,佔銷美手工業品價值的五〇%以上。
目前臺灣已發展的手工業品,可供作室內陳飾服飾及各種禮品紀念品之用者,計有刺繡及手製成衣、編帽、竹藤製品、瓊麻及其他纖維製品、玩偶玩具、木傢具及木刻品、抽繡製品、地毯地蓆、髮網、手提袋、陶瓷器及玉石製品、羽毛製品、觀光紀念品及其他等十四類,達二千餘種,其中以前四類為大宗,佔總外銷價值的一半以上。最近五年來,以瓊麻及其他纖維製品與竹藤製品的增加為最速,各增加六.五倍及四.三倍。近年來雖有進口原料加工輸出,但加工程度不大,數量不多,仍以國內所能供給的原料為圭。
手工業品的外銷雖增加急速,近五年來平均每年增加率達三二%,但較之二九六二年日本出口一億五千萬美元、法國一億三千萬美元,仍瞠乎其後,目前從業廠商雖達一千九百餘單位,但仍多家庭副業的小規模經營,分散於廣大的鄉村地區,缺乏組織,且
三二七
第 238 頁
238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三、手工業發展要點
一、手工業品質需要估計
目前臺灣手工業品均以手工製作,但若每家的產量甚少,此不僅增加集貨與運輸的困難,並有礙政府輔導推廣機械對業者指導技術、增加產量、改善品質,及報導市場情報等工作的推行。此外,在產品的設計式樣方面雖已改進,但部份業者尚墨守陳規,常不能迎合國外消費者的口味與時尚,亦須加強勸導其改變生產觀念,隨時注意消費者的偏好,講究產品的設計。
歐美先進的國家,人民生活水準高,對手工業品用於增進日常情趣的需要有增無減。惟手工業所利用的勞力甚多,過去手工業品輸出較多的地區如日本及香港等地,因工資逐漸提高,產品售價趨漲,致國外買主有逐漸轉向臺灣採購手工業品的趨勢。今後宜加強手工業品的產銷組織及改善設計,並在產品設計上表現我國固有文化藝術的風格,以博取歐美國民的喜愛,將可大量拓展外銷。根據目前國外市場的趨勢與近年來外銷的進展,預計今後四年每年外銷值的增加率將在一五%以上。
本計劃期間,除繼續發展已有外銷基礎的產品,如刺繡及手製成衣、編帽、竹藤製品、瓊麻製品、髮網等外,並將積極推展手套、手織及針織毛衣、手提袋、玩具、塑膠花、地毯、木像具、木刻及木工製品、各種聖誕飾品、觀光紀念品以及玉石加工品等的生產與外銷。為配合以上各項手工業品的發展,將採取下列措施:
- 改進產品的設計、品質與包裝。
- 促進生產各種產品的中小型工業與手工業者間的配合。
- 培植家庭業者與手工業者形成生產基地,並予以組織統一辦理產品外銷與原料進口業務以及貸款服務。
- 促進手工業適度機械化以達大量生產。
- 調查國外市場的動態資料,協助業者推廣外銷,並積極拓展美國以外的外銷市場。
- 擴大技術訓練,促進原料進口加工,以輸出勞務。
第 239 頁
第二十五章 電 力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民國四十一年底,臺灣電力公司裝置容量為三十三萬瓩,經過以往三期四年經建計劃的推動,五十三年底增至一百十三萬瓩,相當於四十一年底的三.四倍,發電量達五十九億一千四百萬度,相當於四十一年底的四.二倍;用戶數亦自四十一年底的五十二萬戶,增加約一百萬戶。用電量的增加更大,五十三年週詳完成發電裝置容量八十萬瓩,排除一萬瓩,實增八十萬瓩。
計 劃 名 稱 | 裝 置 容 量 (瓩) | 可 靠 尖 峯 電 力 (瓩) | 完 成 時 期 | 水力或火力 |
---|---|---|---|---|
天輪第二部機增設工程 | 一六、五〇〇 | 一〇〇 | 四十二年八月 | 水力 |
立霧第二部機增設工程 | 一六、〇〇〇 | 一〇〇 | 四十二年三月 | 水力 |
烏來第一部機增設工程 | 一二、五〇〇 | 一〇〇 | 四十三年六月 | 水力 |
銅門水力發電工程 | 一一、〇〇〇 | 八、〇〇〇 | 四十四年七月 | 水力 |
北部火力擴充工程 | 四〇、〇〇〇 | 四〇、〇〇〇 | 第一部機 四十四年四月 | 火力 |
南部火力發電工程 | 二〇、〇〇〇 | 一〇、〇〇〇 | 第二部機 四十四年十一月 | 火力 |
天輪尖峯電力增加工程 (第三部機) | 二六、五〇〇 | 一〇、四〇〇 | 第三部機 四十五年四月 | 水力 |
霧社水力發電工程 | 二〇、〇〇〇 | 一〇、四〇〇 | 四十六年七月 | 水力 |
南部火力第二部機增設工程 | 四〇、〇〇〇 | 一〇、〇〇〇 | 第四部機 四十七年六月 | 火力 |
龍澗水力發電工程 | 四八、六〇〇 | 一〇、六〇〇 | 四十八年六月 | 水力 |
二三九
第 240 頁
二四〇
水力或火力 | 計劃名稱 | 裝置容量 | 可靠電力 | 可靠尖峯電力 | 完成時期 |
---|---|---|---|---|---|
火力 | 深澳第一火力發電工程 | 七五、〇〇〇 | 七〇、〇〇〇 | 七四、〇〇〇 | 四十九年十月 |
火力 | 深澳第二火力發電工程 | 一二五、〇〇〇 | 一一〇、〇〇〇 | 一〇〇、〇〇〇 | 五十年十一月 |
水力 | 谷關水力發電工程 | 九〇、〇〇〇 | 一二〇、〇〇〇 | 一一〇、〇〇〇 | 五十二年十二月 |
水力 | 南部水力第三部機擴裝工程 | 九〇、〇〇〇 | 二〇、〇〇〇 | 三五、〇〇〇 | 五十二年八月 |
火力 | 石門水力發電工程 | 火力一二五、〇〇〇 水力一二五、〇〇〇 |
一四、三〇〇 | 七三、六〇〇 | 第一部五十年十一月 第二部五十三年四月 |
其他 | |||||
水力合計 | 三五、二五〇 | ||||
火力合計 | 一八〇、七七〇 | ||||
總計 | 八八〇、七七〇 |
註:一、表中可靠電力及可靠尖峯電力係根據民國五十一年至五十二年枯水年計算。
第三期四年計劃內,所有遠見水庫的建設,僅因工程浩大,需就基鉀,且建設時期較久故暫緩開工,改建需求較少而易見速效的林口火力及下遠見水力發電廠。此外深澳火力第三機組及汽渦輪發電計劃,均於第三期四十年計劃期內完工。
電力建設發展雖如此迅速,但仍不能滿足急遽發展中工業對電力的需求,每遇枯旱年,常於枯水時期限制各大用電工業用電,尤以五十二年為甚,限制用電量估計約一億六千七百萬度,影響工業生產,近年來電力建設已着重於火力發電,限電情形可以改善。由上表可知過去十年,水力發電裝置容量增加四十五萬餘瓩,而火力發電只增加三十五萬餘瓩。若非如此,火力發電則相反,自四十一年的三·三%,增至五十三年的六〇·一%。
第 241 頁
頁 241
表二十五・二 水力火力發電量比較
時 | 期 | 水 (度萬百) | 火 (度萬百) | 合計 (度萬百) | 百分比 |
---|---|---|---|---|---|
四十一 | 年 | 一、〇四〇 | 三、一二一 | 四、一六一 | 100 |
四十二 | 年 | 五、九四 | 二、三五九 | 二、九五三 | 100 |
四十三 | 年 | 八六・七 | 三九・九 | 一二六・六 | 100 |
計 | 二、五〇一 | 七、六七九 | 一〇一八〇 |
在用電方面,五十三年的總用電度數約為四十一年的四‧八倍,平均年增率為一‧四‧〇%。其中電力用電(即工業用電)增加較速,平均年增率達一‧四‧七%。四十一年工業用電約佔總售電度數的七五‧九%,至五十三年已提高至八一‧七%。電燈用電平穩,平均年增率則為一‧四‧〇%。電燈用電量僅七十四度,與日本的二百二十六度及美國的一千二百八十一度相比,則不免瞠乎其後。
表二十五・三 電力及電燈用電比較
時 | 期 | 合計 | 電力 (總數, 百萬度) | 電燈 (總數, 百萬度) | 電力用電百分比佔 |
---|---|---|---|---|---|
四十一 | 年 | 一、〇七六 | 八一・七 | 二、五九 | 七五・九 |
五十三 | 年 | 三八一・九 | 四一三・六 | 二六・四 | 八一・七 |
五十三年較四十一一年增加百分比 | 二三五・六 | 四八・五 | 一・四・〇 | ||
平均每年增加百分比 | 四八・五 | 四・七 |
二三五
第 242 頁
242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再就工業別用電的情形加以分析,五十一年較四十一年用電增加最多的工業首推化學工業,計增加十二億七千七百萬度,其次為金屬工業,增加六億七千三百萬度,再次為窯業,增加二億六千五百萬度,紡織、食品、礦業、農業水利等亦各增一、二億度。若就增加率而言,則以窯業為最大,增加率達七二·八%,其次為農業水利,增加率達三九·八%。茲將各項工業自四十一年與五十三年的用電情形列表說明如下,由此亦可窺見各工業十二年來發展情形的一斑。
表二十五·四 工業用電比較
別 | 四十一一年用電量 (百萬度) | 五十三年用電量 (百萬度) | 增加用電量 (百萬度) | 增加率 % |
---|---|---|---|---|
工業 | ||||
窯業 | 194 | 333 | 139 | 71.68 |
化學 | 298 | 1575 | 1277 | 428.52 |
金屬 | 141 | 813 | 672 | 476.59 |
紡織 | 335 | 425 | 90 | 26.87 |
食 | 66 | 160 | 94 | 142.42 |
農 | 65 | 250 | 185 | 284.61 |
水 | 67 | 104 | 37 | 55.22 |
礦 | 38 | 40 | 2 | 5.26 |
他業 | 46 | 333 | 287 | 623.91 |
計 | 1787 | 4033 | 2246 | 125.68 |
在改良電力供應及加強服務方面,臺灣電力公司獲得相當成就,目前電壓及週率均能維持標準。歷年來工作停電及事故停電次數逐見減低,事故搶修時間亦大為縮短。並自五十二年開始實施「加速供電」計劃,增設服務組織,推行中心服務所制度,以
第 243 頁
三、電力發展要點
一、電力需要估計
便利用戶。又為配合政府耕者有其田政策,提高農民生活水準,臺灣電力公司自民國四十三年起即與臺灣省政府及農復會合作推行「農村電化」計劃,至五十三年年底,共完成一千四百六十二村里,電燈用戶十一萬餘戶,電力用戶七百餘戶,添建線路四千餘公里。
由於人口激增,國民所得逐漸提高,而農工各業發展則方興未艾,產品的外銷市場亦正在積極拓展,凡此無一不促使電力用途日溢擴展。
電力的消費分電燈用電與工業用電兩方面。電燈用電由於一般電氣化設備已日漸普遍,用電量將逐漸增加;本計劃期內平均每年增加率估計約在一〇・〇%。工業用電又可分為大電力與小電力兩類,凡用電在五百瓩及五百瓩以上者為大電力,在五百瓩以下者為小電力。就平均年增加率而言,大電力為一〇・〇%,小電力為九・四%。電燈電力合計平均增加率為一〇・一%。
二、電力擴建要點
(一)深澳火力第三機組:深澳電廠原有七萬五千瓩及十二萬五千瓩發電機各一組。該廠再添裝廠一座一千八百磅之汽輪發電機一組,裝置容量為二十萬瓩,已於五十二年十月開工,主要機器亦已訂購,預定五十五年中完成發電。
(二)林口火力發電計劃:該廠將建於臺北縣林口鄉,初期裝置容量為三十萬瓩,以煤為主要燃料。美援貸款已核准二千六百七十萬美元,並已簽訂貨款合約。該計劃於五十四年內開工,預期五十七年完工發電。
(三)達見水力發電計劃:在達見壩址下游一公里處興建四十五公尺混凝土壩一座及地下發電廠一所,計劃裝置九萬瓩發電機四座,初期先裝兩座,計十八萬瓩。美援貸款已核准九百廿萬美元,並已簽訂貨款合約。該計劃已於五十三年內開始準備工作,預期五十七年年底完工發電。
(四)媽祖輪發電計劃:深澳第三計劃將於五十五年夏季完工發電。在五十四年冬季及五十五年上半年枯水季,電力將有不足之虞,為避免屆時限制用電起見,乃以應急方法,裝置氣渦輪發電機,利用天然氣發電,裝置容量為五萬六千瓩。廠址設苗栗的通霄,預計五十四年九月完工。
(五)谷關水力擴充計劃:谷關電廠兩組機組已於五十一年完成。該廠原設計可裝四萬五千瓩水輪發電機四座。另兩組亦已訂購,土木
第二十五章 電力 二二七
第 244 頁
二三八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一) 能源
電力建設方面,預計五十五年可以完工的工程,龍澗抽水工程,烏來尖峯工程,榕樹溪工程亦正在進行中。本計劃期內開工而待下期完工的計劃:大林火力發電計劃,廠址在高雄附近,用油發電,裝置容量將為六十萬瓩,在本計劃期內完工。在第五期四年計劃期內完成。另有曾文溪、龍澗改善及原子能電廠三計劃,正作詳細研究,亦可能在本期內舉辦。
(八) 其他發電計劃
輸配電系統,據估計本計劃期內,電力需求仍將增加約百分之四十,為適應用戶及負載增加需要,提高供電的可靠性,及減少系統損失起見,輸配電系統擴充計劃,仍將繼續積極進行。
(八) 輸配電系統擴充計劃
為配合發電計劃,適應用戶及負載增加需要,提高供電的可靠性,及減少系統損失起見,輸配電系統擴充計劃應增建部份如下:
- 新建十五萬四千伏安一次輸電線路約二百五十至二百五十五回路公里,及調換九十萬九千回路公里。
- 新建一次變電所四處,及擴充八處。
- 新建六萬九千伏安及三萬四千五百伏安二次輸配電線路約三百七十回路公里。
- 新建二次變電所七處,及擴充若干處。
- 增裝配電變壓器約四十萬千伏安。
- 新建配電線路,約增九千二百公里。
- 增裝電表四十萬只。
根據以上需要估計及各項計劃完成後所能增加的發電能力,列電力供需估計表如下:
第 245 頁
第二十五章 電力
二三九
表一五.五 電力供需估計
項 目 | 53年實-發電量(百萬度) | 53年實-裝置容量(千瓩) | 53年實-電燈電力 | 53年實-小電力 | 53年實-總計 | 53年實-電線損失率% | 53年實-損失度數 | 54年-發電量(百萬度) | 54年-裝置容量(千瓩) | 54年-電燈電力 | 54年-小電力 | 54年-總計 | 54年-電線損失率% | 54年-損失度數 | 54年期-發電量(百萬度) | 54年期-裝置容量(千瓩) | 54年期-電燈電力 | 54年期-小電力 | 54年期-總計 | 54年期-電線損失率% | 54年期-損失度數 | 55年-發電量(百萬度) | 55年-裝置容量(千瓩) | 55年-電燈電力 | 55年-小電力 | 55年-總計 | 55年-電線損失率% | 55年-損失度數 | 56年計畫-發電量(百萬度) | 56年計畫-裝置容量(千瓩) | 56年計畫-電燈電力 | 56年計畫-小電力 | 56年計畫-總計 | 56年計畫-電線損失率% | 56年計畫-損失度數 | 57年期間-發電量(百萬度) | 57年期間-裝置容量(千瓩) | 57年期間-電燈電力 | 57年期間-小電力 | 57年期間-總計 | 57年期間-電線損失率% | 57年期間-損失度數 |
---|---|---|---|---|---|---|---|---|---|---|---|---|---|---|---|---|---|---|---|---|---|---|---|---|---|---|---|---|---|---|---|---|---|---|---|---|---|---|---|---|---|---|
合計 | 一九、二九四 | 二一、二五四 | 二二、七七七 | 二四、八八六 | 二七、一二六 | 三一、二六六 | ||||||||||||||||||||||||||||||||||||
在期內開工而在下期內完成的計畫 | ||||||||||||||||||||||||||||||||||||||||||
石門水庫 | 一、一三〇 | |||||||||||||||||||||||||||||||||||||||||
氣渦輪發電 | 一、一八六 | |||||||||||||||||||||||||||||||||||||||||
本期內完成的計畫 | ||||||||||||||||||||||||||||||||||||||||||
石門水庫 | 五、九四一 | 五、九四一 | 五、九四一 | 五、九四一 | 五、九四一 | 五、九四一 | ||||||||||||||||||||||||||||||||||||
氣渦輪發電 | 六、五三七 | 六、五三七 | 六、五三七 | 六、五三七 | 六、五三七 | 六、五三七 | ||||||||||||||||||||||||||||||||||||
龍溪文改善溪力 | 七、二六一 | 七、二六一 | 七、二六一 | 七、二六一 | 七、二六一 | 七、二六一 | ||||||||||||||||||||||||||||||||||||
檜山發電廠 | 一、四七九 | 一、四七九 | 一、四七九 | 一、四七九 | 一、四七九 | 一、四七九 | ||||||||||||||||||||||||||||||||||||
烏樹林發電廠 | 三、一〇〇 | 三、一〇〇 | 三、一〇〇 | 三、一〇〇 | 三、一〇〇 | |||||||||||||||||||||||||||||||||||||
立霧水庫 | 一、四〇四 | 一、四〇四 | 一、四〇四 | 一、四〇四 | 一、四〇四 | |||||||||||||||||||||||||||||||||||||
谷關發電廠第三充 | 七、一二一 | 七、一二一 | 七、一二一 | 七、一二一 | 七、一二一 | |||||||||||||||||||||||||||||||||||||
深澳發電廠第一期 | 四、〇四五 | 四、〇四五 | 四、〇四五 | 四、〇四五 | 四、〇四五 | |||||||||||||||||||||||||||||||||||||
原子能電廠 | 八、〇一九 | 八、〇一九 | 八、〇一九 | 八、〇一九 | ||||||||||||||||||||||||||||||||||||||
林口發水力 | 一、九四四 | 一、九四四 | ||||||||||||||||||||||||||||||||||||||||
下達見水力 | 一、一六八 |
第 246 頁
二三〇
第二十六章 工業區計劃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為解決工業用地問題以加速經濟發展,政府特於四十九年及五十年間分別設立北部及南部工業用地開發籌劃小組,創設示範工業區於北部的六堵及南部的高雄港擴,建區城內。
一、北部六堵示範工業區
(一) 地點 點:位於臺北基隆之間,距臺北約二十公里,距基隆約八公里,南臨北基公路;西、北、東三面沿基隆河,距附近七堵及五堵火車站約二公里。
(二) 面積 積:全面積約五十九公頃,可供工廠用地四十四公頃,佔全面積七六%。
(三) 公共設施
- 堤防—沿基隆河築有堤防一道長約一公里。
- 道路—主要道路寬二十公尺,直接北基公路,次要道路寬十二公尺。
- 自來水—區內單獨設有自來水廠每日供水約六千五百公噸。
- 下水處理—區內單獨設有污水處理及排水抽水站。
- 電力—區內單獨設有變電所,供應量為六千二百五十伏安。
- 電信—由電信局配合處理。
- 加油站—區內設加油站一處。
- 服務中心—區內建築管理服務中心一幢,正在施工中。
- 銀行—區內設有銀行營業所。
(四) 開發費用 用:全部經費約新臺幣六千萬元。
(五) 地價 價:原地價及整地、築堤、修路、排水、排污設施等費用攤入地價按成本計算,不取利潤,每坪地價為新臺幣三百三十元(未計利息)。其餘自來水、電力、電信等設施費用,則僅交由工廠付使用費率。
第 247 頁
第二十六章 工業區計劃
第四節 開發費: 第一期二一百一十八公頃
(一) 設廠限制: 本工業區僅限一般性中小型工業需要而設, 原則上凡過份噪雜或具有毒害性的工廠不得在區內設立。區內工廠並應採用防火建築。
(二) 區內工業種類: 計有工廠三十三家包括化工、紡織、機械、食品製造、加工等一般性中小型工業, 最大基地面積一萬八千六百六十坪 (六・二二公頃), 最小者四百坪 (○・一三公頃), 平均每廠約三千坪 (一・○公頃)。其中已建廠者十六場示範工業區於四十九年八月開始購地, 陸續興工, 於五十二年七月大部工程完成, 迄五十三年八月建廠土地已售出四四%。足證興辦工業區對於工業區需要的迫切。
(三) 地積: 擴港完成後全部工業區面積約九百公頃, 現已填築工業區面積計二一百一十八公頃。在此第一期二一百一十八公頃工廠用地計一一百三十一・四公頃, 佔該全面積六○%, 其中係保留五・三公頃為加工出口區。
(四) 公共設施:
- (一) 道路:主要道路路寬三十五公尺, 次要道路路寬二十八公尺及十公尺, 已於五十三年一月開始施工, 預計五十五年六 月全部完工。
- (二) 鐵路:區內設有鐵路支線, 將於適當時期配合興建。
- (三) 自來水:現有高雄工業給水廠, 擬擴充供應量為每日四萬公噸, 自五十二年九月開工預計五十五年三月全部完工。
- (四) 污水處理:暫不設立污水處理廠, 雨水下水道已於五十二年十月開工, 預計五十五年三月全部完工。
- (五) 電力及電信:由電力公司及電信局配合辦理。
- (六) 加油站。
- (七) 服務中心。
(五) 開發費用: 第一期二一百一十八公頃工業區全部開發經費約新臺幣九千九百五十餘萬元, 由臺灣省政府及美援會會同籌撥。
第 248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伍 地價
除自來水、鐵路、電力、電信、工廠僅付使用費率外,其餘開發費用及填築費用合計每坪土地成本新臺幣四百四十四元。
四 設廠限制
為經濟有效利用擴港區內所有工業區土地,今後將分別劃定各類不同性質的工業專用區。目前一百二十八公頃工業區內,除預留五.五・三公頃為加工出口區,以外銷加工工業為對象外,其餘以具有外銷產品的工業及需用水面的工業為優先,但原則上凡遇有份噪雜或具有毒害性的工廠不得設立。
- (丙)區內工業種類:目前工業區內租售地價雖尚未經確定,但已租賃、承購、預購及準備承購土地的工廠已有十家,需要最大基地面積九萬坪,最小約五百坪,多屬夾板、製銅、化工等較大工業,至於加工出口區內土地,尚待該區成立後接受申請。
三、其他地區
- (一)根據實地勘查結果,臺灣省可供工業使用的土地除上述兩示範工業區外,尚有:
- (一)流動標高區內有工業用地五十九處
- (二)各行政區都市計劃內工業區尚未使用土地
- 二千四百五十三公頃
- 二千五百二十二公頃
- 四千九百七十五公頃
合計九千九百五十公頃。 若以四十八年至五十年新設工廠調查,平均每年用地三百七十六公頃計算,則現有工業用地,當可敷今後十年至十五年使用。
第二節 計劃內容
一、需要估計
工業區位置及工業種類的分佈,當依據各地區地理環境、天然資源及人口性質等特徵為配合,茲根據今後四年國內工業發展趨勢,估計工業區需要情形如下:
第 249 頁
第 249 頁
二、發展要點
(一) 開發工業區:
- 開發臺北縣三重市頂崁小型工業區: (一) 臺北市郊地區:臺北市附近地區三重市一帶,小型工業極多,擁塞現象至為嚴重,極應予以疏散,而此項小型工業多屬市區內服務性及市場指向性的工業,其所在地不宜距大都市過遠,故應在臺北市附近選擇適當地點予以開發利用。況且臺北市區內目前仍有若干中小型工業與住宅商店混雜的現象,若能將此等小型工業予以疏遷,改建工業大樓,則不僅可以美化市容,更可防止違章建築的滋生。 (二) 北部地區:鑒於臺北市為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故北部地區工業用地的需求極為殷切,但五十二年葛樂禮颱風侵襲時,臺北市民近地區編定工業用地的極大部份,均經浸水,不適宜大型工業的發展,應選擇距臺北市較近而兼具無水患的地區予以開發利用。 (三) 中部地區:臺灣中部地區大部份農業產品出產地,為適宜的食品工業原料供應地區,開發農產品加工工業區的需要已見迫切。且最近苗栗縣內天然氣的開發及人造纖維工業的發展,促成工業建立的蓬勃氣象,現有編定的工業用地已不敷應用,極需選擇適當地點開闢一個以人造纖維加工工業為主的工業區。 (四) 南部地區:南部地區的工業用地除一部份就原料產地定為採掘性工業區外,臨港大部份工業用地則以供應外銷加工工業及需水浬的重工業為優先,其第一期一二八公頃土地現已開發利用,為配合高雄港十二年長期擴建計劃,今後當視實際需要予以充分利用。 (五) 東部地區:東部花蓮港已於五十三年初開放為國際港,促成工業發展的需要,為配合東部礦產及林業的發展,極需選擇適當地區予以開發利用。
本建議第一乃為儘慎考慮其地距而避免過早分割為兩期開發,第二期開發面積三‧五公頃,部份僅造二、三樓小型標準廠房,以供二百坪以下工廠之用,其餘部份供個別建廠,而予以建廠貸款及其他輔導。其第一期部份預計最近開工,五十五年 二四九
第 250 頁
二三四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民國六月全部完工,五十四年底前工廠全部遷入。第二期開發面積約二十七公頃,預定五十四年四月施工,至同年八月底完成。
-
開發桃園龜山一般性中小型工業區:該工業用地距臺北二十四公里,距鶯歌鎮約一.五公里,距鶯歌鎮約四公里。面積約三十二公頃。附近桃園中壢一帶工廠甚多,已形成優良的工業環境。 現六堵工業區土地已全部出售建廠使用,旣無餘地可繼續供售建廠,故龜山工業區即有開發,預計五十四年六月完工,五十四年底前工廠可全部遷入。
-
開發苗栗頭份一般性中小型工業區:該工業用地距頭份鎮約一公里,距竹南鎮約一.八公里,與現有的中國人造纖維公司及尼龍廠僅隔,面積約二十五公頃。該工業區由於人造纖維原料供應便利,宜着重人造纖維加工業的發展及供應其他一般性中小型工業之需,預計五十五年六月以前開發完成。
-
開發新店工業區:臺北縣新店大坪林的編定的工業用地,因其距離臺北市甚近,交通便利,地勢亦高,在北部防洪計劃未完成前,極有吸引工業發展的價值,將予開發以應北部地區新設工廠的需要。
-
開發中和鄕工業區:臺北縣中和鄉工業用地,位於永和和鎮通往板橋鎮的公路邊,新築南勢角通往板橋的鐵路正通過該地,目前已有部份土地為投資者購用建廠,條件尙優,宜在短期內開發利用。
-
開發樹林鎮工業用地:臺北縣樹林工業用地位於樹林山子腳,面積二.六七公頃,為樹林地區中小型工業發展的需要。
-
開發內壢工業區:桃園縣內壢工業區用地面積計四五.九公頃,位於縱貫公路邊,介於桃園中壢之間,開發利用,容納新設工廠,可避免工業過於集中臺北北部地區的趨勢。
-
開發花蓮港工業區:茲為配合花蓮國際港及開發東部天然資源的雙重要求下,將美崙工業區靠近港口附近部份先予開發。
-
開發石油化學工業區:為發展化學工業起見,將在高雄左營石油公司煉油廠附近,劃出部份土地,開發為一與石油工業有關的加工工業區。
第 251 頁
頁碼:251
第 二十六 章 工業區 計畫
10 開發中、東部工業區:
中部為農業地區,物產豐富,將在臺中縣、臺中市、及彰化縣等地,就編定的工業用地選擇一百公頃,開闢為食品加工工業區,計畫自五十四年開始籌劃,分三年完成。
(1) 陸續開發高港擴建區內工業區:
目前所辦的南部工業區,係指現已填築完成的二百一十八公頃土地而言,今後陸高港擴建,將陸續增加工業用地,此 項由地方政府自行籌措外,其開闢費用以最基本的整地、道路及排水等設施為限,款方式貸由地方政府舉辦,並由地方政府列入年度預算內分十年償還。每年協助開闢發一佰公頃計需貸款一千八佰萬元。將以貸 第一期開發的二百一十八公頃的工業區內公共設施將於五十五年六月全部完成。現規劃的第二期開發計畫於第一期完成後 即繼續進行開發。
(2) 協助地方政府開發工業區:
除政府權衡財力及實際需要已作上述重點開 前已述及政府為某解決全省工業用地,已勘定工業用地五十九處。 發外,地方政府欲籌自行開發其 項由地方政府自行籌措外,其開闢費用以最基本的整地、道路及排水等設施為限,款方式貸由地方政府舉辦,並由地方政府列入年度預算內分十年償還。每年協助開發一佰公頃計需貸款一千八佰萬元。將以貸 預計每年協助開發工業用地一百公頃,除收購土地款 預計每年協助開發工業用地一百公頃,除收購土地款 預計每年協助開發工業用地一百公頃,除收購土地款
(3) 擴辦廠房建築貸款:
開闢期間,擴辦工業區內公共設施將於五十五年六月全部完成。現規劃的第二期開發計畫於第一期完成後即繼續進行開發。 目前所辦的工業區,僅能視已填築完成的二百一十八公頃土地而言,今後高港的擴建,將陸續增加工業用地,此項由地方政府自行籌措外,其開闢費用以最基本的整地、道路及排水等設施為限,貸款方式貸由地方政府舉辦,並由地方政府列入年度預算內分十年償還。每年協助開發一百公頃計需貸款一千八百萬元。將以貸 為鼓勵投資人利用工業用地建廠則為政府既定政策,為配合此一政策的實現,復為輔助廠房造價八成的建築貸款,由臺灣土地開發公司負責辦理。
(4) 六省工業區對於購地建廠者:
設廠的意義,因之在計畫開發中 力尚未能滿足所有新建工廠的需 政府開發工業區的不足,計畫對 責任辦理。 廠房造價八成的建築貸款,對於投資人的幫助甚大,亦有鼓勵前往工業區設廠的意義,因之在計畫開發中,政府所辦理的工業區,僅能視已填築完成的二百一十八公頃土地而言,今後高港的擴建,將陸續增加工業用地,此項由地方政府自行籌措外,其開闢費用以最基本的整地、道路及排水等設施為限,貸款方式貸由地方政府舉辦,並由地方政府列入年度預算內分十年償還。每年協助開發一百公頃計需貸款一千八百萬元。將以貸 對於購地建廠者,均給予廠房造價百分之八十的廠房建築貸款,對於投資人的幫助甚大,亦有鼓勵前往工業區設廠的意義,因之在計畫開發中,政府所辦理的工業區,僅能視已填築完成的二百一十八公頃土地而言,今後高港的擴建,將陸續增加工業用地,此項由地方政府自行籌措外,其開闢費用以最基本的整地、道路及排水等設施為限,貸款方式貸由地方政府舉辦,並由地方政府列入年度預算內分十年償還。每年協助開發一百公頃計需貸款一千八百萬元。將以貸 劃開發中的頂崁、龜山及頭份三工業區,均有廠房貸款,
(5) 籌建示範工業大樓:
為謀臺市區重建示範起見,將在臺北市都市計畫工業區內,選擇適當土地二公頃,籌建四至六層工業大樓,以供市內一 般服務性或市場指向性小型工業之用,藉以解除是類工業在密集市區內分散各處,形成工業貧民窟的壓力,初步將建立三千 坪,以每坪造價四千元計,約需經費約八千萬元。土地二公頃約需經費八百萬元。共需約八千萬元。
註:原始圖片底部顯示頁碼「二三五」,但依據指令要求輸出頁碼為 251。
第 252 頁
二三六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六) 繼續籌辦六堵工業區廠房建築貸款:
六堵工業區土地雖已全部售完,尚有若干工廠仍未建廠,故此項廠房建築貸款應繼續籌辦以資配合。
(七) 建立高雄港加工出口區:
加工出口區管理條例業經完成立法程序公佈實施,南部工業區中經保留港區土地六十四公頃作為設置加工出口區之用,加工出口區各項設施正積極籌建中,預計在五十四年六月以前可正式付諸實施。
(八) 建設北五堵工業社區:
六堵工業區土地已全部售完,各工廠均已陸續興建廠房,若干且已開始生產,將來全部工廠卅六家均開始生產時,估計約有二千六百餘員工居住於六堵工業區附近,是以一自足式新工業社區的建立實刻不容緩,茲已選定六堵對岸的北五堵土地擬闢為新社區,並配合國民住宅貸款辦法建立勞工住宅,土地約六○公頃,各項公用設施經費約為新臺幣三千三百萬元,收購土地約三千五百萬元,合計六千八百萬元。此計劃的實施為疏散臺北過於擁塞的人口當有所助益。
第 253 頁
附表一
第四期四年計劃工業部門主要產品生產目標總表
產品名稱 | 單位 | 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計 劃 期 間 |
---|---|---|---|---|---|---|---|
甲、礦業 | |||||||
1. 原煤 | 千公噸 | 5,028.0 | 5,400.0 | 5,800.0 | 6,000.0 | 6,000.0 | 23,200.0 |
2. 油 | 千公秉 | 1,215.0 | 1,300.0 | 1,400.0 | 1,500.0 | 1,600.0 | 5,800.0 |
3. 天然氣 | 百萬立方公尺 | 100.0 | 120.0 | 140.0 | 160.0 | 180.0 | 600.0 |
4. 銅 | 千公噸 | 3.6 | 4.0 | 4.8 | 6.0 | 8.0 | 22.8 |
5. 鐵礦 | 千公噸 | 9.3 | 11.0 | 11.0 | 11.0 | 11.0 | 44.0 |
6. 硫磺 | 千公噸 | 9.3 | 11.0 | 11.0 | 11.0 | 11.0 | 44.0 |
乙、製造業 | |||||||
1. 食糖 | 千公噸 | 785.0 | 800.0 | 870.0 | 880.0 | 880.0 | 3,430.0 |
2. 鳳梨罐頭 | 千箱 | 3,800.0 | 4,000.0 | 4,000.0 | 4,000.0 | 4,000.0 | 16,000.0 |
3. 洋菇罐頭 | 千箱 | 1,097.0 | 1,200.0 | 1,300.0 | 1,400.0 | 1,500.0 | 5,400.0 |
4. 捲煙 | 千箱 | 2,878.0 | 3,100.0 | 3,300.0 | 3,500.0 | 3,800.0 | 13,700.0 |
5. 酒 | 千公升 | 1,286.0 | 1,300.0 | 1,400.0 | 1,500.0 | 1,600.0 | 5,800.0 |
6. 味精 | 千公噸 | 13.0 | 15.0 | 17.0 | 17.0 | 19.0 | 68.0 |
丙、人造纖維紡織工業部門 | |||||||
1. 人造纖維與紡紗 | 千磅 | 3,570.0 | 3,900.0 | 4,300.0 | 4,700.0 | 5,200.0 | 18,100.0 |
2. 棉紗、人造棉紗及混紡紗 | 千件 | 621.0 | 670.0 | 700.0 | 730.0 | 760.0 | 2,860.0 |
3. 人造纖維織布 | 千碼 | 4,629.0 | 7,100.0 | 8,000.0 | 8,300.0 | 8,800.0 | 32,200.0 |
第 254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產品名稱 | 單位 | 五十三年(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1. 木材加工與造紙工業 | ||||||
1. 合板 | 百萬平方英尺 | 六五•〇 | 二一•〇 | 二三•〇 | 二四•〇 | 二五•〇 |
2. 紙漿 | 噸 | 一七〇•〇 | 一八〇•〇 | 二〇〇•〇 | 二二〇•〇 | 二四〇•〇 |
3. 紙 | 噸 | 二二八•六 | 二三六•二 | 二三七•〇 | 二三八•〇 | 二三九•〇 |
4. 成纖維 | 噸 | 三四三•六 | 三四六•〇 | 三五一•〇 | 三五六•〇 | 三六一•〇 |
2. 化學肥料 | ||||||
1. 尿素 | 公噸 | 三五七•五 | 五三七•四 | 六二八•〇 | 七三七•〇 | 八二一•〇 |
2. 硫酸銨 | 公噸 | 四一八•〇 | 四一八•〇 | 四四四•〇 | 四六七•〇 | 四七八•〇 |
3. 磷酸鈣 | 公噸 | 一八六•〇 | 一九三•〇 | 一九六•〇 | 一九九•〇 | 二〇二•〇 |
4. 複合肥料 | 公噸 | 一七二•〇 | 一八〇•〇 | 一八六•〇 | 一九四•〇 | 二〇一•〇 |
3. 化學工業 | ||||||
1. 燒鹼 | 噸 | 一二八•四 | 一三六•〇 | 一四二•〇 | 一四八•〇 | 一五〇•〇 |
2. 氯酸 | 噸 | 七〇•〇 | 七〇•〇 | 七〇•〇 | 七〇•〇 | 七〇•〇 |
3. 醋酸 | 噸 | 一•六 | 五•〇 | 五•〇 | 五•〇 | 五•〇 |
4. 酚 | 噸 | 五〇•〇 | 五〇•〇 | 五〇•〇 | 五〇•〇 | 五〇•〇 |
5. 胺 | 噸 | 二〇•〇 | 二〇•〇 | 二〇•〇 | 二〇•〇 | 二〇•〇 |
6. 甲醇 | 噸 | 三〇•〇 | 三〇•〇 | 三〇•〇 | 三〇•〇 | 三〇•〇 |
7. 石油化學品 | 噸 | 一•七 | 一•七 | 一•七 | 一•七 | 一•七 |
8. 合成纖維 | 噸 | 二一六•〇 | 二二二•〇 | 二三〇•〇 | 二三八•〇 | 二四六•〇 |
9. 塑膠 | 噸 | 五三七•〇 | 六〇〇•〇 | 七〇〇•〇 | 八〇〇•〇 | 九〇〇•〇 |
10. 塑膠製藥 | 百萬美元 | 九三•九 | 四〇〇•〇 | 四二〇•〇 | 四四〇•〇 | 四六〇•〇 |
11. 藥劑 | 噸 | 三二八•〇 | 三三二•〇 | 三三六•〇 | 三四〇•〇 | 三四四•〇 |
4. 其他工業 | ||||||
12. 小汽車及外車輪胎 | 萬條 | 九八•〇 | 一〇二•〇 | 一〇六•〇 | 一一〇•〇 | 一一四•〇 |
13. 自行車 | 萬輛 | 一二八•〇 | 一三二•〇 | 一三六•〇 | 一四〇•〇 | 一四四•〇 |
第 255 頁
第 255 頁
工業部門附表
本表數據涵蓋以下主要類別產品:
- 鋼及其製品工業 (包含鋼品、鋁片、鉛、鋼鐵)
- 機械 (包含內燃機、耕耘機、紡織機、動力機、電動機)
- 電器 (包含變壓器、絕緣線、日光燈、電晶體)
- 交通工具 (包含汽機車、自行車)
- 非金屬礦物製品工業 (包含水泥、平板玻璃、玻璃容器及玻璃器皿)
- 非金屬製品工業 (包含球鞋、雨鞋)
鋼品 (千公噸) | 鋁片 (千公噸) | 鉛 (千公噸) | 鋼鐵 (千公噸) | 內燃機 (千馬力) | 耕耘機 (千馬力) | 紡織機 (千馬力) | 動力機 (千馬力) | 電動機 (千公尺) | 變壓器 (千安伏) | 絕緣線 (千公尺) | 日光燈 (百支) | 電晶體 (百只) | 汽機車 (千輛) | 自行車 (千輛) | 水泥 (千公噸) | 平板玻璃 (千標準箱) | 玻璃容器及玻璃器皿 (千噸) | 球鞋 (千雙) | 雨鞋 (千打) | |
---|---|---|---|---|---|---|---|---|---|---|---|---|---|---|---|---|---|---|---|---|
三•〇〇 | 三•〇〇 | 一•〇〇 | 四•〇〇 | 八•〇〇 | 九•〇〇 | 一•〇〇 | 二•〇〇 | 二•〇〇 | 六•〇〇 | 八•〇〇 | 二、三五•〇 | 五八•〇 | 九七•〇 | 四三二•〇 | ||||||
三•一〇 | 三•八〇 | 一•三〇 | 六•〇〇 | 三•〇〇 | 九•〇〇 | 二•五〇 | 一•〇〇 | 一•一〇 | 二•二〇 | 七•〇〇 | 八•〇〇 | 二、五五•〇 | 六七•〇 | 一、〇三〇•〇 | 四〇〇•〇 | |||||
三•三〇 | 三•八〇 | 三•三〇 | 四•〇〇 | 八•〇〇 | 九•〇〇 | 一•七〇 | 三•八〇 | 二•〇〇 | 三•〇〇 | 七•八〇 | 八•〇〇 | 二、三五•〇 | 六七•〇 | 一、〇三〇•〇 | 四〇〇•〇 | |||||
三•四〇 | 四•一〇 | 一•〇〇 | 八•〇〇 | 三•二〇 | 九•三〇 | 一•三〇 | 一•一〇 | 一•二〇 | 三•〇〇 | 三•八〇 | 八•〇〇 | 二、三五•〇 | 八六•〇 | 一•〇九〇•〇 | 四九〇•〇 | |||||
三•六〇 | 四•二〇 | 一、〇〇〇•〇 | 三•六〇 | 六•〇〇 | 七•二〇 | 一•二〇 | 二•三〇 | 八•三〇 | 八•〇〇 | 八•四〇 | 一、八四〇•〇 | 二、〇三〇•〇 | 八四•〇 | 一•〇九〇•〇 | 五四〇•〇 | |||||
二三九 | 三•四〇 | 四•六〇 | 一、〇〇〇•〇 | 三•六〇 | 九•七〇 | 三•二〇 | 一•五〇 | 一•四〇 | 二•三〇 | 八•四〇 | 八•〇〇 | 二、五五•〇 | 八四•〇 | 一、〇九〇•〇 | 五四〇•〇 | |||||
三•四〇 | 四•八〇 | 一、〇〇〇•〇 | 三•六〇 | 九•七〇 | 三•二〇 | 一•五〇 | 一•四〇 | 二•三〇 | 八•四〇 | 八•〇〇 | 二、三五•〇 | 八四•〇 | 一•〇九〇•〇 | 五四〇•〇 | ||||||
三•六〇 | 五•一〇 | 一•一〇〇•〇 | 三•八〇 | 八•〇〇 | 五•一〇 | 三•一〇 | 三•四〇 | 一•三〇 | 四•〇〇 | 九•四〇 | 一、八四〇•〇 | 二、一〇〇•〇 | 八四•〇 | 一•一二〇•〇 | 五三六•〇 |
第 256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二四〇
附表二 第四期四年計劃工業部門各業生產毛額估計
單位:五十三年價值新臺幣百萬元
項 目 | 目 | 單 位 | 五十三年(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丙、電發 | 電① | 百萬度 | 5940 | 6530 | 7160 | 7820 | 8500 |
17.船舶 | 船舶 | 千總噸 | 1400 | 1900 | 2200 | 2500 | 2800 |
製 礦 總 計 | 計 | 26794 | 31678 | 36926 | 40874 | 44070 | |
化學工業 | 9695 | 10684 | 11549 | 12490 | 13040 | ||
人造纖維及紡織工業 | 3191 | 3594 | 3924 | 4217 | 4370 | ||
木材加工與造紙工業 | 1684 | 1844 | 2024 | 2124 | 2240 | ||
非金屬礦物製品工業 | 1241 | 1364 | 1484 | 1604 | 1720 | ||
金屬及其製品工業 | 1584 | 1764 | 1944 | 2124 | 2300 | ||
其 他 | 1141 | 1244 | 1344 | 1444 | 1540 |
註:① 包括自來水在內
第 257 頁
附表三 第四期四年計劃工業部門各業固定投資毛額估計
單位:五十三年幣值新臺幣百萬元
項 目 | 五 十 四 年 | 五 十 五 年 | 五 十 六 年 | 五 十 七 年 | 合 計 |
---|---|---|---|---|---|
總 計 | 八、一〇四 | 九、三五八 | 一〇、七三四 | 一二、二六〇 | 四〇、五二二 |
製 礦 業 | 八六五 | 七六四 | 八三五 | 九七四 | 三、四三八 |
化 學 工 業 | 四四九 | 六、二六一 | 七、三〇八 | 八、〇一二 | 二二、〇〇七 |
食 品 工 業 | 二、四四一 | 三、〇一七 | 三、〇六〇 | 二、〇四〇 | 一〇、五五八 |
人造纖維及紡織工業 | 一、二六四 | 一、九一一 | 二、四〇〇 | 二、八〇八 | 八、三八三 |
木材加工與造紙工業 | 一、四一〇 | 一、九六〇 | 二、一〇二 | 二、一一二 | 七、五八四 |
非金屬礦物製品工業 | 三、一八八 | 三、九六〇 | 四、四三〇 | 五、〇五八 | 一二、八〇八 |
金屬及其製品工業 | 一、四〇一 | 一、七六〇 | 二、〇八一 | 二、四八〇 | 七、七二二 |
其 他 | |||||
電 力① | 二、二一九 | 二、三三七 | 二、五九一 | 二、五五八 | 九、七六七 |
註:①包括自來水
工業部門附表 二四一
第 258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二四一
第 259 頁
交通運輸部門
第 260 頁
第二十七章 交通運輸部門總述
第一節 交通運輸現況
健全的交通運輸系統是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之一,完善的交通運輸設施可以降低運銷成本,擴大產品市場,提高生產力,加速新技術的傳播。我國過去在交通運輸方面的努力和建設,為過去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大助力。
交通運輸設施經過五年特別努力已相當的發展,在第二期四平計劃期間,除鐵路客貨運輸、海運及郵政函件等未能達成目標外,其餘均已達成目標或超過原訂目標。該將有關交通運輸各項過去的發展及現況簡述如下:
(一) 鐵路: 鐵路為內陸運輸的主幹,其營運量就五十之三而言,客運延人公里佔內陸總運量的四八%,貨運延噸公里佔內陸總運量的八二%,故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臺灣鐵路主要由臺灣鐵路管理局經營,分為東線與西線兩個系統,經第一、二期四平計劃期間,添置車輛及各項設施,客貨運量均有顯著增加。第三期經建計劃期間,因受接枝政策改變、天然災害、嗣亂等的影响,致使各項擴充設備及營運成績未能達成原定計劃目標,營運量與計劃目標相差約在一〇%左右。最近四年平均每年客運增加三〇%,貨運增加三一三%。
(二) 公路: 公路系統經過三期四年計劃期間,因公路受颱風災害的影响較小,修護容易,且公路網適於各式車輛運輸,所以公路運量的成長率遠較鐵路為快。在第一、二期四年計劃期間實際運量均已達到計劃目標,在第三期四年計劃期間客運雖曾由於在征國防特別捐等因素的影响,但實際運量亦達到計劃目標的九六%,而貨運則超過計劃目標。最近四年平均每年客運增加八八%,貨運增加一一三%。
(三) 海運: 臺灣現有高雄、基隆與花蓮三個港埠,在過去三期四年計劃期間,港口設備未能隨之大量擴增現象,現正由有關單位設法改善中。同時由於進出口貿易的推廣,裝卸量也隨之提高。不過近年來對外貿易的急遽擴展,在過去二期四年計劃期間內曾購買進成現船舶六十餘萬載重噸,使船舶總噸位,自民國四十一年的一百八十萬一千載重噸增至五十
第二十七章 交通運輸部門總述 二四三
第 261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二六一
第二節 今後發展重點
為適應今後人口增加,經濟發展及所得水準提高,對各項交通運輸設備利用的增加,必須建立足夠完善交通運輸網,提供合適的交通運輸服務,並提高服務的素質。不論國內交通運輸事業,是一個配合經濟發展的事業,尤其在缺乏資金的臺灣,其發展應與一配合對外貿易擴展,且其本身即為一有重大前途的事業,因此今後四年交通運輸部門,以海運發展為最優先。至於交通運輸部門今後發展重點茲列述如下:
-
(一) 鐵路:鐵路佔內陸客貨運輸的比例很高,今後為配合需要的增加,應繼續更新設備,增加線容量,縮短行車時間,改善營運方法,提高運輸效能。
-
(二) 公路:臺灣公路的密度雖已可與先進國家媲美,但公路設備相差甚遠,而今後公路內陸運輸方面將更具重要地位,應繼
三年底為八十八萬八千六載重噸,可是平均船齡仍在十七年,且二十年以上的老舊船舶佔總噸位的五八%,亟待汰舊換新。
-
(四) 航空:航空事業的發展,對促進工商及觀光事業的發展居於重要地位。過去三期四年計劃期間,曾致力改善飛航設備、場站設備、航路設備、航管及通信設備等項,並擴建臺北國際機場及新建花蓮機場。客運量根據三期四年計劃期間進出機場旅客入數統計,五十三年臺北國際機場旅客達三十八萬五千人,較四十年的十萬八千人約增加二.五倍。
-
(五) 電信:由於產業的發展,對電信事業的需求日益增加,在以往的三期四年經濟計劃期間,營運量均達到計劃目標。
-
(六) 郵政:郵政事業在過去的三期四年計劃期間,業務發展頗為迅速,不斷添建郵局屋及增加代辦或代售處所,增置設備,擴充郵務方面的增加更為迅速,五十三年函件較四十一年增加五.三倍。故郵政設備雖
交通各部門的配合發展,政府及民間一致努力,觀光設施及來臺觀光人數增加極為迅速。就來臺觀光人數而言,四十五年來臺觀光國際旅客入數(包括華僑)為一萬三千一百人,至五十三年增至九萬五千人,八年之間計增加五.三倍。
第 262 頁
第 262 頁
第二十七章 交通運輸部門總述
綜的改善現有道路及興建新路,添購車輛及購置機具,以增加運輸能力。
- (日)海運:過去我國航業因由於汰舊換新需資本過鉅,外輸競爭激烈,公營航業額外負擔過重及銀行利息、保證費用過高,因此航業在資產量及走向方面均不能與航業先進國家抗衡,且其成長率遠不如貿易發展之快,而國際輪在裝運比例方面反見消退。且海運事業的發展,不僅需要大量資金,也是國際上競爭最激烈的事業,必須具備現代的經營效率和擔負大的風險,因此今後海運事業的發展應有政府強力的支持。四年間增加船舶六十萬載重噸,且均應新建,以改善船舶性能提高營運效率。同時為配合海運的發展,各港口應積極擴充設備,增加吞吐能力,減少港口擁擠現象,並計劃在高雄闢建第二港口,以應長期發展的需要。
- (戊)鐵路:為配合民用航空客運增加的需要,增進飛航與起降安全,今後四年將繼續改善臺北、花蓮機場設備,整建高雄小港機場助航及通訊設備。並加強人員的訓練,以求服務的現代化。
- (己)電信:為繼續維持電信設備的現代化,今後四年國內電訊主要為擴充城市郊區及鄉村電話,增建長途電話電路,繼續擴充載波或新式電報設備及增設公用電話等。國際電信方面將充實現有國際通信系統,擴充電報、電話、傳真及其他設備容量,採用新型自動式國際電報交換系統等。
- (庚)郵政:過去郵政發展雖卓著成績,但為建立迅速、連準而又普遍的通信系統,現有設備過於陳舊,必須決善更新,力求充實郵遞設備,充實業務處理機械等。今後四年將增建郵政標準局屋,擴充營業所及郵件處理場所,增加郵件運輸設備,充實營運機械。
- (辛)觀光事業:發展觀光事業不僅可增加外匯收入,且可增加就業,亦為今後交通運輸部門重點發展的項目之一。今後為招徠更多的國外觀光旅客,必須簡化出入境及機場港口檢查手續,整建風景名勝地區,興建高尚遊樂場所,加強國際宣傳及訓練導遊人員等。
第 263 頁
二四六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二十八章 運輸
第一節 陸
一、鐵路計劃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臺灣鐵路主要由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臺鐵)所經營,其他公民營事業機構為其本身原料及產品的運輸也自營鐵路,但運量不及。因臺鐵的客貨運已佔全部鐵路運量九五%左右,故本計劃所列的範圍即專指臺鐵所經營的鐵路。
臺鐵分東線與西線兩個系統,在第一、二期四年計劃期間,經濟蓬勃,更換枕木鐵軌及橋樑,以及改善行車號誌、與平交道等,使行車安全、運轉效率及運輸能力均有改進,因之客貨運量大為增加。四十年客運運量為十七億七千四百萬延人公里,至四十九年增為三十三億四百萬延人公里,計增加六五%,已超過計劃目標。四十一年貨運運量為十一億五千九百萬延噸公里,至四十九年增為十九億一千三百萬延噸公里,計增加六五%,較計劃目標略低。
第三期四年計劃期間,原擬增購柴電機車、自製客貨車輛、新設中央控制行車號誌、與興北部調車場等,後因受美援政策變更的影響,復多項設備計劃未曾依原訂目標進行。在運量方面,由於計劃期間天然災害頻仍,副霍亂一度流行,以及五十一年五月至五十二年六月間客運運價加征國防特別捐,對於客運運量有重大的影響,使營運實績未能達成原定計劃目標。四十年平均僅運九○%。客運量每年平均僅增加三•○%,貨運三•三%。
截至五十三年底止,臺鐵現況如下:
- 路線里程:營運里程為九九七公里,其中雙軌二○八公里,單線七七一公里。軌距西線均為一•○六公尺,東線為○•七六一公尺。
- 機車:西線共有柴電機車五十二輛,蒸汽機車一九一輛,前者效率高,故障少,後者則多已逾齡,平均車齡為三四•五年,運齡(三十年)機車高達六二•三%,急需汰舊換新,以節省運轉費用。東線方面,僅有蒸汽機車七四輛,平均車齡高達三
第 264 頁
3. 七、六年,營運尤不經濟。客車:西線共有各種客車六六九輛,總載客容量為五七、九八五人。因在第二期四年計劃期間,曾大量購置新車,平均車齡已降至十一.一八年,巡齡車輛僅有○.六六%,但其中尚有五十餘輛為木造車身,式樣陳舊,亟待改善。東線共有客車五十一輛,除柴油客車十六輛,餘皆陳舊,亦應及早更新。
4. 貨車:西線共有貨車五、四〇三輛,總載重容量為九四、一六二噸。在第二期四年計劃期間,曾大量增添新車,近年每年平均車齡已降至二二.三年,但仍有二八.七%的車輛逾齡,應繼續汰舊更新。東線有貨車五一三輛,逾齡舊車一百餘輛,故逾齡舊車平均逾齡已降至三八.八%,亦亟待更新。
5. 路線:西線情形一般尚稱良好,幹線除少數支線外,都已達到規定標準。道碴已逐漸採用碎石,增加路線的穩固度,枕木均已注油,鋼軌大部分份已予抽換。
6. 號誌:西線自基隆至竹南、彰化、臺南間雙軌地區,已改用自動閉塞號誌。臺南間單軌區域及竹南、彰化間海線部分,則已改用中央控制行車號誌。今後如山線部分及臺南、高雄間雙軌區一律改用新式號誌,臺鐵幹線號誌即可全部現代化。
7. 調車場:西線缺乏較大的調車場,目前僅賴臺北、華山二地調動車輛,以近年來運輸日益頻繁,已有調動失靈之勢,而華山調車場位於鬧區,毫無擴充餘地,急需興建容量較大的調車場,以資疏導。
(二)鐵路營運量估計:
根據過去的營運實績,及參照今後四年經濟發展及人口增加的趨勢,並考慮其他交通工具的競爭壓力,估計本計劃期內鐵路運量如下:
表二八.一 鐵路客貨運量目標
項 目 | 單 位 | 第五十三年 (實績) | 第五十四年 | 第五十五年 | 第五十六年 | 第五十七年 |
---|---|---|---|---|---|---|
客 運 | 公延百里人萬 | |||||
東 線 | 三、六九六 | 三、七七二 | 三、八五三 | 三、九四〇 | 四、〇三〇 | |
西 線 | 一三、八〇五 | 一三、九〇八 | 一三、九八〇 | 一四、〇七八 | 一四、一七二 | |
合 計 | 一七、五〇一 | 一七、六八〇 | 一七、八三三 | 一八、〇一八 | 一八、二〇二 | |
貨 運 | 百萬公噸 | |||||
東 線 | 三.八一 | 三.九一 | 四.〇〇 | 四.一〇 | 四.二〇 | |
西 線 | 四.〇七 | 四.一七 | 四.二六 | 四.三六 | 四.四五 | |
合 計 | 七.八八 | 八.〇八 | 八.二六 | 八.四六 | 八.六五 |
第 二六四 頁
第 265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貨運 | 客運 | 合計 | |
---|---|---|---|
東線 | 一二、一七九 | 一二、一八一 | 二四、三六〇 |
西線 | 一二、一二三 | 一二、一二三 | 二四、二四六 |
幹線 | 二四、三〇二 | 二四、三〇四 | 四八、六〇六 |
公延百 | 二四、七〇七 | 二四、七〇七 | 四九、四一四 |
里噸萬 | 二四、七〇七 | 二四、七〇七 | 四九、四一四 |
(白) 鐵路計劃主要內容:
為配合上述運量的增加,臺鐵仍將繼續更新設備,增加路線容量,縮短行車時間,改善營運方法,提高運輸效能,俾達到設備現代化與服務大衆化的目的,以適應社會的需要。茲列舉本計劃期內主要建設項目如下:
- 增加機客貨車:西線—增添柴電機車四輛,柴油客車一二五輛,客車一二五輛,貨車一○六五輛;淘汰蒸汽機車一六輛,蒸汽客車十五輛,貨車七八輛。東線—增添柴電機車十二輛,柴油客車三輛,客車一二輛,貨車二八輛,淘汰柴油客車三輛,蒸汽機車二八輛。
- 擴建路線及站場:北部幹線—三貂嶺闊間鋪設雙軌,以提高宜蘭線運輸能力;在北部七堵新建每日具有二千輛調車能力的調車場,以緩和華山車站擁擠現象及提高調轉效能。擴建新竹貨物站及調車場等。
- 改善號誌及電信設備:竹南玉間山線裝設中央控制行車號誌九十八公里,臺南、高雄間裝設自動閉塞號誌四九公里,及完成電報電話自動化系統。
- 改善平交道、橋樑、站場聯動設備及客車鋼體化等,以確保行車安全:將十六處平交道改為立體交叉;改建大肚溪橋,新建淡水線基隆河橋,改換淡水溪橋桁標;將五一二輛木製客車改造為鋼體客車及更新原有鋼體客車六十輛。新造站房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建築等,以加強客運服務。
- 改善客車燈光設備三百輛,改善坐椅設備五十九輛,柴油客車更新十九輛及木造站房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建築等,以加強客運服務。
- 增添機廠設備、小型調車機及裝卸設備等。
- 展築支線側線:修築林口電廠支線、高雄港區鐵路等。
(二) 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一、公 路
第 266 頁
第二十八章 運輸
(一) 公路營運狀況估計
國內公路經三期四年計畫期間的積極建設,已有顯著的改善。在三期計畫期間完成的主要工程,新建者計有東西橫貫公路三二〇公里,鋪裝柏油路面者計有桃園、臺南三〇二公里、草屯、斗南線六七公里、清水、大雅線及草屯、埔里線二七・六公里;改善路面工程計有花東公路,尖豐公路,集集、日月潭線,部分鄉鎮聯鄉道改善工程等;新建及改善重要橋樑計一、九七座,全長三九、二八四公尺。臺灣省現有公路一四、六〇四公里,其中省道一、九四七公里,縣市道二、八八五公里,鄉道及專用公路九、七七二公里,平鄉道及聯鄉道則由臺灣省公路局經營,次妥幹線及聯鄉道仍繼續改善。國內民營客運營運方面,主要幹線客運均由臺灣省公路局為適應日益增加的運量需求及提高服務效能,曾大量添購新車,實施汰舊換新工作,在三期四年計畫期間增添的各型車輛在一千輛以上,截至五十三年底止,各型車輛共達一、七三六輛,其中專業大客車一、三〇五輛,非營業用車四三一輛。營業客車平均車齡為三七九萬七千車公里,逾齡車輛約佔三三%,應予繼續改善。國內民營貨運營運業者二一家,車輛五、二四七輛,車齡在五年以上者約佔七七%強;貨運業者八二一家,車輛五、二四七輛,車齡在五年以上者約佔六五%,均待改善更新。現有甲種貨車輛八、一〇九輛(包括機器腳踏車),但不計貨車。歷年客貨運量均有顯著的增加。一、二期三期四四年計畫期間實際運量均達到計畫目標;第四期四年計畫期間因受加國防特別影響,實際運量僅及計畫目標的九一%,平均每年增加率有三一四%。五十三年公民營客運運量約為四十三億一千三百萬延人公里,較四十一年的十億零一千萬延人公里增加三・三倍,平均每年增加一・三%;同年貨運量約為六億二千一百萬延噸公里,較四十一年的六千四百萬延噸公里增加七・一倍,平均每年增加一九%。實際運量均超過計畫目標。
(二) 公路營運量估計
因公路客貨運量不斷的大量增加,使其在內陸運輸中所佔的比重為提高,如四十五三年已提高到五二%;同期的公路貨運也由五%,增加到一八%。
第 267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國內的內陸運輸多屬短程,因公路網已遍及各地,且近年廠商自備貨車運輸的風尚又正方興未艾,故未來公路的運量必將大為增加。茲根據過去的營運實績,估計今後四年的公路客貨運量如下:
表二八‧一 公路客貨運量目標
項目 | 單位 | 五十三年(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第四期末) | 五十七年 (總目標) |
---|---|---|---|---|---|---|---|
貨運 | 公噸百萬公里 | 52 | 581 | 624 | 675 | 728 | 826 |
客運 | |||||||
公共汽車—客運 | 公里百萬人公里 | 1,738 | 1,784 | 1,843 | 1,904 | 1,953 | 2,040 |
公營局 | 公里百萬人公里 | 1,070 | 1,093 | 1,104 | 1,126 | 1,142 | 1,153 |
民營 | 公里百萬人公里 | 2,058 | 2,120 | 2,177 | 2,207 | 2,252 | 2,297 |
合計 | 公里百萬人公里 | 3,078 | 3,213 | 3,307 | 3,333 | 3,408 | 3,450 |
(三) 公路計畫內容
為配合以上運量增加的趨勢及國防需要,今後四年應繼續改善現有道路,興建新路,增添車輛及購置機具,以增加運輸能力。茲列舉主要計劃項目如下:
- 公路工程方面:
- 改善東部及西部幹線:包括翻修快車道,新建慢車道,橋樑加寬及增建立體交叉等。
- 規劃臺北區交通發展:拓寬臺北—新店公路、改建臺北—大橋、新建臺北—北投公路與華江大橋,以及重建碧潭橋,改善板橋—新莊線。
- 參攷阿瑟公路附加工程:增添防護工程及新建匝道等。
- 橫貫公路改善及新建工程:中部東西橫貫公路路廊的改善及橋樑的改建。新建北部橫貫公路,其中新建路線三十二公里,改善路線三十九公里。
第 268 頁
頁 268
第二節 海 港
一、 港 埠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高雄港在過去三期四年計劃期間,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 高雄
- (1) 濬深航道:濬深外港主航道至低水位下一一·五公尺,內港主航道至低水位下十一公尺,使吃水三十四英尺以下的船舶均可自由出入。
- (2) 擴建高雄港區:高雄港水域面積約一一·九三四公頃,目前已開發利用者僅三三四公頃,佔一七%。為適應高雄工業區今後的發展,已着手分期開發利用。第一期工程包括延長航道六、一五〇公尺,填築土地二一一八公頃,興建水深碼頭一二二五公尺,淺水岸壁五、九〇〇公尺等項,已全部完成。第二期工程也在進行中。
- (3) 增建港埠設備:重建新濱碼頭及散裝鹽及香蕉專用倉庫各一座,裝置一萬噸級整船浮筒四組,二萬噸級二組。
- (4) 添置裝卸設備:增購起重機、堆高機、牽引機,堆鹽機等裝卸機具。
- (5) 汰換工作船:添置新拖船、駁船、交通艇等類船舶二十二艘,淘汰運齡工作船二十九艘。
2. 運輸方面:
增添客貨車輛,公路局增添客車三〇七輛,民營客車三五三輛,公共汽車二八五輛,民營貨車九二五輛,合計一八七〇輛。此外並加強車輛維修工作,增添輪胎翻新機具,增建修車廠,保養廠,車站,停車亭及添置行車安全檢驗設備等。 - (6) 其他省縣鄉及產業公路橋樑、路面改善及新建等工程。 - (5) 東部產業道路新建工程:新建及改建利吉—池上、東河—富里、花蓮海岸、泰源—南溪、豐濱—八里灣、光復—豐濱等公路。
第二十八章 運 輸 二五一
第 269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截至五十三年底止,高雄港現有主要設備如下:
- 泊席設備:共有深水碼頭二十三座,全長三、四七○公尺,連同繫船浮筒二十座,港內可同時繫泊一千噸級至兩萬噸級大小輪船四十艘。
- 倉儲設備:港務局自有貨棧、倉庫四十三座,總容量十五萬公噸,另有公私倉庫四十五座,總容量十萬公噸,合計容量約二十五萬公噸。
- 裝卸設備:目前除外銷鹽及香蕉有專用裝卸機械設備外,另有陸上起重機二十二架,碼頭起重機二架,水上起重機三架,堆高機二十二臺,牽引機三十九輛,及板車三百餘臺,供一般雜貨裝卸之用。
- 工作船隻:共有拖船、駁船、交通船、挖泥船、給水船六十五艘。
由於裝卸量日漸增加,現有設備已感不敷應用,尤以碼頭浮筒更感短缺,故港埠各項設備亟待擴充。
2. 基隆港
基隆港在過去三期四年計劃期間,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 發展基隆外港:包括興建防波堤四○七公尺,深水碼頭四○六公尺,貨棧一、一二○平方公尺,以及淺水碼頭、道路等,全部工程約已完成六一%,碼頭二七○公尺且已開放使用。全部工程預定於五十五年底完成。
- 增建港埠設備:新建特種貨物碼頭一座,散裝穀倉及包裝倉庫各一座,普通倉庫三座。
- 添置裝卸設備:增購起重機、堆高機及拖車等。
- 添置工作船:增購拖石船、拖船、挖泥船及運泥船等。
- 改善港區內陸上運輸:興建公路鐵路兩用隧道一座。
- 裝卸墊板化:添置雙翼式墊板一千四百付,對若干出口貨物已實行墊板裝船作業。
裝卸量方面,五十三年約為四百七十三萬六千公噸,與四十一一年比較,平均每年增加一二‧五%。
第 270 頁
第 270 頁
截至五十三年底止,基隆港現有主要設施如下:
- 船席設備:深水碼頭二十一座,全長三、二〇三公尺,浮筒三座及淺水浮碼頭五組,可同時繫泊一千噸級至二萬噸級船隻二十八艘。
- 倉儲設備:貨棧及倉庫十九座,面積約十萬平方公尺,總容量約十三萬五千噸。
- 裝卸設備:除散裝穀倉含有整套卸船、進倉、出倉機械設備外,另有碼頭起重機十五架,陸上起重機六架,堆高機六十六臺,推土機二臺。
- 工作船隻:共擁有拖船、挖泥船、給水船、駁船、交通船四十五艘。
- 港埠設施。
基隆港的裝卸能力,一俟興建中的外港工程完成後,全年即可達三百九十萬公噸,但因部份碼頭為軍方借用,致航運繁忙時,常有不敷調配現象。目前棧倉庫使用率已達七三%,超出正常使用率五〇%甚多,應迅速予以增建。陸上運輸擁塞情形更為嚴重,因之改善港區內外道路系統,尤為當前急務。 裝卸量方面,五十三年約為三百二十九萬七千公噸,與四十一一年比較,平均每年增加六‧一%。
3. 花蓮港
花蓮港原隸屬於基隆港務局,其原有航路及碼頭設備,只能容納三千噸以下的船隻,經擴建後於五十二年九月開放為國際商港,裝卸量已提高至五十萬公噸。現有設備如下:
- 深水碼頭全長七百三十公尺,可靠泊三千噸級船隻三艘及一萬噸級船隻二艘。另有淺水碼頭六百四十公尺,供漁船及其他小型船隻停泊之用。
- 貨棧十一座,總容量一萬六千餘噸,另有堆貨場約一萬餘平方公尺。
- 裝卸設備方面,有電動起重機一架,陸上起重機四架及堆高機二臺。
- 工作船隻。
花蓮港因開闢為國際港不久,且因地位較為偏僻,裝卸量不大,五十三年約為二十二萬三千公噸,與四十一一年比較,平均每年增加六‧七%,與四十九年比較,平均每年增加三‧三%。
第二十八章 運 輸 二五三
第 271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二七四
口 港埠裝卸量估計:
根據過去各港埠營運實績及今後四年內經濟發展與對外貿易及環島與外島間貿易增進趨勢,以及各港可從擴充的能力,估計未來的裝卸量如下:
表二.八.三 港埠貨物裝卸目標
港 | 堆埠 | 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高雄 | 堆 | 四、七三六 | 四、八六二 | 五、二七七 | 五、六二七 | 六、○一○ |
埠 | 三、二五三 | 三、四四四 | 三、六八六 | 三、九三○ | 四、一八四 | |
基隆 | 堆 | 三、二九七 | 三、四六八 | 三、六六九 | 三、八七一 | 四、○八四 |
埠 | 一、二一○ | 一、二七二 | 一、三三三 | 一、三九○ | 一、四八四 | |
花蓮 | 堆 | 三六三 | 三七八 | 三九○ | 四○四 | 四一八 |
埠 | 三五六 | 三七三 | 三九○ | 四○七 | 四二五 | |
總計 | 堆 | 八、二九六 | 八、七○八 | 九、三三六 | 九、九○二 | 一○、五一二 |
埠 | 四、八一九 | 五、○八九 | 五、四○九 | 五、七二七 | 六、○九三 |
單位:千公噸
巳 港埠計劃主要內容:
為配合上項裝卸量的增加,及發展航運的需要,預計在今後四年內各港埠應進行的主要工作如下:
-
高雄港:臺灣的工業建設,大多數是分佈在南地區,這種集中趨勢在方興未艾,尤其是高雄港區,不特是臺灣省主要工業區,也更是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品的主要集散地。由於它所處天然地理的優越,在三大商港中,為唯一可以大規模擴充的港埠。
- (1) 擴建高雄港區:繼續擴建工程,延展工業區之用。
- (2) 闢建新商港區:由於進出口貨物激增,原有碼頭、倉庫等項設備,已感不敷應用,擬於新生地上另行闢建商港區,包括興建深水碼頭、貨棧、倉庫、道路及濬深航道、航席等項,全部工程預定於五十八年底前完成。
- (3) 增置裝卸設備:為提高貨物裝卸工作效率,應增購堆高機,陸上起重機,以及牽引車、板車、墊板等。
- (4) 添置工作船隻:添購一二○噸及三○○噸起重船各一艘,抓式挖泥船一艘及各型拖船四艘。
- (5) 改善修船設備:現有修船廠房及機具多已陳舊,應重建廠房及增置修船機具,以改善修船服務。
-
基隆港:本港水域面積僅有三六三公頃,發展比較困難。但因其鄰近北部工業區,且為北部唯一的輸出入港口,所以仍應儘
第 272 頁
二、海運
(一) 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我國商船隊總噸位為數甚小,且船齡老舊。在實施第一期四年計畫前一年(民國四十年)計有船舶一二六艘,四十八萬一千載重噸(三十六萬五千總噸),平均船齡為一九.二年,船齡在十六年以上的船舶四八艘,計四十萬八千載重噸,佔總噸位的四○%。在過去三期四年計畫期內,曾釐訂汰舊更新計畫,但因限於財力,僅新建船舶二十艘,計十四萬八千載重噸,距計畫目標甚遠,但老舊情況仍未改善。截至五十三年年底止,我國商船隊總噸位平均船齡降為十七年,但船齡高達十六年以上者達九十四艘,佔總噸位的五八%,二十年以者七十四艘,佔總噸位的五○%,其載重噸較過去有過之,亟需汰舊換新。
(二) 未來的發展
可能擴充外港及發展內港,以配合對外貿易增加及航運發展的需要。
3. 港埠設施:
- 擴建及改善港埠設備:擴建外灘設備,除完成正在興建中的防波堤、深水碼頭、儲貨棧及道路外,並增建儲貨棧、包裝倉庫、散裝谷倉及公路專用隧道;另改建十一號碼頭為停船靠泊碼頭,此外並興建東碎波堤及小型船渠。
- 添置裝卸設備:購置陸上起重機、堆高機、牽引車、板車及墊板等,以提高裝卸能力。
- 增添工作船隻及修船設備:購置一百噸馬力拖船一艘,修建船架及修船設備機具,以改進港埠作業及服務。
- 擴建蘇澳港:增建防波堤四○○公尺及新建一、○○○噸級碼頭二座,以配合漁業發展需要。
第二十八章 運輸 二五五
第 273 頁
273
運量方面,因國輪在四十八年以前,載重能力增加甚微,平均每年運量僅增加五.一%。自四十九年以後,我國對外貿易迅速開展,定期及不定期航線紛紛開闢,為適應運量增加的需要,在第三期四年計劃期間,曾新建及購置現成船舶七十三艘,計五十八萬九千載重噸。五十三年我國海運總運量三百三十七萬九千公噸,與四十九年比較,平均每年增加一.一%。但增加率仍不及對外貿易量增加之多。在全部對外貿易中,國輪載運量所佔的比率,四十九年為四五.九%,五十三年為四五.三%,雖較四十六年的最低峯三一.三%增加甚多,但外輪載運量除四十一年前外,均佔半數以上。 環島及對外島海運則全部由國輪承運,惟運量不大。 我國海運事業,在第三期四年計劃期間已加顯著的開展,茲列舉其重要項目於下:
- 改善東南亞定期航線:
(1) 東岸線 2. 加強中美定期航線:
年別 | 航 總 | 航 噸載重 | 船 平均船齡 (年) | 船 平均速率 (浬) | 每月航行次數 |
---|---|---|---|---|---|
四十九年 | 二八八,九○九 | 四四四,○○五 | 一〇・七 | 一〇・〇 | 三四 |
五十三年 | 六二一,八〇九 | 七四四,四二一 | 三〇・六 | 一〇・〇 | 一三四 |
(2) 西岸線
年別 | 艘數 | 航 總 | 航 噸載重 | 船 平均船齡 (年) | 船 平均速率 (浬) | 每月航行次數 |
---|---|---|---|---|---|---|
四十九年 | 二三二 | 九九一,八一一 | 一三七,三八五 | 一一・二 | 一四・五 | 一一三 |
五十三年 | 二〇四 | 九九一,二六三 | 一三七,三八一 | 一〇・一 | 一六・六 | 一一三 |
第 274 頁
這是第 274 頁的內容。
年別 | 航總數 (船) | 行載重噸 (噸) | 船平均船齡 (年) | 平均速率 (浬) | 每月航行次數 |
---|---|---|---|---|---|
四十年 | 一〇五 | 五三、二一〇 | 一九・六 | 一〇・一 | 二一一 |
四十九年 | 一〇五 | 一〇六、〇四八 | 一〇・〇四八 | 一〇・一一 | 二一一 |
五十三年 | 一〇五 | 三六、二八七 | 一〇・〇四八 | 一〇・一一 | 二一三 |
-
改造臺日間香蕉運輸:臺灣輪船日香蕉年有增加,四十九年為九二二、五七七隻,五十三年為三、〇五〇、七七〇隻,五十三年由於增產計劃成功,輸日數量大增,超過四百萬簍,佔整個出口量大。運蕉船隻已全部改由冷藏船擔任,現有國籍冷藏船七艘參加運蕉,每月裝蕉能量(以三航次算)達五一萬簍以上。
-
增闢歐非航線:五十二年三月,益利公司以勝利型船舶二艘正式啟歐洲線,五十三年續行船隻已增為三艘。惟因訓練航程過長,每航次至少需時三個月以上,三艘船舶每年僅能航行九次左右,平均每月尚不足一次,但因貨源有限,且受該航線運費同盟的各種限制,故增加航次頗有困難。
-
整頓臺灣港航線:航行臺灣港線的船,在四十九年時多屬老舊過齡,班期極為紊亂,經調整航次,加強聯營後,情形已見穩定。至五十三年底,已有二百至一千噸級小型船舶十艘(計六、一三四總噸,七、二三六載重噸),每月輪流開航三十至三十三次,但因航程過少,小型船隻又不適宜作遠程營運,因不易累積資金,供汰舊更新之需。新建船舶僅有東海輪、建華輪、及海強輪(一、五〇〇載重噸)三艘。
-
改善環島運輸:臺灣省環島航線自建澎湖輪一艘外,貨運業務由於各公司船舶陳舊,成本過高,又與陸運競爭,故近年航行業務逐漸減少,現僅存十餘艘。該航線尚應徹底改善。
-
海員訓練:我國現有海員一萬五千人,其中借調國外者四千人,實際在國服務者僅九千七百餘人。海員平均年齡在四十三歲以上,遠較航業先進國家平均年齡為高。近年因輪噸位增加,海員需要量日增,目前已有調度為難的現象,亟待補充新血輪。對於海員的訓練,高級海員係由海事專科學校養成外,乙級海員則由交通部委託全國商船聯營處開班訓練,每期四個月,至五十三年七月已有三期結業,共訓練學員六七九人。
第二十八章 運 二七四
第 275 頁
二五八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一) 今後四年營業運量估計:
本計劃期內的國輪運量係指對外貿易運量部份,及環島、外島貨運量。前者參照今後四年對外貿易增加的趨勢,擬將本運比自五十三年的四二.三%,增至五十七年的四二.九%;後者則按過去每年增加三.五%的比率估計。至於客運及國輪在國外間雜貨運量,因業務不穩定,不包括在本計劃以內。
表二八.四 國輪運量目標
項目 | 單位 | 五十三年(實績) | 第四期四年計劃期間 |
---|---|---|---|
五十四年 | |||
對外貿易總量 | 千公噸 | 三、四三五 | 四、○七○ |
國輪輸運佔對外貿易總量比率 | % | 三七.九 | 四一.四 |
環島及外島運量 | 千公噸 | 三、六一一 | 四、六三七 |
總運量合計 | 千公噸 | 七、○四六 | 八、七○七 |
(二) 海運計劃主要內容:
國內的農工生產在未來四年內仍將繼續增加,但國內市場狹小,資源不足,欲求整個經濟的加速發展,必須拓展對外貿易,而海運為國內外貿易唯一的橋樑,故發展對外貿易,必須從發展航業著手,尤其是自有商船隊的建立更為當務之急。海運發展之後,可進一步促進造船與鋼鐵工業的進步。惟海運事業含有極大的風險,所需投資也大,在國際強烈的競爭情況下,以我國目前航業基礎的脆弱,實與競爭。當前急務仍應以汰舊更新,增加船舶噸位,改善船舶性能為優先。茲將今後四年內的主要計劃內容列舉於下:
- 增加船舶噸位,改善船舶性能:
根據上述運量的估計,國輪對外貿易及環島、外島的運量,四年閒將增加四七.七%,而五十三年底國輪的總載重能量為八十
第 276 頁
八萬六千噸,按照同一比率,四年內應增加四十三萬零貳噸。原有船中船齡在二十五年以上的應繼續淘汰,另予補足,其數量約為八萬貳千噸。增加不定期的船為十萬貳噸,四年合計應增加船九十三萬貳千噸(一百零四萬四千總噸),且均應新建。改善船舶性能及提高營運效率。至五十七年底,國輪總噸位將達一百四十八萬六千載重噸(一百零四萬四千總噸),平均船齡降至十五年以下,船齡在五年以下的船舶佔總噸位的比率,也自五十三年的九・三%提高到五十七年的四五%以上,十六年以上者則自七〇%降至四〇%以下。
-
加強及增闢定期航線: A. 改善中美航線: a. 東岸線:以十二艘一萬至一萬二千載重噸達十二次運以上的船舶擔任。平均出航及回航船隻,達到每月各三次的目標。 b. 西岸線:將自輪陸續淘汰,改以一萬至一萬二千五百載重噸時速十五浬以上的貨輪七艘,加入本航線行駛。每月開航及回航各四次。定期船規定的灣靠港口,不論有無貨載,均需灣靠,以樹立信譽。 B. 改善東南亞定期航線:逐齡陸續淘汰,改以七千載重噸時速十四浬以上的船舶擔任。平均出航及回航船隻,達到每月各三次的目標。 C. 加強歐洲定期航線:於本計劃期內添購二萬二千五百載重噸時速十五浬以上的船舶擔任。待中南美航線開航後,該線船
-
增闢定期航線: A. 中南美定期航線:由臺灣經日本、夏威夷、祕魯、智利、阿根廷、巴西等國的重要港口,再經巴拿馬運返航。 B. 澳洲定期航線:由臺灣經香港、新加坡、雪梨、墨爾鉢回航。 C. 東南非洲定期航線:由臺灣經香港、新加坡、至東非洲各主要港埠,再自南非德班經好望角同回航。 D. 菲律賓定期航線:由臺灣至菲律賓馬尼拉回航。
以上四條定期航線在開闢初期,由於去程出口貨源極為零星,回程貨物除菲律賓有原木可裝外,其餘各線尚無可靠貨源,必須爭攫國際貨運維持,尤需貿易機構密切配合,對臺灣大宗進出口貨物,優先利用定期船裝運,並由政府酌予貼補,以逐步堅固基礎
第二十八章 運 二五九
第 277 頁
Page 277
- 積極訓練海員:目前船員已調度為難現象,在今後四年內船舶大量增加,而操作技術亦在日新月異,船員訓練應積極進行,除前述之各海員訓練機構外,應另設立經常性的航業研究訓練機構,從事甲級船員的再訓練,並研究航業的改善與發展事宜,以提高海員素質,乙級船員訓練班的訓練員額,每年應增至一千人。
第三節 航 空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民用航空業務包括「飛航設備與服務」及「航空運輸」兩部份,前者由民用航空局主其事,後者則由國內外公民營航空公司經營。國內民用航空的改善,自民國四十二年起即着重於場站、航路通訊等項設備的擴充及改善。茲將過去三期經過四年計劃期間飛航設備改進情形說明如下:
(一)場站設備:
- 臺北國際機場經過近十年的擴充整建,計先後完成符合國際甲級標準長二千六百公尺的混凝土跑道一條,滑行道五條,停機坪六萬五千餘平方公尺,及能容納一千五百餘人的航空大廈一座,裝置一「儀器降落系統」,「自動定向系統」,「進近燈光」及「跑道燈光」等助航設備多種。
- 花蓮機場於民國五十一年五月開放使用,其跑道、滑行道、停機坪、候機室等,均係新建,尚可應付當前業務的需要,但因起降的航機日漸增加,原有停機坪仍須擴建。
- 國內除臺北及花蓮設有民航機場外,高雄、臺南、臺中、臺東、馬公等地,均係借用軍方機場,對旅客及航空公司諸多不便。這些地區的工商業正在發展之中,空運量也隨之急劇增加,為配合工商業的發展需要,民航機場亟待闢建。
(二)航路設備: 花蓮、基隆、臺北、臺南、恆春、馬公等地的歸航臺及多向導航臺均已完成,建立了「飛航情報區」內噴射航路與普通航路,使通行本區域內的中外航機,更臻安全。但各項設備仍未能達到國際標準,應繼續增添改善。
第 278 頁
第二十八章 運 二六一
㈠ 航管及通信設備
臺北航用電臺經擴充更新後,目前點與點間的平面通信已使用無線電傳字機,陸空通信則使用直接通話。另為適應高速噴射機與地面航管人員直接通信的需求,於大屯山頂及合歡山頂,裝設特高頻電臺及中繼臺,以擴大陸空通信範圍。此外在臺北國際機場內已裝置雷達臺一處,以加強航空管制服務。
兩項計畫將延至本期辦理,原擬在臺北、恆春兩地多向導航臺內增添「距離指示裝置」及修建高雄機場,因受財源限制,這
二、航空運量估計
航空間運,除國人經營的民航航空運輸單位,除國人經營的民航公司計有國泰、日本、西北、泰國等四家。
目前,國外航線則可達香港、曼谷、馬尼拉、琉球、大阪、東京、漢城等東南亞重要城市。國
為發展飛航安全,在臺北國際機場內已裝置雷達臺一處,以加強航空管制服務。
在第二期經建四年計劃期間,原擬在臺北、恆春兩地多向導航臺內增添「距離指示裝置」及修建高雄機場,因受財源限制,這
高遠噴射機與地面航管人員直接通信的需求,於大屯山頂及合歡山頂,裝設特高頻電臺及中繼臺,以擴大陸空通信範圍。
目前,點與點間的平面通信已使用無線電傳字機,陸空通信則使用直接通話。
至於客運量,根據進出機場旅客總統計,五十三年臺北國際機場旅客達三十八萬五千人,較四十八年的十萬八千餘人約增加二・五倍,同年花蓮機場也達十三萬七千人,其他機場因係借用軍用機場,尚無正式統計。
根據過去的營運實績,及衡量今後四年經濟與觀光事業的發展趨勢,估計各機場進出旅客數如下:
表一八・五 航空運量目標
項 目 | 統計類別 | 五十三年(實績) (千人) | 計畫期間 第四年 (千人) | 計畫期間 第五年 (千人) | 計畫期間 第六年 (千人) | 計畫期間 第七年 (千人) |
---|---|---|---|---|---|---|
臺北國際機場旅客 | 人 數 | 三八五 | 四四三 | 五四四 | 六〇六 | 七〇七 |
花蓮機場旅客 | 人 數 | 一三七 | 二〇四 | 二五〇 | 二九一 | 三四二 |
高雄機場旅客 | 人 數 | 八六 | 一〇七 | 一二三 | 一三九 | 一六二 |
(1)國內旅客 | 人 數 | 一九九 | 二三一 | 二八〇 | 三一九 | 三九一 |
(2)國際旅客 | 人 數 | 二八五 | 三一四 | 三七五 | 四三一 | 五一五 |
合 計 | 人 數 | 五二二 | 六五三 | 七四八 | 八七二 | 九九一 |
第 279 頁
二七九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三、航空計劃主要內容
- 改善臺北國際機場設備:本計劃期內將繼續改善陸上設備及加強人員訓練工作: 目前航機多停放於航站大廈西端,致該區頗形擁擠,旅客多感不便,擬於東端擴建機坪並延長登機走道及月臺。此外並擬美化機場環境,及在航站大廈內增闢過境旅客免稅商場、空氣調節、電視等項設備。
- 改善花蓮機場設備:原有停機坪僅能停放航機兩架,由於航機班次日增,漸感不敷應用,擬增建停機坪六千平方公尺,使能預增放航機一架。又為加強起降安全,擬增添夜航燈光及消防救護設備。
- 整建高雄小港機場:高雄為南部工業中心,空運需要日見增加,小港機場原有跑道已不能容納大型航機起降,應予整建,本期內擬予完成。
- 改善助航設備:裝設臺北、恆春兩地多向導航臺內「距離指示裝置」(VASI),以利航機的進近降落。
- 改進通信設備:改善臺北航管中心與馬尼拉及國內各機場的通信設備,並添置「合歡山通信臺」設備,以提高平面通信及陸空通信效率。
- 改進飛機管制設備:於臺北國際機場內加裝「機場搜索雷達」(ASR)及「機場精確雷達」(PAR),使機場航管更形準確,航機起降,益臻安全。
- 人員訓練:分別訓練飛航管制、通信、氣象及消防等人員,以應業務需要。
第 280 頁
第二十九章 通信
第一節 電
一、國內電信
電信業務分國內電信及國際電信兩部門,茲分述於:
(一) 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如期完成,其主要項目計有:
- 市內電話總容量增加七萬三千五百五十五門,並將較大城市及其郊區的人工式電話改裝為自動機,使市內電話均能自動化。此種計次收費制度公平合理,現已推行。
- 臺北市內電話自四十六年實行計次收費後,用戶呼叫率減低,通話完成率因而提高。此外,話務員撥號制及用戶直接撥號制,亦已分別在各地實施。
- 有線長途電話增加一千三百六十九路,無線增加三百二十九路。由於新式設備的增添,及開放立即長途電話制,通話效率大為增加。我國採用的立制在遠東區尚屬首倡,使發話者毋須掛上話筒立即接通。此外,話務撥號制及用戶直接撥號制,亦已分別在各地實施。
- 建設西部微波幹線系統(初期裝置三百路),供應沿線各大都市長途電話、電報及出租電路之用,並可免受颱風地震影響。
- 電信局自製投幣式公用電話機,目前國內各大都市均已裝設。
- 國內電報增加一百三十迴路,其中有線一百二十一迴路,無線九迴路。
在設備方面,亦已日臻完備,截至五十三年年底止主要項目如下:
- 市內電話:市內電話總容量計十一萬二千九百九十八門。市內電話交換機的自動化現達五二.七%。全省電話機總數十四萬七千八百二十五具,平均每百人有電話機一.二二具。
- 長途電話:長途電話電路共有二千一百九十一迴路。
第 281 頁
二六四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 公用電話:國內各地共設有公用電話一千七百六十五處。
- 國內電報:國內電報電路共有三百二十六路。
- 以往三期四十年計劃期間,國內電信營運量增加三.四六倍,平均每年增加一.三四%;市內電話增加二.五八倍,平均每年增加一.三三%;長途電話增加三.四六倍,平均每年增加一.三四%。
曰 國內電信營運量估計: 根據過去營運實績及今後四年經濟發展與人口增加的趨勢,估計今後四年的營運量如下:
表二九.一 國內電信營運目標
項 | 目 | 單位 | 五十三年 (實績) | 第四期四年計劃期間 | |||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市內電話 | 月次 | 千通 | 一、九九〇 | 二、〇六七 | 二、一八〇 | 二、三〇〇 | 二、四〇六 |
國內長途電話 | 千次 | 千次 | 二、八〇九 | 三、八八〇 | 四、一〇七 | 四、三四五 | 四、八二四 |
國內電報 | 千次 | 千次 | 八二三、一〇九 | 一、〇六七、八二四 | 一、〇七七、五〇〇 | 一、一〇六、七〇〇 | 一、一三六、〇〇〇 |
曰 國內電信計劃發展要點: 為配合上項營運量的增加及加強服務,茲將擬議擴充設施,採用新術與新設計,以達成現代化及合理化目的。
- 市內電話:擬擴充城市、郊區及鄉村電話共六萬二千門,平均每年約一萬五千五百五十門,屆時平均每百人將有電話一.六五具。預計電話交換機自動化的百分率,五十三年底可提高至七三.二%。
- 長途電話:幹線長途電話路,本期內擬增建三百六十四路,另建同軸電纜四百八十七路。支線長途電話路,擬擴建七百六十四路,以適應各大城市與鄉鎮及各鄉鎮相互間的需要。
- 國內電報:繼續擴充載波及新式電報設備,增置流動型交換機,建立國內電報交換及出租電報業務,並加強海岸電臺設備。
- 公用電話:繼續增設公用電話一、六〇三具,並推行預付式投幣話機及逐步開放長途電話。
第 282 頁
第 282 頁
二、國際電信
㈠ 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 現有試驗室及修配所,逐年予以擴充。
國際電信包括國際電報、電話、傳真、電報交換、出租電路、新聞廣播及收錄等業務。自民國四十二年起相繼推行三期四年計劃以來,國際電信在容量及效率方面,均有顯著進展。計劃期內完成的主要項目如下:
- 添置電話終端機通路,增加通話容量及增闢轉電路,推廣國際通話範圍。
- 無線電收發電訊設備、電報、電話、傳真設備,微波遙控設備,均在逐年增加。
- 開設對美國劃時代四路自動校諒多工電報機,大量增加通報容量,避免錯誤,提高效率。
- 中日長程超波散射傳輸系統,於五十二年秋竣工啟用,開全球藉電層散射作用商用通信的先河。
- 開放國際電報交換業務,使國際間消息的傳播更為迅速。自四十九年九月開放後,業務量增加甚為迅速,此項增加,對普通國際電報業務並無影響。
民國五十二年國際電報營運量約為六十二萬通,較四十一年(第一期四年計劃實施前一年)增加○.八倍,平均每年增加五.一%。五十三年國際電話為十三萬八千四百次,較四十一年增加二.八倍,平均每年增加七.三%,電話為一二.九%。國際電報交換業務五十三年迄三十三年底止,現有國際通信設備及國外直達電路如下:
- 通信設備:
- 無線電設備(包括發射機、接收機、終端機、天線)一百三十部(付)。
- 電報設備(包括莫氏電碼機、五單位電碼機件、電報交換機件、紙條復疊傳送分配器、電報電路再分器、劃時自動校諒多工電報機)三百零二部(套)。
- 傳真及節目傳遞設備(包括傳真機及播音設備)六套。
- 通達電路:
第 283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畫
(1) 直達電話電路:十二路; (2) 直達報電電路:十八路; (3) 直達傳真電路:六路; (4) 電報交換電路:十路; (5) 新聞廣播:二路; (6) 節目傳送電路:三路; (7) 出租電報電路:二路。
(二) 國際電信營運量估計:
根據過去營運實績及今後四年對外貿易以及國內外消息傳播增加的趨勢,估計今後四年國際電信營運量如下:
表二九一 國際電信營運目標
項 | 目 | 單位 | 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國際電話 | 千次 | 六二三 | 六八四 | 七一五 | 七四七 | 七七八 | |
國際電報 | 千分分鐘 | 一三八 | 一三九 | 一四〇 | 一四一 | 一四三 |
(三) 國際電信計畫發展要點:
為配合上項營運量增加的需要,將充實現有國際通信系統,擴充電報、電話、傳真及其他事務所設備的容量,採用新型機具及新穎通信方法,繼續提高通信效率,並逐步建立自動分路體系、自動控制體制、自動或半自動式國際電報交換系統等。此外,為加強國際間的合作,將協助國際電信網路發展計畫,衛星通信計畫,並建立臺灣微波散射通信系統及標準頻率廣播電臺等。
- 通信設備的擴充與革新: (1) 添置電報設備:包括新型高效電傳打字機、劃時式自動校誤多工電報機、自動或半自動式電報交換機設備及測試儀器等。 (2) 增添無線電話終端設備:包括無線電話終端機、高效保密器、自動音量控制器及測量儀器等。
頁碼:283
第 284 頁
第二節 郵政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郵政事業在以往三期四年計畫期間,不斷添建局屋,增加代辦及代售處所,增置設備,擴充郵路,舉辦新業務及新設施,以加強服務,故業務發展迅速。截至五十三年底止,郵政主要機構計有各級郵局及郵亭五五五六處,代辦所一、四八五處;次要機構計有郵票代售處四、八五三處,共計有六、八九四處,較四十一年的二、五四三處計增加四.四倍,平均每平方公里內有郵局及代辦所五十五六處,或平均每五二、二六八人可享有一郵局或代辦所。臺灣現有郵路十四萬七千五百餘公里,較四十一年的五萬公里增加二.三倍;郵政設備約二二五輛,較四十一年的二、○三七輛增加三.一倍;各類郵遞設備共二四、九三七件,郵政道路有大量擴充,但仍不足應付業務增加的需要。
-
增加電信設備:包括各種電源設備,動力機械及各機房附屬設備。 (8) 增律真設備:包括新型傳真收發機、傳真訊號調變器及測試儀器等。 (4) 擴充無線電設備:包括強力多路無線電發訊機、精密無線電收訊機、無線電收發訊附屬設備、巨型高增益定向天線及各項測試儀器等。 (5) 添置聯絡設備:包括遙控線路、載波機械、微波及超波聯絡機件及測試儀器。 (6) 充實測波設備:包括測波儀器、測波天線、行動測量設備、測波用標準頻率及標準頻率廣播設備。 (7) 增加電力設備:包括各種電源設備,動力機械,各機房附屬設備。
-
建立臺灣微波散射通信系統,連通國際通信網路,轉達歐美及東南亞各國。 (1) 臺北新加玻電報路及電報交換電路各一路。 (2) 臺北香港電報路、電話電報交換電路各一路。 (3) 臺北香港電話電報三路及電報交換電路各一路。 (4) 臺北電報交換新用戶一百戶。
二八四
第 285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業務方面,五十三年函件約為三億九千四百萬件,較四十一年增加一・六倍,平均每年增加一・二六八%。包裹四百四十萬件,增加九・三倍,平均每年增加二・二五%。儲金結存新臺幣十五億六千萬元,增加達十一倍,平均每年增加三・九%;匯兌新臺幣二十四億六千萬元,增加九・三倍,平均每年增加二・二一%。營運量增加情形在第三期四年計劃期間,除儲金結存額增加率仍甚迅速外,其他各項平均每年的增加率已見緩和。
一、郵政營運估計
郵政業務以函件為主,在正常情形下,各國函件每年的增加率多在一○%以下。茲參照各國函件增加的趨勢及我國過去的營運實績,以及今後四年內國民所得的增加,估計營運量如下:
二、郵政營運目標
表二九・三 郵政營運目標
項 | 單位 | 54 年 | 55 年 | 56 年 | 57 年 | 五十三年 (實績) |
---|---|---|---|---|---|---|
收寄函件 | 百萬件 | 439 | 448 | 468 | 510 | 394 |
收寄包裹 | 百萬件 | 1.561 | 1.622 | 1.690 | 2.125 | 1.219 |
儲金結存額 | 千新臺幣百萬元 | 1,459 | 1,579 | 1,839 | 2,335 | 483 |
匯兌承匯額 | 千新臺幣百萬元 | 2,459 | 2,579 | 2,839 | 3,997 | 499 |
三、郵政計劃主要內容
為配合以上業務的發展,郵政現有設備,必須汰舊換新,力加充實,預計在今後四年內舉辦的主要項目為:
- (一) 建築郵政標準局屋,擴充營業所及郵件處理場所。預計在今後四年內應興建局屋四八○處,約三萬建坪,收購土地四萬餘坪。
- (二) 增加郵件運輸設備,充實業務處理機。
- (三) 擴展郵件及儲匯業務。
第 286 頁
第三節 氣象
一、過去的檢討與現況
我國氣象事業分為軍用及民用氣象機構。民用氣象業務也很發達,各機構為配合本身業務需要,從前則檢討所置測候所及雨量站多達一、〇四一處。本計劃所包括的範圍,以臺灣省氣象局為主,該局在過去三期四年計劃期間,增添下列各主要氣象及通信設備:
- 購買加速地震儀,增設高雄、玉山二處地震觀測站及建立澎湖潮站,以加強地震及海洋觀察。
- 建立氣象廣播通信中心,及改善各測候所的通信設備。
- 購置「蓋氏計數器」,測驗分析降落物及雨水樣品中所含的放射性強度,用以研究其對人類健康及農作物的影響。
- 參加國際地球物理年觀測,舉辦本地區內高空探測、地面觀測與太陽輻射觀測等,藉與其他國家交換氣象資料。
- 購買天氣圖傳真機兩部,裝設於臺北,接收東京、關島等地播出的天氣分析及預測圖,以供天氣分析預告之用。
- 調訓現有氣象電信人員,以提高技術水準。
- 測候及預報工作固有相當改善,但與國際標準相差仍遠。目前氣象局轄有二十一處測候所及五處觀測站,共設有無線電臺二十一座,無線電傳印字機三部,無線電自動印字機收報設備三套,無線電收報機三部,及錄球電天氣傳真接收機二套,俾逕收集國內外氣象資料,供天氣分析預報工作之用。在臺北設置二、五〇瓦特無線電發射機一套,對國內各地氣象報告、天氣分析、氣象特報、颱風警報及地球物理觀測等項資料,每日定時播報十四次,並實施國際氣象資料交換。此外,在臺北另設置無線電天氣圖傳真發射設備一套,及在基隆、臺中、臺南、高雄、臺東、花蓮等測候所裝置天氣圖傳真接受設備,接收天氣圖傳真資料,作為地區天氣分析的參考。
第三期四年計劃內,列有(一)推廣農業氣象合作及微氣象觀測,已照原定計劃實施;(二)建設氣象雷達觀測站,雷達儀器已訂購,
第 287 頁
二七〇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站房正興建中,預定於五十四年七月完成;(目)加強降落物輻射性測驗工作,與改善氣象通信設備兩項,因限於預算,僅部份完 成。
二、氣象計劃主要內容
(一) 添設颱風及洪水預報設備:為加強颱風及洪水預報工作,將於南部地區添設雷達站一處,並沿淡水河及濁水溪流域各裝設自 動雨測報計三處。另並延聘外籍專家來臺協助規劃按裝工作,及選派人員赴外接受技術訓練。
(二) 建立短波通信網:包括:充實現有通信網設備,加強天氣圖傳真廣播及無線電發報台,建立部外氣象自動收報站及電傳印 字機網等項,使氣象情報得以迅速交換。
(三) 改善氣象儀器校定設備:興建風洞及流體動力實驗室,並添置檢查儀器,以統一儀器標準及提高氣象觀測的準確度。
(四) 設立嘉義測候所:與玉山、虎林山、阿里山等氣象所配合,完成垂直剖比報觀測;並添置地震觀測設備,以明瞭南部震率 分佈情況。
(五) 充實天文物理觀測設備:增加太陽分光日珥觀測設備,改善自動報時設備,添購十六吋透光鏡等以發展天文物理研究業務。
(六) 建立氣象儀器修配工廠:建造廠房,購置機具及校驗儀器,俾能自行修配儀器,以配合各項業務的發展。
第 288 頁
第三十章 觀光事業
第一節 發展情形
臺灣的觀光事業歷史很短,自第三期四年計劃起始列入經濟發展計劃中。多年來政府及民間的協同努力,無論觀光設施及來臺觀光人數,都有顯著的增加。就後者而言,四十五年來臺灣觀光的國際旅客人數(包括華僑)為一萬三千六百四十人,至五十三年即增至九萬五千人,八年之間計增加五.三倍,平均每年增加二六%。過去在發展觀光事業方面所採取的重點措施如下:
-
簡化出入境手續
對過境觀光旅客實施七十二小時免辦簽證辦法及國際觀光旅客出入境機場港口登記辦法,辛著成效;五十三年六月政府復宣佈自九月至十一月世運會期間延長在臺灣停留時間至一百廿小時,並對世運與會及友好國家的選手及代表,僅憑世運會所發的身份證申請來臺,即可享受免辦簽證過境的待遇。這項措施,對招徠世運觀光與運選手來臺觀光,收效很大。
-
改善機場港口手續
除簡化機場港口的檢查、檢疫及申報手續外,並自五十二年六月起在臺北國際機場設置旅客服務中心,加強服務。
-
整建風景區
整建重點為臺北市及其近郊風景區,以及日月潭、大雪山、梨山、天祥等處,修築觀光道路共十八線,長達一百八十五公里,以及改善福隆、瑞濱、金山、南寮、大安、高美及西子灣等七處海水浴場。
-
鼓勵投資興建觀光旅館
為鼓勵外人及華僑來臺投資興建國際標準高級觀光旅館,洽獲美援辦理投資興建國際標準觀光旅館貸款。在五十年至五十三年四月之間,共增建觀光旅館十五家,增加客房一千三百四十二間,截至五十三年年底止,全省合乎國際標準的觀光旅館客房數達二千五百間。
-
遷建故宮博物
二七一
第 289 頁
二七一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故宮、中央二博物院所珍藏的歷史文物,尤為國內外人士所嚮往。為招徠觀光旅客,政府已擇定在士林外雙溪,建築一所規模宏大的博物院,新址佔地約百畝,風景優美,交通便利,目前由行政院遠建小組請省公共工程局趕工中,預定於五十四年內全部完工,即可將故宮、中央二博物院所收藏的古物遷來臺北,公開展覽。
第二節 計劃內容
六、加強國際宣傳
於五十年至五十三年期間內曾發美、德、法、日、及西班牙文觀光手冊及摺頁等十餘種共一千萬册,觀光大招貼二萬張,刊登國外報紙雜誌廣告三十三次,參加國際性展覽二十二次。此外,並在美國主要城市如紐約、舊金山及洛杉磯,設立觀光服務處,辦理旅客服務及詢問事項。
一、今後四年來臺觀光旅客估計
臺灣的觀光事業在過去四年中雖有顯著的進步,但潛力尚未充分發揮,就整個世界的發展趨勢而言,觀光的重心已有逐漸自歐美移向東方的跡象。再加上本國國經建事業的加速發展,預測今後四年內的觀光事業,仍將繼續高速成長。在五十三年九萬五千觀光旅客中,估計約有五千人是因世運而增加,如予以減除,則五十三年在正常情形下來臺的觀光旅客約有九萬人,過去八年平均每年增加率應為二五%,按此增加率估計未來四年的觀光旅客人數如下:
表三○.一 觀光旅客人數
項 | 目 | 單位 | 五十三年 (實績) | 第五十四年 | 第五十五年 | 第五十六年 | 第五十七年 |
---|---|---|---|---|---|---|---|
觀客 | 人數 | 千人 | 九五 | 一一三 | 一四一 | 一七六 | 二二〇 |
二、發展重點
觀光事業屬於一種無形的貿易項目,它的發展對於促進經濟成長具有乘數的作用,由於它有助於國際收支、刺激生產及增加就
第 290 頁
。臺灣在發展觀光事業方面具有深厚的潛力,如能儘量利用我國固有的歷史文化特色,再配以現代化的觀光設施及簡化各項手續,則觀光事業不難逐漸成為我國重要的輸出項目之一。茲列舉發展重點如下:
(一) 繼續改善出入境及機場港口檢查手續:
- 觀光旅客短期停留(限於與我國有外交關係及友好國家人士)免辦簽證辦法,原規定為七十二小時,五十三年九月至十一月世運期間已延長至二百二十小時,該因事實需要已放寬過境簽證及觀光簽證停留時間,並修正「外國護照簽證辦法」,同時將上述之七十二小時免辦簽證辦法廢止,以便來客能暢遊橫貫公路沿線及中南部風景名勝地區。
- 入境旅客報稅單,宜簡化為口頭申報,並對觀光旅客李行前採抽查辦法。
- 簡化檢疫手續,或仿照西歐各國現行辦法,授權檢查人員儘量給予國際觀光旅客以便利。
- 乘船來臺的國際觀光旅客,應視實際需要,改為在入港前辦理登岸檢查手續。
(二) 繼續整建風景名勝地區、觀光道路及海水浴場:
- 整建太魯閣及石門水庫風景區。
- 繼續整建其他風景地區,以金山、野柳、烏來、碧潭、日月潭、中部橫貫公路沿線風景;南部的澄清湖、蓮池潭(春秋閣)、恆春(四重溪、墾丁熱帶樹木園、鵝鑾鼻);東部的蘇澳與知本等處,為優先整建地區。
- 繼續整建臺北市孔子廟、龍山寺、植物園、臺北近郊的指南宮、觀音山及圓通寺;臺南市的孔子廟、延平郡王祠、赤崁樓、安平古堡及五妃墓等名勝古蹟。
- 整建並開闢通往各風景、名勝、古蹟及海水浴場的公路,與人行道路及停車場。
- 鼓勵民間依照公路收費規則,闢建風景地區觀光道路,並整建沿線風景名勝。
- 繼續整建海水浴場十九處,並視事實需要的增加設。
(三) 繼續整建觀光旅館餐廳及遊樂設備:
- 在未來四年內,擬再增建符合國際標準的觀光旅館客房五百間,及一般水準以上的旅館客房五百間,地點應分散在東、南
第三十章 觀 光 事 業 二九〇
第 291 頁
二七四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 各重要城市及風景地區,並應力求建築外貌、庭園佈置及內部陳設等,能充分顯示中國傳統文化及藝術色彩。
- 繼續改善現有觀光旅館,提高各重要城市及風景地旅館衛生設備標準及服務精神。
- 促進民間投資與興建尚的遊樂場所,節目內容以表演中國傳統藝術如國劇、古樂、地方歌劇及民族歌舞等為主。此外尚應繼續加強國際聯繫及宣傳,發展國內觀光旅行,輔導民間觀光企業,訓練觀光從業人員,修訂及制定有關觀光法令規章等,以利觀光事業的發展。
第 292 頁
社會建設部門
第 293 頁
附表一 第四期四年計劃交通運輸部門營運目標總表
項 目 | 單 位 | 五年(實績) | 五年 (五十四年) | 五年 (五十五年) | 五年 (五十六年) | 五年 (五十七年) | 計劃期間 (五十四年) | 計劃期間 (五十五年) | 計劃期間 (五十六年) | 計劃期間 (五十七年) |
---|---|---|---|---|---|---|---|---|---|---|
1. 鐵路 | 百萬延人公里 | 三、八三一 | 三、九九一 | 三、九九一 | 三、九九一 | 三、九九一 | 三、九九一 | 三、九九一 | 三、九九一 | 三、九九一 |
2. 公路客運 | 百萬延人公里 | 三、二一七 | 四、三二〇 | 四、七七〇 | 四、七七〇 | 四、七七〇 | 四、七七〇 | 四、七七〇 | 四、七七〇 | 四、七七〇 |
3. 公路貨運 | 百萬延公噸公里 | 五、二二二 | 五、八八〇 | 六、二四〇 | 六、二四〇 | 六、二四〇 | 六、二四〇 | 六、二四〇 | 六、二四〇 | 六、二四〇 |
4. 港灣裝卸物量 | 千公噸 | 三、五三六 | 八、九九四 | 九、八二一 | 九、八二一 | 九、八二一 | 九、八二一 | 九、八二一 | 九、八二一 | 九、八二一 |
5. 航運貨運量 | 千公噸 | 八、三五六 | 四、八六二 | 五、三三三 | 五、三三三 | 五、三三三 | 五、三三三 | 五、三三三 | 五、三三三 | 五、三三三 |
6. 國營機場進出旅客數 | 千人 | 五、二三三 | 五、八八〇 | 六、二八〇 | 六、二八〇 | 六、二八〇 | 六、二八〇 | 六、二八〇 | 六、二八〇 | 六、二八〇 |
7. 國郵政 | ||||||||||
國內電報件 | 千件 | 三、二〇〇 | 三、一九九 | 三、一九九 | 三、一九九 | 三、一九九 | 三、一九九 | 三、一九九 | 三、一九九 | 三、一九九 |
國際電報件 | 千件 | 二、一七〇 | 三、〇〇〇 | 三、〇〇〇 | 三、〇〇〇 | 三、〇〇〇 | 三、〇〇〇 | 三、〇〇〇 | 三、〇〇〇 | 三、〇〇〇 |
市內電話報交換話數 | 千次 | 九、七八二 | 一〇、二一〇 | 一〇、五一〇 | 一〇、五一〇 | 一〇、五一〇 | 一〇、五一〇 | 一〇、五一〇 | 一〇、五一〇 | 一〇、五一〇 |
長途電話通話戶 | 千戶 | 四、三二一 | 三、五二七 | 三、七〇〇 | 三、七〇〇 | 三、七〇〇 | 三、七〇〇 | 三、七〇〇 | 三、七〇〇 | 三、七〇〇 |
國內函件 | 百萬件 | 四、八三二 | 四、一五五 | 四、八〇一 | 四、八〇一 | 四、八〇一 | 四、八〇一 | 四、八〇一 | 四、八〇一 | 四、八〇一 |
國際函件 | 百萬件 | 一、九四〇 | 二、七七七 | 三、〇五三 | 三、〇五三 | 三、〇五三 | 三、〇五三 | 三、〇五三 | 三、〇五三 | 三、〇五三 |
包裹件 | 百萬件 | 二、三四四 | 一、〇六七 | 一、二〇七 | 一、二〇七 | 一、二〇七 | 一、二〇七 | 一、二〇七 | 一、二〇七 | 一、二〇七 |
匯款件 | 百萬件 | 四、〇八〇 | 一、二六〇 | 一、四三四 | 一、四三四 | 一、四三四 | 一、四三四 | 一、四三四 | 一、四三四 | 一、四三四 |
兌金件 | 百萬件 | 四、八二一 | 一、三〇四 | 一、五三三 | 一、五三三 | 一、五三三 | 一、五三三 | 一、五三三 | 一、五三三 | 一、五三三 |
交通運輸部門附表
二九三
第 294 頁
附表二
中華民國第四期經濟建設四年計畫
第四期四年計畫交通運輸部門各業生產毛額估計
單位:五十三年常價新臺幣百萬元
項目 | 五十三年 (實績) | 第四期四年計畫期間 | ||||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計 | ||
鐵路 | 1,027 | 2,777 | 2,829 | 3,250 | 3,478 | 12,334 |
公路 | 1,070 | 3,580 | 3,842 | 4,285 | 4,682 | 16,389 |
海運 | 473 | 1,532 | 1,692 | 1,847 | 2,019 | 7,090 |
港埠 | 239 | 711 | 774 | 848 | 927 | 3,260 |
民航 | 185 | 600 | 664 | 726 | 794 | 2,784 |
郵電 | 693 | 2,367 | 2,654 | 2,968 | 3,280 | 11,269 |
電氣 | 3,980 | 10,735 | 12,285 | 14,030 | 16,000 | 53,050 |
氣 | 1,021 | 2,840 | 3,212 | 3,612 | 4,050 | 13,714 |
其他 | 1,885 | 5,880 | 6,560 | 7,300 | 8,100 | 27,840 |
合計 | 9,573 | 31,522 | 34,558 | 38,866 | 43,330 | 137,730 |
附表三
第四期四年計畫交通運輸部門各業固定投資毛額估計
單位:五十三年常價新臺幣百萬元
項目 | 五十三年 | 第四期四年計畫期間 | ||||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計 | ||
鐵路 | 1,240 | 1,027 | 1,178 | 1,368 | 1,515 | 5,088 |
公路 | 1,186 | 1,208 | 1,411 | 1,600 | 1,770 | 5,989 |
海運 | 236 | 610 | 675 | 740 | 800 | 2,825 |
港埠 | 110 | 338 | 370 | 400 | 430 | 1,538 |
民航 | 90 | 200 | 220 | 240 | 260 | 920 |
郵電 | 536 | 1,490 | 1,640 | 1,790 | 1,950 | 6,870 |
電氣 | 3,365 | 8,900 | 9,800 | 10,700 | 11,600 | 41,000 |
氣 | 81 | 230 | 250 | 270 | 290 | 1,040 |
其他 | 1,624 | 4,200 | 4,600 | 5,000 | 5,400 | 19,200 |
合計 | 8,868 | 18,303 | 20,144 | 21,998 | 24,015 | 84,470 |
第 295 頁
第三十一章 社會建設部門總述
社會建設的目的,一在便利經濟本身的發展,二在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均衡發展,以宏大經濟建設的成果。由於人力是促進經濟進步的要素之一,所以社會建設部門中,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一件首要的工作。而人力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基本任務之一,為如何培育經濟發展所需的人才。故在未來四年之中,於國民教育方面,將全力促使國民學校志願升學方案付諸實施,自得升學的國民及中等學校,以及充實各級研究機構的設備,以逐步奠定堅實的發展基礎;同時藉發展職業教育及技能訓練,培育經濟發展所需的人才。因此,在未來四年內各級學校都將作相當的擴充。
經濟發展的結果,國民生活的水準必隨之提高,而國民生活的改善又為促進經濟進步的動力,它們好像一把剪刀的兩面,是相互為用的。國民生活的改善包含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兩方面,經濟建設多偏重於國民物質生活。在一個工業發展的社會,人口必是逐漸向城市集中,工業愈發達,人口也愈向城市集中。臺灣近年來的流動的速率有日漸加劇的趨勢。所以政府將規劃新社區的開發,在未來四年間完成臺北區域計劃、基隆區域計劃、臺中區域計劃、新竹區域計劃及臺南區域計劃的擬訂;擬訂二十四處新市區計劃;擬訂十二處新工業區計劃;此外並興辦各項公共設施,如改善及拓寬原有主要道路及新聞主要計劃道路,發展自來水,提高給水普及率,及工業用水之供應量,改善及新建下水道,以及增建國民住宅等,俾使工業發展不致因人口的集中而受到妨礙。另一方面也可以預防因人口集中可能造成生活上的諸般問題。因此,新社區開拓的結果,必可逐漸走向城市鄉村化,鄉村城市化的境界。
近年已開發或正在開發中的國家,他們努力目標之一,為使國民的壽年不斷的提高。因為國民的健康狀況,小之可以影響工作效率,擴大來說,可以決定國家的娛樂活動,調節身心。所以這本計劃中,對於公共衛生及保健計劃,將作大量投資,希望在消極方面能夠逐漸根絕或降低各種傳染病;在積極方面,促進國民營養、家庭及工業衛生以及生育常識。另外輔以康樂環境的規劃及康樂設施的增設,使得國民精神上的病患率,擴大來說,可以決定國家的娛樂活動,調節身心。所以這本計劃中,對於公共衛生及保健計劃,將作大量投資,希望在消極方面能夠逐漸根絕或降低各種傳染病。
二七七
第 296 頁
二七八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生活能夠得到合理的改善,而獲致身心平衡的發展。
此外,政府並將全面建立社會安全制度,在社會保險方面,將在現行勞保、公保以外,視社會的需要,逐步擴大保險範圍,分期分類實施,並改善勞保、公保的醫療服務。在國民就業方面,將擴充國民就業輔導機構及其業務,並視工商業發展情形,增設就業輔導中心或輔導站,加強實施職業介紹,在社會救助方面,則將改善公私立救濟設施,擴大院外救濟,救助貧苦老幼人民,使維持最低生活,以及擴大貧民免費醫療等。在兒童福利方面,則將擴大學童營養午餐計劃,及充實各公私立育幼院及托兒所,尤其是農忙托兒所,因間接對農業增產有很大的助益,在今後四年內更將擴大辦理,以漸達到每一鄉鎮區設立中心農村托兒所一所,「幼有所長,勞寓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境地。由於以上各項措施,當可使整個社會逐漸走向「老有所終,幼有所長,勞寓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境地。
第 297 頁
第三十二章 人力資源的發展
經濟發展有賴人力與其他生產要素的密切結合,尤其現代經濟發展人的因素更形重要。唯人力的重視及作有計劃的培育則為晚近閒事。我國過去三四年經濟建設計劃中,對於人的供需、培育及訓練,未曾作詳細的規劃,茲為適應新情勢,特在本計劃中增列「人力資源的發展」一章,俾使人力資源能有計劃的與整個經濟發展相配合。
第一節 教 育
教育團體莫不主張在計劃中加強科學教育及增設大專科系等三方面。此外,在本計劃期間內社會教育與文化發展亦將作適當的加強,茲分述於下:
一、實施國民學校志願升學方案
近年來由於人口迅速增加,國民學校畢業生人數激增,國民學校畢業生已達三十餘萬人,且係逐年遞增,而其升學率平均僅有五・五%,因之初級中學的入學競爭至為劇烈。一般國民學校為應付激烈的升學競爭,紛紛採行補習方式,以致課業超越學生精神體力負荷率而言,我國目前國民已高達九六%以上,足與教育高度發達的國家媲美,但義務教育年限仍為六年,較之世界進步國家的義務教育年限多為八至十二年者,仍屬落後。依照聯合國文教組織的研究結論,凡學齡兒童就學率已超過七○%的地區,原則上即有考慮延長義務的需要。我國延長義務目前尚有困難,宜先實施志願升學,作為延長義務的準備及過渡,俾使國民學校畢業生志願升學者,均可獲得就學的機會,但所有入學費用(包括學費及書籍等)仍應自行負擔。
我國國民學校畢業生年齡多在十二歲,就業能力原本不足,而近年由於科學與技術的進步,國家為謀求經濟發展,對國民素質的要求逐漸提高,為適應現代經濟需要,增加國民就業能力,延長在學年齡實為必要之舉。因此,志願升學方案的實施,不僅能提高人力素質及減少惡性補習的壓力,且可作為未來延長義務教育的準備及過渡。
實施志願升學,除自然增班費用列入政府年度預算外,其他所需增加經費,自五十學年度至五十七學年度共達新臺幣十六億六
二九七
第 298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二八〇
二、發展職業教育及技術訓練
在國家經濟建設急速發展的現階段,教育必須配合經濟建設的實際需要而發展,此為當前教育的重要目標,在此一目標之下,職業教育的目的在養成切合實用的基層技術人才,養成的方向則在注重實習和訓練,從實際工作中灌輸其必需的知識。
職業學校種類較多,今後四年以發展工、農、水產職業學校為重點。其增辦項目如次:
-
(一) 農、工、水產職業校以均辦有美援示範學校,現在示範計劃均已結束。示範的最終目的在推廣,在全省職業校中,示範學校已不逾三分之一,今後其他職校,均應增加各科藝訓練設備及訓練專業師資著手,逐步推廣。至於推廣的對象,為半協助十萬農、工、水產職校應屆畢業生及現任職於各機關的有關技術人員外,每年尚須舉辦短期訓練班,訓練及再訓練所需師資,估計每年訓練廿名,四年共訓練八十名。
-
(二) 為配合經建需要,今後四年中工職學生人數應逐步增加,使佔中學生總數的百分比,自目前之二○%增達三○%左右。
-
(三) 農、工、水產職校師資缺乏之,尤以實習教師為甚。故在計劃期間應由臺灣省立師範大學的工教系,增招學生五十名,中興大學的農教系,增招學生三十名,四年共增招三百廿名,可敷應用。至水產職校的師資,除求之於有關學校畢業生及現任職於各機關的有關技術人員外,每年尚須舉辦短期訓練班,訓練及再訓練所需師資,估計每年訓練廿名,四年共訓練八十名。
-
(四) 試辦技藝班、建教班、四年制工業職
- 技藝班:附設於各類職業學校內,招收十八歲以下已就業的失學青年,但已服滿兵役者不受年齡限制。每週上課二日,授予相當的基本教育。
- 建教班:分為兩種: (1) 職校建教班:附設於各類職業學校之內,招收十八歲以下已就業的失學青年,但已服滿兵役者不受年齡限制。每週上課二日,授予相當的基本教育。 (2) 工廠建教班:附設於工廠之內,基本教育授課時間,可由工廠自行安排,但每週不得不少於二日。
- 四、五年制工業職業學校:職學校的修業年限,不宜有硬性規定,訓練時間的長短,須視行業的性質而定,擬選定十種行業,試辦四、五年制工職,前二、三年課程,相當於初中,後兩年偏重專門技能。
第 299 頁
第 229 頁
三、發展科學教育及增設大學科系
發展科學教育,除加強國民及中等學校的科學及工業教學設備外,在高等教育機構方面,將採取下列各項措施:
- 改善現有的工程及都市計畫等科系,並於若干大專院校內增設工業設計、市政工程、林業及海運等科系,以培養本省經濟發展中所需的人才。且為適應科學研究發展的需要,增設新興科學科系。
- 鼓勵現有大學中設置充足的師資與設備之若干所,作為四種基礎科學(化學、物理、數學、生物)的教學及研究中心,以提高上述各科教學及研究水準。
- 每年遴聘在國外具有聲譽的學者若干人,回國任教及指導研究,另在國內遴選已具良好研究成績的學者若干人,赴國外作深入的研究,期歸國後為國服務。
- 各校所所需研究設備,由政府擇要補助。
四、社會教育
1. 大學民衆補習教育
臺灣省自光復以來,對大學民衆補習教育曾積極實施,自三十五年至五十一學年度第一學期止,計接受失學民衆初級補習教育者,共一百五十萬人。四十年春,失學民衆計有一百四十萬人,約佔當時總人口一八%。至四十九年,失學民衆已降為七十八萬人,其百分比已降為七%。惟近年來因預算經費削減,無法大量設班施教,不僅已有文盲(即失學民衆)未能掃除,且有增加的趨勢。五十二年度有失學民衆八十七萬餘人,以文盲率高低,作為衡量準繩之一,故掃盲工作尤宜積極推行。又(以三十歲以下至三十五歲為限),預計四年內將增加失學民衆六萬餘人,連同現有者,總數將達九十四萬餘人。此近百萬的失學民衆,必須於四年內辦理初級民教班一萬九千班予以訓練,使不致成為文盲。因失學民衆教育係屬強迫教育,故凡在初級民教班結業者,皆應進入高級民教班繼續接受教育。
初級民教班的程度,相當於國民學校一、二年級,每期修業期限四至六個月,每班學生以五十人為度。高級民教班的程度相當於國民學校三、四級,每期修業期限六個月至一年,每班學生亦以五十人為度。此外尚應推行繼續補習教育,並分第一及第二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的程度,相當於高級民教班;第二階段的程度,相當於國民學校五、六級。藉以上各項措施,民衆補習教育將可大為加強。
第三十二章 人力資源的發展
第 300 頁
Page 300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二) 推行空中教學
近年來由於就學人數日增,各校雖一再擴充,仍感不敷容納,而地方政府經費已達飽和,短期內不可能大量增設學校,因而滋生補習、升學弊端,愈演愈烈,已形成一嚴重問題。
空中教學,既無需校舍設備,且可將教室推展至家庭、商店及社會各處,使不能升學的青年,均能完成其升學志願,當可減輕升學競爭及惡性補習。此當前極為重要的教育工作,各先進國家利用大眾傳播工具實施空中教學,均已致良好的效果。或謂推行空中教學將有害於正常學校教育的發展與降低教育水準,實則不然,蓋空中教學科目,以在廣播電視中收取聆聽者有限,一面講求教學方式的切實有效,配置教員當面指導及實驗時間,一面嚴格推行隨時管理與學業考試,務使質量兼顧,與學校教育殊途同歸,而將我國教育制度導入一新境界。故在本計劃期內,教育廣播與電視臺必須作適當的擴充,以配合空中教學之需,並實現最經濟而效果最宏,以大量培養專業學術、社會教育及職業補充教育、成人教育、技藝教育、社區教育、補習教育等各項。
(三) 藝術教育及文化事業發展
藝術教育及文化事業包括文藝、戲劇、音樂、舞蹈、美術、教育影片等六項,除屬於一般施政項目不予列舉外,其餘均編入本計劃之內,旨在透過文藝活動,漸收移風易俗化之功。茲將各項主要計劃內容分列舉於後:
- (1) 文藝:集體創作歷代重要人物通俗歷史故事,以加強民族精神教育;選譯文學名著。
- (2) 戲劇:整編國劇劇本;興建國家劇院。
- (3) 音樂:編印各地民謠,以激發國家民族意識;改良國樂樂器。
- (4) 舞蹈:整編民族舞譜,舞蹈譜學習舞曲。
- (5) 美術:精印名人書畫畫集;舉辦全國美展。
- (6) 教育電影:攝製影片及購置施教設備。
(四) 發展國民體育
國民體育與民族健康及人力資源的發展有極密切的關係,將於本計劃期中全力普遍推行以促進國民健康,其實施分為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兩部份:
- 學校體育部份:
- (1) 以培養體育師資,充實體育設備,改進體育教學及編印體育教材等為主要工作:
- (1) 獎助體育教師進修及辦理體育教師在職訓練。
- (2) 聘請國外人士來華講學及教練,以及充實培養師資機構的研究實驗設備。
- (1) 以培養體育師資,充實體育設備,改進體育教學及編印體育教材等為主要工作:
第 301 頁
第 301 頁
- (1) 擴充省體育場設備,陸續設立各縣市體育場並充實其設備。
- (2) 各鄉鎮擇適當學校,擴建其體育場及充實其設備以兼作鄉鎮體育場,同時各縣市政府擬定都市計畫時應保留體育場興建預定地。
- (3) 訓練各項教練、裁判及體育行政人員。
- (4) 充實國民學校、中等學校及大學學校的體育設備。
- (5) 成立體育教學示範輔導團,每學期巡迴輔導體育教學一次。
- (6) 充實視聽教具與編製體育教材及書刊。
- (7) 辦理中小學學生身高體重測量、中等學校學生體能測驗及大學學校學生運動技能測驗。
- 社會體育部份:我國過去體育活動多限於在校學生,入社會後即告中止,實際上應不分性別年齡與職業,人人運動,故推行社會體育十分重要。在未來四年中將以興建體育場所,擴充體育設備,輔導體育團體舉辦各項運動競技為主要工作:
五、資金需要
以上各項所需資金及其來源,以及年度分配金額,如表三.二.一所示。
六、增加就業人數
今後四年教育發展所需增加的教職員人數,如表三.二.二所示。
七、今後各級學校擴展情形
今後四年各級學校各學入學人數,如表三.二.三所示。
第三十二章 人力資源的發展
第 302 頁
302
表三十一.一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四期四年計劃教育部門所需資金估計 單位:新臺千元
年項 | 發展工業及技藝訓練 | 水產職校 | 訓練師資班 | 發展農村青年職業訓練 | 志願升學合計 | 專及學發展科教設 | 補充教師 | 補失習暨民教育 | 推行實驗學校 | 發展文化事業 | 發展體育 | 學術教育合計 | 總計 |
---|---|---|---|---|---|---|---|---|---|---|---|---|---|
年度 | |||||||||||||
五十四 | 10,000 | 1,000 | 1,000 | 7,000 | 19,000 | 10,000 | 10,000 | 8,000 | 10,000 | 4,000 | 10,000 | 52,000 | 71,000 |
五十五 | 10,000 | 1,000 | 1,000 | 7,000 | 19,000 | 10,000 | 10,000 | 8,000 | 10,000 | 4,000 | 10,000 | 52,000 | 71,000 |
五十六 | 10,000 | 1,000 | 1,000 | 7,000 | 19,000 | 10,000 | 10,000 | 8,000 | 10,000 | 4,000 | 10,000 | 52,000 | 71,000 |
五十七 | 10,000 | 1,000 | 1,000 | 7,000 | 19,000 | 10,000 | 10,000 | 8,000 | 10,000 | 4,000 | 10,000 | 52,000 | 71,000 |
合計 | 40,000 | 4,000 | 4,000 | 28,000 | 76,000 | 40,000 | 40,000 | 32,000 | 40,000 | 16,000 | 40,000 | 208,000 | 284,000 |
表三十一.二 第四期四年計劃教育部門各年增加教職員人數估計 單位:人
年度 | 國校教員 | 國校職員 | 初中學教員 | 初中學職員 | 小學教員 | 小學職員 | 高級中學教員 | 高級中學職員 | 高級小學教員 | 高級小學職員 | 高等教育教員 | 高等教育職員及技術人 | 社會教育教員 | 社會教育職員 | 總計教員 | 總計職員 |
---|---|---|---|---|---|---|---|---|---|---|---|---|---|---|---|---|
五十四 | 1,063 | 1,235 | 1,023 | 1,123 | 1,023 | 1,023 | 200 | 120 | 150 | 100 | 150 | 100 | 200 | 120 | 3,909 | 3,821 |
五十五 | 1,063 | 1,235 | 1,023 | 1,123 | 1,023 | 1,023 | 200 | 120 | 150 | 100 | 150 | 100 | 200 | 120 | 3,909 | 3,821 |
五十六 | 1,063 | 1,235 | 1,023 | 1,123 | 1,023 | 1,023 | 200 | 120 | 150 | 100 | 150 | 100 | 200 | 120 | 3,909 | 3,821 |
五十七 | 1,063 | 1,235 | 1,023 | 1,123 | 1,023 | 1,023 | 200 | 120 | 150 | 100 | 150 | 100 | 200 | 120 | 3,909 | 3,821 |
合計 | 4,252 | 4,940 | 4,092 | 4,492 | 4,092 | 4,092 | 800 | 480 | 600 | 400 | 600 | 400 | 800 | 480 | 15,736 | 15,284 |
第 303 頁
第 303 頁
表三十三.一.一三 第四期四年計劃教育部門各級學校入學人數估計 單位:人
年度 | 國民教育 | 高等教育 | 師範教育 | 總計 | ||||||||||
---|---|---|---|---|---|---|---|---|---|---|---|---|---|---|
初級 | 中級 | 高級 | 計 | 專科 | 大學 | 研究所 | 計 | 初 | 中 | 高 | 職 | 計 | ||
五十四 | 一〇一、四〇〇 | 一四七、七〇〇 | 一〇七、一〇〇 | 三五六、二〇〇 | 二八、四〇〇 | 一〇七、一〇〇 | 一八、三〇〇 | 一五三、八〇〇 | 二、七〇〇 | 七、七〇〇 | 四、二〇〇 | 一、一〇〇 | 一五、七〇〇 | 五二五、七〇〇 |
五十五 | 一一〇、六〇〇 | 一四七、五〇〇 | 一一〇、八〇〇 | 三六八、九〇〇 | 三七、五〇〇 | 一一二、六〇〇 | 一八、七〇〇 | 一六八、八〇〇 | 二、七〇〇 | 七、七〇〇 | 四、二〇〇 | 一、一〇〇 | 一五、七〇〇 | 五五三、四〇〇 |
五十六 | 一一三、四〇〇 | 一五二、〇〇〇 | 一一二、七〇〇 | 三七八、一〇〇 | 四七、八〇〇 | 一一八、一〇〇 | 一九、三〇〇 | 一八五、二〇〇 | 二、八〇〇 | 八、〇〇〇 | 四、三〇〇 | 一、一〇〇 | 一六、二〇〇 | 五七九、五〇〇 |
五十七 | 一一六、〇〇〇 | 一五四、六〇〇 | 一一四、九〇〇 | 三八五、五〇〇 | 五四、九〇〇 | 一二三、〇〇〇 | 一九、八〇〇 | 一九七、七〇〇 | 二、八〇〇 | 八、〇〇〇 | 四、四〇〇 | 一、一〇〇 | 一六、三〇〇 | 五九九、五〇〇 |
合計 | 四四一、四〇〇 | 六〇一、八〇〇 | 四四五、五〇〇 | 一、四八八、七〇〇 | 一六八、六〇〇 | 四六〇、八〇〇 | 七六、一〇〇 | 七〇五、五〇〇 | 一一、〇〇〇 | 三一、四〇〇 | 一七、一〇〇 | 四、四〇〇 | 六三、九〇〇 | 二、二五八、一〇〇 |
注:表中有「志願升學方案」文字,其彎曲線條指向師範教育之「職」及「計」行,並延伸至表格總計行。
第二節 技 術 訓 練
人力素質的提高,除矯正正規教育的各行行業變動的需要,而職業訓練中的學徒訓練,因為可以借助民間的財力附屬在各個企業部門中,故一般而言,常能以較正規教育為少的經費,為國家造就適用的人才。
一、職業訓練及學徒制度
臺灣除教育普及外,技術水準也逐年提高,正式訓練機構中有國生產力及貿易中心,金屬工業發展中心,臺灣汽車技術員工訓練中心等單位,專門代民營廠商及公營事業機構訓練技術員工。以生產力中心而言,截至五十二年底止,已舉辦三二一個訓練班,計訓練各類技術員工一萬一千名,訓練項目包括生產技術、企業管理、工業工程、市場銷售等項。該中心另在各個別計劃項下,協助二四六名員工赴國外受訓。全國各地農會亦對農民實施推廣教育,諸如農業機械的使用、病蟲害防治、品種改良、種植方法、灌溉施肥、家畜飼養、以至家政教育等,幾乎包羅一切與農業發展有關的項目;以五十三年上半年而言,計已舉辦各類訓練班三
二八五
第二十二章 人力資源的發
第 304 頁
二八六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畫
四、二一七班,其中職員班計三八九班,受訓 總人數達八十萬五千餘人。 此外,各公營事業機構,多已對其所屬員工實施在職訓練。在建教合作計劃下,各大廠商或自設小規模訓練班,或委託教育及 訓練機構代訓員工。至於學徒訓練班,各公私生產機構,尤其私營機構,均在實施,但缺乏有計劃的訓練,因此,為配合經濟發展 ,亟求有計劃訓練加以獎勵或列入於一般信用制度之實施乃予建立至少宜先行釐訂一種學徒制度實施辦法,付諸實施。
二、國外技術合作
國外技術合作包括兩方面:(一)遣選人員赴國外接受技術訓練;(二)由國外派遣專家或技術人員來華工作。茲分述於下: (一)遣選人員赴國外接受技術協助、美援、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等協助之下,會不斷派遣人員赴國外受訓,其 中以美援項下派出人員最多,計自民國四十一年至五十三年,共選派一、六一七人赴國外考察或接受訓練。以項目分,考察研習農 、林、漁、牧及水利者約佔二六%;工礦、交通約三〇%;教育與衛生約二五%;其他各項合計約佔一九%。此等受訓人員返國後 ,多在原單位工作,對國家經濟發展頗多貢獻。今後美援停止後,為使國人有更多赴國外考察研習的機會,允宜爭取其他國際機構 的協助。 至於由國外派遣專家或技術人員來華,則又分兩種:一係由外國政府或聯合國機構遴選其 隨同其在華投資而來者;這兩種來源的技術人員對於我國技術進步,貢獻都很大,今後對這一 方面的需要將更大,特別是隨同民間 投資而來者。
第三節 科學研究的發展
經濟建設有賴高級專門人才的策劃及領導,因此,高級人才的豐沛常為決定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對於高級專門人才 的培養,多年來雖曾盡力開創,但因國家財力不足及整個研究環境的不理想,致成效不彰。以下所列大學研究機構與專設研究機構 ,均屬於高級研究的範疇,與第一節的全面性的科學教育發展有所不同。茲分述於下:
一、大學研究機構
我國各大學目前共設有各科研究所四十四所,其中公立者三十八所,私立者二所。平均每所每年註冊研究生約十八人,因獲得碩士
第 305 頁
學位的研究生多紛紛出國繼續研究,每年留在國內服務的人數,僅有四分之一。這四分之一的人數,供應大專院校擴展所需的師資尚嫌不足,自難參與其他部門從事國家經濟建設的工作。因此,為適應國家的需要,在今後四年內將充實原有研究所並視國防經濟需要增設之,其進度及所需經費如下表所示:
二、專設研究機構
表三十二.四 研究所擴展計畫進度及所需經費估計
年 | 設 | 經費 (新臺幣百萬元) | ||
---|---|---|---|---|
公立 | 私立 | 小計 | ||
五十五 | 十 | 十 | 二十 | 二五.四 |
五十六 | 一〇 | 一一 | 二一 | 二六.八 |
五十七 | 一一 | 一二 | 二三 | 二六.〇 |
五十八 | 一一 | 一一 | 二二 | 一〇.五 |
五十九 | 一二 | 一一 | 二三 | 七.七 |
六十 | 一七 | 一八 | 三五 | 七.七 |
計 | 七六 | 七三 | 一四九 | 一〇四.一 |
我國專設的研究機構甚多,概括言之,可分政府專設研究機構及工廠實驗研究機構兩大類。政府專設研究機構有中央研究院,為國家最高的學術研究單位。其他重要者尚有經濟部聯合工業研究所、交通部交通研究所、畜牧試驗所、臺灣省衛生試驗所等單位。此外,各軍事機構亦有各類研究單位的設立,此處不一一列述。各研究室所需亦相互聯繫,共同合作研究。工廠實驗研究機構以公營事業所辦理者其規模,其中又以石油公司、電力公司、糖業公司、菸酒公賣局等機構的附設研究單位較為完善。
近年來,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對推動國家科學研究貢獻頗多,該會每年對各研究單位均給予補助,以充實各項科學研究設備,資助研究人員從事科學專題研究,及設置國家研究講座教授及國家客座教授,並延聘海外學人回國講學。今後各專設研究機構仍將繼續充實擴展,俾為國家建設培育更多的高級專門人才。
第三十二 章 人力資源的發展 二八七
第 306 頁
一八八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四節 國民就業輔導
一、概述
國民就業輔導的目的,在於調節人力供需情況,使人力資源作最有效的運用。我國自四十五年七月起,始設置臺灣省國民就業輔導中心,試辦臺北地區求職、求才登記,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就業訓練等項業務。以其切合社會需要,乃於五十二年改組為臺灣省北區國民就業輔導中心,仍設於臺北市,另於臺中市、高雄市分設臺灣省中、南區國民就業輔導中心,分區辦理就業輔導業務。自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共辦理求職登記六六、九七五人;求才登記五二、三七七人;輔導就業者共二八、五二〇人;就業訓練輔導者一、五二〇人,內中輔導就業者一、四〇二人。
二、今後四年業務展望
經濟建設的主要目的,在於創造就業機會,提高就業率。估計在本期經建計劃期中,經濟活動人口將增加六二八、〇〇〇人,就業人口將增加六二〇、〇〇〇人;失業人總數將達一四一、〇〇〇人,此尚不包括就業人口中的不完全就業人數在內,如併計,失業人數必甚可觀。因此,為配合經建發展,今後就業輔導工作亟待加強,俾對現有人力資源作充分的調節與運用,使求職、求才雙方均能適才適所。茲列舉今後四年重要工作項目於下:
(一) 在機構組織方面
- 調整臺灣省現有北、中、南三區國民就業輔導中心,仍設於臺北市,另於臺中市、高雄市分設臺灣省中、南區國民就業輔導中心,分區辦理就業輔導業務。
- 配合工業地區發展,分年設置重要工業地區就業服務處(站),逐漸建立就業輔導網,以宏工作績效。
- 建立臺灣省勞動力調查制度。
(二) 在工作重點方面
- 擴大求職、求才登記範圍,聯繫訪問求才僱主,以加強職業介紹。
- 貫徹中等學校應屆畢業生職業指導,協助其選擇職業或升學科系,以期用其所長。
- 推行就業訓練,並協助建立學徒制度。
第 307 頁
單位:人
(4) 辦理重要工業區就業服務,協助廠場選僱所需人才。 (5) 研訂性向測驗辦法,檢定求職人及各企業員工的天賦、才智及潛在能力,俾作適當安置,以適才適所。 (6) 經常定期舉辦勞力及人力需要量調查,並分析各項有關人力統計資料。
上述(一)、(二)兩項工作實施後,就業輔導成果將較過去宏大,其他如性向測驗勞力調查制度的建立,對人力資源的充分運用,貢獻尤大。茲列表現比較於下:
表三十二.五 就業輔導目標
項 | 經建計劃 | 經建計劃 | 經建計劃 | 時期 | 合計 |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介紹職業 | 五〇〇、〇〇〇 | 六〇〇、〇〇〇 | 八四〇、〇〇〇 | 六〇〇、〇〇〇 | 三一四〇、〇〇〇 |
求職登記 | 二〇〇、〇〇〇 | 二〇〇、〇〇〇 | 二〇〇、〇〇〇 | 二〇〇、〇〇〇 | 八〇〇、〇〇〇 |
就業訓練 | 一〇、〇〇〇 | 一、五〇〇 | 一、五〇〇 | 一、五〇〇 | 五、五〇〇 |
輔導就業 | 二二、〇〇〇 | 三〇〇、〇〇〇 | 四一〇、〇〇〇 | 四一〇、〇〇〇 | 一一二〇、〇〇〇 |
三、資金需要
就業輔導所需經費,除行政管理費部份編列年度預算外,其他如購置性向測驗器材、宣傳器材、資料整理器材等項,以及推動業務所需經費,合計為新臺幣五千二百萬元。
第五節 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計劃
一、概況
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計劃始於民國四十四年,在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主持及蒙彼各級機關協助下,九年來安置退除役官兵共約十二萬五千六百人,對國民就業暨社會安寧,貢獻至鉅。
第三十二章 人力資源的發展
二八九
第 308 頁
第 308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該會第一期五年計劃對業於民國五十二年六月屆止,計劃期間曾積極參與公營農林資源開發、海埔地開發等,同時又從事生產事業,對經建計劃的推行貢獻很大。該會現已擬定第二期五年計劃,包括自民國五十二年七月起至五十七年六月止,時間上與第四期四年計劃可相吻合。
壹、計劃內容
本計劃期間的榮民就業輔導,仍擬以創業就業為主,介紹就業為輔,但為配合實際需要,兩者將予兼顧,以安置更多的官兵就業。
- 創業就業計劃: 該計劃包括新計劃與擴充計劃兩部份,以東部地開發、海埔地開發及香蕉種植等計劃為主,並以橫貫公路農墾場開展、林業工作隊及蛤蜊場等擴充計劃為副。此外擬創辦若干小型工廠,以從事農產加工、膠布加工、金屬加工、飲料、合板、火星塞、手工藝品等的製造,及設立綜合化工等工廠。以上計劃安置榮民數,五十四年計一、八〇〇人,五十五年一、九〇〇人,五十六年一、九〇〇人,四年合計七、二〇〇人。
- 補缺計劃: 補缺計劃的目的,在補充原有就業人數中因患憂亡而出缺的部份,計分農場補缺、農產隊補缺、魚蛤蜊場補缺、工礦廠所補缺、榮民工程隊補缺等五項。計劃自五十四年起至五十七年止,每年補缺約一、八二〇人,四年合計補充七、二八〇人。
- 介紹就業計劃: 介紹就業計劃的重點在於配合政府機構及民間需要,發動各方的力量廣為推介。本計劃分職訓安置,職介安置,洽補缺及同輔就業四項,自五十四年起至五十七年止,每年將介紹就業一、七〇〇人,四年合計一〇、八〇〇人。
以上三種就業輔導計劃,每年安置退除役官兵數,五十四年計六、八二〇人,五十五年六、七二〇人,五十六年六、三二〇人,五十七年六、二一〇人,四年共計二六、二八〇人,但仍依國防部實際核准退除役人數為準。
第 309 頁
這是第 309 頁的內容。
第三十二章 社會福利計劃
第一節 公共衛生及保健
一、 概述
臺灣自光復以來,衛生設施諸多改善,目前各縣市、鄉鎮及偏僻地區,均設有衛生機構,傳染疾病已全面撲滅,對抗砂眼、白喉、百日咳等工作計劃,亦在順利推行之中。醫師、公共衛生護士、助產士、衛生工程師、衛生稽查員以及其他計劃工作人員的任職前及在職訓練,均已分別實施。另有二百五十名以上的高級衛生人員,已先後由各級衛生機構保送赴國外深造。環境衛生亦有顯著的改善。戰時毀損自來水廠的重建,現有水廠的擴建與新廠的設立,均已次第完工或在施工之中。此外,農村簡易自來水、公共、廁所亦在陸續建設中。由於以上各項設施,人口粗死亡率已自民國三十六年的一·八·一%降至五十二年的○·六·一%;國民平均壽命,民國三十七年男子為四五·六歲,女子為五○歲,至四十九年,男子壽命已延長到六十二歲,女子為六·八歲。傳染病死亡率在四十一至五十一年間幾減少一半,每十萬人口中因肺肺炎及支氣管炎死亡的人數,由一二三人降至四九人,結核病死亡的人數,由一二○人降至三九人。唯公共衛生與國民保健係一長期連續性工作,今後將按地方實際需要及配合國家經濟發展情勢,並審度經費來源,選擇若干亟需項目,於本計劃期間逐步實施。
二、今後措施重點與展望
人口增長迅速,形成經濟發展上一大壓力,沖銷歷年經濟建設成果。為提高國民生活水準,應於未來四年內共同努力推行家庭計劃,使人口增加率降低。又鑑於近年工業發展迅速,輸出大量增加,工業衛生亦亟需辦理。此外,如國際性傳染病的預防、港口檢疫工作、環境衛生、藥品與食品品質管理等項,亦均亟待繼續加強。另有少數較遲或功階段的計劃如瘧疾及砂眼防治,今後仍需少數經費以維護推行成果。
二九一
第 310 頁
二九二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三、計劃種類及內容
(一) 醫療計劃
國內醫療工作係分由公私營醫療機構辦理,目前共有教學醫院兩所,省立醫院二十三所(包括分院三所),縣市醫院十五所,宗敎及慈善醫院二十五所,公營專業機構醫院二十七所,私人醫院及診所五十九百七十所。以上各醫療單位共有各類病床一二、○○○床,與總人口數相比,每千人有一病床。另有甚多軍醫院可撥出部份設施,供民衆醫療之用。本計劃的目的即在綜合運用現有人員及設備,以建立良好的醫療服務。為達成此一目標,在計劃期內將推行下列各項措施:
- 建立醫療網及公私立醫院視察制度。
- 釐訂醫院設置標準及完成醫師執照手續的立法。
- 改善公立醫院的經營及管理,並加強醫護人員訓練。
(二) 傳染病防治計劃
過去二十年間,本省推行公共衛生計劃的主要成果為設立地方基層衛生機構,恢復並加強省立醫院,以及重要急性傳染病如霍亂、天花、狂犬、瘟疫、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等的積極防治工作。推行以來,若干原屬重要性的傳染病現已減少,但若干慢性傳染病,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1. 計劃目標
(1) 防止霍亂、鼠疫、天花、狂犬病、瘟疫等傳染病自國外傳入。 (2) 於今後四年內計劃將結核病死亡率由目前的每十萬人中三十九人減至三〇人,所有肺結核病患率由三.七%減至三.三%;開放性病患由〇.五%減至〇.三%;五歲以下兒童結核菌素反應陽性率由三.九%減至三.一四%。 (3) 所有兒童實施小兒麻痺症預防免疫接種。
2. 達成目標的方法
- 加強對可預防免疫接種之結核病、
- 麻疹、百日咳、白喉、小兒麻痺症、破傷風等流行之預防及治療工作。
- 加強對傳染性霍亂、傷寒、痢疾、桿菌性赤痢、日本腦炎、
- 加強辦理白喉免疫接種及治療工作。
- 儘量減少砂眼、性病、血絲蟲病、斑疹傷寒及癩病等的流行及罹患率。
第 311 頁
第三十三章 社會福利計劃
(三) 家庭計劃
年來由於醫療衛生的進步,使死亡率大幅降低,而嬰兒出生率則仍然停留於較高水準上,甚少變化。人口增加率過去十二年平均每年增加二・五%,使總人口數急劇增加,而人口的年齡組成亦日趨年輕,為緩和人口對經濟發展的壓力並提高國民生活水準,家庭計劃實有普遍倡導的必要。
1. 計劃目標
為使國民平均每年每增加三・五%,使總人口數急劇增加,而人口的年齡組成亦日趨年輕,為緩和人口對經濟發展的壓力並提高國民生活水準,家庭計劃實有普遍倡導的必要。
2. 達成目標的方法
自四十三年開始有中國家庭計劃協會的設立,四十七年初臺灣省衛生處亦着手推行亭前衛生工作,惜其工作範圍均屬局部性,成效不大。故計劃於今後四年內全面推動,期總生育率能在計劃期內自現時的五・三五降至四・七八。
為達成上述目標,將採取以下各項措施:
- 增加孕前衛生工作人員,使全省每鄉、鎮、區各有一名,村里衛生指導人員亦應大量增加。
- 加強醫護人員有關孕前衛生的專業訓練,並利用各種教育及傳播工具,教導民眾孕前衛生知識。
- 預定於五十四年設立省立傳染病機構(簡稱防疫局),負責擬訂工作計劃,協調防治工作的推行暨督導。
- 充實縣市衛生局及公立醫院檢驗室、供應最新設備、加強工作人員技術訓練,並由省級檢驗單位負責督導。
- 加強傳染病(包括病媒)的實地研究。
- 研究及修正有關法規,並嚴密實施。
- 動員所有人員及設施(如開業醫務人員、各種醫院、化驗室等),以加強病例搜索、報告、預防注射、隔離、治療及傳染病防治。
(四) 環境衛生計劃
國內環境衛生的癥結所在為給水及污水,水肥,垃圾處理與空氣污染控制。以給水一項言,全省人口中飲用自來水者僅佔三二・七%,飲用井水者約二〇%,其餘四七・三%尚未獲得合乎衛生的飲用水;其他如垃圾處理與空氣污染問題亦日趨嚴重。
第三十三章 社會福利計劃
二九三
第 312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故本計劃期內將從事下列各項工作:
- 興建鄉村自來水廠二三八處,公井二一四〇〇處,鄉村排水系統四〇〇〇處,廁所三〇〇、九〇〇處,合乎衛生的市場八處,堆肥廠數處,其總處理量為四十噸。
- 加強水質及河川污染管制,消滅蠅鼠及寄生蟲。
(五) 工業衛生計劃
近十年來臺灣工業發展迅速,但工業衛生問題始終未受社會重視,今後為提高生產,減少工作上人力時間的損失,應儘可使意外傷害、死亡及缺勤減至最低程度,為達成此一要求,將採取以下各項措施:
- 臺灣省衛生處增設工業衛生科,負責工業衛生的督導及簽訂長期發展計劃。
- 在工業區設立三個工業衛生服務站。
- 訓練工業衛生稽查員、輔導員、X光操作技術員,以推行工業環境及安全稽查,以及工業員工例行體檢等工作。
- 勸導工人於工作時使用個人防護用具,加強礦工福利會所屬礦工診所業務,並繼續辦理礦區釣蟲病防治示範工作。
- 加強大都市空氣污染管制,改善工作環境。
(六) 藥物及食品管理計劃
現有藥廠七百餘家,各型藥房約一萬三千家;食品製造廠約一萬家,販賣商約五萬家。本計劃的基本目的即在對藥物及食品的製造與販賣,在品質上加以管理及管制,以維護國民健康及外銷信譽。
1. 計劃目標
- (1) 提高本國藥品品質,使達到國際標準。
- (2) 使普通藥品生產能自給自足。
- (3) 危險性藥品、抗生素及能引起習慣性的藥品,除按合格醫師處方外,不得任意銷售。
第 313 頁
(七) 婦幼衛生計劃
1. 計劃目標
- 降低出生率係自每千活產三七降至三〇;產婦死亡率由每千活產〇.九六降至〇.七八。
- 將合格人員的接生率自五四%增至六四%。
- 使學齡前兒童死亡率自〇.六四%降至〇.五%;兒童殘廢率由〇.六五%降至〇.五%。
2. 達成目標的方法
為達成以上目標,在計劃期間將採取下列各項措施:
- 鼓勵及協助私人助產士在鄉村地區開業,並設立助產室。
- 在每一公立醫院設立產前產後及兒童健康門診,並加強各衛生所現有此類門診的督導工作。
- 加強各地方衛生機關工作人員的訓練及管理。
- 使內銷食品均達到國際標準,並減少食品中毒事件。
- 增設牛奶站,使遍及全省三分之二的鄉村,同時並加強營養示範教育。
(八) 衛生教育及人員訓練計劃
1. 計劃目標
目前推動公共衛生與保健業務,合格的優秀人員仍感不足,為提高工作水準,今後衛生教育及人員訓練亟待加強。
2. 達成目標的方法
為達成以上目標,除將研議修正有關法令規章外,並將設立食品藥物局及地方性藥物標準檢驗所,以充實衛生局及各地方衛生機關檢驗人員及設備,俾經常對各種藥物及食品製造販賣廠商實施抽查稽查,以杜絕不合格產品的製造及經銷。
- 助產士在鄉村執業。
- 目前約有三分之一嬰兒係由未經正式訓練的人接生,此一事實導致新生嬰兒與孕婦的高度死亡率,尤以鄉村為甚。在另一方面,則若干具資格的助產士及大批助產士學校畢業生,尚無執業機會或服務處所。本計劃目的即在鼓勵及協助畢業助產士在鄉村執業。
- 降低出生率係自每千活產三七降至三〇;產婦死亡率由每千活產〇.九六降至〇.七八。
- 將合格人員的接生率自五四%增至六四%。
- 加強兒童小兒麻痺預防接種及協助殘廢兒童復原。
第三十三章 社會福利計劃 二九五
第 314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二九六
(九)精神病防治計劃
臺灣的精神病患者為數甚鉅,計共有十二萬人,亦即每百人中即有一位亟需精神醫學的醫療護理,而精神神經症與心身性的疾病,亦隨人口的遷移及都市化趨勢,日漸增加,故有另訂防治計劃的必要。
1. 計劃目標
- 給予顧慮精神病病患者以醫療看護 (包括住院及門診治療)。
- 擴大心理衛生計劃並併入衛生局、所業務內,使直接或間接惠及全省人口。
- 減少因部份心理失常而引起的社會問題。
2. 達成目標的方法
- 培養師資及訓練衛生教育領導人才,使不虞匱乏。
- 配合各級學校推廣衛生教育,舉辦講習會並輔導地方衛生教育的推行。
- 充分利用臺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臺北公共衛生教學示範中心、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及教育研究所,以及各級衛生機構,作為訓練及實習場所。
- 與有關機構合作,經常舉辦衛生輔助人員特種訓練班。
四、計劃期內所需人力估計
1. 需要方面
未來四年所需衛生醫療人員人數,係依照兩種假定推算 (見表三.一):
1. 計劃目標
- 建立衛生教育及訓練系統,由衛生處負責輔導及考核。
- 擴充臺北公共衛生教學示範中心各項設備,使各項訓練工作集中由該中心統籌規劃進行。
- 於臺北縣新莊鎮設立鄉村衛生示範站,作為縣市衛生人員的實習場所。
- 設立市街衛生示範中心及衛生示範站,作為訓練及實習場所。
第 315 頁
第三十三章 社會福利計劃
-
私營醫療及保健單位: 假定目前各類醫務及衛生保健人員與總人口的比率今後保持不變。其人員與病床比率,亦假定在今後四年內維持不變。此外,各縣市衛生局、衛生工作站、檢疫所以及其他衛生單位所需人員數,則以其目前與總人口的比率,按照未來四年預測的人口數加以推計。至於少數特殊人員如物理治療人員、配膳人員、營養工作人員、衛生教育人員,則另行估計。
-
政府醫療及保健單位: 各公立醫院現有病床四、七五○張,計劃實施後可能增至五、四○○張,其人員與病床比率,亦假定在今後四年內維持不變。此外,各縣市衛生局、衛生工作站、檢疫所以及其他衛生單位所需人員數,則以其目前與總人口的比率,按照未來四年預測的人口數加以推計。至於少數特殊人員如物理治療人員、配膳人員、營養工作人員、衛生教育人員,則另行估計。 故,以上人員需要估計,極為保守。
2. 供給方面
五十三年所醫科學校(不包括軍醫機構)各科畢業生共二七一人,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畢業生十九人,六所護理學校的護理及助產畢業生共二三九人。同年大專醫科專科學生入學人數為一、一七一人,護理學專科學生入學人數為五八八人,合計為一、七五九人。故未來每年教育出來的醫護人才,至少不致低於此一數字。換言之,亦即足以維持目前人員與人口的比率。 由於大多數衛生及醫療機構人員自三十六年起即已凍結,而目前醫院人員與病床比率亦較其他國家現代化醫院為低,故以上人員需要估計,極為保守。 資料補足: 唯每年因出國、死亡、退休的醫護人員,為數極為可觀,尤其是出國人數,每年約佔畢業人數的三〇%,故要相當人數以補足。
五、資金需要估計
過去五年之間,省級衛生事業支出約佔臺灣省政府總支出四·六%,地方衛生事業支出約佔地方總預算二·二%,未來四年臺灣省政府地方的衛生事業支出即按照此兩比例分別推計,其中計劃資金需要,四年共計新臺幣六億八千萬元,包括美金一百十萬元。所需經費的主要來源為臺灣省政府與地方政府衛生預算,其次為受益居民、社團單位、工廠礦場等的捐籍金額,以及其他來源如中國防癆協會、紐約人口研究局、國立臺灣大學、紐約中華醫務委員會等的捐助,另國際性機構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及世界衛生組織,每年均有援助。以上均為可靠財源,變動性不大;至所需美金部份,除小部份需動用政府國外,大部份將賴援美援助。
頁碼:二九七
第 316 頁
第 316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表三三.一 重要衛生計劃暨增加衛生人員估計
單位:人
人員種類 | 五二年底現有人數 | 至五七年共需人數 | 增加人員估計 |
---|---|---|---|
五四年末增加人數 | |||
① 醫師 | 六、七六四 | 七、三九〇 | 六二六 |
② 藥劑師 | 一、一五七 | 一、二八八 | 一二一 |
③ 助產士 | 一、六八三 | 一、九四四 | 二六一 |
④ 護士 | 二、六七七 | 四、〇九三 | 一四一六 |
⑤ 檢驗員 | 四八 | 四四七 | 三九九 |
⑥ 技術人員 | 一、三四四 | 一、四五五 | 一一一 |
⑦ 事務人員 | 三、八五八 | 七、〇三九 | 三一八一 |
⑧ 其他醫護人員 | 一、二五二 | 三、八五〇 | 二五九八 |
計 | 二九、二五五 | 三三、七〇六 | 四、四五一 |
註:①至⑥項指政府及私營衛生機構人員; ⑦至⑧項僅指政府衛生機構人員。
第 317 頁
page_number: 317
表三一・一一
重慶衛生計劃所需資金估計
單位:千元
計劃項目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合計 | ||||||||||||||||
---|---|---|---|---|---|---|---|---|---|---|---|---|---|---|---|---|---|---|---|---|---|
新建設費 | 器材 | 備金 | 其他費用 | 新建設費 | 器材 | 備金 | 其他費用 | 新建設費 | 器材 | 備金 | 其他費用 | 新建設費 | 器材 | ||||||||
臺幣 | 美金 | 折合新臺幣 | 美金 | 折合新臺幣 | 臺幣 | 臺幣 | 美金 | 折合新臺幣 | 美金 | 折合新臺幣 | 臺幣 | 臺幣 | 美金 | 折合新臺幣 | 美金 | 折合新臺幣 | 臺幣 | 臺幣 | 美金 | 折合新臺幣 | |
醫藥衛生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傳染病防治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家庭衛生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環境衛生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工業及職業衛生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婦幼及兒童衛生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營養及食物衛生管理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精神衛生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醫學教育及訓練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100 | 4,000 | 100 | 100 | 1,000 | 40,000 |
合計 | 1,000 | 10,000 | 400,000 | 1,000 | 40,000 | 1,000 | 1,000 | 10,000 | 400,000 | 1,000 | 40,000 | 1,000 | 1,000 | 10,000 | 400,000 | 1,000 | 40,000 | 1,000 | 1,000 | 10,000 | 400,000 |
註:
- 美金一元折合新臺幣四○元。
- 各年費用包括建設器材設備費及其他費用。
表三一・一二
衛生計劃各年所需資金估計
項目 | 類別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合計 |
---|---|---|---|---|---|---|
建設費 | 美金折合 | 2,750 | 2,750 | 2,750 | 2,750 | 11,000 |
新臺幣 | 110,000 | 110,000 | 110,000 | 110,000 | 440,000 | |
器材費 | 美金折合 | 10,250 | 10,250 | 10,250 | 10,250 | 41,000 |
新臺幣 | 410,000 | 410,000 | 410,000 | 410,000 | 1,640,000 | |
其他費用 | 美金折合 | 100 | 100 | 100 | 100 | 400 |
新臺幣 | 4,000 | 4,000 | 4,000 | 4,000 | 16,000 | |
合計 | 美金折合 | 13,100 | 13,100 | 13,100 | 13,100 | 52,400 |
新臺幣 | 524,000 | 524,000 | 524,000 | 524,000 | 2,096,000 |
註:美金一元折合新臺幣四〇元。
第三十三章 社會福利計劃
二一九
第 318 頁
三一八 中國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二節 兒童福利
近代經濟及社會發展計劃,都已注意到兒童福利問題。由於發展人力資源是一項長期性的投資,各國無不從事兒童福利着手,以提高總體社會素質。我國目前所推行的是民主主義經濟制度,也就是全民的福利經濟,對於兒童福利主張「幼有所長」,可以藉過去在這方面一直缺乏週詳的計劃,以致成效不宏。因此,自本期經濟計劃起,將兒童福利另闢一節,俾整個社會福利計劃益臻完善。
一、學童營養午餐計劃
臺灣省教育廳為增進學童健康,在農復會協助下,自四十六年起開始辦理學童營養午餐計劃,先由屏東、桃園二縣五個山地學校着手,逐漸推廣。送五十一年底,已有二百所學校實施此一計劃,受惠學童約五萬人;由學校供應廉價而富於營養的午餐,參加學童營養午價代償,其餘費用由政府及美援負擔。少數貧苦學童,則由地方政府或家長會捐助。
此一計劃實施後,顯示參與的學童健康狀況有顯著的進步,身高體重的增加,較未實施計劃的學童為速,學生病缺席率亦驟減。由於成效宏大,家長主動申請普及辦理者甚多,以前未參加的學校也紛紛申請參加,因此決定在美國四八〇公法撥款有效期間,在製鹽區、礦區、山地區或其他貧苦農村,選定二百六十所國民學校,自五十三年九月起至五十五年七月底止,在各學校開課期間,供應營養午餐,並指定具有營養專業訓練的人員擔任營養午餐的管理工作。估計全部受益學童約二十萬人,此後如四八〇公法撥款終止,則由我政府全力辦理。預計所需配合經費,政府負擔部份約為新臺幣七百七十萬元。
二、推行農忙托兒所
推行農忙托兒所的目的有二:一為減輕農家婦女子女的拖累,使其得以全力參加農作增加生產;二為使農村兒童於農忙時期,在失去家人照顧的情況下,也能獲得妥善的保育。此一工作於四十四年開始推動,當年始辦理了一七一所,因係配合農忙季節舉辦,而短期性的農忙托兒設施。
第 319 頁
這是第 319 頁的內容。
農村托兒工作係採保並重的方法,順應兒童身心發展過程,施以適當的保育,以養成其良好的習慣,並視其年齡及興趣,灌輸簡單的生活知能,前者著重於衛生習慣的培養,輕微病患的護理,飲食起居的照料,意外傷害的避免;後者著重於性情的陶冶,行為的誘導等等。自四十四學齡迄今,所數、班數、收托兒童人數,逐年均有增加,至五十二年已達四八所、三、四一九班(內長期舉辦者二一三班),收托人數已達一三九、七〇〇人。估計直接受益農民每年約十餘萬戶。 此一計劃現已獲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援助,由該會按班援助設備,逐年予以充實,並開辦各縣市示範農村托兒所及長期農村托兒所保育人員研習班,以提高保育人員素質。因為這是一項最大眾化、平民化的福利設施,今後將擴大辦理,其五十四年至五十七年的工作目標於下:
- 加強二十一個聯辦示範農村托兒所的組織與設備。
- 輔導一四四個鄉鎮設立中心農村托兒所。
- 輔導興建二、六〇個常年舉辦的村里托兒班。
- 輔導示範及中心托兒所舉辦導生訓練。
- 輔導示範及中心托兒所展開社區組織,社會服務工作。
計劃完成後,估計每年收托人數可增至一六九、〇〇〇人,其全部所需資金如下表所示。
表三三.四 發展農村托兒所所需資金估計
年 | 別 | 所 | 需 | 金額 |
---|---|---|---|---|
合 五 五 五 五 | 七、三四五 | |||
十 十 十 十 | 七、三四五 | |||
七 六 五 四 | 七、三四五 | |||
計 年 年 年 年 | 七、三四五 | |||
二九、三八〇 |
單位:新臺幣千元
第三十三章 社會福利計劃
第 320 頁
第 320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畫
三、營養保健
近年因醫療衛生設施的不斷進步,兒童營養與保健,也隨之有很大的改善。雖然如此,若干工作還不能說盡如理想,例如:小兒麻痺症患者及死亡人數,近年來都在增加,五十一年計死亡七四一人,約有五萬十五歲以下兒童因而殘廢;十四歲以下兒童罹患日B型腦炎人數也已增多,五十二年罹患青少年六九二人,死亡率在二〇%~四〇%之間;五十二年及五十三年國民學校一年級學生患有活動性砂眼的比率,高達一五‧六%。兒童營養工作,除前述的學童營養午餐範圍較大外,其他仍屬小規模進行;以牛奶站而言,五十一年已設置一百個牛奶站,然其普及程度尚不及鄉村數的一%;營養示範教育,每年進度也不及鄉村數的一%;兒童心理衛生工作仍未建立。
因此,現在進行中的兒童營養保健工作仍待繼續加強,應在財力許可範圍內,進行新的福利工作。故擬於計劃期間每年對二〇~三〇萬學童實施砂眼檢查,對四歲以下兒童及嬰兒注射白喉及百日咳混合疫苗,每年目標為三〇~三五萬人;於計劃實施第一年(五十四年)對二〇萬歲以下兒童施小兒麻痺症疫苗,以後每年對三〇萬新嬰兒給予免疫;以介苗接種,使五歲以下兒童結核菌素陽性反應率,由目前的三‧九%減至三%,並對已感染兒童,免費供應INH醫療。在改善兒童營養方面,將以增設牛奶站為主,五十四年及五十五年每年各增設一二〇站,五十六年及五十七年每年各增設一五〇站,全省總數將達二〇〇站,同時IN H醫藥。在改善兒童營養方面,將以增設牛奶站為主,五十四年及五十五年每年各增設一二〇站,五十六年及五十七年每年各增設一五〇站,全省總數將達二百站。換言之,到本期計劃最後一年,全省總數將達二百站。
以上各項兒童營養保健工作,將附附於公共衛生計劃內實施,所需資金亦分別併入該計劃之內,不再另行列表。此外,現有公私立育幼院二三所,收托六歲以下兒童約三七○○人;私立托兒所二一五所,收托六歲以下兒童約一二五○○人;青年輔導院三所,負責戒化教導十四至十六歲的不良少年,經輔導教化的犯罪少年已達數千人;在各大城市設有兒童遊樂場十五處,免費供兒童遊憩。諸如此類設施,均將配合經建發展,繼續加強。
第三節 康樂計畫
一、總述
國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不僅指物質方面衣、食、住、行的改善,同時亦須顧及精神生活育樂兩項的充實。
第 321 頁
樂兩篇補述中曾說:「一般人說到提高國民生活水準,總是注重物質生活的一面,殊不知要建設自由的安全的社會,健全的精神生活更比豐富的物質生活為重要。這在人口集中城市的趨勢中是極為顯明的實實」。
因此,如何使國家經濟發展,豐富國人精神生活,實為整個經濟發展中要務之一。
康樂為精神生活中重要一環,包羅範圍甚為廣泛,舉凡一切有助於國民身心平衡的活動,均屬康樂的範疇,因其項目繁多,茲將劃分為電影、電視及廣播、音樂與藝術,而現代技術尚一般掌握傳播的新聞事業。國內經營電影製片業者,包括中影、臺製、中製三家在內,共有六十八家,從事製片工作之製片人共有五十二人,影片商五五五家,電影院七四一家,其中三二○家專映電影,一八二家專演地方戲,二三九家放映電影及兼演地方戲。民國四十七年至五十一年五年中,平均每年進口影片佔結匯金額為美金一、三二八、○○○元,以美國圖片居首位,佔總進口金額三九•五三%;日本片次之,佔二四•九三%;國產片僅佔一•一九%,其他影片佔一六•二五%。
二、電影
因歷年國民所得不斷增加,國民生活水準也隨之逐日提高,因之對各種康樂的需要遂較往昔為大。如按國民生產毛額每年七%的成長率計算,則今後四年約需進口影片外匯八百四十餘萬美元,以計劃最後一年(五十七年)而言,所需進口影片外匯較五十三年增加五十萬美元,或增加三一•一%。惟目前影片市場幾為外國圖片所獨佔。為發展本國電影事業,今後尚須加強對國片的扶植及獎勵,在計劃期內將推行下列各項措施:
(一) 興建攝影場棚
臺灣目前擁有攝影場棚設備者僅中影二座,臺製、中製及玉峯各一座。目前中影、臺製、中製三家在內,共有六十八家,從事製片工作之製片人共有五十二人,影片商五五五家,電影院七四一家,其中三二○家專映電影,一八二家專演地方戲,二三九家放映電影及兼演地方戲。民國四十七年至五十一年五年中,平均每年進口影片佔結匯金額為美金一、三二八、○○○元,以美國圖片居首位,佔總進口金額三九•五三%;日本片次之,佔二四•九三%;國產片僅佔一•一九%,其他影片佔一六•二五%。自用尚感不敷,已無法將場棚對外租借。此外,港滬自由影業同國拍片,政府雖曾多方予以鼓勵與便利,但因攝影場棚不敷供應,目前幾已陷於完全停頓狀態。故在計劃期中,將由政府資助現有之製片單位擴建場棚及必要設備,並訂定合理費率,以供國內製片業租用。一方面將製片廠納入獎勵投資的範圍,激發民間投資興建,不僅可增加影片產量,促進影片攝製素質,且可提供從業人員。
第三十三章 社會福利計劃
三〇三
第 322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頁充份之工作機會。
柒、電影業
(一)裝置彩色影片沖印設備
目前電影製片的趨勢,均以彩色寬銀幕為號召;國內製片業迫於情勢所趨,也多以彩色膠片攝製,惟限於國內尚無彩色沖印設備,所以每拍攝一部彩色影片,均需仰賴外人沖印技術及設備,不但增加製片人支出,同時耗時費日,無法把握時效。為對本國電影事業予以有效扶植,將在國內裝置大型彩色沖印設備,以促進國人製片事業的發展。
(二)創立電影片工廠
三〇四
目前國內製片,所需膠片無論為黑白、彩色均自國外輸入。以我國製片量的需求;及民間拍攝膠片捲的消耗而言,每年膠片銷售數量必極可觀。初步構想,倘能誘導國外廠商來臺投資與我民間合資設立分廠或技術合作,以發展我國電影器材工業,亦將在國內裝置大型彩色沖印設備,以促進國人製片事業的發展。
(三)獎勵及貸款方式輔導本國影片發展
- 獎勵:獎勵國語影片辦法係自四十八年起實施,每年舉辦理一次,對製片公司給予精神獎勵(金馬獎),從業人員給予現金獎勵,但因每年預算僅有新臺幣八十萬元,獎勵全額最高僅有新臺幣四萬元,今後擬寬籌經費,酌量提高對從業人員的獎金,俾收鼓勵鼓舞之效。
- 貸款:輔導國語影片貸款辦法係自五十二年起辦理,全部貸款基金為新臺幣三百二十萬元,依照貸款辦法規定,國內及港九地區的製片公司每家以申請貸款攝製一部為限,每部影片貸款額為新臺幣二十萬元,辦理初期,國內外製片情形一時頗呈活耀,足證此項貸款,對於製片人的資金週轉,尚有助益。但目前製片成本提高,以現行規定的貸款數額,似已無濟於事,為發展本國影片,提高本國影片的水準起見,在本計劃期內,擬設置圖片發展基金,對拍片成本較高及著有聲譽之製片人,提高其貸款額,每年並資送優秀的編導、攝影、沖洗等從業人員三至五人前往美國或日本進修;另每年設置獎學金名額,鼓勵習文學戲劇的大學畢業生赴美修習編劇及導演。
捌、廣播電視事業
我國在五十一年前雙十節始正式播送電視節目,目前共有兩個電視臺,一為教育電視廣播臺,一為臺灣電視公司電臺。前者擁
第 323 頁
第三十三章 社會福利計劃
四、廣播
中國廣播公司擁有全國最大的廣播網,發射能量為六五八瓩,佔全國廣播事業總發射量的八○%,在臺北、宜蘭、新竹、苗栗、臺中、嘉義、臺南、高雄、花蓮、臺東等地設有十個播音臺,合計有發射機五十一部(內中波發射機二十九部,發射能量三二二‧三五瓩,短波發射機二十二部,發射能量三三五‧六五瓩)。此外規模較大者,尚有軍中廣播電臺及正聲廣播公司。各電臺均不斷致力於節目的改善,以期寓教育於娛樂之中。目前全國六十四個電臺,每日總播音時間為一一、一五小時(包括對大陸廣播在內)。五十三年底,共有收音機一百二十一萬餘架,按戶口推計,至五十七年,收音機總數將達一百七十七萬架,增加四十九萬架,或增加四○%。惟國際廣播部份仍甚加強,在今後四年內將增添一○○瓩短波機二部,兼形天線四付;短波傳送設備兩路,以及其他傳送及機房設備等;以加強對國際的宣傳。
臺灣電視公司電臺,總有效發射電力為二五一瓩。並有瓩發射機一部,且在各級學校及公共場所設有收看站,每日播放節目兩個半小時,星期日中午另行增播一小時半。臺灣全省截至五十三年年底止,共有電視機約二萬六千架,依照分年推測的結果,在本計劃期間,電視機將增加一七、○○○架,其中如以三分之一在國內製造,三分之二自國外進口計,估計約需進口外匯五百九十餘萬美元。
我國廣播事業多係民營,由交通部負責監督,近年來廣播電臺數目迅速增加,四十六年七月為四十一臺,至五十二年底已增至六十八臺,發射機亦由八十八部增至一四五部(其中中波發射機三十六部)。同期內的發射能量已由四二‧五六瓩增至八○瓩,其發展已達到每一縣市至少有一臺的地步。
五、資金需要
計劃期內,為推行上述各計劃,除經常一般業務所需經費外,其因新增及擴充業務,增添設備所需資金,以及年度分配金額如下表所示:
三二三
第 324 頁
三二四
單位:千元
表三二三.五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康樂計劃所需資金估計
年 | 別 | 項目 | 廣播 幣 | 廣播 金 | 電影 幣 | 電影 金 | 合計 幣 | 合計 金 |
---|---|---|---|---|---|---|---|---|
五十四年 | 1,000,000 | 100,000 | 80,000 | 1,000 | 1,080,000 | 101,000 | ||
五十五年 | 1,310,000 | 100,000 | 80,000 | 1,000 | 1,390,000 | 101,000 | ||
五十六年 | 1,635,000 | 100,000 | 80,000 | 1,000 | 1,715,000 | 101,000 | ||
五十七年 | 1,850,000 | 100,000 | 80,000 | 1,000 | 1,930,000 | 101,000 | ||
五十八年 | 1,850,000 | 100,000 | 80,000 | 1,000 | 1,930,000 | 101,000 |
第四節 社會安全保險與救濟
(一) 現狀檢討
社會保險為社會安全制度中重要一環,其設立主旨在使被保險者的生老病死殘廢有所濟。臺灣省目前社會保險分勞工保險與公務人員保險兩部份。茲分述於下:
- 勞工保險部份:係根據「勞工保險條例」辦理,由臺灣省勞工保險局承辦業務,其對象分為公營礦廠交通公用事業等的產業工人,無一定雇主而具有工會會員資格的職業工人,遠洋、近海、沿岸及養殖的事業漁民與契僱公司有契約關係的蔗農。保險範圍包括生育、傷害、殘廢、老年、疾病及死亡七種,但蔗農保險給付不包括疾病給付。自民國三十九年三月開辦以來迄五十二年底止,投保者達二、四三單位,投保勞工共計五五○、六六二人 (內產業工人三四五、八二六人,職業工人一七、○六八人,專業漁民二四、一一二人,蔗農四六、六五三人),同期各項給付共計一、七一三、一七五件,給付總額為新臺幣七億七千萬元。保險費方面,產業職業工人、專業漁民應按工資百分之四投保 (其中生育、傷害、殘廢、老年及死亡五種現金給付合計為三%,疾病給付住院診療為一%),蔗農因尚未辦理疾病保險,保險費為三%。至於保險費的分攤辦法,產業工人由雇主負擔七五%,被保險人自付二五%;職業工人保險費由政府補助三○%,其餘由其本人負擔;漁民保險
第 325 頁
第三十三 章 社會福利計劃
(二)今後四年業務展望
1. 勞工保險部份
勞工投保人數與經濟發展,係成正的相關,即經濟愈發展,投保人數愈多。依據此一相關,並參酌近年經濟成長趨勢,估計在四期四年計劃的第一年(五十四年),投保人數將增至五六三、二八〇人,同軍退休人數為一、二八〇人;第四年(五十七年)投保人數為五八三、八〇人,退休人數亦增至一、九二〇人。目前係委由各大公私營醫院辦理,因限於經費,在計劃期內將無力自辦門診部及勞保醫院,惟下列各項,則將於計劃期內付諸實施:
- 提高勞工保險費率:勞工保險自辦疾病保險住院診療後,原訂四%之保險費率,已不敷支用,為使收支平衡,亟應合理調整為五%。
- 提高給付標準:勞保部份最低工資應加調整,漁民保險的投保工資基數亦應作合理調整。
- 增辦失業保險:現行勞工保險給付,無失業給付,須配合就業輔導機構的發展,積極籌劃辦理,失業保險的投保人以現行所雇人員為限。
2. 公務人員保險部份
費全數由漁民保險費備付全項下撥付,即係由漁市場漁貨交易總額中扣繳,目前扣繳比率為一‧三%;農民保險費由農產服務社自行負擔。
公務人員保險部份:係根據「公務人員保險辦法」辦理,業務由中央信託局承辦,凡政府法定各級機構編制內給人員一律參加投保為被保險人,而以其服務機關為要保機關,保險範圍包括生育、疾病、傷、殘廢、養老、死亡及眷屬喪葬七項並附離職退費。自民國四十七年七月一日開始辦理以迄三十三年六月止,要保單位計有三、七三五單位,被保險人數計有二二七、〇〇二人。其保險費係按投保人每月俸給百分之七計算,其中三五%由被保險人自付,六五%由政府補助。因之承保單位連年均有虧損,但受惠的勞工及公務人員則日益增多。
三〇七
第 326 頁
三〇八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估計在計劃實施的第一年,投保人數將達二三〇、八〇〇人,退休人員保險約八、三〇〇人,合計為二三九、一〇〇人;至五十七年,投保人數為二四〇、九〇〇人,退休人員保險約一二、〇〇〇人,合計為二五二、九〇〇人。
公務人員保險免費醫療業務,原應由承保機關所辦保險醫院聯合門診中心負責籌設,為符合建制原旨,在計劃期間內至少將自設保險醫院一所,並繼續改建臺北市各特約醫院聯合門診中心。至對於各特約醫療機構的輔導工作,以及人員訓練與設備的充實,均將繼續加強。
建立社會保險之完整體系
訂頒社會保險法,將現行公保勞保納入同一法票體系,並視社會需要要分期逐步擴大其投保範圍。機關工友、商店店員、公益事業與人民團體工作人員、私立學校教職員,儘先納入保險。
(三)資金需要及來源:
- 籌設公保醫院一所,平均每張病床費用約新臺幣四十萬元,設置病床五百張,合計需新臺幣二億元,其中一半為美金,用於購置醫療器材設備,共二百五十萬美金。所需資金報由政府核撥。
- 臺北聯合併門診中心,改建約新臺幣一千五百萬元,設立臺中、高雄二聯合併門診中心各需新臺幣五百萬元,合計新臺幣二千五百萬元,將由公保自籌。
- 公保目前特約醫療機構達四六〇所,其中六〇所係分佈在山地及外島,醫療設備簡陋,亟待充實,預計每一單位約需美金一百萬元,共需美金六萬美元亦報由政府核撥。
以上三項合計共需新臺幣一億二千五百萬元,美金二百五十六萬元。
二、社會救濟
社會救濟的目的,消極方面在解除被救濟者因突發事件所遭遇的困難,以安定其生活;積極方面則在協助被救濟者恢復其生產能力,再為社會服務。臺灣近年因工業化與都市化趨勢的加速,致社會問題多,其中最嚴重者當屬貧民問題,若不作適當處理,
第 327 頁
第三十三章 社會福利計劃
極易成貧窮惡性循環。是以年來政府對於濟貧工作極為重視,除時鼓勵民間團體從事救濟工作外,並於各預算中編列專款,以供不時之需,俾社會安全制度日臻健全,造成一富裕安樂的福利社會。
臺灣歷年社會救濟工作可概分為五大類:(一) 戶內救濟,(二) 戶外救濟,(三) 職業介紹,(四) 榮譽國民之收容,(五) 災害救濟。今後亦將循此五大項目賡續實施,茲分述於下:
(一) 戶內救濟:即由政府或公私團體設立教養,對孤苦無依身心傷殘的老幼或婦女加以收容教育,使達到「幼有所長,老有所養,殘而能廢,幼而能育」的境地。
(二) 戶外救濟:即對貧民不加收容,僅就個人或家庭分別予以適當的救濟,其中以每年的冬令救濟為最重要項目,救濟金及救濟物品主要係由縣市政府及機關團體補助以及地方人士捐募,而後兩者近年所佔比例已日趨重要,足徵國人同情互助的精神已逐漸發揚。此外對於貧民急病醫藥,子女免費就學等項,亦在積極推行之中。
(三) 職業介紹:已在「就業輔導」中闡述。
(四) 榮譽國民的收容:自四十二年起,政府開始設立榮譽國民之家,安置軍中衰老傷殘廢壞的除役戰士,所內附有簡易醫藝設施,以期被安置者殘而不廢。
(五) 災害救濟:臺灣天然災害頗多,而其發生多起於一旦,以其對社會安定影響甚大,故自三十八年起即開始舉辦救災工作,救濟金主要係由省縣市政府撥支,部份則由社會捐募。
三〇九
第 328 頁
第三十四章 都市及郊區發展計劃
第一節 總述
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及工業化,人口逐漸向都市集中,都市人口的增加率已接近總人口增加率的二倍,長此以往,大都市所擁有的人口,不久將達總人口數的四分之一。此種都市膨脹的趨勢,未來勢將加劇,其影響所及,將使城市居民生活及工作環境日益侷促,交通擁擠,公共衛生惡化,以及公共設施不足。據統計,都市計劃道路的標準平均為每人十五平方公尺,現僅為五.一公尺;每人一百人中僅三十七人享用清潔的飲水;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僅及一%;雨水下水道普及率祇三二%。國民住宅亦所需普遍及率僅及一%;雨水下水道普及率祇三二%。
因此在經濟建設過程中,政府必須有週詳的公共工程計劃,配合實施。公共工程的涵義至為廣泛,如道路的興建,海港及航空站的營建,防洪、灌溉、排水等各種水利事業的興辦,都市計劃的實施,風景區的開發,以及河川污染的防止等,均屬公共工程的範圍。但狹義的公共工程,一般習慣則係指與城市及社區有關的設施建設。
本章僅列述與城郊發展有關的建設計劃,計包括:一、區域及都市計劃。二、都市道路計劃。三、下水道計劃。四、公共給水計劃。五、國民住宅計劃。至於其他社會建設計劃,則於專章列述。
上述五項公共工程建設計劃,四年期間約需資金新臺幣九十二億元,其中建設費約八十八億元,其他經費(包括營建資金)約四億元。因所需器材係以鋼筋、水泥等為主要,均可在國內市場採購,故外匯需美為數甚少。
本計劃期間,每年約需技術人員頁五百人及工人約三萬人,對於增加國民就業殊多貢獻。計劃完成後,新工程的維護及營運,估計需增加就業人數約五千人,其中技術及管理人員約二、○○○人,工人約三、○○○人。
第 328 頁
第 329 頁
頁碼:329
第二節 區域及都市計劃
一、 概述
上節所述急劇都市化所引起的各種不良後果,都可藉區域及都市計劃的實施,逐項解決。區域計劃係以整個都會區域(以一、二級大都市為中心,以及相互有密切關係的鄰近市鎮鄉村地區為區域的範圍)為對象,在通盤考慮社會、經濟等各項直接間接的因素後,所定的有效利用土地及其他資源的綜合計劃。再以區域計劃為最高指導原則,按各都市的特性及需要,分別訂定個別市鎮的都市計劃。
在擬訂區域計劃及都市計劃時,應注意都市與鄉村的均衡發展,並應注意能與其他建設計劃,如工業發展、農業發展、交通發展、能源開發及國民住宅的興建等,作最妥善的配合。
二、 計劃目標
至目前為止,已定案的區域計劃有配合高雄港擴建區域計劃,完成草案者有臺北、基隆區域計劃,由政府規定公佈的都市計劃亦有八十六個。在本計劃實施期間將完成的目標如下:
表二四.一 都市及郊區發展計劃所需資金估計 單位:五十三年幣值新臺幣千元
項目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合計 | |||||
---|---|---|---|---|---|---|---|---|---|---|
建設費 | 其他經費 | 建設費 | 其他經費 | 建設費 | 其他經費 | 建設費 | 其他經費 | 建設費 | 其他經費 | |
區域及都市計劃 | 19,800 | 3,820 | 19,800 | 3,820 | 19,800 | 3,820 | 19,800 | 3,820 | 79,200 | 15,280 |
都市道路計劃 | 278,900 | 14,000 | 278,900 | 14,000 | 278,900 | 14,000 | 278,900 | 14,000 | 1,115,600 | 56,000 |
公水溝計劃 | 1,100,000 | 8,978,800 | 1,100,000 | 8,978,800 | 1,100,000 | 8,978,800 | 1,100,000 | 8,978,800 | 4,400,000 | 35,915,200 |
國民住宅計劃 | 1,220,000 | 6,730,800 | 1,220,000 | 6,730,800 | 1,220,000 | 6,730,800 | 1,220,000 | 6,730,800 | 4,880,000 | 26,923,200 |
合 計 | 2,618,700 | 7,723,620 | 2,618,700 | 7,723,620 | 2,618,700 | 7,723,620 | 2,618,700 | 7,723,620 | 10,474,800 | 39,266,480 |
註:國民住宅計劃所需建設費包括居民應配合的建設資金新臺幣十二億元。
第三十四章 都市及郊區發展計劃 三二九
第 330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三三〇
(一) 擬訂區域計劃:包括臺北、基隆區域計劃的審訂,臺中區域計劃及新竹區域計劃的擬訂。 (二) 檢討修訂都市計劃:凡在上述區域計劃範圍內已實施都市計劃的鄉鎮,均須俟所屬區域計劃完成後,重加優先檢討修正。又非屬區域計劃範圍內已實施都市計劃的鄉鎮,亦按事實需要,予以檢討修正。每年平均修訂三處。 (三) 擬訂新都市計劃:今後視實際需要,對工業區、觀光事業區及人口集中的鄉鎮,擬訂新都市計劃,每年平均新訂六至八處。 (四) 擬訂工業區計劃:為配合工業化政策的實施,凡工業區位置在都市計劃範圍內者,併入都市計劃辦理,其在計劃區域外者,亦選擇適當處所,擬訂工業區計劃,俾工業地點與人口及交通運輸能有妥善的配合,每年平均擬訂三處。
三、所需資金及來源
本計劃共需資金新臺幣一千二百萬元,區域計劃與工業區計劃所需資金全部由臺灣省政府負擔,修訂擴大或新訂都市計劃資金由臺灣省政府及地方政府各半負擔,詳如表:
表三四・一 區域及都市計劃資金需要及來源分配估計
單位:五十三年幣值新臺幣千元
項目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合計 |
---|---|---|---|---|---|
修訂區域計劃 | 一、二〇〇 | 一、二〇〇 | 一、二〇〇 | 一、二〇〇 | 四、八〇〇 |
修訂都市計劃 | 七〇〇 | 七〇〇 | 七〇〇 | 七〇〇 | 二、八〇〇 |
新訂都市計劃 | 一、八〇〇 | 一、八〇〇 | 一、八〇〇 | 一、八〇〇 | 七、二〇〇 |
工業區計劃 | 七〇〇 | 七〇〇 | 七〇〇 | 七〇〇 | 二、八〇〇 |
合計 | 四、四〇〇 | 四、四〇〇 | 四、四〇〇 | 四、四〇〇 | 一七、六〇〇 |
來源資金 | |||||
臺灣省政府 | 二、〇八〇 | 二、一三〇 | 二、一三〇 | 二、一三〇 | 八、四七〇 |
地方政府 | 七〇〇 | 七五〇 | 八五〇 | 八五〇 | 三、一五〇 |
第三節 都市道路計劃
一、計劃目標
第 331 頁
現有都市計劃區域內,全部計劃道路面積約為九千二百四十萬平方公尺,迨五十三年底第三期四年計劃完成後,除改善工程不計外,已開闢道路面積共一千七百零六萬平方公尺,僅佔全部計劃道路面積一八·五%。在本計劃期內,擬改善拓寬原有道路一百四十萬平方公尺,開闢計劃道路一百十六萬平方公尺,計增加道路面積佔全部計劃道路面積一·三%,均以五省轄市及其他都市計劃區的主要交通道路為主,俾配合經濟發展及交通運輸的需要。此外將增添現有機械築路單位的設備,並提高其工程標準及工作效率,以及減低工程成本及養護費用。
二、主要建設項目
本計劃主要建設項目,以五省轄市及其他都市計劃區的主要交通道路為限,其縣市別工程及每年將完成的道路面積如下表:
表三四·三 都市道路計劃工程進度
項 目 | 工程內容 | 完成道路面積 (平方公尺) |
---|---|---|
開關道路 | ||
臺北市 | 包括:重慶北路、民權路、和平西路、環河路、基隆路、敦化路、鄭州路、和東路、重慶北路陸橋、中華路、仁愛路、中正路、新生南路等工程。 | 四一七·〇 |
基隆市 | 包括:中正路、成功路、中山一路、中山二路、北肥路、西定路、仁一路、東明路、愛一路等工程。 | 一八〇·〇 |
臺中市 | 包括:復興路、臺中港路、五權路、成功路、民權路、中華路等工程。 | 六六·〇 |
臺南市 | 包括:公園路、健康路、中正路、安平路等工程。 | 一八〇·〇 |
高雄市 | 包括:中華路、高雄橋、七賢路、小港路、青年路等工程。 | 二五三·〇 |
其他都市計劃區 | 都市計劃區內道路新闢改善等工程。 | 一八〇·〇 |
總計 | 一、四一六·〇 |
第三十四章 都市及郊區發展計劃 三三一
第 332 頁
三三四
表三四・四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 都市道路計劃工程分年進度
(千平方公里)
年 | 別 | 開 (開關) | 關 (開關) | 成道 (完工) | 拓寬改善原有道路 (路面) | 共 (面積-千平方公里) | 計 |
---|---|---|---|---|---|---|---|
五十四年 | 總 | 一、二五三 | 三三九 | 一、二五三 | 四七四 | 四七四 | 七二七 |
五十五年 | 總 | 一、二五三 | 三二五 | 一、二五三 | 四八八 | 四八八 | 七九三 |
五十六年 | 總 | 一、二五三 | 三二七 | 一、二五三 | 四八八 | 四八八 | 六七三 |
五十七年 | 總 | 一、二五三 | 三二三 | 一、二五三 | 四八〇 | 四八〇 | 六〇一 |
計 | 一、二六二 | 一、二六二 | 一、四〇四 | 一、四〇四 | 一、六〇一 |
三、資金需要
本計劃共需資金新臺幣十億三千萬元,美金一百萬元,共折合新臺幣十億七千萬元。
每年資金需要如下表:
表三四・五 資金需要估計
單位:五十三年幣值新臺幣千元
項 | 目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總計 |
---|---|---|---|---|---|---|
總 | 158,500 | 171,100 | 181,100 | 191,400 | 702,100 | |
其他 | ||||||
都市設計 | 基隆市 | 2,500 | 2,500 | 2,500 | 2,500 | 10,000 |
臺北市 | 5,000 | 5,000 | 5,000 | 5,000 | 20,000 | |
臺中市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40,000 | |
臺南市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40,000 | |
高雄市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40,000 | |
計劃備品 | 100,000 | 110,000 | 110,000 | 110,000 | 430,000 | |
總計 | 186,000 | 198,600 | 208,600 | 218,900 | 812,100 |
註:機具設備每年需外匯二百二十五萬美元。
第 333 頁
第 334 頁
第 335 頁
第五節 公共給水計劃
一、計劃目標
公共給水為現代都市居民生活及工商業發展所不可缺少的條件之一,充分的公共給水且有助於消防、排污、抑塵以及防止水媒傳染病的流行。截至五十三年底止,本省公共給水的總出水量每日約為一百零二萬立方公尺,供水人口約為四百六十萬人,佔總人口三七.四%,其普及率若與日本一九六○年的九四%及歐美各國的六○%至一○○%者相較,落後甚多。為改善國民生活及加速工商業發展,公共給水設施亟待全面加強。故在本計劃期內,將擴充市鎮公共給水系統,計劃將給水出水量增至每日約一百十九萬立方公尺,供水人口增至五百八十萬人,約佔全省人口數四一.五%。四年期間共增加出水量每日約四萬立方公尺,工業受益面積約四百公頃。此外,將另增加工業區出水量每日約四萬立方公尺,工業受益面積約四百公頃。
二、主要建設項目
主要計劃項目可分各地區自來水及工業區自來水兩部份,詳如表:
表三四.八 各地區自來水建設項目
地區 | 各地區自來水建設 | 增加出水量 (立方公尺/日) | 增加給水人口(人) |
---|---|---|---|
基隆市 | 二七、三○○ | 六七、五○○ | |
陽明山 | 二、一三〇 | 三一、七〇〇 | |
板橋 | 一、六七○ | 二四、一〇〇 | |
三峽 | 一、三〇〇 | 一八、九〇〇 | |
蘆洲 | 六七○ | 一一、一〇〇 | |
五股 | |||
新竹 | |||
沿海 | |||
竹東 | |||
西區 |
第三百三十五頁
第 336 頁
頁 336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各地區自來水建設
地區 | 增加出水量 (立方公尺/日) | 增加給水人口 (人) |
---|---|---|
合 | 3,600 | 36,000 |
其 | 1,850 | 18,000 |
他 | 10,000 | 50,000 |
鄉 | 3,460 | 34,600 |
村 | 3,200 | 32,000 |
社 | 4,350 | 43,500 |
臺東埤南里 | 3,110 | 31,100 |
花蓮玉里 | 4,400 | 44,000 |
宜蘭平州 | 10,000 | 100,000 |
屏東潮州 | 9,600 | 96,000 |
岡山鳳山 | 3,200 | 32,000 |
高雄南 | 4,550 | 45,500 |
臺中佳里 | 57,170 | 571,700 |
麻豆新營 | 8,010 | 80,100 |
白河義 | 5,170 | 51,700 |
嘉義林地下水開源 | 1,620 | 16,200 |
雲林下水開發 | 9,990 | 99,900 |
彰化鹿港 | 1,000 | 10,000 |
彰化田中 | 7,890 | 78,900 |
臺中後龍 | 660 | 660 |
苗栗栗龍 | 1,600 | 1,600 |
竹南頭份 | 660 | 660 |
區 | 1,620 | 1,620 |
計 | 9,600 | 9,600 |
總計 | 172,900 | 1,729,400 |
第 337 頁
三、資金需要
本計劃所需資金共約新臺幣四億六千萬元,其分配如下表:
表三四・一〇 資金需要估計
單位:五十三年常價新臺幣千元
項 | 目 | 資金需要估計 | 說明 |
---|---|---|---|
工程 | 建設部份 | 三七一、九七六 | 社區規模 五萬人—十萬人部份 社區規模 一萬人—五萬人部份 社區規模 一千五百人—一萬人部份 1. 所需人才之培育與管理 2. 研訂法規及調查勘測 3. 測漏及修漏 4. 更新及增裝水表 5. 水廠週轉資金等 |
改善水廠管理營運部份 | 八七、〇〇〇 | ||
合 | 計 | 四五九、九七六 |
表三四・九 工業區自來水建設項目
工業區自來水建設項目 | 增加出水量(立方公尺/日) | 增加工廠受益面積(公頃) |
---|---|---|
南部工業區(第一期) | 三〇、〇〇〇 | 三二六・〇 |
龜山工業區 | 三八、〇〇〇 | 三一・七 |
三重頂崁工業區 | 三〇、〇〇〇 | 二四・八 |
合計 | 九八、〇〇〇 | 三九六・〇 |
第三十四章 都市及郊區發展計劃 三九
第 338 頁
三百三八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六節 國民住宅興建計劃
一、前言
因人口日增,每家需增加的住宅數,據估計約為八萬戶,而每年因各種災害毀損及替補年久破損住宅數,亦在三萬戶以上,兩項合計每年需要增加住宅十一萬戶以上。尤其在工商業及人口集中都市的情況下,都市房地價格高昂,而違章建築又需待整理,致形成嚴重的都市住宅問題。故國民住宅的興建實為適應都市發展所必需。 在第三期四年計劃期間,以貸欸興建各種類住宅、大童購買土地,完成各項公共設施,全面推展住宅興建工作。
二、計劃目標
依據實際需要,在本計劃期間將由政府貸欸或興建出售下列各種住宅十二萬戶,開發生新社區土地一百萬坪。
-
(一)興建住宅
- 貸欸或興建出售各類住宅七萬一千戶,以勞工、農民、漁民及市民、公教人員為主要對象,由政府貸予造價的八成資金,另由建屋人自備土地或購買新社區土地及自籌資金二成,自行興建,貸欸還款期限為十五年(分年計劃見表三四‧一‧一)。
- 配合拆除違章建築與興建平民住宅二萬一千戶(分年計劃及說明見表三四‧一‧二)。
- 以鼓勵投資興建國民住宅方式,協助機關學校興建公教住宅二萬八千戶(分年計劃及說明詳見表三四‧一‧三)。
-
(二)開發新社區:預定開發新社區土地一百萬坪(詳見表三四‧一‧四)。
三、資金需要
為達成以上各項計劃目標,共需資金約新臺幣六十八億元,其分配如下表:
第 339 頁
第三十四章 都市及郊區發展計劃
表三四・一一 每年貸款或興建出售住宅戶數及所需資金估計
說明:按每戶平均造價五〇、〇〇〇元,貸款八成為計算標準。
年 | 戶數 | 所需資金 (新臺幣百萬元) |
---|---|---|
五十五年 | 一五、〇〇〇 | 六〇〇 |
五十六年 | 一〇、〇〇〇 | 四〇〇 |
五十七年 | 一〇、〇〇〇 | 四〇〇 |
五十八年 | 七、〇〇〇 | 二八〇 |
合計 | 四二、〇〇〇 | 一、六八〇 |
表三四・一二 配合拆遷違章建築興建平民住宅興建戶數及所需資金估計
說明:按每戶平均造價五〇、〇〇〇元,貸款八成為計算標準。
年 | 戶數 | 所需資金 (新臺幣百萬元) |
---|---|---|
五十五年 | 一六、〇〇〇 | 六四〇 |
五十六年 | 一〇、〇〇〇 | 四〇〇 |
五十七年 | 一〇、〇〇〇 | 四〇〇 |
五十八年 | 七、〇〇〇 | 二八〇 |
合計 | 四三、〇〇〇 | 一、七二〇 |
表三四・一三 協助機關學校興建公教住宅貸款戶數及所需資金估計
說明:按每戶平均造價五〇、〇〇〇元,貸款八成為計算標準。
年 | 戶數 | 所需資金 (新臺幣百萬元) |
---|---|---|
五十五年 | 六、〇〇〇 | 二四〇 |
五十六年 | 五、〇〇〇 | 二〇〇 |
五十七年 | 五、〇〇〇 | 二〇〇 |
五十八年 | 三、〇〇〇 | 一二〇 |
合計 | 一九、〇〇〇 | 七六〇 |
三三九
第 340 頁
340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表三四・一四 收購土地及公共設施資金需求估計
單位:新臺幣百萬元
收購土地坪數 | 可供興建住宅戶數 | 收購土地所需資金 | 公共設施費用 | 收購土地及公共設施所需資金小計 |
---|---|---|---|---|
1,000,000 | 三、三〇〇戶至四、〇〇〇戶 | 五〇〇 | 三〇〇 | 八〇〇 |
說明:
- (一) 收購土地以每坪五〇〇元為標準,公共設施以每坪三〇〇元為標準。
- (二) 以每三千坪(一公頃)可供興建一〇〇戶至一二〇戶(樓房)為標準。
第 341 頁
附表一 第四期四年計畫社會建設部門資金需要額
單位:五十三年幣值新臺幣百萬元
計畫項目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合計 |
---|---|---|---|---|---|
人力資源發展計畫 | 1,957 | 416 | 625 | 685 | 3,683 |
教育部門 | 1,595 | 372 | 533 | 585 | 3,085 |
科學研究之發展 | 21 | 12 | 12 | 10 | 55 |
就業輔導 | 26 | 32 | 40 | 40 | 138 |
公共衛生及保健 | 410 | 413 | 477 | 477 | 1,777 |
兒童福利 | 108 | 177 | 161 | 165 | 611 |
康樂計畫 | 17 | 87 | 7 | 7 | 118 |
社會安全保險救濟 | 161 | 199 | 148 | 144 | 652 |
都市及郊區發展計畫 | 3,232 | 3,777 | 3,557 | 3,244 | 13,810 |
都市道路 | 205 | 316 | 435 | 410 | 1,366 |
下水道 | 48 | 13 | 19 | 13 | 93 |
公共給水 | 83 | 100 | 100 | 70 | 353 |
國民住宅 | 1,700 | 1,700 | 1,700 | 1,600 | 6,700 |
總計 | 6,008 | 6,600 | 6,160 | 6,088 | 24,856 |
第三十四章 都市及郊區發展計畫 三四一
第 342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三四二
第 343 頁
國外經濟部門
第 344 頁
第三十五章 國外經濟部門總述
第一節 過去的發展
十年來由於經濟建設及人口增加的需要,進口及外資流入逐年增加;同時,隨着經濟發展的努力逐漸收效,出口能力大為擴充,國內資金供應能力亦大為提高。所以,我國際收支情況近年已在改善中。 在商品貿易方面,從四十二年至五十一年,每年的貿易逆差恒在一億美元左右;五十一年且高達一億三千四百餘萬美元;同時勞務收支,亦因政府支出及外債利息負擔,年有數百萬美元的逆差(不包括運輸及保險支出)。因此,長期以來,美援贈款及貸款的匯入成為彌補我國國際收支不足的主要國外資金來源。在此種情況下,外匯及黃金準備便難以大量累積,上述十年期間,每年外匯及黃金準備的增加金額均在二千萬美元以下,四十五年、四十八年及五十一年且各有一千萬或一千數百萬美元的減少,而對激增的進口需要實有不暇應付之感。 自五十二年起,我國際收支已開始有相當的轉變。由於國際糖價高漲及工業產品的大量出口,因而商品對外貿易逆差消失,商品及勞務賬上大抵已能收支平衡。因此,五十二年及五十ˋ三年各種國外賒款及貸款等資金流入,均形成黃金及外匯準備的增加。計五十二年增加一億餘美元,五十三年增加六千二百餘萬美元。
第二節 今後發展趨勢
今後四年出口雖將繼續增加,但隨着經濟發展需要,資本設備及原料的進口亦將大大增加,入超將不可免。同時由於美援的停止,雖有國際機構與各國政府貸款及民間投資等資金流入,但金額將較過去為低,故外匯準備的增加將較五十二年及五十ˋ三年大為降低。
- (一) 商品貿易:由於商品出口結構已在逐漸改變中,工業產品出口比重日見加重,所以在本計劃期間,工業產品的出口將特別被重視,其出口價值的擴增速率亦將較農業產品及農產加工品為快。
三三五
第 345 頁
三三六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一)在進口方面
在進口方面,為適應加速經濟發展的需要,機器設備的進口將大量增加,以配合新投資計劃及舊廠更新設備之用。同時,工礦原料的進口亦將增加,以使充分供給工業生產之用。由於進口的大量增加,預計未來四年內,商品貿易上仍將有微量的逆差,但在本計劃期間內,將力圖改善此種趨勢,大量投資於航運業,應國內激增的投資資金需要;同時,為著加強發聨僑及外人投資,國內投資環境將繼續改善,以使華僑及外人投資能逐年增加。
(二)勞務收支
勞務收支:歷年以離岸價格為基礎的商品貿易及勞務收支,移轉收支和資本流入的趨勢,可見未來四年期間,以離岸價格為基礎的商品貿易每年仍有逆差,其逆差金額將從五十四年的五百二十萬美元,增加至五十七年的一千五百二十萬美元,逆差金額不大,但在勞務收支上因運輸及保險的逆差金額每年仍有四、五千萬美元,所以商品及勞務帳上的逆差金額每年仍有四、五千萬美元。
(三)黃金及外匯準備
黃金及外匯準備:根據上述商品貿易及勞務收支,移轉收支和資本流入的趨勢,可見未來四年期間,以離岸價格為基礎的商品貿易每年仍有逆差,其逆差金額將從五十四年的五百二十萬美元,增加至五十七年的一千五百二十萬美元,逆差金額不大,但在勞務收支上因運輸及保險的逆差金額每年仍有四、五千萬美元,所以商品及勞務帳上的逆差金額每年仍有四、五千萬美元,但由於國外移轉收入淨額每年仍有一千萬美元以上,資本流入淨額亦有五千萬美元以上,所以每年外匯收入仍超過支出,外匯積存將有增加九千八百萬美元,維持相當於六個月的商品及勞務進口金額。在應付各種進口需要外,尚足應付軍事或自然災害等偶發的外匯需要。
(四)資本移動
資本移動:美援貸款金額已經減少,因此在本計劃期間內,國外資本流入將以國際機構及各國政府等貸款為主,用以繼續供應國內激增的投資資金需要;同時,為著加強發聨僑及外人投資,國內投資環境將繼續改善,以使華僑及外人投資能逐年增加。
(五)移轉收支
移轉收支:鑑於過去成為我國國際移轉收入的主要來源的美援於五十四年七月一日停止,在本計劃期間內,移轉收入將逐年減少。而移轉支出主要為交付國際機構的會費與維持原金額,因此國際移轉收入淨額將減少。
第 346 頁
第 346 頁
表三十五.一 國際收支估計
單位:百萬美元
項 目 | 五十三年(實績) | 第五十四年期 | 第五十五年期 | 第五十六年計劃 | 第五十七年期間 |
---|---|---|---|---|---|
甲、商品與勞務 | |||||
1. 商品出口(F.O.B.) | 三四八·五 | 四二一·五 | 四八〇·七 | 五二九·二 | 五六〇·九 |
2. 商品進口(F.O.B.) | (四○○·○) | (四七二·一) | (五〇〇·七) | (五三一·五) | (五七七·二) |
3. 勞務收支 | (三七·八) | (三六·一) | (四一·八) | (四〇·三) | (四五·七) |
貿易差額 | (五六·三) | (八六·七) | (六一·八) | (四二·六) | (四七·九) |
合計 | 二一五·八 | 二一六·一 | 二三五·五 | 二五五·五 | 二八一·〇 |
乙、移轉收入淨額 | 二一·二 | 四四·〇 | 四九·〇 | 五一·二 | 五三·一 |
丙、資本移動淨額 | 四五·五 | 三五·五 | 五〇·六 | 五九·四 | 七一·〇 |
丁、外匯準備(負號表示增加) | (六·七) | (六·一) | (一五·六) | (六六·九) | (九·一) |
戊、統計誤差 | (七·〇) | (五·五) | (一五·五) | (二四·六) | (一三·三) |
註: 五十三年數字係根據中央銀行所編國際收支平衡表資料。
第三十五章 國外經濟部門概述
三三七
第 347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二十六章 商品貿易
第一節 出口
一、發展趨勢與現狀檢討
(一) 出口價值
最近幾年,我國出口貿易有很大的改變。在結構方面,工業產品出口,無論在價值或所佔的比例上,均有迎頭趕上農產品與農產加工品的趨勢;在地區方面,開拓新市場的努力已獲有相當的成就,商品出口已不再侷限於少數地區;這兩種演變均有助於出口的穩定。
根據臺灣銀行結匯統計,第三期經濟計劃實施期間,商品出口價值的增加速度甚快。民國四十二年至四十五年的出口價值每年經常只有一億三千萬美元左右;四十六年至四十九年每年的出口價值亦僅維持一億六、七千萬美元的水準。五十年間開始突破二億美元,五十一年增達二億三千八百餘萬美元,五十三年更達四億六千三百萬美元。四年之中,出口成長率增加兩倍之多,這可說是經濟發展的空前成就。
(二) 出口結構
出口價值的急速增長,一方面是由於外匯改革的成功,對於商品出口給以積極的激勵作用;另方面則歸功於國內投資環境改善,農工業發展的成功,以及拓展外銷市場的努力。
在第一期及第二期經濟計劃實施期間,出口以糖、米為主,直至四十七年為止,糖、米的出口價值仍佔出口總值的七〇%左右。四十七年以後,一方面因為受到國際糖價下跌的影響,他方面因省內人口迅速成長,米的出口價值逐年減少;而新興的農產加工品與工業產品的出口則大量增加。因此,出口貿易的結構已有很大的改變。
- 工業產品出口的成長:民國四十七年以前,工業產品出口為數極微,甚至在四十七年尚不及二千萬美元,僅佔出口總值的一・三%。但至五十三年已增至一億九千萬
第 348 頁
各種工業產品的出口幾乎均在快速增長,其中尤以水泥及建築材料、化學製品、金屬製品及各種機器、木材及其製品、紡織產 品等的發展更是驚人。水泥及建築材料的出口,在四十八、四九年之間,僅有一、三百萬美元,五十三年已增至一千七百餘萬美元, 其中主要商品為水泥與平板玻璃。另ㄧ類快速發展的工業出口產品為化學製品,此類產品在以往不但出口值甚微,而且還是主要的進 口產品。但五十三年化學製品的出口值即增至二千三百萬美元。金屬製品及各種機器的發展趨勢與化學製品大致相同,其中尤以 鋁錠、銻鋅銅管、鐵線、鋼筋、鑄鐵、鋼筋、鋼管、鍍鋅鐵線、鋼筋、鐵線、銅筋、及一般機器的發展最速。至於木材及其製 品方面,出口值乃大量增加。四十九年為五百五十餘萬美元,五十一年增至一千一百餘萬美元,五十三年達四千 三百餘萬美元。紡織產品出口值的增加,在四十八、四九年以後,每年均有大量增加,至五十三年已達六千一百餘萬美元,主要出 口產品為棉紗、毛線、棉布、呢絨布、印花布、人造棉紗、尼龍紗、人造棉布及童裝、睡衣等成品。
- 農產產品的多元化:農產產品出口仍以米為主,唯最近幾年其比重已相對的減低,代之而起的是香蕉、鮮果、蔬菜 等,出口值亦已從四十八年的數十萬美元增至數百萬美元。其他鮮果、蔬菜等出口值,亦已從四十八年的數十萬美元增至數百萬美 元。
- 農產加工產品的發展:農產加工產品出口仍以糖為主,但發展最快的則是洋菇、鳳梨、竹筍、馬蹄、魚類罐頭等,出口值已 超過四千萬美元,若非五十二年國際糖價大漲,則其出口值已幾乎可與糖的出口值分庭抗禮。至於茶、香茅油等的出口值大體上較 為穩定,十年來的變化不大。
(二) 出口地區
我國出口地區的擴張,主要仰賴兩個途徑:一是自然成為我國產品出口的主要國家,對日輸 出大體佔總出口的五○%以上。其後隨著其他出口地區的擴張,對日輸出所佔比重乃逐年減少,至五十二年已降至二四‧三%,五 十三年雖因國際糖價大漲,對日出口值激增一倍以上,但所佔的比率仍僅為三○‧二%。 求出出口地區的擴張,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以初級工業產品為主的東南亞市場,包括菲律賓、泰國、越南等;一是以勞力密集 的產品為主的西南亞市場。以美國為例,四十七年的出口值約一千萬美元,佔總出口的六‧一%,至五十一年已增至五千八百 六十萬美元,佔一二‧四%,成為第一位出口市場;五十三年的出口比率降至一八‧一%,但出口值高達八千四百萬美元,仍為
第三十六章 商 品 貿 易
三三九
第 349 頁
三四九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一、計劃內容
根據所述出口貿易發展趨勢,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今後出口結構將繼續多元化,工業產品的出口比重將繼續提高,出口地區將繼續擴大。
(一) 出口價值
民國五十三年的出口總值據實際統計雖已達四億六千零萬元,但是其中因國際糖價上漲而增加的出口值,實非正常的結果,除掉此項因素,在正常狀態下的出口值可能僅有四億美元左右。以此為基礎,在考慮四年中所有經濟發展可能性後,估計出口價值如表三十六‧一。在此項估計中,工業產品出口增加率將較大,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品將較小,總出口平均每年增加率則為九‧一%。
表三十六‧一 第四期四年計劃出口估計
單位:百萬美元
項 目 | 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期間 |
---|---|---|---|---|---|---|
總計 | (三四九‧五三) | 四四二‧一五 | 四八〇‧七〇 | 五二九‧二〇 | 五七六‧七九 | 五十四年 |
至 | ||||||
五十七年 | ||||||
農產品 | 一七四‧七〇 | 一六八‧〇六 | 一六一‧〇七 | 一六一‧〇九 | 一六六‧〇五 | |
‧米 | 三八‧〇三 | 二八‧〇四 | 二八‧〇六 | 三二‧〇七 | 三五‧〇〇 | |
‧糖 | 一八〇‧〇七 | 六〇‧〇〇 | 五〇‧〇〇 | 四〇‧〇〇 | 三〇‧〇〇 | |
‧香蕉 | 三一‧〇三 | 二五‧〇〇 | 三〇‧〇〇 | 三三‧〇〇 | 三七‧〇〇 | |
‧竹筍 | 一八‧〇三 | 二‧二五 | 二‧二五 | 二‧二五 | 二‧二五 | |
‧海鮮 | 二‧一四 | 七‧〇〇 | 七‧〇〇 | 八‧〇〇 | 九‧〇〇 | |
‧其他農產品 | 八二‧二九 | 四六‧八一 | 四三‧〇〇 | 四五‧七七 | 五二‧八〇 | |
水產品 | ||||||
林產品 | ||||||
工業產品 | ||||||
礦產品 | ||||||
其他 |
第 350 頁
第三十六章 商品貿易
(一) 出口商品
農產加工品 | 砂糖 | 鳳梨罐頭 | 洋菇罐頭 | 乾茶 | 香茅油及其他 | 工業產品 | 紡織品 | 紙漿及紙 | 化學品 | 味精 | 合板及木材製品 | 水泥及建材 | 金屬製品及機械 | 其他工業產品 |
---|---|---|---|---|---|---|---|---|---|---|---|---|---|---|
一八.九七〇 | 一八.九四〇 | 一八.三六〇 | 一五.三〇〇 | 一一.三五〇 | 一五.六二〇 | 一六.三九〇 | 一七.二九〇 | 一八.〇四〇 | 一八.九八〇 | 三一.三〇〇 | 六〇.〇 | 一一二.〇四 | 一一三.〇五 | 一一一.〇五 |
一七.六八〇 | 一七.七六〇 | 一七.八〇〇 | 一七.八四〇 | 一八.九四〇 | 一九.〇〇〇 | 一八.八〇〇 | 一八.八四〇 | 一八.九六〇 | 一九.〇〇〇 | 三一.三〇〇 | 六〇.〇 | 一一二.〇四 | 一一三.〇五 | 一一一.〇五 |
一七.八〇〇 | 一七.九四〇 | 一八.四八〇 | 一八.九四〇 | 一九.〇〇〇 | 一九.〇四〇 | 一九.〇八〇 | 一九.一〇〇 | 一九.一二〇 | 一九.一六〇 | 三一.三〇〇 | 六〇.〇 | 一一二.〇四 | 一一三.〇五 | 一一一.〇五 |
一八.〇〇〇 | 一八.一六〇 | 一八.五〇〇 | 一八.九〇〇 | 一九.〇〇〇 | 一九.〇四〇 | 一九.〇八〇 | 一九.一〇〇 | 一九.一二〇 | 一九.一六〇 | 三一.三〇〇 | 六〇.〇 | 一一二.〇四 | 一一三.〇五 | 一一一.〇五 |
一八.〇〇〇 | 一八.一六〇 | 一八.五〇〇 | 一八.九〇〇 | 一九.〇〇〇 | 一九.〇四〇 | 一九.〇八〇 | 一九.一〇〇 | 一九.一二〇 | 一九.一六〇 | 三一.三〇〇 | 六〇.〇 | 一一二.〇四 | 一一三.〇五 | 一一一.〇五 |
註: (1) 括弧內數字係調整數。因五十四年上半年外銷糖價會漲至最高峯,年底時已大幅下降,不能以該年價格為基價,故採用國際正常價格為計算基礎。 (2) 五十三年係根據臺灣銀行結滙統計。
(二) 出口結構的持續性變動
1. 工業產品
目前出口商品的結構已開始改變,同時出口商品亦逐漸增加,因此在本期四年經建計劃中,時間雖然不長,此種改變卻足以產生顯著的持續性變動。預計在本計劃實施期間,工業產品出口佔總出口的比率將超過五〇%。至於重要的出口商品則有如述:
- 工業產品:目前工業產品的出口值就已接近二億美元,今後迅速成長自可預期,至五十七年,預計工業產品的出口更可高至三三一。
第 351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二億九千三百餘萬美元,約佔總出口的五二•三%。各業的出口成長情況如下: 紡織品仍是今後最主要的輸出工業產品,如毛紡、人造纖維等將可逐漸增產。並且由於廉價勞力的利用,各項製成品,如童裝、睡衣、襯衣、內衣等均可大量拓展外銷。 由於紡織工業的改進,較高級產品,如毛紡、人造纖維等將可逐漸增產。並且由於廉價勞力的優點,將可大量外銷。 金屬工業產品係極有前途的對外銷售品,目前以鋁錠、鋼筋、內燃機、自行車、電線、電纜等的出口為主。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及建築業的繁榮,銅筋、鋁錠的消耗量日增,此類產品的市場當可進一步拓展。此外如機器腳踏車、電冰箱、電視機等高級裝配工業產品亦可拓展市場進入外銷市場。 建築材料工業以水泥和玻璃為主。由於世界建築業的繁榮,建築材料的外銷市場仍可望擴大。就水泥而言,雖然東南亞各國相繼設廠,且拓展中東市場甚感不易,但由於此類材料為資本品,為經濟發展所必需,如果東南亞國家能維持相當之經濟成長率,則需要仍可增加。
其他如化學工業及橡膠工業等產品均有國際市場可以開拓,如苯酚為利用國內低廉勞力的優點,將可大量外銷。
- 農產加工品:農產加工品的出口仍將以砂糖為主要,惟因國際糖價已逐漸回跌,其出口值雖望維持五十二及五十三年的水準,其出口數量亦不會增加。外銷較有希望的應推鳳梨罐頭與洋菇罐頭的出口尚可繼續提高外,茂筍及魚蝦類罐頭亦有非常光明的的前途。由於香蕉、柑橘等水果及蔬菜較有前途。
- 農產品:米的出口將因人口的增加而日漸減少其重要性,今後農產品的出口將以香蕉、柑橘等水果及蔬菜為前途。由香蕉產銷的改善,和日本市場的奪回,出口前景更遠加光明。
(三)出口市場
今後商品出口的市場仍將以日本與美國為主,估計將佔我國出口總值的二分之一。對日本的輸出將以農產及農產加工品為主,生產能大量擴張,則以日本經濟發展之快,生產能大量擴張,則以勞力密集性工業的產品和農產加工品為主,包括合板、紡織品、鳳梨罐頭、洋菇罐頭、糖、電
第 352 頁
第三十六章 商 品 貿 易
品體收音機、香茅油、膠鞋等等。由於美國市場大,所賣的產品又多,如果美國不採取限額政策,則增加對美出口將是很容易的 事。
對其他進步國家,如西德、加拿大、英國、澳洲、荷蘭等國的輸出亦將增加,主要出口商品的種類,將與對美輸出大 致相同。
為促進國內工業的發展,對於可以大量消納初級工業品的市場,自當盡力拓展,這包括廣大的東南亞地區、中東、非洲、拉丁 美洲地區。其中以東南亞地區市場尤具希望,唯所有這些市場都是競爭激烈的市場,開拓極難,而退出則易,所幸日本工業已漸 進入高度產品,我國正可彌補其所留下的空缺,但如何彌補,仍需極大的努力。
第一節 進 口
一、發展趨勢與現狀檢討
進口貿易的轉變比較緩慢。農工原料的進口值雖逐年增加,但所佔比率變動不大,五十三年為六五%;消費品進口則增加甚微 ,其所佔比率已退至一○%;機器工具與零件等資本財的進口值則隨經濟成長的加速而有急劇的增加,其所佔進口比率已增至二五 %。至於進口國別,因機器工具及工業原料均需仰賴進步國家,故變動不大。
(一) 進 口 商 品
臺灣的進口與經濟發展及出口品的變動均有密切關聯。就機器工具與一般零件來說,四十年進口值僅一千三百萬美元,五十 三年已增至五千三百萬美元,其中進口最多的是紡織機器及其配件、一般電機機器及其配件、柴油引擎、水泥製造機、化學品製造設 備、一般機器等,均與過去工業發展情形密切配合。就昇學及其零件、機器腳踏車零件等來說四十年進口值五十七萬美元,五十三年亦激增至二 千七百萬美元,進口最多的是輪船及其零件、汽車零件、機器腳踏車零件等。
原料進口值的變動較大。棉花、羊毛、人造纖維、尼龍絲等紡織原料的進口只有二百三十萬美元,民國五十三年已增至一千六百 餘萬美元,這是國內化學工業迅速發展的結果。由於合板工業生產與出口增加,菲律賓的柳安木進口亦增加很多。至於化學肥料, 則因國內生產已漸能自足,進口值逐年減少甚多。
352
第 353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一) 進口地圖
進口地圖主要為進步國家,大約佔進口總值八○%以上,其中尤以日本與美國最為重要,通常佔我國進口總值七○%以上。其次為西德及美國等。日本因其地理位置上的方便,主要供給機器工具、五金及其製品、舟車零件、化學肥料、西藥、紙、科學儀器、塑膠原料、電氣器材、化學原料等。自美國的輸入則大抵與美援採購及剩餘農產品有關;輸入產品種類除農產品外,大抵與日本相似。至西德的輸入商品一直以機器工具、舟車零件、化學原料、西藥等為主。
徐上述外,比較重要的進口國家有科威特的石油,菲律賓的柳安木,新加坡與馬來亞的橡膠,澳洲的羊毛及五金等。
(二) 計畫內容
1. 進口價值
一方面為適應今後經濟發展上的需要,機器工具與一般零件的進口自需增加;另一方面為增加工業產品的出口,工業原料的進口也將增加。因此在本期四年經濟計畫期間,商品進口增加率將較大。更由於機器工具與工業原料大皆係來自進步國家,故對進步國家的進口依賴性將更增強。同時,因美援停止,美援採購地區的限制將不復存在,進口國別可能將若干變動。五十四年至五十七年進口值的增加情形,經估計如表三十六・二。
表三十六・二 第二第四期四年計畫進口估計 單位:百萬美元
年期 | 總計 | 資本財 | 原料 | 肥料 | 原棉、羊毛及人造纖維 |
---|---|---|---|---|---|
五十三年(實績) | 四一〇・四 | 一〇一・五 | 二六四・九 | 九・五 | 六二・五 |
第五十四年 | 四四七・六 | 一三一・四 | 二七〇・〇 | 八・〇 | 六四・七 |
第五十五年 | 四九〇・五 | 一四四・三 | 二九八・七 | 六・〇 | 六六・〇 |
第五十六年 | 五三一・五 | 一五五・九 | 三一五・三 | 四・〇 | 六六・〇 |
第五十七年 | 五七六・一 | 一六九・九 | 三五〇・八 | 四・〇 | 六六・〇 |
第 354 頁
第 354 頁
第三十六章 商品貿易
黃豆 | 小麥 | 原木材 | 葵葉 | 礦砂、五金及其製品 | 橡膠及其製品 | 化學及醫藥品 | 紙漿、紙及紙製 | 油、脂肪及其製品 | 塑膠原料及製品 | 其他原料材 | 中藥材 | 西藥品 | 奶粉及奶製品 | 食油 | 食品及飲料 | 其他消費品 |
---|---|---|---|---|---|---|---|---|---|---|---|---|---|---|---|---|
3•25 | 2•90 | 1•11 | 4•20 | 1•90 | 2•10 | 1•50 | 1•90 | 1•60 | 1•70 | 1•90 | 4•70 | 3•50 | 3•60 | 4•80 | 1•35 | 1•86 |
3•10 | 2•65 | 1•11 | 3•10 | 1•40 | 1•10 | 1•50 | 1•90 | 1•60 | 1•70 | 1•90 | 4•70 | 3•50 | 3•60 | 4•80 | 1•35 | 1•86 |
3•10 | 2•60 | 1•11 | 3•10 | 1•40 | 1•10 | 1•50 | 1•90 | 1•60 | 1•70 | 1•90 | 4•70 | 3•50 | 3•60 | 4•80 | 1•35 | 1•86 |
3•10 | 2•60 | 1•11 | 3•10 | 1•40 | 1•10 | 1•50 | 1•90 | 1•60 | 1•70 | 1•90 | 4•70 | 3•50 | 3•60 | 4•80 | 1•35 | 1•86 |
3•10 | 2•60 | 1•11 | 3•10 | 1•40 | 1•10 | 1•50 | 1•90 | 1•60 | 1•70 | 1•90 | 4•70 | 3•50 | 3•60 | 4•80 | 1•35 | 1•86 |
註:五十三年係根據臺灣銀行結匯及美
農業所需進口的肥料,目前已漸自製,在肥料生產計劃實施期間,除極少數鉀肥不能自製外,國產肥料不但可以自足,且將有剩餘。
第 355 頁
第 355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稼可供出口,因此肥料進口將逐漸減少;惟農仍需進口。 農產加工業所需商品為附帶的機器,如掃丹機器、升降機器、起重機器、臺車、車軌等,今後的進口仍需增加。 紡織工業所需原料,除人造纖維能夠自己生產一部份外,其他原料,如羊毛、原棉等全需仰賴進口。此外,由於人造纖維工業的計劃發展與舊有紡織機器的汰舊換新,每年所需進口的紡織機器當大量增加。 合板工業的初級產品主要以柳安木為原料,目前雖然已着手發展高級產品,但是對柳安木的需要仍很大,因此柳安木的進口仍將增加。此外,由人造纖維工業的進口仍需增加。
機械製造業除需進口機器外,尚需進口銅板、鋼線、鋼管等金屬及製品。電機電器工業與運輸工具工業,因尚在裝配業的初期,其所需零組件幾乎全由國外進口,此後隨着這二工業的迅速發展,進口將大量增加。 煉鐵工業的進口則以鋁礦砂,刨床、車床、鑽床、鑄爐等設備的需要亦將增加。煉鐵工業的進口則以鋁礦砂為其原料大部份可由國內供應,惟其設備需進口供應。 化學工業與製藥工業正在發展中,其所需原料與機器亦有部份仰賴國外進口。 石油化學工業,因臺灣油產甚微,所需石油幾乎全部仰賴進口,故今後仍以原油為進口大宗。同時亦需進口煉油機及其配伴。 水泥、玻璃及其他建築材料工業,原料大致可由國內供應,惟其機器設備需進口供應。
此外,黃豆、小麥、牛奶及其製品、植物油等仍需大量進口,惟其進口值的增加大致將維持穩定。又如汽車、鋼板、西藥等製成品,將因國內生產增加,能自給一部份,進口將減少。
(三) 進出口地區
由於國內工業發展的需要,機器工具及一般零件的進口逐年增加,同時工業原料的進口比率亦將維持六○%以上,因此對目前提供此類商品的進步國家依賴性將增加。大體上,進口地區將維持目前的態勢。
第 356 頁
第三節 貿易
日本仍將是主要的進口國家,主要進口商品大致是機器工具、鋼鐵製品、人造纖維、舟車零件、化學原料、紙張、電氣器材等。
美國的進口將因美援停止而減少一部份,主要進口商品仍是鋼鐵製品、棉花、機器工具、舟車零件、電氣器材、黃豆、化學原料及小麥等。其中目前由美援大量進口的棉花、黃豆、小麥,可能部份改由其他地區進口。
西德的進口值在最近幾年有甚大的發展,今後仍將維持目前的趨勢。自西德進口大量的精密機器設備、化學原料與西藥。義大利則將為舟車零件,西景則以黃豆為主要。法國則以黃豆為主要。馬來亞與新加坡為鐵砂與橡膠,泰國將為小麥與豆類。中東方面,最主要的是科威特的原油,每年約需千萬美元左右。羊毛與鐵砂則為澳洲所能提供我國的主要商品。
此外,自拉丁美洲的進口,將可能有所增加。
民國五十二年以前,我國對外貿易的逆差金額每年恆在一億美元左右。根據臺銀統計,五十一年雖然有二千餘萬美元的逆差,但若扣除國際糖價上漲因素,仍有三、四千萬美元的逆差。五十三年,一則由於商品出口的繁榮,再則因美援到貨減少,貿易順差提高至五千餘萬美元,若扣除糖價因素後的貿易逆差仍有一千餘萬美元。惟進口增加偏低,乃是美援減少的偶然結果。今後為加速經濟發展,美援進口物資將不得不以放寬結匯進口作為彌補。因此,貿易上的逆差仍是一時不能避免的。
如前所述,由於工業產品出口激增,出口總值的平均每年成長率約九.一%以上,而由經濟發展上的需要,工業原料與機器設備的進口亦將大量增加,每年進口成長率,亦達九%以上。因此,在計劃期間貿易逆差值將逐漸擴大,四年合計逆差值約一千一百萬美元。
第三十六章 商 品 貿易 三三七
第 357 頁
表三十六・三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第四期四年計劃貿易差額估計
單位:美金百萬元
項 | 四十四年 | 四十五年 | 四十六年 | 四十七年 |
---|---|---|---|---|
商品出口 | 四二一‧五 | 四八〇‧七 | 五一九‧二 | 五六〇‧九 |
商品進口 | 四七六‧六 | 四九〇‧五 | 五三三‧五 | 五七六‧一 |
貿易差額 | -五五‧一 | -一〇‧八 | -一三‧三 | -一五‧二 |
以往幾年,我國貿易上的逆差大部分均由美援彌補,因此外匯準備上並未過份惡化。今後貿易逆差較小,移轉收入雖因美援停止而減少,但外國政府及國際金融機構的貸款在繼續增加中,因此本計劃期間的貿易逆差自亦不會影響外匯準備。
第 358 頁
第三十七章 國際勞務收支與資本移動
第一節 國際勞務收支
國際勞務收支亦佔國際收支的重要地位,本項收支主要為運輸與保險的收支、投資所得(即國外要素所得)收支、國外旅行收支以及使館與國外機構費用的收支等。近年來,由於商品貿易迅速擴張,加以政府及民間在國際間的關係與來往益密切,本項收支增加極速,如我國勞務收入四十八年僅二千萬美元,至五十三年已達四千三百萬元,增加一倍。勞務支出四十八年為二千九百萬美元,至五十三年已達五千三百萬元,亦增加八二%。再就四十八年至五十三年間的勞務收支來看,六年來勞務收入共達二億一千七百萬美元,佔總出口價值約一四%,為外匯收入的主要項目。國外進口商品係按起岸價格(C.I.F.)計算,進口貨物的運輸和保險費用已計入貨物價格中,故勞務支出額較低。唯近六年來此項支出亦達二億三千四百萬美元,佔六年來進口總額的二一%,亦佔進口的重要地位。
一、 保險與運輸
在本期四年計劃期間,一方面由於第三期經建計劃所建造的客貨輪將參加航運,本期勞務收支將繼續擴大。
另一方面,因國內保險將逐漸發達,故保險收入亦將逐年增加。預定本項收入將從五十三年的八百萬美元,增至五十七年的一千七百萬美元。支出方面,因本計劃的進口值係參照中央銀行所編國際收支平衡表,以離岸價格(F.O.B.)為基礎,進口貨品的運輸及保險計入本項支出之內,且由於未來四年期間,政府官員及民間來往於國際間之人數將增加,故此項支出亦將增加。
二、 投資所得
近年我國對外投資逐漸增加,惟為數不多,故本項收入不大。本項收入估計從五十三年的二百七十萬美元,增加至五十七年的四千八百萬元。
三三九
第 359 頁
這是第 359 頁的內容。
三四○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 設四年計劃
二百三十萬美元。本項支出由於近年來外人及華僑回國投資者日眾,且國外政府及國外金融機構的貸款日多,因此在本計劃期間應 付國外的投資所得將逐漸提高,本項支出估計從五十三年的五百六十萬美元,增至五十七年的二千零五十萬美元,四年期間增加約一 倍。
三、使館及國外機構費用(未計入他項之政府勞務收支)
本項收入主要為軍事顧問團、美國使館及各國駐華使館及其他機構的費用,本項費用歷年均作穩定的增加。本項收入估計從 五十三年的一千六百萬美元,增至五十七年的一千九百七十萬美元。支出方面為我國駐外使領館及機構的費用,估計從五十三年 的一千四百六十萬美元,增至五十七年的二千二百萬美元。
四、旅 行
本項係指國內外旅客因旅行而花費的費用。由於本計劃中擬定積極推廣外人來臺觀光,預定本項收入將從五十三年的二百八十 萬美元,增至五十七年的四百六十萬美元,每年增加二0%。支出方面,由於國人到國外旅行者日多,估計從五十三年的三百八十 萬美元,增至五十七年的四百六十萬美元。
五、其他勞務
本項包括私人勞務收支、經紀人佣金收支和銀行業務收支等,本項收支大抵隨貿易的發展而作緩慢的增加。收入方面估計從五 十三年的一千七百萬美元,增至五十七年的一千九百萬美元。支出方面則從五十三年的一千二百萬美元,增至五十七年的一千六有 萬美元,增加均較緩慢。 從以上的分析可知,在離岸價格為進出口的基礎下,未來四年的勞務收支情形尚有入不敷出的現象,每年大致仍有三、四千萬 美元的逆差。(請見表三七‧一)
第 360 頁
表二十七‧一 國際勞務收支估計
單位:百萬美元
年份 | 他國運輸保險及其 | 投資所得 | 政府未計入他項者 | 旅行及其他勞務 | 合計 |
---|---|---|---|---|---|
收入 | 支出 | 差額 | 收入 | 支出 | |
辛辛年(實際) | 〇八〇 | 三〇〇 | (一八〇) | 一五八 | 六〇 |
五十四年 | 一五〇 | 二五〇 | (一〇〇) | 一七〇 | 七〇 |
五十五年 | 一五〇 | 二二〇 | (七〇) | 一八〇 | 八〇 |
五十六年 | 一八〇 | 二二〇 | (四〇) | 一九〇 | 九〇 |
五十七年 | 一七〇 | 二一〇 | (四〇) | 二〇〇 | 一〇〇 |
第二節 國際移轉收支
國際移轉收支係國際間單方面之收支或支出。換言之,未同時產生貨品或勞務交易的國際貨幣支出和收入,即稱為國際移轉收支。過去十多年來,由於贈與性美援金額極大,故本項收入歷年來成為彌補我國國際收支差額的重要外匯來源。收入方面,除美援外,聯合國每年有少許的贈與,國外匯款及祿蔣品贈與等每年亦有收入,惟金額不大。支出方面,政府每年負擔國際組織費用,但金額不大;民間匯到國外款項亦屬有限,故過去臺灣歷年移轉收支,每年均有巨額淨收入。
由於美國政府已宣佈五十四年七月起停止美援,故未來移轉收入將減少,茲分政府及民間兩部門簡述如下。
一、政府部門
本計劃期間美援雖將停止,但軍援部份仍將繼續供應,若干美國政府前所承諾的援助仍將繼續供應,故政府移轉收入方面,未來四年平均每年仍將維持一千二百萬美元的水準。惟全額將逐漸減少。至於政府移轉支出,將不致有重大的增加,估計每年約有八百餘萬美元的支出。收支相抵結果,估計政府國外移轉收入淨額將從五十三年的九百萬美元,逐年降至五十七年的一百萬美元。
三四一
第 361 頁
三四一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二、民間部門
由於美國四八〇公法項下的剩餘農產品援助將繼續維持,故其中第二章及第三章對民間部門的援助金額仍將繼續維持若干時間,估計每年仍有約一千餘萬美元的收入,惟金額則將逐年減少。此外,國外匯款及樣品贈與收入等,歷年將逐漸增加,估計每年仍有數百萬美元左右的收入,且將繼續增加。至於民間對國外的匯款、贈與等的支出金額一向有限,每年約三百萬美元左右。本項收支估計,估計民間移轉收入淨額四年期間每年尚有一千餘萬美元左右。 從以上分析可知,未來四年期間國外移轉收入淨額雖有逐漸減少的傾向,但可望維持一千餘萬美元以上的水準,比過去十多年來維持約一億美元的水準,已減少甚多。
表三十七・二 國際移轉收支淨額 (淨收入) 估計 單位:百萬美元
項 目 | 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政 | |||||
府 | 1.1 | 1.0 | 10.0 | 9.0 | 8.0 |
人 | 1.1 | 1.0 | 1.3 | 1.1 | 9.1 |
私 | |||||
人 | 9.0 | 5.1 | 1.1 | 1.1 | 1.1 |
合 | |||||
計 | 9.1 | 5.1 | 1.1 | 1.1 | 9.1 |
三、資本移動
因為我國對外貸款及投資的金額有限,故此處所謂資本移動係指資本的流入而言。資本移動主要為美援貸款,其他外國政府及國際金融機構及民間的貸款,並僑及外人投資三種。過去由於美國贈與性援助數額較大,故歷年的資本流入金額有限。四十九年以後,一方面由於美援貸款逐漸減少,美援貸款逐年增加,他方面由於「獎勵外人投資條例」的實施,資本流入逐年增加,至五十三年已達四千五百萬美元。今後一方面為加強國際合作,以促進國內生產技術的革新,他方面為應付進口所需外匯及外匯積存的必要。
第 362 頁
第三十七章 國際勞務收支與資本移動
增加,除繼續吸引華僑及外人來臺投資外,擬向世界銀行及其他國家爭取各種貸款,以彌補國內投資資金之不足。茲分述如下。
一、華僑及外人投資
近年來,國內投資環境已經改善很多,尤其是加工出口區經建置,今後外人及華僑投資與趨將逐年增高,其投資淨額預計自五十三年的二千五百萬美元提高至五十七年的二千二百萬美元。
二、國外政府、金融機構的貸款及其他資本移動
在本次計劃期間內尚有一億美元左右的各種美援貸款可資動用以外,未來四年間,日本政府、世界銀行及其他國際金融機構均將予我國相當數目的貸款,以及公民營企業自國外所獲得的短期商業信用及其他資本流入等,所以雖然每年需償還一、三千萬美元的外債,平均每年貸款等收入淨額仍有四千餘萬美元。
表三十七‧三 國際資本移動淨額估計
單位:百萬美元
項目 | 民國五十三年 (實績)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
華僑及外人投資 | 15.06 | 15.0 | 17.0 | 19.0 | 22.0 |
貸款及其他資本流入淨額 | 29.16 | 35.06 | 42.04 | 47.09 | 50.0 |
合計 | 45.2 | 50.06 | 59.04 | 66.9 | 72.0 |
三四三
第 363 頁
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
三四四